共情的神经科学与道德伦理
作者: mints 编译 / 2950次阅读 时间: 2022年1月14日
标签: 共情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与地球上的许多其他动物相比,人类矮小、行动迟缓、身体虚弱。然而,人类已经不可置疑的赢得了物种之间的竞争。那么,作为身体上的失败者,是什么让我们能够宣称这场不太可能的胜利?尽管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心理学家越来越相信:是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我们与他人合作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即共情(empathy),支持了我们物种的成功 。

n~ HsR5B:l"n/r:V0
)v5Q"Tr~0

'WNyS0O'Xj S4v7z0

-d%T r^B B0共情的三个因素心理学空间0GerJE

'^1Sti/E0几十年来,行为研究已经研究了共情的每一个过程,并发展了每一个过程的性质和关系的理论。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共情由三个因素结合而成:心理学空间3yF)@zX `5t6ufIc

/p z Zt_0认知共情 Cognitive empathy,能够明确推理、推断他人心理状态。即,心智化(Mentalizing)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观点采择(Perspective taking);心理学空间S] pIy1\i\Ij#~

0E,Q$g:^&\&m[1Wl~0情感共情 Affective empathy ,接受、共鸣或“分享”他人的情感。即,经验分享(Experience sharing)、分享自我-他人表征(Shared  self-other representations)、情绪感染( Emotional contagion);心理学空间M@lmxKZ6l@

$i8xKZ4i/hQ@W0共情动机Empathic motivation,关心他人的情绪、帮助他人的动机。即,亲社会关怀(Prosocial concern)、同情(Sympathy)、共情关怀(Empathic concern)心理学空间0P Xu#u9_$i T@

心理学空间 D,Fb R,H)|

哈佛大学的Jamil Zaki解释说:“共情不是单一的维度,而是人们对彼此的情绪反应的不同方式的总称。”心理学空间Tj L;t1H,W6[U

Zaki, J. , & Ochsner, K. . (2012). The neuroscience of empathy: progress, pitfalls and promise. Nature Neuroscience, 15(5), 675. doi:10.1038/nn.3085
心理学空间Q)MJZ-A

虽然上述的每一种共情紧密相关,但是,他们实际上是独立的心理和神经过程。研究人员探索了共情的神经机制,以了解这三个成分不同的神经生物基础。

+{[ ?Q@5s4t'FQ m3t0

\-}2{I#sd0神经科学家发现:共情在大脑中刺激了彼此共享的心理表征——参与者在感觉/观察他人痛苦时激活了同一个神经区域。心理学空间VD)uO'a[ W/y.F

8^2lG0J P-W\PLGT*U,_0心理学空间~DS[yn/~r3W&q.ib
心理学空间[J:G-F'X)js

C#_Jr/@[#N0研究方法心理学空间w5r3pK`)v(L

心理学空间0J[2W'w"E9s1r

社会科学家Claus Lamm在维也纳大学采用影像学技术(FMRI)研究了大脑共情的潜在机制。Lamm的研究方法是经典的疼痛模式:研究人员将参与者放置在FMRI扫描仪中,记录他们在遭受到痛苦刺激时,以及观察到其他人遭受痛苦时的神经活动。

L*d)b\Q$k+t0心理学空间#s ^L g7Zl

Lamm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人们可以操纵、激活这些神经反应。

M"[i p([1\R'l!L?Xh0心理学空间7U'G(l(m {'~1IpX

研究显示,参与者在服用了安慰剂止痛药后,与疼痛和共情相关的大脑区域的激活程度也降低了。此外,他们发现阿片受体阻断剂可以阻断安慰剂可以抑制身体的疼痛反应,也可以阻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痛苦的共情反应。

5C!N zV d0i0

U6A2Ue;o1Yg0研究还表明,认知共情,情感共情和共情动机都在大脑中激活了特定的神经网络,不仅如此,心理学家还可以根据这些激活的神经网络预测不同的行为结果。心理学空间0E vE5Exy8O

心理学空间2IMZ.YaK r

Lamm说:“神经科学的调查研究基本确认了社会心理学家已经提出观点。”心理学空间pM(|W2M I Rc

1N G qv Z9G0心理学空间 I.c*h+S*]2itr!T:X Wu
心理学空间q6k!d4}u3?6w2{3Y

心理学空间l9Z @Z(B4wuD

共情的善与恶

#E5Be3qG5AVSo2n0心理学空间h`c5rO

也许思考共情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共情看作与道德分开的实体。

$AHz%o3kGw{Wu H.]0

)Uup:O@d0Batson在自己2009的文章中写道:“当我们谈及共情催生的利他主义时,最好认为,共情即不是道德的,也不是不道德的。而应该认为,共情不属于道德范畴。”

]| {1va&t/j I0

~~F-F!Q0共情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够成为好事,也会带来伤害。心理学空间0U-r^7o;F5L_g1{

心理学空间 M7l Q\G^ Z4Pd9Z

一些心理学家偏激的认为,如果人类对共情充耳不闻,转而依靠理性,进行理性的思考,那么人类就会茁壮成长。不过,其他的心理学家在理性和共情找到了平衡——共情和理性都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必要条件。心理学空间!xPk9e?kj

6l(V'u3k Tyv+~RQ0“如果一个社会能够实现公平或正义的话,那么,共情导致的利他主义的未必是最好的方式,”Batson说,“我的一家之言是:理性的道德思想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实现公平和正义需要这两方面的共同努力。”心理学空间3}P9|^4|1cF5` z X

)Y ] s0]8Q\.HgD8dl0总的来说,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时候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理解、评价那些试图激发我们的情绪/动机。对于民众而言,不被政治家的故事鼓动,可能更能够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心理学空间 Mc v&i DS2_(ZB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共情
«心理治疗师在治疗中的作用 科普
《科普》
卡尔·弗里斯顿(Karl Friston)和自由能原则»
延伸阅读· · · · · ·

 陈明

清华大学经济学专业,创立心理学空间网。

二级心理咨询师,以精神动力学、图式治疗和慈悲聚焦疗法为来访者提供心理支持、成长和人格内省的体验。
咨询预约加工作微信:mints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