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无语时
作者: 李孟潮 / 8430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9日
来源: www.limengchao.com 标签: 孔子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一,栖止
H0R*bID\0  孔子的形象在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的复活可以说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文化无意识事件。心理学空间6H}MJu)FCn
  从于丹的“《论语》心得”到奥运开幕式,从网络上流传甚广《孔子的秘密档案》到据说要冲击奥斯卡的大片《孔子》,“孔子”这个意象正在借助现代传媒悄悄兴起一场还魂运动。
+Sl*zN*m(X"fi0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儒者”(知识分子)良心的回归,这场“孔子还魂秀”将会逐渐演变成一场浩大的运动,不过这大概是几十年乃至百年之后的事情。
j Do4e9s~A;g0  在这场 “孔子意象”传媒化的活动中,最有意思的作品当然是《孔子的秘密档案》。
oT h2T!F` g0  这部作品优秀之处在于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文体间性”的后现代文本,它提供了多重视界。
(ft6ERa`0F3k0  你可以把它看作一场对于传统-现代文化的胡戈式恶搞;
co PH,E4Ac[4wbv]0  也可以把它看作是通过大量戏仿从而揭示和反思了人类历史进程中话语霸权的更迭,以及此过程中造成的知识分子的异化和死亡;心理学空间 QW @1Y+Y7o&o.S
  当然你也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倒霉的初出茅庐的导演在30万低成本下拼凑出的一部烂片。心理学空间v s7w1fS6v6l&u
  那天我观看此片的时候选择了第二种视界。
!@5vG#R]VXe0AK0  所以当我看到片尾,那个孤独的孔子,那个逃离话语霸权的孔子,坐在屋顶,在老婆的辱骂声中,仰望天空,追忆理想之时,不禁悲从心头起,在这个知识分子死亡的年代。心理学空间#{d6uP0o3Zv
  那天黄昏,下班开车回家途中,遇到堵车。心理学空间#an1O3o#y-q/d Q:vn
  我和车被堵在徐家汇――虹桥路和肇嘉浜路交界的路口。心理学空间Kl:L4W ^4P-o{*o
  我的右手边是高耸的港汇商场,我的左手边是高耸的东方商厦。
2f%o"?(lI+B(Y0  它们让我想起“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句。
*eKc!| Q,_ QcI4ID0  我的眼睛看着它们之间那一片遥远天空,我的脚踩着刹车。心理学空间@u Kx0\H
  远方那细碎如鱼鳞的浮云,点缀着那橘黄色的秋日,在那浅蓝如湖的晴朗上。在那车流的吧吧哒哒声中。
%bc[6eX hFw0  这样的秋天,这样的黄昏,这样的云朵,每年都会光临徐家汇,光临上海和上海的人。
(P-N [X4F hG1b3g0  早在汽车和地铁出现以前,早在徐家汇和上海“市”出现之前,早在我们和孔子出现在地球上之前。
)y5@s0z5_K4Ot e0  那晚回家,找出《孔子的秘密档案》,早就下载了的,观看。
A? bey vK j0  在不断的笑声中越来越心酸,在夜的黑暗和显示屏的白亮中。心理学空间-p8M-\:?~ ?.W"L?
  
^CxH)a$u7O O0二,知识心理学空间-[_Rg S_/j
  
o'}VOU$o yY7G0  看DVD《于丹〈论语〉心得)》时,是另一种感觉。心理学空间h:rly&M|%C5k
  一开始奇怪:于教授正在讲的,好像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怎么交朋友处理家庭关系,怎么面对负性情绪平衡金钱和爱情。这,有必要说吗?心理学空间;L?1Z8JQm3a-B
  后来看着看着就觉得有趣了――其实于丹自己的话,要比《论语》有意思有道理,有时候也更深刻和更加符合现代人,其实这个DVD改名叫作《当今中国人应该怎么过日子――于丹的看法》,更加切题。
9_gbyT%~a)SW0  最后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百家讲坛”里面,好像一向只有讲者的镜头,只见讲者在讲台上口沫横飞,挥斥方遒,而听众基本上是一片静静地沉默,偶尔出现几阵配合性笑声或者一两个伸长脖子、专心投入的镜头,点缀用的。
_:Cd*Z(t"R0l0  一次去参加培训,那外国老师大概想按照他在国外的教学法来进行,提前布置了一大堆资料让大家阅读,然后上课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看了材料后,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讨论的?”心理学空间I3C0vP/`UEd4x
  这老师大概有一堆对学生的假设:
,uen8[4B|0  第一,学生们都是对学习感兴趣的、会提前阅读材料的;心理学空间K8I!Qk1mk
  第二,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师生在交流中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心理学空间3pb@~$|:{5@Z8Z
  第三,师生的交流比老师的单向的传授知识要重要很多;心理学空间0P)q)i3kX
  第四,学生们对学习和师生关系的看法和我一样。
P"t1`8m _@&}0  最终实践证明,这位老师的假设统统遭到了愉快地破产。心理学空间3?w$uig j-W:S
  在学生们的抱怨和请求下,不到一周,他就成为了一个滔滔不绝、口沫横飞、兴致盎然的百家讲坛式教授,压抑了几十年的诲人不倦的欲望终于可以在这片东方热土上尽情流淌,而学生们也心甘情愿地又一次回到那个沉默不语的埋头笔记者的位置,这个他们从小学到大学一贯一致的教学模式赋予她们的姿态。
;f0J*N F0?*{.Mw'y0  轮到我去讲课捞钱的时候,我也尝试了几次这样的启发式教学,结果也是在“满堂灌”模式前一败涂地。心理学空间 t-k lJ~*l
  一次我和学员们开玩笑,“我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就像来访者,而你们认真地听,就像治疗师;等到你们去做咨询的时候,是不是你们也会不断地讲,就像我一样,而你们的来访者不断地听,就像你们现在一样呢?”心理学空间AlK]/e{u)hp6a
  不幸的是,这个预测现在被证明是普遍存在的事实。新入行的心理治疗师大都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在咨询的时候变得如此权威,如此滔滔不绝,而这种态度正是以前他们深恶痛绝的,正是他们的老师苦口婆心一再告诫要避免的。
,x b"MWej5To`0  一个权威的治疗师,流淌着神奇话语乳汁的治疗师似乎也是媒体对治疗师的最常见的核心手淫幻想之一。几乎所有反映心理治疗的影片中都注定会出现这样的权威治疗者,其中权威指数最高的当然毫无疑问是张国荣主演的《异度空间》。
-aJv ?6NXNW0  在这部影片中,那个心理医生通过几乎是文革式批判和虐待式的创伤暴露,让患者超英赶美一般地从悲愤莫名,痛苦不堪进化到醍醐灌顶、挥别过去。心理学空间k$P4afm(mqS
  这种权威者-顺从者的配对存在于人类历史的任何一角落。比如说有问必答的孔子和惶恐终日的颜回,口沫横飞的易中天和伸长脖颈的你我他。
}q_i E4u0  在这种关系配对中话语权的分配是两极分化的,就像奴隶和奴隶主一样。奴隶主当然是欢迎奴性的,就像权威的老师需要听话的学生一样。
v{ et4sF"C0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这种对他人话语权完全剥夺的教学模式和心理治疗方式会受欢迎,尤其是受到权力被剥夺者的欢迎,以及这些权力被剥夺者为什么有朝一日上讲台后,仍然会不由自主地把人际关系变成这种模式?心理学空间#^3fS&lA;Ox4qXj {
  最直接的答案当然是鲁迅式的――因为我们有奴性,我们有被奴役的需要。心理学空间k,E zf6D8X6i3m G1b
  梁启超对此的总结是,“自以为奴隶根性所束缚,而复以煽后人之奴隶根性也!”心理学空间$s7y I2R0U7Q
  当然我们可以说这种奴性认同是专制社会的给人类一个程序。但是我们也不禁要问,在今天的社会中何以奴性认同仍然大行其道,而且愈发流行全球?心理学空间;f9E%VC;v C2K pM$NU3t
  当然法兰克福学派式的解释是有道理的,也许今天的社会更加专制,超过古代中国,只不过人民群众们错以为自己生活在自由社会中而已,就像《黑客帝国》中那些寄生于母体的人形电池一样。心理学空间U-oe+G }R7Q/t,LYxh
  但是其实也有可能有另外的解释,也就是说,专制是应映奴性认同的需要产生,奴性认同者需要专制。比如说孔子这个精神意象的生产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一开始是以一个呼吁社会稳定改革的失业者和理想主义者出现,到了汉朝就逐渐演变成了道德暴君、文化神仙,和真理独裁者。(林存光,2004)心理学空间)g vQ {!St8Lv sk
  最典型的代表者当然是朱熹,他说,“道理,圣人都说尽了。……自家当如奴仆,只去随他。他叫往就往,他教去就去”。(《朱子语类》卷第四十五)心理学空间5VoO D yzaX(t
  把孔子当作死对头的洪秀全也用类似的语言教导下属,就像他要求的“东王打我们一班弟妹,亦是要好;枷我们一班弟妹,亦是要好;杀我们一班弟妹,亦是要好。"(《天情道理书》)
p2RH~%QU Hc2j*q0  当我进入心理治疗这个领域,前前后后听到也是这样的话语。
d fyo4f"p f,?0  当我去年春节去农村吃饭,在饭桌上也听到一个人在用类似的话语告诉一个年轻人一定要孝顺父母。心理学空间7cz#g~d@oG
  我的妈呀,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这“存在的派遣就植根于进入时-空之敞开领域中的多重呈现的澄明着遮蔽着的呈上中。”
~i'w"j.M?0  心理学空间CGd/Dv;b
三,分定
@)g!Q)tYj u0   心理学空间tTG,Ajv2B `&aR+T;I
  其实所谓奴性就是成年人的依赖性。所谓奴性认同就是和他人形成一种沉溺性依恋关系。
|4Ky+h.@%g0  正如朱建军等学者研究说发现,中国文化的口欲期特征正是和专制权威主义并行的,而这必然会带到中国人生活的各方各面,比如说心理咨询,很多咨询师进入到咨询室的第一刻,就开始条件反射地口若悬河,脑袋不断跳跃的思维就是:“搞定!搞定?搞定!”(朱建军,2006;贾晓明,2005)
4J\W'H,t:a}9d%Zr0  现在我们几乎有六成四的把握说,在这种权威-奴性的精神结构形成过程中,种主要的发展心理学贡献因素就是家庭中的母子一体结构。心理学空间+Kd-_%PBQ3W9y
  在中国家庭中,父亲的长期缺席以及父权在社会上和家庭中受到了双重剥夺,形成了过长的母乳哺育期、母亲的自我价值感对子女灌注和力比多对子女转移,最终形成母亲-子女的一体化结构,这个一体结构组成了家庭既是无意识也是实质层面的核心,而父亲是经常被排斥在这个母子核心外的,变成了一个仅仅为这个母子核心提供物质资料的人形电池。心理学空间,k Ys*T:P
  这形成了父亲身份的双重奴化――用通俗的话说,这个做爸爸的在社会上和在家里面都必须装孙子。这种奴化的父亲表象形成了子女后期成长过程中奴化认同的一个根源。心理学空间$P+t;Dq4At!U3V
  而奴化认同的早期根源则来自母性的权威。家庭中母性权威的形成有几个要件:心理学空间7B x(H#Ja(Dn`*N2b
  (1)重男轻女的文化。这注定了母亲(女性)身份认同必须捆绑到子女身上,母亲被剥夺和压抑的自我价值感和权力感必然在子女身上寻求满足,一般来说母亲是通过和儿子的一体化的自恋性合并认同达到自我价值感的满足,而对女儿的投射性贬低收复失落的权力感;心理学空间8\;aW2i.H$i`m(ak
  (2)世俗主义价值认同。也就是说基本上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性信仰,而只是在一张“祖先的阴影”织就的功利-伦理网络中组织人际关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认为儿童的生命是属于父母的,而不是来自另外一个超越性存在范畴。子女对于父母的感情中存在着大量的神化、奴化色彩,在这种亲子关系范畴中建立在双方平等基础上的愤怒和争辩几乎不可能存在。正如哪吒的故事所隐喻的――儿子只有把自己“剖腹剔肠”,杀死自己,才可能偿还父母的恩情,从而可以和父母平等对话。
fA!H*K}5d-a%HEh0  (3)亲子关系高于夫妻关系。在亲子关系被高度宣扬的同时上,夫妻关系从古到今一直遭到贬低。“老婆和老妈落水了,先救谁?”这个问题的提出本身就写照了今天中国家庭的困境。其实这个问题提出的无意识前提更值得我们考虑,老婆和老妈这两个人物怎么会变成了你死我活的对立双方,亲情和爱情为什么要打擂台赛?心理学空间%b l x r$A
  简单地说,我国的奴性认同的代际传递在古代是通过丈夫对妻子的专制,母亲对儿童的专制而建立起来的,而丈夫又受到了社会的专制统治,而母子一体化结构又可以平衡夫妻间失衡的权力。而到了当代,这种专制的平衡发生了新的改变,就是父权的失落和妇女的解放,这样母子一体结构在系统中的功能就反客为主了。
LS!}utO e.aNA#p9{0  这种母权专制又分为施虐性专制和受虐性专制两种。受虐性专制往往是针对女孩的,伴随着对对方的投射性贬低,它往往激发的孩子的自卑感和无价值感;而受虐性专制经常见到是对男孩的,看起来母亲几乎放弃了一个人所有的需要和空间,一切都是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而存在,只要自己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母亲就会不断自责感到空虚和失落,而与此同时仍然愿意牺牲自己成全孩子,这种关系中孩子们往往会体验到无所不能感,同时一旦发现自己独立的需求(不需要母亲的愿望)就会被内疚淹没。
,K2KO5s*DW0  这些从小形成了奴牲认同的人长大后去做学生,去做老师,去做媒体,去做 心理治疗,自然不可避免地把这些领域变成一个个充满了权威者-顺从者的领域。
x'd1LD_YC0  当恩格斯说共产主义社会要实现人类全面的解放时,他说到了要解放妇女对丈夫的依赖,儿童对母亲的依赖。
|0t(Fe7vl#t9Jz0  这是为什么共产主义被称作“革命”的原因,而不是一群农民下去另一群农民上台的改朝换代。如果上台的人没有发生无意识结构的变化的话,无论是什么样先进的政体,这些朋友们迟早有本事把所有人变成地主-农奴的结构中的一个。心理学空间9y*? kPM)k'b"J
  了解到母子主奴关系桓常稳定性我们大概也可以理解权威老师-顺从学生配对何以层出不穷涌现于你我生活的各个层面。心理学空间l GT6D2T4] Iu
  那魔力化乳房高高挂于讲坛之上,五彩斑斓的生命之水,这应声而至的口淫狂欢在一体化中,帮助最卑鄙的奴隶完成了对最神奇权威的认同。
Y4a)x;dWPd$E0  口欲一体化的一个成熟复变种就是经学化。经学化是知识分子最青睐的防御机制
Yv ~o{(WA0  经学化的整个过程有四个步骤:心理学空间.NqE;h xpnjD#Y
  第一,对先贤圣哲的理想化和神圣化;
(K8J F#OU4m#q0  第二,对其作品的神化,其作品变成了“经”,是不可更改、不可挑战的绝对权威;心理学空间Y3DPs/Jw}6kM
  第三,自我认同为作品的正确阐释者;
p`r}mN8U2R0  第四,获得话语权完成与理想化权威的一体化认同。从而证明自己的说话也是同样神圣的、不可挑战的。心理学空间,`Iu8R(vs-zbOj%R
  心理治疗在中国也正在经历经学化过程,尤其是精神分析,之所以精神分析被经学化,是因为心理治疗中只有精神分析的几个人如弗洛伊德的作品还具有一些被“经学化”的可能性,其他流派的祖师爷们实在非常难以企及经学化所要求的入选标准。这就像选美女,你起码要是个女的,才有资格参赛吧。
*j7H$\V!w0  这个过程必然激发起了不少反经学化反应,反对精神分析经学化者必须是有其相反的经学对象,如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作为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心理医生,能够漫步于这一幕幕的关公大战史泰龙实在是荣幸万分。心理学空间 vYa7p5y&[
  这种对生命深刻的浪费同样贯穿于精神分析百年历史,同样也贯穿于人类话语运动的千年历史。我们需要这种游戏这种运动这种战争就像我们需要挫折需要粪便需要鞭策一样最司空见惯又最匪夷所思,就像孔子之所以无语坐阳台是曾经终日引吭高歌四方游说的必然结果一样。
cTp L^ CN0  
:NP}ICGb0  心理学空间 i!|5]] d-Q@
参考文献
#}4CP-l A,T9?B0  林存光,2004,历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与文化语境下的孔子与儒学,济南:齐鲁书社,第一版心理学空间[E2vFw2{ Pn
  贾晓明,2005,中国心理咨询员与心理治疗师特有的权威心理,苏州大学:第五届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大会论文
1? W:Ko,Y)REuLNR0  朱建军,2006,心理的年轮――中国文化的心理分析与救赎,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心理学空间Vad0`&tl
心理学空间wY:D l X
心理学空间[_*dt*`p.u6u
心理学空间ZE p iCmh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孔子
«无法管理的愤怒--李孟潮 浊眼观影
《浊眼观影》
体制化--李孟潮»

 李孟潮

李孟潮

李孟潮,个体执业者,心理医生(精神科主治医师),精神分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