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你不知道的自己》书摘及其书评
作者: 曾奇峰 / 49721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8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w"oO GuA

心理学空间2t8V+n8Pq

文脊尤奇峰――评《你所不知道的自己》

+B J.Fha0心理学空间s5q5G1JD

李孟潮

|_6TR-J(_0心理学空间1Ov]M ~3Q

  据说有两种美人。

)T!z:\ l!z0心理学空间*V FAc$p9M

  一种叫做漂亮。是标准的美,大眼睛高鼻梁小嘴巴,翻开时装杂志,一眼过去的都是漂亮。

t?_:aC0

%gws,{4SI6?]0   一种叫做出众。就像我中学的一个女同学,把她的五官拆开来看没有一样是漂亮的,可是这些不标准的东西合在一起,看着就是舒服,男生为她失魂落魄、不思茶饭、迄今不绝。

6xH];N3B c-k0心理学空间j:x;Y5H0s9~{0K7Oj

  奇峰人长得很漂亮,是个标准美男子。很奇怪,在这个追逐眼球兴奋的年代,怎么在他的文集居然没有搞上几张曾医生的写真,以刺激人们的荷尔蒙及销量?心理学空间_A G&e|y:d/y/Ly2w

心理学空间9@^/XyCL-]

  而他的文章确实是典型的出众文章。

^4j"mx GO k{0

*~a$s ~.a0v\]#lZ K w0   他以前经常给一家杂志写稿,后来这家杂志的风格变了,要贴近大众文化。便发出了很多命题作文式的约稿,没想到他文风依旧故我,让编辑们头痛不已,甚至为了他一个人的稿子是留是弃要讨论半天。心理学空间:j]9I;JpcA%~+M

n#D N]J1Vv0   奇峰是个有骨气的人,写文章过日子都是这样。心理学空间V4^uD3R

mob;W9b6M M'J)nC c0   其实我们那个时候穷的要命,只好经常爬格子赚稿费贴补家用。而奇峰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不为杂志改变,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

(XKE$C,cB0

!?6g bq X1A0   我是个媚俗而又附庸风雅的人,对科普文章一向嗤之以鼻,每次自己写科普都觉得好像是良家妇女去卖淫一样,更别说去看别人写的了。心理学空间+]*S g-pM

zz/M zQD J0   唯独奇峰的“科普”文章可以让我有兴趣读下去,以前一直以为是爱屋及乌,因为喜欢这个人,故爱看他的文章。

9\ TMl$N y,K!D0心理学空间9@7Y3u$VVFW

  的确,《你说不知道的自己》中这305页文章大多都有一段他自己的生活在里面,有些故事甚至比他写出来的更加精彩。

x8n}e?R0

*{GB%pAFS5G T&A0   前几天收到了这本文集,惊奇的发现我仍然挺喜欢看这些文章。

_ @VV@)?v_0心理学空间'q4NkXl3G

  这就和人没关系了,那些故事我早就知道,早就湮没在记忆中。心理学空间 v1Fy @F

_8AK K/P.SX0   是纯粹的文本的美吸引了我。心理学空间E7O"{5q#l(t

H*]X#B{5].@0   奇峰的确是一个善于建构“出众”文本的作家。心理学空间'z9N,f nWe

JH-FEHO0   如果从写作的各个要素拆开来看这些文章,会觉得他们其实并不“漂亮”。文字比不上诗歌的优美,议论拼不过哲学深邃,至于故事,自然也不能和小说相提并论。心理学空间 `5_fz^'?,DP

心理学空间;En+js5R

  我一直奇怪,为什么我会在喜欢王维,弗洛伊德,曹雪芹的同时,喜欢看这么不够风雅的文章?这些文章的魅力究竟在何处?

:VeVI]H0

*f1`Qq8UH0   前几天念佛经的时候突然明白了这个问题。心理学空间zzt!m#o w nd

-B3E {i.f V _0   他的文章的魅力能够把各种不同的要素结合得恰到好处,有点像佛经,既有诗歌、又有故事,还有一个如影随形的哲学思想贯穿其中。

~JP;o"k],sU0心理学空间q8\+p*U;Y/{K*]9Wn

就像你头一次去高级餐馆吃菜,本来只点了一个扬州炒饭,你希望的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炒饭而已,最终却发觉有很多的稀奇古怪的配菜,有铁观音等多种饮料,还有舒适的沙发,钢琴的伴奏,以及彬彬有礼的服务员。心理学空间%Q*CT9A\0Jg

心理学空间K"r6L X/? I

  如《修补人生》,一开始是冷峻的笔调,叙述一个中年男人的生活琐事,瓶瓶罐罐,修修补补。突然来了一句“……岁月也就慢慢老了,很遗憾岁月本身是不可修补的。”那些灰暗的、单调的生活琐事一下子闪亮了起来,激起人很多哲思。你正期待着下面是大段的人生感悟。

G#q5X-UF0心理学空间`!\{-^#eNMa!b

  可是文本又回到了描述的笔调,这一次描述的是城市,刚才那个中年男人生活的城市。一个生机勃勃、永远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中的城市。心理学空间'~"{7YZ i

心理学空间Q Q%SS5o&t

  沿着描述的轨迹,你正准备进入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寻访那些古老的故事和记忆,文本又变了,把你拉到另一个角度,看到另一幅场景――学习。

X$U4f"L'xK0

4Qtt8@m[0   哦,学习,这个时代大概没有人没在学习的,你会自然地想到自己的学习岁月,从小学达大学,那些痛苦和欣喜。你的身体也会随着学习场景的出现,产生细微的变化。低下头,靠近书本,就像一个埋头苦学的高中生。

,w g+W1wg.^y7\0

4}xN'\h1q&R0 可是文本没有让你沉浸在这种带有施虐-受虐色彩的自淫快感中。 那个哲思的幽灵又出现,在你耳边轻语,“毕竟知识是一切可以对人进行修饰的色彩中最灿烂的色彩。”心理学空间S(r,hIiu/u

心理学空间{*XLm7[b#L a

  那个学习的你仍然是金碧辉煌,可这一切已经无法激起你的快感,你知道这一切不过是个幻觉。一切快感都来源来自于你的心。你不得不低下头,回光内照。这时候文本贴衬地跟了上来,和你一起观察着那些心灵的缺口、破洞和补丁。心理学空间xoI;PKE;h m#M%y Q9L

心理学空间A$T&J UeM_

  你会开始有些情绪,这时候歌曲就出现来帮助你抒情,“当我们看着这座城市,想着在这座城市里一定有许多破碎的心吧。”心理学空间fmTn!mPL)I

.{,A9L Cf~2{ m&n5r5}q:L0   最后,以上的各种要素统统聚合在一句诗歌般的语言中“地陷东南,天高西北,天地尚无完体。”从人的生活到了宇宙,颇有些天人合一的味道。

2HLn7kaeL0心理学空间;o }(i TDTn

  奇峰的文章大多都有这些峰回路转的特点。

ly.yI+uu.`0心理学空间 O9?0d/^y$E

  这本文集让我觉得最倒胃口的就是封面上那句“心理医生对你说”的口号,好像在引诱人们去关注这个作家的心理医生的身份,而忽略这些文字本身的力量和美感。心理学空间1@;@#`0N? @(h

心理学空间S%GF*EY&I

  感觉就像歌唱家唱完高难度的歌剧,看到观众来鲜花,正为自己遇到知音高兴,这个观众却问出一句:“你是不是做过隆胸手术?”一样。心理学空间:rOoSl7oL6n

心理学空间9o} c cp(XZ

  王安石写过一首诗,“宣城百山间,文脊尤奇峰。拔出飞鸟上,图画难为容。闻昔有幽人,扪萝追赤松。遗形此古室,孤坐鹿裘重。人去邈不反,洞壑空藏龙。侧行苍崖烟,俯仰求灵踪。游者如可得,甘弃万户封。安能久尘土,倾倒相迎逢。”《次韵游山门寺望文脊山》心理学空间U7EN.C2O oyB%R

心理学空间/b1y5y*W:O/A,Ke^EF

  写的是风景,一个人内心的风景。

8o6f p@+?(c0心理学空间3zi2b6vQyl]0T,yn

  奇峰的文集终于出版了,他却觉得有些悲哀,照他看来,四十而不惑应该是著作等身的年龄,比起那些天才少年在二十不到就一本接一本出书的速度来说,的确是慢了一些。不过,孔子的“使民以时”可以在这儿得到很好的理解,一个接近50岁的男性在被问及是否为半百的即将到来感到悲哀,他说,我简直急不可耐地等着这一天的到来,因为很多话我非要到那个年龄才说得出来啊!心理学空间R1|4hk~&_

{kV+j[0   在德国,成为一个心理治疗师的基本条件为3-4年的大学本科毕业后再接着3年的心理治疗专科培训,如果想做一名精神分析师或行为治疗师,则还要接受额外的3-4年的专科培训,如果你想做到能够给别人培训精神分析甚至给同事做自我体验,那还再需要4-5年的专门培训,我的导师等到获得上述的“全分析师”的资格时已经年逾40岁。倘若一个人受过这样多的训练,在40岁如奇峰,写起文章来,该是如踱步一般,四平八稳的样子了吧。前不久,巴老去世,人们在读他80多岁写的“忏悔”的文章时仍然能够感受到一股青年才有的、几乎十从内心里贲发出来的激情。他说他要把“他的心挖出来,捧在手里,照亮那些后来的人们……”。看来,对人生的感受可以如青年那样,用滚烫的语言、激烈的动作、极端的行为来表达,也可像哲人那样,用充满思辨、、理智的思想去表达。但倘若一种表达形式十分平和,能通过平实的生活细节传达高度的抽象和表达细腻的情感,能够让人们突然觉得心灵像被洗涤过一样变得清晰起来,人们会觉得,那个作者是否真的到自己的内心来旅游过一次,从而很想去认识这个人,去读他的书。平时听奇峰讲课,觉得当时那精气神完全不似平时接触的奇峰:声调和表情充满着激情,眼睛发着亮光,手势有力、恰到好处,一个学员听了奇峰的讲课下来告诉我,说他受到感染,非常想在私下把这激情延续下去,因此他去找奇峰讨论问题,却发现奇峰变成了一个冷漠、有距离感、陌生的曾老师。读奇峰的文章可以将这种差别很好地结合起来,既有睿智的理解(如“男人之间”)、又有贴近生活的亲切(如“我的病人夏毛”),更有如酒醇酣的哲理文章(如“温和的自大”)。我在奇峰的文章中还找到一种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感觉,如中国俗语称“棍棒底下出孝子”,奇峰则在多次讲演的公开场合说,棍棒底下只会出孽子!我们在他的文章中也可找到这种看似极端的一些话语,我能理解奇峰这是如鲁迅一般“爱之愈深,痛之愈切”的感受。但愿,我们在看了奇峰的文集后,对另外一个自己能够有所了解,能够使自己变得“温和”和“自大”一些。心理学空间/s ]7qNBF[0Uv&{#i

心理学空间O#KPe-zf

  2005,11,21 万米高空处西南偏南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精神分析简介》序--简洁的力量 书序
《书序》
大 悲 无 泪——评方方的新作《风中黄叶》»

 曾奇峰

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首期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学员。曾在德国精神卫生机构进修两年。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首任院长(1988年)。中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学组副组长、华中地区组长,德中心理治疗院(在德国注册的机构)中方委员之一,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精神医学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QQ:3046521800
电话:027-85308050
微信私号:zqfxl2014
微信公号:zqfxl2013
微博:http://weibo.com/u/2301865564


曾奇峰心理咨询中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