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钟情画女性是升华母爱
作者: 岳晓东 / 5879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9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W+t1`0[ jt

导语:
#Q1pAG)A"vpA*q9^c C0心理学空间 m0_ [2rHIj%Sq
文艺心理学认为人们各种艺术创作都是个体内心一种表达,艺术作品就作者本人心理的一种投射。心理学空间?+W'x^+n2}

&Pg6?;\*\Q0艺复兴时期伟大画家达.芬奇流传至今的20幅画作中,竟有15幅画是以女性为背景的,其《蒙娜利莎》是他女性画作的代表。心理学空间x Z#V/g-BR
心理学空间q1T RM/]8X3v*u_
他为何如此痴迷于画女性?伟大的精神分析学鼻祖弗罗伊德认为是达.芬奇的恋母情结所至。心理学空间F5Y|OK3p/j

$WX%~0t F W7aP0心理学空间}|9fo9i-Xz*y)n

0}INZ"j!tC9Is0多年前,曾有一位哈佛大学的研究生在神学院做门卫挣钱。工作之余,他在学院资料室里阅览了大量的神学画册,结果他有两大疑惑:一是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大都以女性为背景?二是为什么达.芬奇要用四年时间来完成他的最佳女性画作《蒙娜丽莎》?为此,他专门请教了神学院的一名教授。对于第一个困惑,那教授告诉他,文艺复兴运动既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复活,也是母性关爱的复兴,她们经过中世纪的漫长压抑,从集体记忆的深处醒来,发出会心的微笑。而对于第二个困惑,老教授说,达.芬奇的画作都是用长时间完成的,《蒙娜丽莎》并不是用时最长的一幅,但是达.芬奇却是文艺复兴艺术家中塑造女性最多的,老教授鼓励那个研究生从心理学方面去思考。
{ _4~ T&u0?W5o C0
j1mN#x@l0达.芬奇流传至今20来幅油画中有15幅画以女性为背景
yR#LKGw`0心理学空间T TO j {6mo
的确,在达.芬奇流传至今的20来幅油画中(准确地说,已确定为达芬奇的作品有15幅,疑为他的作品有5幅,遗失的作品有6幅。),竟有15幅画是以女性为背景;而在这15幅画中,又有9幅是以圣母为背景的,有6幅是画普通女性的(见表1)。而同样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艺术家,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人的女性画作或雕塑都远远不如达.芬奇多。这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心理学空间$L#o4@#^a(k

T:@e])i0dH0对于达.芬奇为什么偏好画女性,人们自古以来就有不同的解释,概括说来有三种。第一中解释是“恋情说”,就是说达.芬奇爱上了的“蒙娜丽莎”的原型,想借作画的机会来满足他的爱意;二种解释是“恋母说”,就是说达.芬奇借创作《蒙娜丽莎》来满足其特有的“恋母情结”;第三种解释是“恋笑说”,达.芬奇一生都十分迷恋于女性的微笑。心理学空间ZI8ye"W
心理学空间T}!?1\V MB
对此,早有精神分析学鼻祖弗洛伊德曾做过专门的研究,并于1910年出版了《列奥纳多?达.芬奇――一个对童年的记忆》。在书中,弗洛伊德大胆提出,达.芬奇的每幅女性的油画创作,本质上都是在画自己的母亲,都是在画自己母亲嘴角那永恒的微笑。
/x.ZqO |&G7J0心理学空间 e1{GmP&x*BTi
经过笔者多方考证,无论是恋情说还是恋笑说,都可以归结到达芬奇的恋母亲情结上。
"v M,n ^O%Eg;}#XVR0
2_n g"ao~0达芬奇喜欢画女性的笑源于痴迷母亲的微笑和吻
+u!d~:o]Hr1i`0心理学空间0PRbDu
达芬奇最著名的女性画作《蒙娜丽莎》的那神秘的微笑一直是人们关注焦点,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利用面部识别软件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包含了喜悦、厌烦、恐惧和愤怒等各种表情。据说,达芬奇为了准确捕捉这一个微笑,一再拖延《蒙娜丽莎》的完成,经过四年的不断努力,达.芬奇终于使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艺术史上最高深莫测、最易引发遐想的微笑。心理学空间.y*?1U2]R]zh
心理学空间*[+m2{s(Q]4v B
据史料记载,一日,达.芬奇走在街上,被一个微笑女子的嘴唇所深深吸引,于是,达.芬奇把那个女子带回自己的画室,用绘画的技巧,力图使那一刻的记忆变成美学的永久思考。弗洛伊德曾指出:“列奥纳多(达?芬奇)很可能被蒙娜丽莎的微笑迷住了,因为这个微笑唤醒了他心中长久以来沉睡着的东西――很可能是往日的一个记忆。这个记忆一经再现,就不能再被忘却,因为对他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他必须不断地赋予它新的表现方式。”
J C~Xmq}XCx0
gK-ok9GvG;d0达芬奇为何会被一个微笑女子的嘴唇所深深吸引呢?因为这使他想起了母亲的嘴唇及其当年的深吻。据史料记载,小时候每当达.芬奇发怒时,母亲都会用亲吻他来安慰他,堵住他想要说的话。换言之,达.芬奇的许多内心压抑都是通过母亲的深吻来加以释放的。母亲的亲吻对达.芬奇影响之大,以至于他一生从未亲吻过自己母亲以外的女人。
D+~M]B0
+?,~ Q!e-b4Wdz0达芬奇塑造普通女性形象是因其母亲出身卑微
l8\?6SJT0
4S$C`o,e2Z3V:U:sm1i0在达?芬奇流传至今的20来幅油画中,有《蒙娜丽莎》等6幅是画普通女性的,这在宗教画盛行的时代是鲜见的,而这一切是因达芬奇的母亲就是一个出身卑微的女子。
.s5Bv H \ DC0
7b;?GrSS0J^D0据史料记载,达?芬奇母亲出身卑微,达?芬奇是个私生子,父亲是处于上流社会的名门望族,达芬奇出生不久父亲便与他人结婚。母亲后来也与一个农夫结婚,并在他5岁时过世,在达.芬奇的儿时记忆中,母亲与他总是深受委屈的。母亲死后,达?芬奇一直与继父生活在一起,但是他与生父也一直有来往。可以说,从童生时代,达?芬奇就生长在两重世界的巨大落差中,一边是亲生父亲的上流社会富有生活,一边是继父穷苦的农夫生活,这使得达芬奇从小就不能对自己有正确的身份认同。
&Y9Yq9?;lZ2Q0心理学空间1R N[awJ
达?芬奇传中描述,达?芬奇的生父曾有过三次婚姻,前两任妻子都没有生下继承人,于是,曾有一段时间,达芬奇差一点就成了生父的继承人,也曾被生父带入上流社会,达芬奇以为自己的生活从此进入了另一番天地,但是,父亲的第三任妻子生育了孩子,使得达芬奇再一次被带回穷苦继父的身旁。这让达芬奇深受打击。
MT N1yRj?d0心理学空间l'tW#xwld)R
达.芬奇钟情女性是为了升华母爱心理学空间(@ j&S0b6Og
心理学空间 L D-O lu(V~,w
弗洛伊德曾用“升华”来解码达.芬奇的创作动机。他宣称,《蒙娜丽莎》这幅杰作表露出画家对母爱的渴望,因为他毕生都在寻找母亲的代用品。蒙娜丽莎之所以能不朽,就是因为她成为了人类母亲的最高形象。后人曾对达芬奇的面部线条与画中人的面部线条进行了研究,发现二者的线条非常相似,由此认为这也是达.芬奇的自画像,因为他长得很像母亲!弗洛伊德曾推断"他的母亲有可能拥有这种神秘的微笑,他曾经遗忘了这种微笑,当他在这位佛罗伦萨的夫人脸上重新发现它时,他被深深地迷住了。"由此,弗洛伊德认定,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心目中母亲的代替物,也引发了达.芬奇久被压抑的恋母记忆。心理学空间0g8ey6[Y^u!^|

8U [s&\~#Z.R;H0总之,弗洛伊德认为,通过《蒙娜丽莎》的创作,达.芬奇是在潜意识画自己的母亲,并实现与母亲精神团聚!弗洛伊德的观点是有一定实证基础的,因为在达.芬奇流传至今的油画作品中,有一半是在画圣母圣婴,这绝非偶然!达.芬奇曾说活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一个优秀画家作画有两个目的――人和他的灵魂意向,往往是前者容易后者难。” 那么,他创作《蒙娜丽莎》,到底要展现什么灵魂意向呢?这,才是真正的达.芬奇密码!
$?xM&g6YD:BW*Y0
ac M'C$? c?J[0最后提一句,那个前面提到的那个研究生,就是我!
b`m |h:U0心理学空间-w:Zg]#G nf!u
达.芬奇有关女性题材作画一览表心理学空间Z#mfFaz7n
心理学空间 qS r+s Xh/p)x-s
圣母画(完成年代)心理学空间;OiQ+?5R6nd"e
心理学空间 Xc-fLuS}5t
1《授胎告知》 1473―1475年心理学空间!@BY"m A
2《持花的圣母》 1475年心理学空间.a|&\9u jf,O
3《善良圣母》 1478―1479年心理学空间H8fc zE![/^
4《岩窟中的圣母》 1488年心理学空间9i&T|/T%|:[ V_ ? mN
5《授乳的圣母》 1490年
'^7t%t QH r4F#?H\06《圣安娜和圣母及其幼子圣约翰》1499年
/XJf&E7J1F^07《纺纱的圣母》 1501年心理学空间:z:w%HN(w"Z
8《岩间圣母》  1506―1508年心理学空间)Y*AGN [N.jl*O,O
9 《圣安娜和带羊羔的圣母子》1508年心理学空间l:u.{C"t
心理学空间[I%S8Q4P
淑女画(完成年代)
1F f!G$W.\ zwzu d0心理学空间"m:I#y.kU)qr+y:X
1《抱白貂的夫人肖像》 1485―1490年
(RP E.C9Z]N02《青年女性侧面肖像》 1490年
bw0k]2^I3?03《美丽的菲罗妮儿》 1490年
*_ ] e[|0h8\z-`04《蒙娜丽莎》  1506―1508
p T/p%t8v:u3S f(c05《丽达与天鹅》 1510―1515年
3z P m q4Tz O06《吉娜瓦.达.本奇的肖像》(不祥心理学空间-f+j'SsGW

s2dpPz8\(g_`/r0 

W[e%TTn u#Oc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诺贝尔情场失意源于自卑情结 岳晓东
《岳晓东》
李鸿章的政误缘自心误»

 岳晓东

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大学毕业后赴美深造,1993年获得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现在香港城市大学任教,并受聘但任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0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