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和来 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整合医学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2,38(01)
摘要:创伤是弗洛伊德借自医学的概念。他保留了创伤原有的基本含义,但将其作用面转至精神层面。在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中,弗洛伊德强调了精神创伤的两个特性:创伤总是事后的;幻想带来创伤。弗洛伊德在理论后期,不再将创伤理论局限于神经症的形成问题上,而将之归结为新生儿的无助状态,因而个体创伤具有必然性。温尼柯特也认为人生之初的情境与创伤紧紧相连。幼儿的成长必然暴露在创伤的产生机制中,是否是病理性的创伤,只在于环境中的冲击是否过度。拉康认为主体与镜像我之间存在着冲突,幻想在于调和冲突,幻想不能完成的结果即是创伤。而这种冲突的不可调和性也说明创伤是必然的。创伤复原的限度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复原是有限的,其有限性要求主体接受自己的境地;另一方面,复原是超越限度的,复原不是回归过去,而是穿越幻想,打破冲动的重复,进入创造的可能。
关键词: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温尼柯特;拉康;创伤;复原;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2,38(01)
Freud, 1856—1939)、温尼科特(D Winnicot, 1896—1971)和拉康(J Lacan, 1901—1981)三位精神分析家创立的心理创伤理论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帮助我们对后疫情时代的心理创伤进行理解和复原。
从2019年底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临床心理学界又重新将目光投向“创伤”的理论。本文对弗洛伊德(S一、 弗洛伊德意义上的创伤
创伤(trauma)一词是弗洛伊德从医学中借用来讨论精神事件的术语,他保留了创伤在医学上的三个基本含义:具有剧烈的冲击、形成穿透性破坏、对整体组织造成后果①,但是将创伤的作用面从生理层面转到了精神层面。
情感清楚地回忆起来,并且患者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这个事件,而且能用言语表达这种感情时,则每个癔症症状就会立即和永久地消失。”②这是宣泄疗法的工作原理。那时的弗洛伊德认为,只要来访者带有情感地详细讲述遭遇到的创伤事件,症状就会消失。
精神分析早期对心理创伤的治疗也类似于对生理创伤的处理,只是这时所用的工具是言语。在《癔症研究》中,弗洛伊德说:“当我们能使患者把激发的事件及其所伴发的但是,临床的进一步发现告诉弗洛伊德,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病人在表述创伤事件的时候,往往出现两个现象:第一,其所叙述的近期的创伤事件并不是真的具有剧烈的冲击。从大多数平常人的角度来看,病人对这一事件的反应是过激的、夸张的,或者被认为是表演性的,但是这一事件会让病人回忆起更早期的创伤性经验场景;第二,近期的创伤事件就算是剧烈的,但是病人若治愈,他的回忆也要超出近期所发生创伤事件的当时情景,病人要回忆起早期童年的类似经历,至少是具有类似情感的经历。总之,只有早期的经验被讲述出来,创伤才会治愈,症状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