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次的初恋
作者: 李孟潮 译 / 11090次阅读 时间: 2008年6月01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下载地址:

#ZD \5dE?*MV*Qv0第二版序
对待心灵痛苦的态度,有八万四千种。
可以分为改变性和接受性态度两大类。
相应的,也就有了八万四千种改变性技术和八万四千种接受性技术。
改变性技术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对治性技术和转化性技术。
写作就是一种转化心灵痛苦的方式。也是我最喜欢使用的方式。
一朋友问我,为什么那么能“写”?
我和他说,如果我不写,我就会变得像他一样能“抽”。
他总是用对治性技术来克制痛苦,特别是抽烟,一口烟下去,那汹涌澎湃的
痛苦就被镇压住了。
而我更喜欢转化性技术,把痛苦转变成一小说、一诗歌、一学术文章,如果
太依赖这种文字转换,就上瘾了,和烟瘾一样,一天不写浑身不对劲。
上瘾到一定程度,大概就有希望成文豪了,至少也可以混个“才子”的头衔。
有人就这样称呼我——心理治疗界的“才子”。大概意思是,在心理治疗师中,
你的文章写得是很棒的。这就像表扬一个作家,“在文学家,你的身材是最迷人
的。”一样有趣。
《—生一次的初恋》中大部分文章都是 2000-2003 年那几年写的。
2000 年的时候我正在云南省精神病院工作。我本来幻想着自己可以通过去
做精神科医生,过上弗洛伊德那样的生活——每天看病人,做精神分析、思考写
作。
可是到了精神病院后,才算知道什么叫做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中国的所有公
立医疗都是建立在行政“大一统”体制下的官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做官和巴
结“当官的”是唯一的正途。
2001 年在曾奇峰等人的大力帮助下我终于跑到了武汉中德心理医院,这所
医院到现在在很多人心中都还有点中国心理治疗的革命根据地的感觉。
心理学空间'RWi N3pb-U}}'v
这是我一生第一次离开故土,成了传说中的“外来务工人员”。自然不免要
想起那“一生一次的初恋”,自然不免批量产生分裂-偏执状态元素。
现在回过头看,显然可以看到当时我正在努力整合那些源自昆明-武汉的体
验——分离、恐惧、愤怒、狂喜、焦虑、悲哀。
这部小说的名字,《一生一次的初恋》,来自昆明诗人余坚的句子,“爱情/
一生一次的初恋/就在这臭烘烘的河上开始。”。
说的是一个少年,站在昆明城里被严重污染的大观河边,看着自己的恋人,
却找不到表达爱情的语言。大概表达的是工业社会中爱情的丧失。引用这句话也
是要表达这种幻灭感。
也是这句话,让几个精神科医生给我扣上了“言情小说家”的帽子。
幻灭感也应该算人生不可缺少的一个成分吧。我当时也是带着一堆幻想跑到
武汉,然后在幻想破灭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坚强和平静。
这个集子中很多故事都套上了心理治疗的壳子,那是因为我当时在《心理辅
导》杂志做兼职写稿子赚钱,所以这些故事必须都和心理治疗有关。
其实心理治疗的过程是无法表达、无法转述的,比如说沉默,如何可以用文
字要表达那千变万化的沉默呢?
后来居然有人把这些故事当作实际发生的心理治疗案例来对待,甚至用作教
学的。让我觉得意外之余也有点欣慰,至少在描写心理治疗的过程和技术方面,
这些文章还是比较逼真的。
不过也有精神科医生对我的写作表示反对和愤慨的,觉得这“不正经”。对
此我经常的反应是,轻轻告诉对方,“俺是个诗人。”
这次这个小说集重新修改了,增添了几篇稿子,算是第二版。
我本来对于文笔也有很多夸大的幻想,一直想要创造一种“交互性文本”,
把各种文体共同写到一个文本中,让文言散文、宋词、现代诗、小说、精神分析、
科研论文同场登台,天衣无缝,历史中有故事,故事中有科学,科学中有诗歌,
诗歌中有心理统计学。
后来我终于明白,文学这种东西,也是要全职投入的,和心理治疗一样,而
且也是几百年才出一个天才。

l5i `8H%y-q%^V0
这个文学梦算是破灭了,同时破灭的“发财梦”,我想每个写作的人大概都
会有这种梦——有一天我的书卖到了一百万,我就如何如何。
既然写书不为了赚钱,写作的目的就更加简单了:为了自己写,那是转化;
为了别人写,那是表现。
PBS 有个记录片,叫做《生命的最大奇迹》,一群红尘男女、千姿百态的表
现行为切换后,问道,他们表现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创造。
孔雀开屏为什么?——性交。人类表现自己大概也差不多这个意思。
所以中学老师们遇到调皮捣蛋的学生,因为称赞:“真性感!”而不是呵斥,
想要表现想要性交并非罪过。
不过人类究竟表现是为了性交,还是性快感是促进人类进一步表现,这个逻
关系是比较难以梳理清楚的。
我们是因为自恋而恋爱,还是因为恋爱而自恋?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幻想,因为写作我成名了,因为成名了某某某就来找我了,
因为见到了某某某,我就挽回了他(大多数某某某是“她”)当年对我的羞辱和
伤害了,那曾经受损的自尊就这样恢复了。
后来还真的有几个失去联系多年的“某某某”找到了我。
才明白那“曾经受损的自尊”和许多童年往事一样,只不过是愿打愿挨。“几
树冬青归自在,一场春梦醒如何。”
如今不少人都热衷于想方设法把“老”同学会变成“新”情人,也许那片刻
的激情和温存,可以帮助彼此否认——1)这两个人已经没有什么“未来”可言,
2)而那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十有八九也是自己幻想出来的。
人到了一定岁数,幻灭感就会一个接一个产生。然后,“心”就会开始不断
地创造出一个个新的幻想。
也许,“心”的本性就在于不断地创造、不断地显现、不断地涌动;然后是
不断地湮灭、不断地平寂、不断地消散。
李孟潮
2008 年11 月12 日心理学空间H%Z\SZ%@(yc$u
下载地址:
http://www.psychspace.com/psy/lmc/firstlove.pdf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现在全明白了! 译著作
《译著作》
精神分析的伴侣治疗»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