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的“形神观”(心身关系)
作者: 《心理学大辞典》 / 1377次阅读 时间: 2023年4月05日
标签: 心身关系 形神观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Ov| r3i_Me

形神观,中国古代关于形与神的关系,即身体与心理、生理与心理关系问题的理论。心理学空间@1Q MC/D,S}

心理学空间_+U(L+W)l [

FA|1r4p%h0
  • 认为心理由一定生理结构的身体所派生的,是唯物论的观点,以荀子的“形具而神生”为代表;
  • 认为心理派生身体的,是唯心论的观点;
  • 认为身、心是两个独立的实体的,是二元论的观点。
心理学空间d_sde#S1q%v"?

心理学空间`$qW+_x$r

心理学空间I f2a9fP&Uv {V

心理学空间b W:|UZ$?Ea ^%D

3w{\;?i9O0心理学空间-x:H"?-uZcY

关于生理与心理关系问题的观点。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i)vw3o%haX0

},],e!q7[01、唯物主义的形神观心理学空间)Kr)~9q I/\!I^
战国荀子提出“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荀子,天论》的命题。心理学空间B)q$}+U#I?}
庄子也有“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形全者神全”《庄子·天地》)的精神依赖形体的看法。
K rp7Q9S'z0西汉桓谭以烛火喻形神,提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气索而死,如火烛之俱尽”(《新论·祛蔽》)。心理学空间j,H-h)qYT V-n#k-W S
东汉王充说:“夫物未死,精神依倚形体”,“已死,形体坏烂,精神散亡”,“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问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论衡·论死》)。心理学空间q/zz _!p7D9D4Q
南朝范镇以“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神灭论》)揭示形神关系。心理学空间|#W&ck:LAJCb
心理学空间 r#zDYY }5d W?3L1Yt4M

5s j~`L!A trLu0

$FT5L%m{K02、二元的形神观
l*s.}*Jx0《老子·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4H2O:?D']jl0《墨子·经上》:“生,刑(形)与知处地。”
;X@N?4OE1s0《管子·内业》:“凡人之生地,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以为人。”
nMbQ*c0G.H0《淮南子·原道训》:“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
1Wq*@!\W*a0明王守仁提出命题:“无心则无身,无身则无心。”(《传习录下》)心理学空间lDW3`)Y{0n-}U

W"cn2IXg:o03、唯心主义的形神观心理学空间? Z5FB3W:I,S
宋程颐提出:“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二程遗书》卷六)
7vLpx l3HaA1u)S&y#a0朱熹虽有“形既生矣,神发知矣”的看法。但由于他主张“才有此理,便有此气”,实质也是唯心的。
:WH!h,n6{W*{ ^,z|0心理学空间~9An(g jrVYDU

心理学空间&Q7c~x|@ ]O^2U

从产生心理的器官来看,又有两种观点:心理学空间QLY9d7pdY}%]

%J|c&g V01)主心说。认为产生心理的器官是心脏。如心理学空间.m)A%o$E#[ y
《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心理学空间 Qdvt O d+uj
《荀子·解蔽》:“心者,形之君也 ,而神明之主也,出令市无所受令。”
7]s8@)RB3? ~7M0王充《论衡·论死》为:“人之所以聪明智惠(慧)者、以含五常之气;五常之气所以在人者,以五胜在形中也。”
Pb"u@Z3G1]6m3o0《内经·灵枢·邪客》:“心者,五藏(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理学空间q MB[q6U}4e

ptTX^(z-SMZF*M02)主脑说。明李时珍认为:“脑为元神之府。”
3S[Bx `S0方以智《物理小识》:“我之灵台,包括县寓、记忆古今,安登此者,果在何处?质而稽之,有生之后,资脑髓以藏受也。”心理学空间S9K5z;ug:PxW8J
清刘智提出:“脑者,心之灵气与身之精气相为缔结而化焉者也,其为用也,纳有形于无形,通无形于有形,是为百脉之总源,而百体之知觉运动皆赖焉。”(《天方性理》)
L2slK/gI X@H0清医家王清任更具体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而“在脑”,“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视觉、嗅觉同样归于脑,故“脑髓中一时无气,不但无灵机,必死一时,一刻无气,必死一刻”(《医林改错·脑髓说》)。心理学空间zt,|v"q L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心身关系 形神观
«文化传播让动物变得灵活 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正念与土著文化习俗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