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種或多種精神分析?——談唯識學與諮商治療(二)
作者: 陳政雄 / 7669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9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陳政雄心理学空间OG3_ a'H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主治醫師    

q)_]5fl4Rh*J9K0    從唯識的觀點來說,八個心識中,只有第七末那識有作決定的能力。末那識是一個很重要但卻又隱微難以覺察的心,如果沒有正確的教導,一般人很難從日常生活中了知其存在。我們人一出生,就已經習慣能分辨種種訊息刺激,也對能具有自由意志可以隨時作決定相當習以為常。因此平時就會將能了別的能力與能決定的自由意志當作是一回事,也都認同科學家的研究結論,認為意識或潛意識都是大腦的神經網絡系統及神經傳導物質所共同產生的結果。但從唯識的觀點來看,能了別種種刺激的是前六識,末那識則是處處作主作決定的心。我們每天從早上起床到晚上上床睡覺,都需要做許多的決定,這一些決定通通都是由末那識來完成。在分工上,前六識像是智囊團,將好壞意見以及建議一起呈上去給末那識,之後就是末那這一個總裁的事了。總裁要依智囊團的建議做決定呢,或者是要否決智囊團的意見而師心自用,就很難說了。如果智囊團強而有力而且所建議的都是正確的,那麼再跋扈無能的總裁,為了公司的利益,也會聽智囊團的意見;但是如果智囊團很軟弱,或者經常判斷錯誤,甚至是為了迎合而與不肖總裁狼狽為奸,那這一家公司遲早就要出問題了。    心理学空间7Os(dsgIo

T Z1D*m;P'P0心理学空间 X NmqW0l

    末那識這一個總裁是擁有決定權的,也就是說是可以讓一個人作善事或造惡業的;一個人是常保心靈的平靜,或者經常在七情六慾中煩惱痛苦,就完全取決於末那識本身做了什麼決定。因此末那識的特質,就顯得相對的重要了。偏偏末那不像意識心伶俐又聰明,末那本身相當的固執駑鈍,而且又很貪婪、放縱。因此常常會胡搞瞎搞,讓一個人在不知不覺中就闖了許多禍。不過要特別說明的,末那的作決定,並不完全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習慣的作決定。舉個例子來說,中午時肚子餓了,決定到那一家麵館吃一碗什麼麵充飢,這是末那識與意識意見一致時的狀況;但是往往末那不那麼乖,不會完全聽意識心的建議。比如說明明看恐怖電影會害怕,卻還是要矇著眼睛偷看;或者是吃麻辣火鍋時,嘴巴已經辣得發麻,身體燥熱得要命,吃完又要經歷幾天的身體不舒服,卻還是喜歡吃。這些都與末那的執著與貪求種種刺激的特性有關。在這些情況之下,意識心雖然知道會有壞的後果,但還是攔不住末那的執著性而作了讓自己受苦的決定。更嚴重的,像因為怕髒而不斷洗手的強迫症病人,明明知道一再的洗手是沒有必要,手也洗到發炎脫皮,也要承受家人無法諒解的責備,卻還是忍不住要一再的清洗。由這一些現象,我們可以大概的瞭解末那識的部份特性,是一個會讓人受苦惱的心。   
H.~o0s}7iXo0

xSq8Sk0

4_X)ap0w G0    從上面的例子看來,好像末那只會帶給人困擾及煩惱,但其實並非如此。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邊開車邊講電話,也一邊吃東西而不會出車禍,這其實也是末那的功能所致(當然還要有其他心識功能的配合);晚上睡覺一個姿勢維持太久,身體感到不舒服後會自動變換姿勢而不至於會腰酸背痛,卻也不會因此而醒過來,這也是末那識的功能;甚至晚上睡覺時太無聊了,末那也會喚醒意識去接觸第八識內所儲存的種種記憶資料而形成夢境,貪圖夢境中種種苦樂憂喜悲的感受。但末那在人身上的功能,還不只如此,以上這些例子是意識心可以覺察的部份,但人的心識活動還有更多是意識心無法覺察的。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發現,人所能覺察的心識活動,約只佔所有心識活動的5%(註1),也就是說,其他的95% 的心識活動,都是末那跳過意識心而自己完成的,往往要等到末那心識活動完成後,意識才有機會覺察(但很多時候也是不察)。這個現象已經有歐美學者提出Adaptive Unconscious 的概念,有興趣者可自行參閱相關資料(註2)。

k;ctC*^rP7g6r0    

:J[5h QTiZ |0    人的八個識雖然是個別獨立的,但是心識的運作彼此之間卻是有一些主從關係的。從唯識的觀點來說,第八識透過人的五種感官接觸外境而將外在環境的物質訊息(註3),轉變成內在環境的心識訊息(註4),第七識末那覺察到有法塵的變動之後,起了想要了別的念頭,但因為自己沒有了別訊息的能力,因此起念讓意識心運作。意識心是可以了別種種訊息的心,但是人在清醒的時候,意識心也必須要前五識的配合,其功能才能完全發揮(註5),因此又讓前五識運作來了別外在環境的種種聲光味道的刺激。八個心識就是這樣不斷的循環而完成了我們每天的食衣住行育樂種種活動,也成就了種種受想行(註6)的心識活動。而人在睡覺時,尤其是熟睡沒有作夢時,前六識是沒有運作的(註7)。因為在五無心位時,末那不會作意讓意識心現起,意識心自然就不會產生作用;意識心不工作,前五識也是在休息的。從經驗上可以知道,一個一夜熟睡的人,我們的形容是一覺到天亮或者說這個人睡死了,因為從睡下去到隔天醒過來,這中間是一片空白的。為什麼會一片空白呢?因為前六識都不作用的情況下,人就失去了見聞覺知的能力,眼不能見、耳不能聞、鼻不能嗅、舌不能嚐、身不能有種種觸感、意識心無法覺察了知,怎麼不會一片空白呢?談到這裡,或許會有人想到一個問題,既然人熟睡之後都沒有見聞覺知的能力,那為何早上起床時間到了或鬧鐘響時會聽得到或自動醒來呢?科學如何解釋,而唯識又是如何理解呢?答案就留待下回分曉吧!    心理学空间GI%C%R)gE
心理学空间K^Jo*u {![ J#C

心理学空间)G2}#{w4bx;I[I g)j

    (待續)   
'_\%TS,|&`0心理学空间]lk)]'hZNZU

            
  1.         ↑"According to cognitive neuroscientists, we are conscious of only about 5 percent of our cognitive activity, so most of our decisions, actions, emotions, and behavior depends on the 95 percent of brain activity that goes beyond our conscious awareness." 摘自訪談稿 "Mysteries of the mind: your unconscious is making your everyday decisions."
  2.         
  3.         ↑可參閱張老師出版社所出版之《弗洛伊德的近視眼》一書。
  4.         
  5.         ↑外在環境的物質訊息屬於色法,唯識稱之為外相分。包括光線、聲音、香氣、味道及乾濕冷熱等色聲香味觸五塵。
  6.         
  7.         ↑與前五識有關的內在環境的心識訊息稱為五塵內相分,與意識有關的內在環境的心識訊息稱為法塵。法塵也是色法之一種,屬於法處所攝色。第八識的功能之一就是隨時將所接觸的五塵外相分轉變成為五塵內相分,而法塵則是由一分或多分五塵內相分所綜合形成。
  8.         
  9.         ↑如果是在睡覺作夢時,意識並不需要其他五識的協助,就可以了別法塵的內容。這種情況的意識稱之為獨頭意識。而在清醒時與前五識共同運作時的意識稱為五俱意識。
  10.         
  11.         ↑色受想行識,合稱為五蘊,也稱之為五陰。主要在探討人的心識藉由色身來接觸外境之後,所產生的種種感受,想法觀念以及身口意三行的複雜互動。
  12.         
  13.         ↑唯識學提到,意識心在五種情況之下是斷滅不運作的,稱之為五無心位。這五種情況包含了眠熟無夢,悶絕(昏迷不省人事)及正死位(人呼吸心跳完全停止的六至八個小時之後),以及無想定、滅盡定這兩種禪定境界。  
    .Nj+{1[rr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只有一種或多種精神分析?——談唯識學與諮商治療(一) 陳政雄
《陳政雄》
只有一種或多種精神分析?——談唯識學與諮商治療(三)»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