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大腦,與快樂的科學-明就仁波切在紐約上州蓋瑞森學院一週閉關記
作者: 金吉祥女 / 21760次阅读 时间: 2009年8月29日
标签: 佛陀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6O+p7a({3h"f"V)mX

/@{#A7p1rxf;Ku0第四天 7月2日星期一
7F yWJE9UF)S0心理学空间@uI,y*f%Iw^[
仁波切開示造成“執著”的罪魁禍首是我們形成的3個假相;個體的劃分、個體是獨立存在的和個體是不變的。事實上,就連我們對生活在其中的時空認知,也是不正確的。從佛法的角度來說,時間也是一種假相,絕對客觀的時間是不存在的;空間裡,也不存在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心理学空间5z-q$U9oV
心理学空间`Ul,H0{B7?~ CR?
據言,若人一生當中可以認出7次自己在做夢,那麼此人定可以在死亡過程中正確認出中陰身的階段。為此,仁波切開示任何認出自己在做夢的訓練方法。此種訓練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在睡覺前,自己重複告訴自己7至21遍以下的句子“我一定要認出我在做夢”。一旦自己真的可以認出自己在做夢,那麼開始嘗試在夢中做些瘋狂的事,例如由懸崖上跳下,或縱入火炕中,或在空中飛。第一階段達到後,則可進入第二階段。第二階段的訓練是在房間中閉上雙眼,然後嘗試去“看”房間四周的擺設,去“看”自己的身體。當自己真能“看見”週圍的物像時,則可以進入更高階段的訓練。第三階段的訓練是達到自己可以隨心所欲地到各個佛國或六道輪迴的區域。心理学空间.z5MS1g#S
心理学空间.}_k#c(~z
仁波切說明了如何運用喋喋不休的心作為禪修的所緣。喋喋不休的心所產生的念頭和情緒是一個接著一個,永不停息。這時候我們可以像是轉自己手上的唸珠一般,用覺照的心來調控念頭昇起和消滅的過程節拍,同時用覺照的心來察覺每個念頭、每個情緒的“滋味”。慢慢地,你會發現情緒帶有“明晰”的滋味,欲望帶有“喜樂”的滋味,而昏沉也有它特殊的“味道”。心理学空间$JIs U\ ej.R)WB
心理学空间2\G8F2mn
下午搖滾歌手盧‧瑞德自願教仁波切和大眾打太極拳。盧的說詞是:“這些西藏喇嘛整天坐在那裡禪修,把身體都搞砸了!”。在盧的盛情難卻下,仁波切和我們一起在學院的地下室拉筋暖身打太極,一板一眼地上起體育課來了。盧的教學嚴謹,態度認真,不時跳下講臺,一個一個指正動作,教到忘情處,這位昔日叛逆的搖滾歌手理直氣壯地脫口而出:“我就是太極老師!”。心理学空间mWeTgJ9kR3]

*{(|je8}9X0晚上的科學課是由安童和瑞奇聯合演出。討論的主題是下一步的科學研究該如何走?他們兩位根據這幾天來仁波切的開示,提出了一些新的實驗構想。比如說設計一個新的實驗來測量“覺察力”,或是一個新奇的方法來測量主觀的對“時間”的認知等等。他們倆的創意,與在場的聽眾的熱情,碰撞出一波又一波知性的火花。

8[#P3i2Q;k0

G-N [#Pp0x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佛陀
«大乘佛教的慈悲观及其心理治疗中的转化作用(济群法师) 佛教与心理咨询
《佛教与心理咨询》
慈心观在创伤治疗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