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仕?
作者: 施琪嘉 / 6729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8日
标签: 学而优则仕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最近我过去的一个学生找我诉苦,说工作压力大,周围的人尽是逐金好权之徒,自己对爱情和人间真情也很失望,有时想想也许自杀也不错,然后她说出了让我深为震动的话语:我要是升上了正高,我就啥都不干了,什么课题、科研,让它们全部见鬼去吧!
lhO%W SQ0心理学空间Y4Fz _pb2O
    我这个学生是当年尖子班的优才生,毕业读硕读博,两度出国,多次拿到国家级课题,在专业上正是瓜熟蒂落、大展身手的时候,是什么事情让她产生这样的悲观情绪和放弃的动念呢。一般的看法是她得了抑郁症,的确,她服用抗抑郁药也有一阵子了,不过,依我对她的了解,我觉得即便是抑郁,也是存在主义的抑郁,即她的内心的理想和现实冲突过于尖锐,而这类抑郁的重要特征为现实待她并不薄:有房、有车、有社会地位、有经济实力。
5PtwB%k K#a#| {0
u ?Y6A"h&e(B1yO+? V0    中国有句古语:学而优则仕,很多人只记住了这一句话,殊不知这句话还有下一半:仕而优则学!知识分子的定义不应该等同于知道分子,知识的掌握不仅是用来谋生的,它提供了精神上无法言传、无价的愉悦感。所谓学海无涯、知无止境,学习最终成为一种高雅的习惯,它可以持续终身。我几乎认为,知识分子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他就不配称为知识分子,如果他把它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并准备在恰当的时候随时放弃它,他的境界抵不上一个爱狗的普通人。真正的知识分子也有放弃追逐知识的时候,那是他们最无助和无望的时候,他们的终极选择为放弃生命,譬如老舍、譬如傅雷,他们对知识分子的尊严和存在有着太真、太执着的价值观,而现代的知识分子则享受着知识(学位)带来的生活,逐渐放弃对那种能带来知性愉悦感的知识的追求—一种对现实的妥协、对功利社会的适应,成为了王小波所描述的那种“聪明人”,社会上对这些人给出了定义:教授越来越像商人。心理学空间 S.S#t*dc:a

+x`c%u&g7zc0心理学空间y rx6L@;Hz|

心理学空间[%vq2[ Tw;J

心理学空间l_+] A }-](vY


I9Dmwk#eu0    中国的教育体系中,知识与利益挂钩由来已久,前述学而优则仕是典型的功利性思维,类似的还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藏有黄金屋”,《聊斋志异》中也描述了大量穷困书生偶遇佳人,红袖添香,最后金榜题名的美梦,当然,它的现实基础是科举制度,的确,十年寒窗,可在高中进士后一举脱贫,因此,数千年来,读书论八股的人前赴后继,不辞辛苦,才华横溢的唐寅虽屡试不中而放弃,范进中举的疯癫事件仍不时可见。
oa/R9{#V9}4v8].a0
a!HT/^SL/j0    近代的高考虽然不再与做官直接挂钩,但在督促学习、备战高考的征途中,老师、家长灌输给孩子的与几百年来的利益观念没有多大的出入:好好学,学好就给你买什么东西,考上就如何如何满足孩子的要求,老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及家长趋之若鹜、笑脸相见,因为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名誉、生源—也就是实惠的利益。长期因逼迫学习、高压学习带来的后遗症使得孩子一旦有足够的独立性和自由空间时,会自然地放弃让他们感到窒息的载体—学习。心理学空间J H0t.mr

7^']"{ ?*X Y.B0    自我心理学家哈特曼曾描述过“无冲突区”的概念,这一概念的中心思想为“人的探求外界的好奇心与生俱来,与冲突无关”,一个能够在探索外界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的人,他的学习动机就是获得更多的自我愉悦感,和物质奖赏无关。
-B'xN0Io2_)e0心理学空间.k(H `avr5|
    心理学上一个相关的实验为“打靶奖励实验”,即选几个受试者让他们以投标的方式命中几米以外的靶环,命中率越高者给与一定的奖励,不过,超过一定的命中率就不再给予奖励,结果发现虽然大部分受试者在命中率超过要求,不再获得奖励的情况下,他们仍会坚持继续投掷,以获得更高的命中率,这说明人的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目的为获得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有时与利益无关,这就能解释那些为理想而甘愿献身的人们为何有那强的动机从事自己喜爱但危险的事业。
$l$s+P G9v }T6zK0心理学空间jU-PJ O FQYY
    与利益挂钩的学习导致这样的结果:唯利是图和毫无廉耻,缺乏理想和迅速地自我崩溃。心理学空间 Hor#C9i{*b

;VI8q.Q&u\K/Ec6M Z0    最近我到某大学去讲课,听到这样的几件事,刚入学的新生,因不适应军训,选择跳楼自杀,刚毕业的学生,因不及格,不能马上拿到毕业证,跳楼自杀。一些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刚儒学不久即出现精神上的问题,失眠、人际关系敏感和学习能力下降,最后不得不休学治疗
ke7D{,B J)Rt0
x5N+yAuU0    几天前,一个好久不来往的大学同学找到我,让我去看看他的新投资项目,在一个城郊人迹罕至的地方,他买了160亩地,三年里自费花了两千多万盖楼,准备大干一场,这位同学在大学期间很不起眼,平时为人也很低调,在一片田野的高处,我们闻着秋草香、听着各种鸟鸣,他说出了一番让我震惊而钦佩的话语:一个人还是应该有些理想的吧,我这2000万养老也够了,我是个理想主义者,花出去整个俅也值了。这让我想起了余华在许三观卖血记的结尾的一句话:屌毛比眉毛出得晚,它却长得比它长!
1R} NX3z;l0心理学空间DG y9TB4H m1r

,m1Jp9s*~K02008/9/19心理学空间5|B.|-r{{5I

心理学空间!T(V uWeY-z

成都

6L SE DE-R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学而优则仕
«催眠—忽悠谁呢? 杂文
《杂文》
指甲、镜子与建构»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