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的“躺平”现象
作者: mints 编译 / 1779次阅读 时间: 2023年8月26日
来源: Ye Zhang Pogue Zhenghao Zhou 文 标签: 躺平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K:obiU~L0心理学空间k(FL%y*g9Z?

躺平意味着年轻人选择了极简主义,而不是物质成功。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出现的“躺平”代表了中国青年对极简主义生活的拥抱,意味着中国青年开始放弃个人野心,放弃追求物质主义成功标准的态度。

|'g$pnTF(k4B0

/|y(xX'~0与无情的辛劳和向上流动的普遍精神相反,这些人选择了简单和轻松的生活。这个词在当代年轻人中广受欢迎,成为他们日常话语中经常讨论的话题。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心理学空间1G c KV-]I)\

心理学空间X@W;^ n

心理学空间:di-Z-f Q9BL l
心理学空间h'DiF G

心理学空间9qIe0ja.q;D

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撒谎”现象的催化剂心理学空间K|nc8H7uhv'[

心理学空间_ j ~{~$YJ4wn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所有行业的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残酷。这在公务员队伍中尤为明显,大约有100名候选人争夺一个职位。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中国年轻人(16-24岁)的失业率将达到20.8%。如此高的失业率迫使许多人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上接受更低的工资。心理学空间*V8Sy[M Ucq

Ix]s~"d(P:x.@0
$}5A+L4k3K6Q2j7h,}0心理学空间?(s,o*B4kx

7fM#R)Q@(b0残酷的企业文化及其影响心理学空间.O2WPfVf2~

心理学空间0G0TV$w3nahg m

竞争不仅限于个人求职者;中国的企业文化同样令人生厌。公司必须保持警惕,因为自满会让他们立刻被竞争对手超越。因此加班文化盛行。许多员工对工作保障持谨慎态度,不愿意在加班时间或相关薪酬方面挑战他们的公司。一个常见的现象是“996”工作时间表,每周工作六天,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员工觉得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忍受。

8A0R;QWd|3zK2h0

a;{ M3urz"[K[?0心理学空间tL4b kqe2wk!O8V~K

(`&^-L!K] g(I0

`!B S5Y&V k0传统期望与现代现实心理学空间Dy%G[^p

心理学空间-Bt0?2Pk-f zO

社会压力也源于人们对婚姻和组建家庭的期望,传统上,家庭被认为是每个人的责任。但是,现代生活相关的高昂成本,包括房价飙升以及教育和医疗费用的增加,往往使年轻人在努力养家糊口时陷入债务。心理学空间7Z2yP9s't:uN\X

心理学空间c.Cp,w[

因此,他们可能不得不损害生活质量,放弃休闲时间,放弃爱好。研究表明,52.4%的人在婚后放弃了他们的爱好。这种负担使年轻人质疑坚持传统生活轨迹的必要性。这一趋势反映在中国的生育率上,生育率已暴跌至1.07,是全球第二低。心理学空间I,J4ZX1yN

心理学空间/_ g:i Y;Ykb

心理学空间 RsUOKe(Dj M

;}4|0i9Fk+sR6d1e:g+Ny#|0

!]#t#Cp \W7g:VN/S0青年视角的转变:寻求精神解放

&MBu GDS0心理学空间2Ocpv"STYd9@

例如一位25岁的北京医疗保健管理员工。尽管辛勤工作了五年,但该市竞争压力巨大、房价上涨,几乎不可能用他的工资购买房屋。意识到在北京定居是无法实现的,他选择了“躺平”的生活方式。现在,他避免在正式下班后承担额外的工作,并专注于通过沉迷于篮球和游戏等爱好来享受他的空闲时间。

BA:G+T"KG0

/D`q9u0[0预计新一代人将充满对未来的热情,他们发现自己屈服于高房价、激烈的竞争、广泛的加班、快速的社会节奏和高消费的压力。这些年轻人不追求物质欲望,而是寻求精神上的解放。他们拒绝被社会期望所束缚,并采用了“生命太短暂,抓住这一天”的口头禅。他们不再感到被迫过度劳累,在物质社会中竞争,或追逐社会地位。他们宁愿选择品味生活。心理学空间b4M U$iIU+?"}/z6O

'x0y k0Aa.} L1W,|0心理学空间*c|3D x {"f_8L(X_

-C0B+]`c%o1M?0Y|0

*E3E{9| X0拥抱“躺平”现象:重新考虑生活价值观

tQ0|k{YN0

9~k.?3^@|X'y.Jo0总之,“躺平”现象是对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高压、高竞争和高消费生活方式的阻力。它代表了当今年轻人对生活价值观的重新考虑。虽然一些批评家认为“躺平”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但它也说明了当今年轻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沉思,他们重视自我实现、精神满足和选择自由。图片心理学空间e9z PX3Dz B@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躺平
«限制使用社交媒体,可缓解抑郁症的症状 社会心理评论
《社会心理评论》
为什么年轻人的性生活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