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深远
作者: 申荷永 / 7301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9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 Z8r;Oh']

德行深远

wpw;k OF:g&kR0

+wP Ud8v"f*JQU0约翰?毕比之《品德深度心理学》中文版序言

N E}p'y{J0 心理学空间p*~rE@7v

申荷永

_o]"~a(CS R0 心理学空间ejF5K:{D5G]

心理学空间wK?3j&J!Pe

心理学空间Q;t/T+b.PlP6\E!\s

10多年前我读了约翰?毕比之《品德深度心理学》(Integrity in Depth),便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送我此书,我也答应他要将其翻译成中文。承蒙鲁宓先生和心灵工坊,此书的出版也帮我完成了多年的心愿。

g!]E2JA$l x0

fv*~P r$UxP2Z0我曾与王浩威医师讨论书名,也就是对作者所用《Integrity in Depth》的中文翻译。由于原著的封面上使用了汉字“德”的甲骨文字形,加上“Integrity”本身在完整和整合的语义中具有“品德”和“德性”的内涵,于是首先想到的是《德:深度整合》。后来鲁宓曾选用《全然整合》,颇具新思,几经斟酌确定为现在的《品德深度心理学》,以求更能传达作者的原意。心理学空间w-wkWxL]T E

M*K |,z-e:N0实际上,选用Integrity,以及用Integrity来传达心理分析的要义,也使得约翰?毕比颇费心思。用他自己的话说:“Integrity这个美妙的字眼,凡被认为具有此质量的人都如蒙恩宠。我花多年时间思索这个令人遐思,又深感焦虑,捉摸不定的字眼。”心理学空间6T'X o"U)X*P

心理学空间m'v-] F*?no|o

Integrity所包含的拉丁形容词integer,更多的是对“正直品格”的赞美,其中所包含的正是“德”之内涵,表达了“无缺,整体、完成、完美和诚实,并引申出英文形容词entire(整体)。”但约翰?毕比同时认为,Integrity的意象中,包含了“未被碰触的完整状态。”这也使得“品德深度心理学”脱颖而出。

d7u[ r d0

YQ,wSl,f/h0心理学空间/d#r2l y.Wb:Ue

~ Z%B+d eq&PIy$~OC{0我还记得10多年在旧金山,在约翰?毕比家中,一起讨论他的《品德深度心理学》——Integrity in Depth。他问我用中文应该如何来表达,我当时的回答是:“我可将其表达为《德行深远》。在中国文化中,德是人格和心性完整的体现,德常被称之为德行,道德也为品行。夫德行者,在心为德,施之为行。于是,根植于内,发扬致远,圆融完整,可谓《德行深远》。”心理学空间u(u$k&CB!sfm

O|N Q5YT~I0约翰?毕比饶有兴致地听着,频频点头赞许。心理学空间2M5U3i"S%~-` l

心理学空间4o1}6P Q| MM

我接着说:“尽管在西方,包括在我们心理分析的圈子中,中国道的概念尤其重要,备受关注。但有意无意却忽视了其中的德性及其意义。但老子的书叫《道德经》,这道与德如影随形须臾不离;而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中,其“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对于德以及德经的内涵更是引人注目,更加显示了其中对于心理分析的意义。庄子有《德充符》,所表达的也正是德充于内而符应于外的道理。”

'`%Z]l(|k7Fe0 心理学空间e:p&Yii3Z

对此约翰?毕比似乎是遇到知音,以后常约我到家交流心得。

z sZp4C0 心理学空间N }"|PCR:e:}\K Tp

于是我想,读者们在感受《品德深度心理学》之“深度整合”或“全然整合”所具新意的同时,也需要随作者去探索传统中“品德”、“德性”和“德行”的心理学寓意。

] Rm'm qG-{0

_)CDZL ]d7m,t0为原书作序的戴维?罗森(David Rosen),首先关注的也是“品德”的内涵,涉及诸如:责任、正直、诚实、道德、圆满、完美、良心、神圣等。接着,戴维?罗森说:“毕比把品德与[自性](这里原文用的是大写的Self,在台湾常被用作‘自体’,我将其理解和翻译为‘自性’。)有意义地连结在一起,自性代表了荣格心理学系统中的「中心」与整体。品德与自性都是心灵概念,能统合与协助人超越及升华。”这是对“品德深度心理学”思想的重要理解与把握,我基本上赞同。可以说,《品德深度心理学》也是关于“自性化”的专著。

YJ;GDI P0

$kd VU*Fx%e)Wg0但我想补充的是,“品德”或“深度整合”或“德行深远”,也是约翰?毕比对传统荣格学派“自性”以及“自性化”(individuation)概念的反思和发展,“深度品德”或“德行深远”,已经是为“自性化过程”注入了新的理解和新的内容。

N bcVP@|?0

pN1i`h.DaC0比如,约翰?毕比在书中阐释“品德”之内涵时,专门列出了“自性与道”的标题。他认为:“荣格的「自性」模式来自中国哲学观念的「道」。” 约翰?毕比接着说:“我们若回顾《道德经》,道的观念初步形成时,我们会很惊讶荣格为了强调「道」而放弃了另一个哲学名词「德」。这个词传统上被翻译成「美德」(Virtue)。”对此,约翰?毕比很欣赏汉学家维多?迈尔(Victor Mair),在他新译的《道德经》中,便把「德」译成了英文的「品德」(integrity)。心理学空间C @%l(v$g2d,|8`

心理学空间&|1bAL,E7g+|S

心理学空间c wGX5a9i5D"Hx

8F0})Su_0若是说分析心理学传统中的“自性化”所注重的主要是“道的实现”,那么,通过“品德”和“深度整合”,已经是在为荣格的心理分析注入德性的力量。这也得之于约翰?毕比深厚的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功底。《易经》的智慧,儒家的德性,道家的超越,也都是约翰?毕比之《品德深度心理学》的借鉴与特色。心理学空间 s5?eLQ2gAN([

心理学空间R_N|?1Y1ad

约翰?毕比曾告诉我说:“当我自己尝试着去领悟荣格心理学中的自性化的时候,我常常转向中国哲学。”我们两人曾在旧金山一起举办“易经与心理分析”的工作坊。“约翰?毕比喜欢《易经》,几近如痴如醉,六十卦倒背如流,384爻默记于心,堪称《易经》高手。”这是我在我的《洗心岛之梦》中对他的赞美。

9J3U:_+[M0

P}j"W4`^0于是,我们可以在《品德深度心理学》中,看到约翰?毕比对《易经》和中国哲学的运用与发挥。比如,他在第二章“阴影与品德”中所阐释的“东方哲学的领悟”,《易经》的“否”卦及其心理分析的意义,以及由此所发挥的“儒家思想的挹注”。他在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本来,理查德?维尔海姆(Richard Wilhelm)将《易经》之“否”卦中涉及“阴影”的内容,翻译出一种态度:“他们忍受羞耻”。但是,约翰?毕比说:“一位深谙中国哲学的中国人告诉我,他的老师将此句译为「他们拥抱羞耻」。”我们可以把“拥抱羞耻”看作是“忍受羞耻”中的升华或超越,其中所包含的也正是“阴影与品德”之心理分析的关键。

-N S`v ]%`*p0

E e6O,Cu(c6@&N0于是,约翰?毕比不仅为我们呈现了“品德深度心理学”的视野,厘清了其中的内涵,同时,也为我们描绘了履行“品德深度心理学”的途径。作者是资深的荣格心理分析师,同时具有哲学博士和医学博士学位,于是能够将看似抽象的“品德”与“整合”,放在实际的心理治疗过程中去考察。于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思维、直觉、感受和感官知觉”之心理类型,经典的梦的工作,也都具有实践品德深度心理学的意义。

\"|LN4aY.MH0

u iTr ?5scj WE&?0该书的第三章是“品德与性别”,其中的主要内容,同样包含着“品德深度心理学”的方法和途径。约翰?毕比以荣格的理论和荣格本人为线索,深入浅出,借用历史和文学中的经典人物和情节,透过对荣格本人的剖析,同时也是对荣格之自性化过程的揭示,呈现出性别,女性气质,母性力量,以及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等原型意象在品德深度心理学中所起的作用。编辑和出版者所加的章前引文:“仅仅到了最近,深度心理学才愿意跟随荣格的脚步,承认存在于母神这个看似无序中的潜在秩序。我们对于母神这个品德深度心理学的意识,一直在等待着一个科学观点,现在这个科学观点,就存在于最新的西方科学狂热的混沌理论之中,也存在于卷土重来的道家哲学思想里。”已是凸现了该章的主题内涵。

0l @_Msi1[r%a3k0

G@V ed$f7F$C0最后一章的标题是:“探寻品德”。至此,作者在呈现了“品德”的内涵,揭示了实现“品德”的途径,最后又引出新的问题:若是拥有“深度品德”将会如何?或“品德深度心理学”对于我们每个人又意味着什么?

-D ^&]I,]#q`b[j'h0

lsdR f:Ymb:z0在约翰?毕比看来,荣格心理分析在本世纪心理治疗领域处于领导地位,在建立品德深度心理学时,深知应如何将情感和意象结合起来。当情感和意象结合之后,原型出现,将会有一股核心能量化作自性的心灵整合力量。心理学空间0s,?'H+W]

心理学空间sB:JQ#IB2d

约翰?毕比说:“心理治疗一直是我们文化用来了解深度品德的实验室,其中的研究成果开始被文学、宗教和伦理哲学所采用。然而在我们把品德这个孤儿归还其合法父母之前,深度心理学必须将照料品德时所学到的一切传递出来。我已经将主要的发现以中国哲学的语言来表达:「德」像「道」一样重要。”心理学空间+qrcN/|z+d

G~ YMDa YIN0于是,阅读此书,能够获得对“深度品德”及其意义的理解,同时,也可感受和领略品德深度心理学的践行;同时,仍然可以思考获得品德深度心理学的意义。不过,最后一章之“探寻品德”远非是结论,而是留给我们每个人的探索机会。心理学空间 ~D6y[}&rb

心理学空间H7b q1vp/_|,[|

心理学空间/O+n Vf#D7L

心理学空间#p*b`A7z(r+cb

感谢约翰?毕比充满哲理的睿思,富有诗意的表达,深入浅出的心理分析。我很欣佩译者的努力,旻君和雅媚的精心编辑,以及心灵工坊同仁的奉献。心理学空间P6b7[&Y'}N0D

o(pWY2GDZ&F0约翰?毕比在书的最后告诉我们:“要成功地培养深度品性,必须要培养「德」”心理学空间XV.T/h1DQ)@!H

心理学空间3~,H;kM-Xd

于是,就用此“德行深远”,作为约翰?毕比之《品德深度心理学》的读后感。心理学空间#R2R@o)i

心理学空间&dK;_.p#fX

B2b*@ cb)f X0 心理学空间3?$h#Sm eJ4_ ?^YN

申荷永心理学空间@5EE:G8gC S

心理学空间9m e ol ^v

复旦大学、华南师大教授

!t'R0h!XJH"S;B0 心理学空间0p.r_Kq

荣格心理分析师(IAAP)/沙盘游戏治疗师(ISST)心理学空间1pDT3Djt

心理学空间5yc5K?0[fw%[W

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会长心理学空间T^4l Hwek&l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洗心岛之梦》第五章:……茅夷体验 申荷永
《申荷永》
“我们仍然坚守在四川震区”——申荷永2008年7月27日的日记»

 申荷永

复旦大学、华南师大教授
荣格心理分析师(IAAP)/沙盘游戏治疗师(ISST)
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会长

山木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65211792_0_1.html
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论坛
http://www.psyheartbbs.org/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andplay Therapy
http://www.isst-society.com/
Sandplay Therapists of America
http://www.sandpla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