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摄、合并和认同
作者: 李孟潮 / 17977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9日
来源: www.limengchao.com 标签: 合并 内摄 认同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内摄合并认同

'Tyt$`pUuf0而时,舍利弗见此室中无有床座。作是念:“斯诸菩萨大弟子众,当于何坐?”
7uaL5A`&C+hZ2h0长者维摩诘知其意,语舍利弗言,云何:“仁者为法来耶?为床座耶?”
2G0cB@2ob0舍利弗言:“我为法来。非为床座。”
!u&@-A e2ASmK%j0维摩诘言:“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贪躯命,何况床座?夫求法者,非有色受想行识之求,非有界入之求,非有欲色无色之求。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夫求法者。无见苦求。无断集求。无造尽证修道之求。所以者何。法无戏论。若言我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是则戏论。非求法也。”心理学空间)HDU3]w+e
――《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
0A&x5r+||dR0
,r7p.V8}:oN*l0心理学空间1e0V/?p-QQr@eo
精神分析理论中有几个概念内摄、合并和认同往往是容易混淆的。
*M]'gx/y'I6HS$v\0{p0前几天我讲课的时候遇到有同道问到它们的区别,这里就说一下。那位同道问问题问到这么细致,可见我们精神分析的水平已经开始比较深入了。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学理问题,和临床关系不大。不知道这几个概念的区别,仍然可以做临床的。
&[0g^%i1t r@.pmW Om0以下说的理论主要是我看了Knight和Brody & Mahoney的文章的一些笔记,理论研究者不要以为这就是精神分析有关这个问题的全貌。心理学空间Z2mB3j6A ^~!E
Brody & Mahoney认为,认同、内摄、合并这三个概念不清有几个原因――心理学空间Vd+b}(Lh`g
第一,弗洛伊德自己使用术语的时候不够严谨,其中的证据可以参考我写的《认同的概念》,如果研究者的话,最好参考全文版。
@2u ~ F1TjH(}"j0第二,精神分析家坚持用地形学的假设来描述精神动力。地形学假设描述古典时代的人的自我比较适合,可是用来描述现代人的交互主体性就有些不够。
w)Si@tI(K T5^0第三,没有把自我形成中的原始防御和成熟自我使用的防御分开。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提出投射性认同分为进行性和退行性的依据之一。(Brody and Mahoney, 1964)

6nPD,v \?9t G0

1.内摄

:HpE,_ ^0首先谈谈内摄(introjection)。心理学空间y0m'{:bsA5d'A?
Introjection这个词也被翻译成内投、内射,至今还没有一个固定的翻译。内摄这个译名是台湾的同道们翻译的,听起来还不错。
(yb3OZum0在精神分析的术语中,还有一个和内摄含义很接近的词,incorporation (合并、吞并)。有些人认为两者是同义词,有些人认为两者存在程度上的差别,还有人认为他们根本不同,一个是发育中出现的机制,一个是退行的机制,至于哪个是发育性的,哪个是退行性的,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
4_TNw+PN H0一般来说,内摄的意义是指把客体或者客体的一部分包含为主体的自我。这个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往往是由口欲期利比多合并客体的特性决定的。但是,内摄发生的同时或者之前,往往会存在主体把自己的某些欲望、需要、情绪投射到客体的现象。(Knight,1940)
P+K1`O3D]0所以研究内摄的时候总是要把投射同时考虑。心理学空间^d whM"Jq)U
投射的内涵是比较清楚的,它是指主体把自己无法承受的无意识内容归结到客体身上,并认为那是客体所具有的性质,与自己无关。它是遵循弗洛伊德所说的心理经济学原则。心理学空间 f0U,U@ m$J[b
内摄和投射的区分还是比较清楚的,内摄是一种本我的功能,它对主体的自我结构的形成和改变有重大的影响。而投射是自我的功能,它是用来处理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的。
!G T9f6}9i8^j0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会经常使用内摄,但是一旦道德形成,投射就开始出现。
3fM/M]~'B0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投射是神经症性的投射,而不是妄想性投射。
Df+UMM \0Jacobson提出,内摄和投射都是内心的过程,尤其在自体和客体的界限消融的时候使用的比较多,自体融入客体,便是投射,反之为内摄。(Jacobson ,1954)心理学空间quH(ltx+["?&in
他这里说的投射便是妄想性投射为主。投射认同的时候,尤其是精神病患者的投射认同往往是以妄想性投射为主。而人格障碍者的投射认同既有妄想性投射的特点,有时候也有神经症性投射的特点。
x%g5?!r4dCnw0Brody & Mahoney引证弗洛伊德的观点,自我的特质便是被抛弃的客体灌注的沉淀(precipitate),这在生命早年出现,早于婴儿能够意识到客体之前。(注:但是他们没有指出弗洛伊德是在什么地方提到这个观点的,据我估计,应该是《自我和本我》)心理学空间*T s!Yz$Cu8J:c Bq
Brody & Mahoney认为,弗洛伊德说的这些组成自我的沉淀便是内摄物。心理学空间.Plx(C G
内摄是同化过程(assimilative process)的最早形式。他们认为,和内摄相联系的感觉体验既不是视觉也不是听觉,而是原始的神经生理体验(neurophysiological)。心理学空间(`y-F+Ft0j4Ml
在这个阶段很难说婴儿在模仿客体,认同客体,因为客体和自我是没有分开的。缺乏区分自我和非我体验。也不能敏锐地觉察到各种感觉在什么地方出现,存在于什么部位。
j9o*t!g lT0内摄是建立在快乐-痛苦体验的基础上,并且产生了对自体的好的和坏的意象。一开始的时候婴儿也不能区分需要和能够满足需要的客体。所以,对婴儿来说,需要的满足和消失就等于客体的出现和消失。对客体的渴望,其实最早的目的便是要消除这些刺激,但是由于刺激和客体不能区分,所以,其实婴儿不是渴望客体的出现,而是渴望客体消失。也就是说,它用渴望客体出现这种方式要达到的目的是消除客体。(Fenichel, 1945)心理学空间M6W;H4O,g5F"H6f
这里面还真有一些爱情辩证法的味道,我想我们不会陌生的一个现象是,一个人谈恋爱的目的便是为了失恋,如诗人、摇滚歌手的爱情。心理学空间 q~3[{0`Dz
心理学空间.d"f&F/K:` O&D+k-X
最早的客体表象出现,是因为婴儿认识到它需要一个客体来满足需要,他的需要满足必然要求外在世界发生某些事情。婴儿接着意识到这个客体对他来说是重要的,他需要抓住这个客体,而不是消除它,然后自我结构开始形成,在自我的内部,被抛弃的客体的沉淀,内摄物(the introjects)将被建立起来。心理学空间 R3i2e;v`V*w h
我想到这里,我们也许需要考察一下introject这个词,它既可以做动词,也可以作名词,词源是德语 Introjektion,前缀Intro,本意是表“在…内部”, 词根ject是“投”的意思。和另外一个词inject(注射)的含义差不多。它表明的既是把什么东西投到里面的一个过程,也是这个过程的结果。中文中很难找到一个词来翻译它。
US.Qe^7i0内摄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内摄物的形成是完结了一种需要-客体,或者部分化解了需要-客体的结果。把色情性客体选择(an erotic object choice)变形转换为自我的变替(alteration of the ego)同样是使用这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自我能够控制本我,并且深化和其的关系、所以,其实是客体代替了需要。((Freud, 1915,1917)心理学空间?!p\)~y `9rrncj$e

&}3H @.XF7M"] QN_~ m0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回去看看弗洛伊德1915年《本能及其变迁》和1917年《哀伤和抑郁》。
Mt9_uxi+l4HX,V0
CmI{,I;Bn5A0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决定了会形成什么样的内摄物,而内摄物又决定了会建立起什么样的后来的认同形式和客体关系心理学空间'?}-zkM5`OP
在婴儿意识到客体的存在之前,需要和客体是保持未分化的状态。也就是说,好像看起来那些需要就是客体,而客体就是需要,这时候其实是没有真正的同化(assimilation)的,处于心理发育的内向期(autistic phase of development)。心理学空间-i6I,l7Y$?6B6cm
当婴儿能够意识到客体后,就开始了对客体的同化过程。但是需要和客体仍然被认为是同样的。这个时候是心理发育的符号化阶段(symbiotic phase of development)。心理学空间0rK:^|(G h_~L
当需要和客体分化的时候,发生了同化,同时被抛弃的客体灌注开始形成自我。客体开始被认为是一个整体,而在此之前,客体是被当作各个堆在一起部分的组合。这时主要是内摄为主。在这个发展的早期阶段,内摄更多是根据快乐-痛苦体验发生,而不是根据和客体的关系。在客体被认为是片断的,而不是一个整体的时候,这一点特征特别明显。内摄是最早的客体联系的形式,在内摄发生的时候,自我和客体表象的分界是不清楚的。心理学空间k'kB,F$nn
如果婴儿受到外界的威胁,其成熟的过程会受到阻碍。这样,婴儿的本能就会保持一种高潮的状态。自我随时都可能本能淹没,变成一种原始的刺激反应。婴儿不可能对客体保持完全的灌注。结果是,它只能够了内摄部分的客体功能。经常的情况是,客体的行为被歪曲,婴儿内摄的是他们的权威。很难内化一个完整的客体,也就是意味着婴儿很难承受孤独,很难自己处理焦虑。自然,这样的孩子到了俄狄浦斯期就会有一个苛刻的超我,到了青春期,就会很难完成其身份认同。
0l2Btt?Y]G0如果成熟的过程受到鼓励,婴儿就会乐于内摄一个完整的客体。但客体不在的时候,他就可以自己满足自己。这种内摄最后就进化成了各种认同的能力。心理学空间)[eT9zcS3F

+RZ!F v:u7rS0    这时候有个重要的能力出现,便是忍耐。一个发展顺利的婴儿会有比较好的忍耐力,能够让自己的本能需要延迟满足。这是以后升华、转移的基础。
~4V pg/f2x0老舍在《四世同堂》里面,有句话说,“日本鬼子再狠,架不住咱中国老百姓能忍!”,忍着忍着,就忍出了中国人民的胜利。心理学空间^5@w/Pvo"wr!D Jc
佛学中有忍辱波罗密一说,非真修持者达不到此境界。
%G@q5kz:TA^0而忍的基础是戒,印度的甘地是个很能忍的人,他的忍住几十年不做爱,不为外界物质所诱惑,最终把英国人赶出了印度,可见忍的力量。心理学空间 J ZK*o#\/g%IL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忍最大的好处便在于让本能不断转化成自我。所以我们的治疗目标――自我功能的加强,是很需要忍作基础的。可是好象有人容易把忍和压抑混淆起来,冲动行为很多的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和精神病患者是个很好的证明,他们很少压抑,他们的自我功能也很弱,治疗起效时,便是他们学会忍的时候。心理学空间$EC#[#tc6\3^
这个世界上大凡成功者,大多是能忍的。我们看到很多成功者能戒烟戒酒戒淫,觉得这样的人实在没有人性,其实正因为他们会戒能忍,从而能有智慧,最后才成功。强迫人格者多能忍,故多成功。
S(Nm1W:c+@[0好象有些治疗师以为治疗的结果是让患者更加情绪化,以为这就叫自我功能的加强。窃以为大概是误会了弗洛伊德的观点,我们看看他怎么描述自我就知道了――
$h^$gr6I]N"e0“自我代表我们所谓的理性和常识的东西,它和含有热情的本我形成对照。所有这一切都和我们所熟悉的通常的区别一致;但同时只能认为这种区别在一种平均的或“理想的”情况下才适用。心理学空间Ks_ Pv*[Ejw^
自我在功能上的重要性在这个事实中表现出来,这就是把对能动性的正常控制转移给自我。这样在它和本我的关系中.自我就像一个骑在马背上的人,它得有控制马的较大力量,所不同的是,骑手是寻求用自己的力量做到这一点的,而自我则使用借力。这种类比还可以进一步加以说明。如果一个骑手不想同他的马分手,他常常被迫引导它到它想去的地方去。;同样如此,自我经常把本我的希望付诸实施,好像是它自己的希望那样。”〈《自我与本我》〉心理学空间 `y'F5bCs K(f WC!C&j
自我的功能在于理性地引导本能,他是一个拿着理性的鞭子的规训者,而不是跟着本我这匹野马驰骋草原的另外一匹野马。虽然这很美。

X/o:O%}5X0

2.合并

心理学空间I^/CN#z%A-OG9G7m

至于合并(Incorporation)这个词,Brody & Mahoney认为,弗洛伊德1923年在《自我与本我》中的一段话是合并的最好定义――心理学空间CB*HB j(wZE
When it happens that a person has to give up a sexual object, there quite often ensues an alteration of his ego,as it occurs in melancholia; the exact nature of this substitution is as yet unknown to us.心理学空间al;z%nt)Z
这段的一个版本的中文译文是。“当一个人不得不放弃一个性对象时,在他的自我中常常会发生一种变化,这种变化只能被描述为对象在自我之内的一种复位,就像在抑郁症里发生的那样;这种替换的确切性质迄今尚未为我们所知。”心理学空间th K,}d kq9u
有趣的是,弗洛伊德接着说的话是,“通过这种内摄,一种退行到口欲期的机制,可能使自我更容易放弃一个对象,或使该过程更容易成为可能。”
7U#WC/_ i Z E8V7_0可以看出,弗洛伊德是把这个过程看成是内摄,而不是合并的。
&Hn ?HYFH#f0而弗洛伊德接着又说,“这种认同作用甚至可能是本我能够放弃其对象的惟一条件。”
Gh0?8|/e+cwg9v0所以,弗洛伊德认为,内摄其实是一种认同作用。心理学空间Z8@#i{)H5q3|
但是,弗洛伊德在后面又说,在超我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期盼认同的发生。,因为认同不能把被抛弃的客体带入自我中。
5U}%v a.m*I0可见弗洛伊德自己在使用认同这个词的时候是前后不一致的。
Xl;H*bw8gF0在精神分析的文献中,习惯把合并归结为和身体机能相联系,和进食过程有很多联系,所以有人把这个词翻译成吞并其实是比较有道理的。心理学空间d#lb5uSgt%U
Brody & Mahoney认为,作为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合并主要在客体丧失的时候出现,和自恋很有一些关系,和否认的机制无法区分( denial),合并是同化过程中的一种退行性反应。这两个人说的合并其实就是自恋认同的一种。
@VoS Mro\/tAO0Beres和他们看法不同,他认为 ,合并是用来描述对生理刺激的吸收和接收的,而内摄是用来描述心理过程,内摄本质上是心理幻想的产物,通过对知觉的内摄,联合起自我的其它功能,符号化、现象、记忆等等,这些知觉最终形成了一种精神表象。(Beres,1960)心理学空间 |(p;y^:s

3.认同

!HPjW"CO0认同,虽然词源学上和内摄、合并大不相同,但是在精神分析的文献中经常和前两者混合使用。心理学空间4RR'Xj(I8bSS)]p!w
Fuchs认为,认同和内摄的不同在于认同是一种结果,是一种行为的结果,也就是说,认同是内摄的结果,而和内摄这种行动是不同的。但是这种说法提出之日便遭到了反对,如Knight 就认为,认同绝对不是一个不可约分的静态的状态,它总是建立在内摄和投射的互动的基础上的。他倾向于认为内摄是一种本能冲动,而认同是一个自我的过程。(Fuchs ,1937;Knight,1940)
,O.k/n0Y gAc$]0Anna Freud比较爽快一些,她把这些词当作同义词来使用。(Freud ,A,1936)临床工作者应该采取安娜这种态度,除非这些东西分清楚对临床有利的话,否则我们没必要在这些概念上面纠缠。当然研究者的目标的确是分的越细越好。
Ff4q3`"V9aX+^mWy?0Glover、 Fenichel也是早期使用这些术语的两个人,他们认为这些机制既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机制,也是主要的防御。(Glover,1939;Fenichel,1926)心理学空间+jJ+]d8o }5k6Oe
Brody & Mahoney提出Introjection, identification, incorporation 对自我的形成很重要,他们的使用最终让自我和外界分开。但是,自我成熟之后,它们仍然会继续持续使用,用来把自我和非我分开。他们继承Freud在《自我和本我》中的观点,认为在忧郁时发生的那个认同过程其实本质上是要发展自我(ego)和客体的关系。他们提出所有自体(self)和客体之间的原始关系都是通过内摄形成的。后来,随着婴儿能够意识到客体是外在的,这时候是通过认同来和客体建立关系的。而合并用来指退行时的反应。认同、内摄、合并其实是同一个过程的不同侧面。可以根据自我发育和自我功能的不同来划分他们。他们是建立内心和外在世界关系的重要机制,他们具有普遍存在的特质,对所有形式的学习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vKLJ-pN0其实他们这种提法是把认同和自恋认同混为一谈。心理学空间 LT7\*oPwO5T
可是后来,他们又提出,认同和内摄的不同在于认同是建立在客体灌注的基础上的,认同更多的是来自自我的概念而不是原始性的感觉。认同可以造成自我的改变。认同对身份形成,对语言和学习技能的获得都很重要。 (Brenner, 1955)
0LAb&r ]2W}0自我的成长和成熟有赖于(自我)认同的形成。什么样的认同决定了会有什么样的自我功能。认同受到内摄物的影响。外在的世界和本能驱力会影响到我们的认同。自我固有的性质和其成熟程度会决定形成什么样的认同/(Hartmann, 1952)心理学空间(w8jn4iX]9a
由此可以看出。其实Brody & Mahoney的认同是指自我认同,包括了超我认同在内。心理学空间$D&I4dKVt
他们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认同。心理学空间4a^X%pi3c;r6`1j
一个女孩很害怕一个人穿过黑暗的长巷,因为她怕遇到鬼。有一天,她居然不害怕了,她说,“没有必要害怕鬼,你只要装作自己就是那个你会遇到的鬼就行了。”
KG9pr+f z8o ~d0H0这的确是个认同的例子。与攻击者认同,应该是超我认同的一种。

;}r})g?V0

4.其他

J%{.R2{B8aol0其实在克莱因之前,就有很多人提到了投射性认同这个现象。心理学空间-w]w!\S%Q
Bibring提出过一个术语,利他屈从(altruistic surrender)。在Anna Freud的书里面得到了进一步描述。这个术语是指主体放弃了自己的欲望、快乐,从而来满足一个客体的需求,主体体验到的是客体的快乐。(Freud, A., 1937)心理学空间1imC4p d
心理学空间 CS#^9Fjms7V
利他屈从的时候主体往往有强烈的无意识内疚感,他否认自己的欲望,不让这些欲望得到满足,把自己的欲望投射给一个恰当的客体,而内摄了客体的欲望,从而客体的欲望变成了他的快乐之源。而他自己的苛刻超我无法再对自己施压,而他自己本来的愿望得到了隐蔽的、替代的、不真实的满足。这样的人往往对客体缺乏他自己能够意识得到的嫉妒的情感。如一个守寡的妈妈为自己的女儿打点一切,服从女儿的一切要求,她为女儿一大堆老成持重、小白脸型的男朋友,可是女儿对这些男人根本不感兴趣,这个妈妈却乐此不疲,仍然把大量的此类男人输送到女儿的面前,其实此类男人恰恰是她自己想要的。心理学空间g;C&A)X8H1m[,g
利他屈从是典型的投射认同的过程。尤其在所有虐待型人格( abusive personality)中常见。心理学空间E`|7w1e!{
还有一个人叫做Knight ,他有关认同的理论也很有意思。心理学空间.u'm#\3vp r5b4T
他提出认同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心理学空间(}4h:Pqr
1)主体甲把自己认同为客体乙。这其实便是索绪尔所说和离心性认同,后来说得外化认同;心理学空间gP.Y g(b
2)主体甲把客体乙认同为自己。这是索绪尔说的向心性认同,后来说的内化认同。
4bjs#e!j03)主体甲把客体乙识别(认同)为客体丙。这其实便是我们常说的投射认同。Knight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经常伴随着置换(displacement)和替代(substitution)的机制,它并没有发生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认同,但是应该考虑其中存在着多种的移情机制。他提出在精神病性认同中( psychotic identification )或者误认同( misidentification)中,患者经常会持续地用客体乙的名义来称呼客体丙,并且把客体乙的所有特质归结到客体丙的身上。而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主体甲无意识地对客体丙的反应方式就像是他和客体乙的沟通方式一样。比如说一个父亲经常在自己的儿子有成就的时候就讽刺、挖苦、妒忌自己的孩子,而这恰恰是他对自己哥哥的反应模式。他(主体甲)把儿子(客体丙)认同为了哥哥(客体乙)。Knight把这种现象命名为“误认同”(misidentification),其实便是投射认同。心理学空间 I?h9?(F5xN/P
举个例子说明内化认同。比如说我认同焦裕禄,这时候我主要会把焦裕禄的性格特质内摄入我的内心,当我遇到某些情境的时候,如腐败的机会,我就会无意识地拒绝这种诱惑,从而焦裕禄就活在我的心里,我的所作所为受到这个内在的焦裕禄的调整和制约,它成为了我的自我理想( ego ideal)的一部分。
*GRe]@&^?0外化认同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常见,共情便是产生于外化认同。比如说一个人去看电影《泰坦尼克》,看到结尾时,杰克死的时候她也哭了起来,这时候实际上她把自己放在了女主人公罗丝的位置上,体验到她的悲伤――当然,也有可能混杂了她自己的悲伤。
-tG-O!]O j+wu;_f-C]0这就是为什么这样的片子很多男人看了不会哭的原因,因为他们无法认同一个女人的角色――很遗憾的是,本人以前也是其中一员。
5q5p S7[c-Zk'KWpa8W0这和女人不会因为世界杯强队落马哭泣,而有些男人哭得惊天动地是一样的道理。女人喜爱球星,但不会认同一个球队,男人恰好相反。心理学空间1AT2T(m{bW9_o!o
外化认同通常是情境性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不会有内化认同那么强烈和持久。外化认同的时候经常是我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了“他”身上,以为对方会有和我一模一样的情感。所谓“皇帝不急太监急”便是这样的例子。我经常会看到父母为孩子高考失利痛苦不堪,孩子无动于衷他们还奇怪,这也是外化认同的一个例子。
[ lm`/\M0认同的过程如果能够得到意识化,不但不会是病理性的过程,相反,可以让人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nu.qLAR0比如说,侦探的能力就来自于认同,如福尔摩斯总能够把自己放到罪犯的位置上,考虑罪犯的作案动机和手段。《沉默的羔羊》中莱克特医生是一个更好的例子,他是一个出色的侦探和罪犯,同时也是一个糟糕的心理医生――他最糟糕的地方就在于只具有出色的专业知识,而没有专业道德修养。心理学空间)`oG#db8X!w
侦探需要具备的能力便是共情能力,这和治疗师是一模一样的。
3x+h6V2\3s m]0大多数人在学习心理治疗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故老相传的训诫――不要像侦探一样的刨根问底。
etCl"n:r0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警告出现,恰恰是因为治疗师和侦探的工作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他们共有的基础都是对客体的共情,他们都会逐渐发现一些本来被掩盖的真相,他们都会进行推测。分析师通过认同患者,能够理解其压抑的欲望和防御模式,和侦探了解罪犯的犯罪动机(欲望)和反侦查手段(防御机制)是一模一样的。
6f"N!E|]w.c;x(I \b-M)Q0众所周知,弗洛伊德在电影界的知音是希区柯克。恰恰是因为他们的工作相通处太多。拉康学说在哲学界的继承人齐泽克也是深得其中三昧,他的论文里面经常引用希区柯克的电影作佐证。心理学空间.s.kf}3J
不过具备侦破能力和实施侦破行为不一样。虽然治疗师具有侦破能力,但是心理治疗毕竟不在司法体制内,治疗也不可变成审讯或者法医取证。心理学空间5S l[1u"S+^[
Knight认为,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保持的一种超然认同(detached identification)的状态。心理学空间(E6lX2t&`xu`
治疗师把自己的无意识愿望投射到患者自由联想的材料中,通过自己理解对材料进行解释。而患者对治疗师的解释和领悟进行内摄。从这个角度来看,患者的领悟能力其实来自于积累的认同(cumulative identification),来自于内摄 治疗师领悟的过程、来自于吸收、同化治疗师对患者自己冲突材料的解释。
R&ew7K|S0但是如果这个过程中缺乏客观性,缺乏意识的控制。治疗师也许会过度投射,或者内摄他对患者的认同,危害到治疗。 1940那年就提出这么成熟的治疗观点,让人吃惊。那时候克莱因还没有提出投射性认同这个概念呢,而其治疗理念中其实是已经有了如今关系治疗(relational therapy)的建构主义。
8GI-^O,_t0我听说过治疗要凭直觉这种说法。看来Knight是不太赞成这种说法的,他说直觉(Intuition)其实就是精确的、选择性的投射。不过还是没说清楚为什么这种投射就会那么准?
am[.UJ0不过Knight倒是分析了一个充满直觉的现象。便是坠入爱河(falling in love)。心理学空间[ EGJj*q{ t3C
一个男性异性恋者之所以会坠入爱河,是由于俄狄浦斯关系的决定。坠入爱河者往往把内摄了的母亲形象投射到对方身上,同时也把自己的女性特质和自己的愿望投射到女方。在此过程中,他也要实现女方对自己的期望。心理学空间 D V9q8D9qdt~6s(U-R
他在对方身上实际上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爱情关系中充满了投射和内摄的过程。
!y-U3C,Y3}w9t0s0爱情成功,便是内化一个正相的投射性认同的过程,失败便是无法内化坏客体。心理学空间3p)CC:v,n`0mg%u
恋人问:“你为什么爱我?”,回答是:“因为我爱我自己。” 准确的说,我爱上了我对自己的幻想。

?^FV"x6kcL!w0

5.冬天里一把性感的火

u#p$l)zy"r0八十年代的老百姓迷信的一个表现就是说《冬天里的一把火》把大兴安岭给烧了。
IG6l bp;y&@'|0似乎他们这其中的威胁和暴力。
j N+QmuM7J)Q:?0费翔,这个烫着爆炸式发型,穿着一身火红的、样式介于一个餐馆招待和老牌花花公子的衣服的混血儿,冲上春节联欢晚会――这个全国人民表演大团圆的舞台上――开始扭屁股、瞪眼睛。
.eg:? F&l'B'O$i0他传递了一个爱的宣言。心理学空间M kF*l1J1hV
这个宣言的开头是一个比喻――
y,D D0~ Rg0“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心理学空间z't(s4N#yE7b.T'ix
熊熊火焰温暖了我的心窝心理学空间Tvm_%}
每次当你悄悄走近我身边
c&`J.g&I1\[0z0火光照亮了我。”
^Nr9uc k0火的意象代替了爱人的存在和力比多的冲动。
+H(N8d8mL0这时候客体和冲动合并了,合并成一团火。
C4M hf&?H `5J p I#I0当客体出现的时候,这个本能-客体表象马上被内摄,心理学空间!?i-A#u8Q^ b
这把火的烧在外界,也烧在这个青年的心窝中,他投下了一股无意识光芒。心理学空间#W+hFVG$R(T
无意识的目的简单直接――冬天滚蛋吧,自我滚蛋吧,理智滚蛋吧。我要温暖,我要狂热。
!@+|'t6fou7qo0倒像是一个中学生的呐喊――数理化去死吧!
to2n%Fh:cX+~F!w0这把火也烧到了崔健,让他冒出一句――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儿野。
L;Xn n3Uk0
h:i8@0v:f7RU3u0
F6F)[ |#g.w/y:O0这个沉醉爱河、热血沸腾的青年,开始端详他的爱人
mpdO&L0“你的大眼睛心理学空间}/tn j4Px%Y
明亮又闪烁心理学空间:I(c/NcL(Y L @ S
彷佛天上星
's _-dY%|0G0(那)最亮的一颗”
(P`.vO*Z&F&_Ue0有意思,他采用一个仰望的姿势看自己的爱人。
1u jC;S/qh)O l7M(l0显然,这个男人不是《乱世佳人》海报里面的那个男人。
db'U.Uu^"Htmz0那个白瑞德处于一个俯视的姿势,斯佳丽只是他的一个映衬,一个阴影。在小说中,斯佳丽的结局也是如此,她的内心世界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精明强干的商人,比白瑞德有过之而无不及。
{ ph2r"N&~R2I0而我们这首歌的主人公,却是一个乐于被照耀、被拥抱、被哺育的被动的孩子。心理学空间K+Jh}jf+{p _D
精神分析家会不难把眼睛和乳房联系起来,第一,婴儿吃奶的时候经常要仰视母亲的眼睛;第二,眼睛和乳房都是圆的,都分布在身体中线两侧,一边一个。心理学空间8Xal S8V6f'\)tFR!? P1T
但是分析就此止步的话,那句歌词,“你的大眼睛”就要变成“你的大乳房”了。
7^"zoD&b tC3\0对内摄机制的研究让我们知道,大眼睛这个本能-客体表象不仅仅是你的,也是我的。
,?8O5\l-L,Fv"Xv6^0谁的眼睛占面庞的比例最大,是婴儿,而不是母亲。
V.q IdAo rpB cW0自然,习惯热爱并误解弗洛伊德的人可能会把这个眼睛和睾丸联系起来。不过也许有些操之过急。心理学空间s-rtSl F

"y tYfoG }3v0男青年还在唱,“你就像那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你就像那一把火,熊熊火光照亮了我”。
3a/r#^!~*}'Bgz0看来他真的需要这个内摄过程多来几次。心理学空间 G6|-Vo&` h${

)e q2z#izx\JoZ0接着,一个意外出现了,一个和动感的、生机勃勃的节奏不合拍的音符出现了
+Mi+Kw)\,o4M9i^0“我虽然欢喜
_beS5E0却没对你说”
DX bkg`6u3Hw0让人错愕,前面那种种的热情洋溢和莫名兴奋,原来统统都没有说出来,都是其内心的默念的循环。心理学空间J-Z8t4P!G @y

Hb8G:ER{0d{0他给出了答案,原来是因为――心理学空间,`I} y2sqvf
“我也知道你心理学空间 t'n'gV7U
是真心喜欢我。”心理学空间U'_ m4?)Bd
原来,一切都是一个自恋的孩子的游戏。他在投射、他在内摄、他在爱着他的内摄物、他的投射物。那个大眼睛的女娃娃,不过这出闹剧的一个道具。
+\;{&B1K4@L?%]0再次看到这首歌当年的录像,再也没有了当年的兴奋和激动,相反感觉到些悲哀和孤寂。
RG WNt-I G0有谁见过那么热闹的一首歌,却只有歌手一个人在台上又蹦又跳的,一个伴舞者都没有。
;[O [2d$r:Y0“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李商隐,《花下醉》)
o Me~x0心理学空间8h%DE q_6D&LI5S
《冬天里的一把火》原唱是,爱尔兰The Nolans乐队,原名《sexy music》。
R,zgx4\"{}0这五姐妹长得不怎么样,歌词却是一个热辣惹火的玛当娜。(歌词见附录)心理学空间"t0q+x&f ]
一开始,这个女人闯进迪厅,看到一群男人,她的肾上腺素立即飙升,欲望开始愈来愈high , 自我愈来愈low。
J!h"Cu2^L0这个豪放的姑娘马上出现了幻觉,她在外界到处看到的都是性欲、性欲、性欲。心理学空间+hX(W A4|Q xJ
墙上、音乐、男人、自己都变成了一个个气球,被她的性欲的空气充满;他的性欲像是真正一吨丰收的番茄,被欲望的炮弹击个粉碎,到处播撒。心理学空间0z+^5NLv X~-k
这个野丫头不怕冬天、不怕黑暗、不怕寒冷,这些东西让她更加想做爱。心理学空间)HTt D8[
她自己就是冬天里的那把火,她才不需要一个爱人“悄悄走近我身边”,她自己冲到阴影中,用她的欲望、她的乳房、她的屁股点燃一场外化认同的火灾。同样,客体和主体都在熊熊烈火中变形、熔化、消失。心理学空间 |NIk7l.c5e%Oe Al
这是一场自恋外化的革命,口号是:理性去死吧!做爱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心理学空间Kg6zUy^%]3~

kC4ZMgg6l }Q0音乐总会停止,没有多少人还记得The Nolans和他们的音乐。心理学空间Tf3^l&Eq*L Z p-{
也没有多少人会再听70年代傻里傻气的迪斯科。心理学空间w:V#k:l Q s
音乐是一种声音,它的力量来自永恒的宁静。心理学空间!d3Bx1Bs.Ia|
应该献上一篇悼词给这些古老的自恋,给我们灵魂的起源,给我们痛苦和快乐的源头,给那些曾经出现又从未存在过的时间――

/i&L6bG0Q.[-@5_h0

对酒不觉暝,心理学空间bxL&Jy
落花盈我衣。
-r9l_1C5G[3Z8?jJ0醉起步溪月,心理学空间5Ss7N+f^Q1y [$o
鸟还人亦稀。心理学空间e2^9CaRq
(李白,《自遣》)心理学空间6TT'D:G]

参考文献

心理学空间e.A/H Ean }`

BERES, D. 1960 'Perception, Imagination, and Reality.' Int. J. Psycho-Anal. 41心理学空间J~'?c(_zD!Zt:KJ
BRENNER, CHARLES 1955 An Elementary Textbook of Psychoanalysis (New York: Int. Univ. Press.)心理学空间5PP2j~km+\F
BRODY,M.W. & MAHONEY,V.P. 1964,Introjection, Identification and Incorporation. Int. J. Psycho-Anal., 45:57-63 (IJP)心理学空间 cM3_J:r'x(W
FENICHEL, O. 1926 'Identification.' Collected Papers Vol. I. (London: Routledge, 1954 .) FENICHEL, O. 1945 The Psychoanalytic Theory of Neurosis (New York: Norton, 1953 .)心理学空间q&N{7zd
FUCHS, S. E. 1937 'On Introjection.' Int. J. Psycho-Anal. 18
tx9@:A"f+v/i0FREUD, A. 1937,The Ego and the Mechanisms of Defence. London: Hogarth Press
p`Z'zaNB]0FREUD, S. 1915 'Instincts and their Vicissitudes.' S.E. 14心理学空间@ih We!kg
FREUD, S. 1917 'Mourning and Melancholia.' S.E. 14心理学空间e2@![ s(F5|!@;y&Hsz:V
FREUD, S. 1923 The Ego and the Id. S.E. 19
"o Kn6l,`m0GLOVER, E. 1939 Psychoanalysis (London: Staples.)
t)lUl*y],Q P0HARTMANN, H. 1952 'The Mutual Influ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go and Id.' Psychoanal. Study Child 7心理学空间!f#L8v5_!z _](G
JACOBSON, E. 1954 'Contributions to the Metapsychology of Psychotic Identification.' J. Amer. Psychoanal. Assoc. 2
&IFa}:YQ8u6v(g0KNIGHT,R. P. 1940, Introjection, Proj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Psychoanal. Q., 9:334-341 (PAQ)心理学空间 t9pm)B D!x?

0i"o&y&}Xu0附录一:
_c#gI;a ou6S7P)O0冬天里的一把火心理学空间 H0dv9\^ VmJd
歌手:费翔
r7H}K-r0歌手:锦绣二重唱 专辑:锦绣罗曼史美丽与哀
!E5k:}V9r0冬天里的一把火心理学空间L ry:|6v/j K
曲: solan sister 词:庄奴
8O.Z#ML C0r/CoP0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
E WX.|,F0熊熊火焰温暖了我的心窝
Z6u7ouF0h/h:@;J!o0每次当你悄悄走近我身边
yPi!{?0火光照亮了我心理学空间Q u+]%a Y
你的大眼睛心理学空间Se:ZQ3f b"_^8p
明亮又闪烁心理学空间#z!^ i"`y9a
彷佛天上星
e:i$e` M1dCb }0(那)最亮的一颗
\.~h i OT1ay0你就像那一把火
;e)[}4A5q"`5}0熊熊火焰温暖了我心理学空间 B$kHb~B
你就像那一把火心理学空间/vC9AF"LP
熊熊火光照亮了我心理学空间~6I2fvA%N
我虽然欢喜心理学空间p!Zj8XXq-R }
却没对你说
\]`+m{%W0我也知道你
K D.kSz5Y)n0是真心喜欢我心理学空间 PnlH5[@ n2cj
附录二:心理学空间6p1P"o(YRf]
心理学空间.O/su(bd(zkk
Sexy Music
6x-k'X5|)E0When I hit on out it the local disco hall心理学空间I"HfV3v:P+`
And the kids get down to the funky disco ball
__ _:X9t0When the music hit the high it hit me low心理学空间 U,b Ch\%?
Oh babe I was getting it all
*M&Xx!U`*_x0Through the smoky funky scene心理学空间4plgi:HA
Man You should have been behind those disco lights心理学空间!|Lz W4h:pm~?
flashing through the night心理学空间'Cn8J$Ql8R

t(y-c z EV%U:Uj_ V0Sexy music on eh wall
B4]'P,r'jQ%o"}0Sexy music I was getting it all心理学空间8gz"e \R B
Sexy sexy music on the wall
!TY'J O}3E{#a0Sexy music I was getting it all
B&D:t y?~fnPJ#wu0心理学空间$^$y*Bq[:gRz
Oo reflecting in the night,心理学空间X*_.{+a.n ^9wm
Sexy actions in the light all those shadows turn me on
q"~ ~-UK'l0One look and I was gone yeah!心理学空间5udg?!V

.}/jA,u5vOIS0Through the smoky funky scene
5_"z@/FcDr0Man you should have been;
~t$Gx&LKw0we raised our body heat as we danced on to the beat
m2ar!s9C0
!k3IAB*`_K8HI_V'K g0Oo reflecting in the night sexy actions in the light
p;Qe8]j L-`0how those shadows turn me on
R*tz)R(B7X_0One look and I was gone Sexy.....
9WG[n8y3o)j0[点击下载]心理学空间m#?:\0Q0DG~~?#O

R4Im-?(F#zpoR$y1z-A0
-Uf3s/rJ]iM$RD0心理学空间!dq9_#e@

F S|,GG?)q6|e0作者通联:心理学空间B6XIg:{!?Ss
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176号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 李孟潮心理学空间nR!d/x0}VW7i
邮编:430013
.o`!q4\NjT0电话:(027)82848413
3Z,K ^TZr,gQbS0电邮:jihua79946@sohu.com

K0^I5Z7rx%w5?K0~N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合并 内摄 认同
«为什么要研究认同?(演讲稿) 投射认同
《投射认同》
青春期的手淫、客体和认同»
延伸阅读· · · · · ·

 李孟潮

李孟潮

李孟潮,个体执业者,心理医生(精神科主治医师),精神分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