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对心理学的经久不息的影响
Kelly Bulkeley 文
Mints 编译
莎士比亚戏剧持续不断地影响着我们对人类心灵的理解。

4月23日是庆祝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诞辰的传统日子。4月23日恰好也是他于1616年去世的日子,享年52岁。今年也是1623年发行的《第一对开本》出版400周年,《第一对开本》包含了莎士比亚的三十六部完整剧本。
想要欣赏莎士比亚戏剧的心理价值,其中的一种方法就是把小说中的人物看做是不同心理和情感类型的案例,加以研究。从这个角度来看,
- 李尔王这个角色生动而准确的刻画了一位与死亡和权力丧失作斗争的老年人。
- 奥赛罗可以被看作是嫉妒的暴力非理性的体现。
- 麦克白夫人展现了强烈的负罪感所带来的混乱效果。
- 《亨利四世》中的人物体现了动物食欲驱动的生活。
- 奥菲利亚描绘了自我正在溶解的角色的自杀倾向。
- 当弗洛伊德在《梦的解释》(1900)中首次介绍他对俄狄浦斯情结和亲子关系中欲望动态的想法时,他立即将其与吟游诗人联系起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与俄狄浦斯·雷克斯植根于同一土壤之中,这是悲剧诗歌的另一个伟大创造。”
尽管对这些人物的分析,可以看做是一种有用的心理素描,但我们需要小心,不要让这种简单的还原方法削弱了角色或戏剧的丰富性,使之变得贫瘠,因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角色的多重视角能涵盖的范围更大。在我看来,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最清晰、最重要的主题,尝试着从更广泛的角度思考莎士比亚的作品及其与心理学的相关性。
尊重心理的多样性
在38部戏剧中,莎士比亚塑造了数百个性格、思想、情感、动机和行为各异的角色。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给了他们每个人一个独特的声音,并在他们的戏剧世界中将他们的存在充分意识化,使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个人经历(最明确的是在他们的独白中,独自在舞台上与观众交流)。
莎士比亚从不妖魔化他的恶棍,也不神化他的英雄,这是对这种人文主义、包容多样性的精神的惊人表达:坏角色(伊阿古、卡利班、理查三世)绝对是坏角色,但他们也被描绘成具有真正的同情品质;好的角色(亨利五世、普罗斯佩罗、罗莎琳德)确实很好,但我们也看到了他们的缺陷和弱点。
想象的力量
莎士比亚戏剧中建立的密集的隐喻互动网络,来自于戏剧中的睡眠、做梦、幻觉、疯狂、儿童戏剧、爱情、启示和戏剧实践之间的互动。
剧中的尖锐的心理独白围绕着以下这个主题——即,大脑中产生的图像力量有着许多表现形式。
尽管狂野而危险,但莎士比亚将人类的想象力描绘成对我们自己、社会和周围世界新的批判性意识的创造性来源。通过这种方式,他的戏剧提供了一种心理地图,反映了不同想象体验领域之间的象征性共鸣。
从戏剧到观众
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不仅体现众多的人物之中,而且还体现在广大观众的内心。他的故事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相关,从精英王室到地位低下的底层,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每一个。
当然,这些戏剧本应具有娱乐性,但莎士比亚似乎想通过戏剧现场的想象空间激发一种对个人和集体生活的挑衅性见解,并且对观众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
这些戏剧性过程带来的见解可以产生变革性的影响,因为它们扰乱了我们的假设,让我们的头脑充满惊喜、好奇和成长。
即使对于莎士比亚那个时代的观众来说,他的戏剧也很难理解。他扭曲了传统故事,颠覆了传统流派,运用了层出不穷的奇异词汇,将空灵的诗歌与下流的双关语混合在一起,并精心设计了错综复杂的情节。
他故意让观众失去平衡和不确定,不是为了让他们感到困惑,而是为了让他们看到人类体验的新可能性,看到感知、感觉和共情连接的新维度。冒着时代错误的风险,我想说,我们应该把莎士比亚艺术对思维复杂性的扩展视为的一个特征,而不是一个缺陷。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