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分男女版不是因材施教
作者: 记者 周韵曦 / 621次阅读 时间: 2023年3月13日
来源: 中国妇女报 标签: 性别刻板印象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男女在思维上可能确实有差异,但这种差异在同样性别的人之间也存在。
cj/b^ Fn0
h]xcyWSgH0分性别设计教辅所形成的社会文化的认知,会大大强化男女生在专业选择上的性别刻板化。心理学空间l Rm#_^8g'e
心理学空间(s/c&q8G X-k(Um)Ow'n+B
要扭转教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应为男女生学习同一难度的科目创造公平、平等的机会。

F(lj[d$_S {X+cT0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名为《男生女生学数学》数学教辅书籍,因分性别设计教学内容、基于大数据定制“男生用蓝版,女生用红版”,引发广泛争议,被网友们批评是性别歧视。心理学空间5r\5S&[&S

G)[S [6gU,i5i P0

ne(az5E!t:a0心理学空间hEh)YT5_#C8N

8月19日、20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接连发布声明,针对争议教辅采取“终止出版,不再发行”的决定,并表示“深表歉意”,“反对任何形式的性别歧视”。书籍虽然很快下架,但留下的疑问仍有很多——分性别设计教辅书籍这一做法是否有科学依据?教育教学领域为何出现影响教育性别公平的做法?如何杜绝教育教学中的性别刻板印象……这些都需进一步深思。心理学空间u4jwEMld e&r

G4{)TY~ d0心理学空间` {TE%xK;_%cd)a

v$Z'HO OLu0

QZ:YIt0心理学空间A/Y;V(BIY?A2t

教师:这种教辅书籍容易从青少年时期就导致性别歧视的产生

'ZBDRm(L_?-j0心理学空间EZ.Xx@!M7MiR1w8^&y

“这套系列基于大数据分析,将初中数学各个知识点的学习分为不同的难度层次,设计了不同层面例题的展示、剖析以及进阶变式,策划了旨在使男女生发挥各自优势、帮助男女生根据实际情况找出数学学习的薄弱环节、为学习进步找到突破口。”前不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曾在微信公众号华师教辅ECNUP中这样推介争议书籍。心理学空间+Hr]0S9?U t*y.C

K.tnp(Xrt.m0虽然文章中曾提醒:“男生建议用蓝版,是不是意味着蓝版更难一点,红版更简单?实际并不是这样,总体难度应当差不多,只是部分章节内容有差异”,但据媒体报道,与该教材合作的一位专家曾公开表示:“在高端的数学学习这一块,男生优势明显。”这一说法令网友和家长们难以接受。

,W6H,y I!?0AsN _\:d0心理学空间 S)z/\hk7x^_+H.Ro

有网友表示,出版社的行为是在“加强性别歧视”;更有网友要求出版社“反思清楚这本书错在哪了,否则下次还会犯一样的错误。”

9T9s,`2J5l.nXY0心理学空间$\-x+vYU

那么,这套数学教辅研发人员的理论是否合理呢?

7W@2h[m0

q"i!kjO5l|0女博士小宁(化名)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本科时她便因热爱选择了数学专业。基于超过10年的专业学习经历,她认为,“男女在思维上可能确实有差异,但这种差异在同样性别的人之间也存在。”在她看来,中小学教学是以提高分数为目的,“这种分数的提高主要靠教学方法、个人努力,至于性别造成的思维差距并不是主要因素。”

:@JFZ.K `0心理学空间3C0?B8O1p ['qV:FM

考虑到一线教师更有发言权,8月20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谷峪专门从5所初、高中学校找到6位不同性别的初、高中数学教师,做了一次小型预调查。

ws(m6@K|bmy0

bdw+t&sP:F#m0调查结果如她所想:没有一位教师支持按性别区分教学内容和方法。

(V@p^["Mm0心理学空间`%`uu*L g2r

据谷峪介绍,6位教师均表示:整体来看,男女生数学成绩区别并不大。同时,他们也一致认为:这种教辅书籍容易从青少年时期就导致性别歧视的产生。心理学空间0[/Vcng

2w3ar_G&Zmq vQi0除了教师们的教学经验,还有一些数据支持。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曾在2012年和2017年开展了两次上海中小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其中,2017年调查发现,在7个年级全部调查对象中,除了化学男女生成绩几乎没有相差外,女生的各科平均成绩都高于男生。其中,数学成绩相差2.33分,甚至在一般认为男生较为擅长的物理学科中,女生成绩都比男生高出3.22分。

6F+?y:G j2Dj_?0心理学空间;|'r2lXU2Z2SV

更值得注意的是,有媒体统计,在今年的高考状元中,女生一共24名,占已公布高考状元总人数的54.5%。其中,在新高考不分文理的四个省份中,男女生各占一半。另外,重庆、湖北、贵州、河北的文理科状元都是女生。

2O5J9vK(Y#Q$b0

DXZ`:h0教材分性别是刻意强化性别差异心理学空间a(h_H~ \IR

心理学空间8\\ r u2~.B@X

在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王立波看来,我国的性别平等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尤其在女性受教育方面,在世界范围内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她因此曾撰文称,女性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更大受益者。心理学空间9j*Krw+w*A%Lo-]

"}:^bA]B0A+T0那么,数学教辅书籍分“男版”“女版”这种“开倒车”的做法为何还会出现呢?心理学空间5xB#U&l*g

心理学空间5_~.fqG

谷峪分析认为,这样的书籍能够得到出版,与教育改革中出现的诸如产业化商品化等深层次问题不无关联。“多年来,我们的教材教辅一直存在问题,特别是教辅的出版发行,国家进行了多次整改,但仍有一些积弊存在,这与出版社追求利润是分不开的。”心理学空间y/Tw^JKo

+aUyjTB!b0“分性别设计教学内容,这是在放大、夸大性别差异。”对于出版社的做法,王立波也持反对意见。

a.O8v"G7r3d i0心理学空间 txWK4X2h9}rq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女儿数学能力比较强,就选择‘男版’,这正是对出版社初衷的证伪。”王立波认为,所谓男女在数学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差异,鲜有研究成果的支持,更不是学界的共识。谈及男女性别差异不仅是指生理的差异,更是指文化的建构,是后天塑造的社会性别的差异。基于此,她认为,“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去刻意强化男女数学思维的差异。这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成绩,而且也无益于学生性别平等观念的形成。”“男女平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特别是我们党建立新中国的一个巨大贡献,就是把妇女从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谷峪认为,“我们承认社会性别角色,一定要在男女平等的前提下,来认识不同的社会性别角色。”她指出,从社会效果来讲,这套教辅的出版,其负面作用远远大于正面作用,“带来的一个客观后果就是,容易把我们今天取得的成果再带回到某种程度的封建观念中去。”

Bo,ZF{K @0心理学空间-N*u6]%AYR;u#i

教师教学期待和心理倾向是导致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x.k u~9[vD0

p0l0C$j~0K8KMA9y0沈阳师范大学妇女理论研究基地、性别研究中心原主任,沈阳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原所长郭黎岩教授认为,这套数学教辅表面反映出的是版式问题,但深层隐含的是现代教师教育的思想观念问题。

#a!GXn5d0心理学空间$w/ON,Q$At

“学生都需要通过教材和辅助教材来完成学习任务。教材的版式、内容、插图,都隐含着教育的观点和思想。”因此,郭黎岩指出,“这里面一旦显现出性别上的差异,就一定会对学生、教师、家长产生性别认同、性别角色方面的影响。”

3V or6wC0Xy4_0

+o4Z'_%r5`!H5l,o0“比如说教材在版式上分‘男版’和‘女版’,就起到了这种心理暗示的作用。”她指出,这种心理暗示,就是性别刻板化效应。

@ {d%ej4n-q[0心理学空间6~j4h B} B

“分性别设计教辅这一做法所形成的社会文化的认知,会大大强化男女生在专业选择上的性别刻板化。”郭黎岩举例,“如女生更倾向文科类、艺术类专业,男生更多选择的是理工科等等。”

$?Y-A.e!?2P^4{SL0心理学空间yAl3l0h

长此以往,这种观念和思想还会形成一种习得性的刻板印象,即:男女生在学习数学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郭黎岩进一步解释道,有人认为男生逻辑抽象思维能力优于女生,那么这种观念就会导致,在教材版式设计上,更鼓励男生进行开放性思维,可以直接进入到问题的难点;而女孩则需要由浅入手,慢慢寻找突破口。“这恰恰就是一种教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yY'Fk t.fF `0心理学空间6T`7u:je rU*C

20世纪80年代中期,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和他的研究小组,曾在课堂教学上进行过大量的实证研究。郭黎岩介绍称,“他们选了100多名来自四年级、六年级、八年级的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观察他们的互动,结果发现:教师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性别偏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互动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学生的思考。”

#mN v3cQ+g!D0心理学空间-{ ['^qZrD

研究还发现,教师更喜欢和男生互动的是开放性的问题。一旦男生回答错误,教师更倾向于启发他,鼓励他继续思考;跟女生的互动更倾向于记忆性、背诵性的问题。一旦女生回答错误,教师会让她向其他同学请教、获得帮助。

n&VY+[N%`0

Frb{L?}0“我们会发现,教师在学科教学上,已经明显分离出性别的差异性,同时,学生也会因此产生心理上的期待,比如认为女生的优势学科就是语文、外语、政治;男生的优势学科就是数学、物理、化学。”郭黎岩因此指出,“往往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思维定式,所以教师在和男女生互动时,显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

@Lln9e2ob0

E Mp0uC*w0k0而在我国的课堂教学和教师教育观念中,郭黎岩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当出现难解的数学题时,高高举起手来的、教师更期待的多数是男生,而女孩在这方面是弱势,不敢举手。

,b_5m| Q0

+L-V-g*wH-b-D0“这种教学观正映射出,教师的教学期待和心理倾向是导致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郭黎岩道出造成所谓的数学学科性别差异的本质。“很多女生就认为,自己是数学学习的弱者,只有从浅、从低慢慢入阶才能学好。而出版社分性别推出的这种版式,恰恰迎合了这种心理需求。”而“这种‘女生学习数学的潜能不如男生’的暗示,会大大削弱女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攀登数学难度高峰的信念。”

+c5Yr,@;X0心理学空间d&zL(q8Jul A"a2Y

但事实上,“在数学领域乃至理科领域的拔尖人才中,女生正逐渐占领优势,优秀女性越来越多。”对此,郭黎岩深有体会。心理学空间8OY _3kL~

心理学空间$m$?b]f4c`U}

同时她提出,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的调查结果就正好说明:“性别歧视问题越少、女生的学习成绩越好的一种现状和趋势越来越明显。”心理学空间p!S3o'^6Am

0E)XP*_7L1`JXc0“其实,什么样的版式不重要,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中,用什么样的教育观来指导教师教学,来看待性别的差异,来看待我们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公平合理的科学教育。”郭黎岩因此呼吁,教师一定要改变刻板的教学观念。心理学空间]O Z)MpL2x/\H

心理学空间q;M2Dls"L.|j

同时她建议,要扭转教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还应该为男女生学习同一难度的科目创造公平、平等的机会。心理学空间%n?hD2d!l0LaO

心理学空间h.Y,o&VU\

但这仍有不小的难度。“我们现在太缺少高难度性别教育破解的专项研究,比如怎样破解女生数学难学的心理暗示,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上的探索,并展开科学的实验研究。”她希望,构建以卓越的现代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课程、教材、教法新思路的研究,来推动男女学生学习的成长动力,开发女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潜能,培养女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从而促进她们在数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心理学空间P!G5_%|]7@~S4~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性别刻板印象
«玛莎·努斯鲍姆(Martha Nussbaum)的哲学观 社会心理评论
《社会心理评论》
「人性中的普世经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