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生命 沉重的回响
作者: 刘建鸿 / 5855次阅读 时间: 2010年5月13日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2003年9月8日早晨7点半,复旦大学一名女研究生从该校留学生楼的23层坠楼身亡……一年后她母亲张凡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敬一丹的访谈,在近四个小时的访问中,张凡数度落泪,尤其说到女儿自杀后那些天的场景,泣不成声。据她描述,她女儿患上抑郁症已经6年,其间因为怕人误解,从不敢告诉周围的同学老师,只能独自默默忍受。最后那天是因为一个人无法承受才遽然离开人世的。
h!I$KU9H-L1b0  
sU*} g&A2e6y ~$F2fh0  《新闻调查》播出后,社会上反响很大。不久前上海《新闻晨报》记者谢岚到青岛再次采访了张凡,回来后和我谈及种种,大家都不免感概。年轻的生命已然远去,但种种感叹和思考却如沉重的回响,久久在我们脑边萦之不去。

抑郁症是什么?

心理学空间k2c&N5MI-j&Y)_-a g

  抑郁症通常指的是情绪障碍,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这种障碍可能从情绪的轻度不佳到严重的抑郁,它有别于正常的情绪低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将抑郁症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 大约有12%的人在他们的一生中的某个时期都曾经历过相当严重需要治疗的抑郁症。引发抑郁症的原因十分复杂,研究者在一些方面已达成共识,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因素)、生活事件、当事人的认知偏差以及人际支持系统的缺失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般对抑郁症的治疗需服用抗抑郁药物,并辅以定期的心理咨询。
ZE&g&t#I F$i(m5p0  沃瑟曼(Wasserman)1999年提出应激-易感模型以更开阔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清晰的理解思路。他的模型包括一下主要因素:
x `!b#~w,p%x0  1、 个体的素质:既包括个体先天的基因组成结构,也包括他/她早年痛苦的生活经历、慢性疾病等等。心理学空间5B U4H-m-u8Xj%B
  2、 自杀者认知模式及人格的作用心理学空间0a6LP[Cq,m+]s
  3、 环境因素的作用
2SF8N"j9Xh6_0  4、 应激作用于已形成的素质的方式
N#i um?]P(n.D~0  5、 其他人的反应以及心理社会与文化支持对的影响心理学空间*K#wp/G0I0u&TsU \9z
  先天的素质我们很难去改变了,但这并不是说就是宿命的。它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如果注意其余的几项因素,则能够在相当的程度上避免悲剧的发生。心理学空间$O|{jK[

消极认知

心理学空间] A0D#iCiVy4H

  抑郁者通常表现出消极观念,著名临床心理学家阿伦?贝克认为抑郁者常常表现出三类消极观念:1、对自我的消极看法(认为自己是有缺陷、无价值的);2、对世界的消极看法(对当前的生活状况不满,认为这个世界对他们有不合理的要求);3、对未来的消极看法(人们在抑郁时悲观地看待自己取得成就的能力)。这些观念在他们的生活中似乎 “无处不在”,无需激发,也不被意识所觉察。在严重的时候这些观念甚至完全控制了患者,患者无法投入到正常的活动中。心理学空间2u?,t~!r4S
  贝克认为抑郁者的那些解释常常是歪曲的、不合逻辑的,患者往往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做出“推断”。比如,一个朋友忘了回你的电话。抑郁者会将朋友的疏忽解释为不尊重自己,感觉自身无价值(实际上可能只是这个朋友忘了,或者没有收到留言)。在受到他人的“轻视”后,抑郁者更更加远离他人,离群索居。心理学空间E-PBv6gx&@

易变的自尊

心理学空间.T%VWSYN|o

  研究者们还发现,抑郁者普遍有着过于理想化的自我(ideal self image),过分要求被爱、被欣赏、被赞美、被尊重;过分要求有能力、成功以及独立;过分要求优秀、有爱心、有道德等等。一旦他们认为现在和将来都无法达到这些标准时,就会产生抑郁。也就是说,他们的自尊是有条件的,而且往往有完美主义倾向。即便实际上他们的成就已经很高了,他们仍然对自己不满意。正由于他们把自尊建立在自己的理想化标准上,所以他们自尊时常波动,不如意时便觉得自己毫无价值,“随时可能从波峰跌到波谷”。心理学空间cz9E9UD

归因风格

O3PUb#G!`^v0  艾布拉姆森(Abramson & Seligman) 等人认为,当人们感到无法控制重要的生活事件,并且将这些事件归为内部的(是我的原因而不是环境的原因),稳定的(不是暂时的而是永远的),涵盖一切的(将会影响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一个方面)原因时,抑郁就产生了。把原因归为内部因素的往往感到无价值感,而将原因归为稳定的,涵盖一切的则感到绝望。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同样一件事,可能引发了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反应。心理学空间`LYo/iQL,]

人际支持

心理学空间Y)C1h{b

  抑郁者往往过多地思考自我,“钻牛角尖”,长时间地陷入其中而不自觉。这时他/她也有许多内心冲突和不安,如果抑郁者平时有很好的朋友可以倾诉,则不但能及时疏解其情绪,抚慰其内心,还能让他/她看到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糟糕(甚至根本就不要紧!)。抑郁者和你倾诉时可能是他/她最脆弱的时候,身边的你给他/她一点的温暖、倾听和理解,也许就能让他暂时从徘徊中走出,从而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心理学空间 B C:Gg\.|qS

医患治疗关系以及社会环境的理解

3no$]0@tyE~d'[0  心理治疗师和患者保持良好的关系是治疗的关键,只有治疗师得到患者充分的信任之后,他才能在单纯的心理治疗措施之外还能敏感地观察到患者出现自杀的危险冲动,提供及时的建议和帮助。这一点现在中国大多地方还难以做到。一方面是医疗模式的陈旧,精神科医生一般只管开药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抑郁是一种“身心”疾病。一方面医疗机构的利益驱使也使医生更愿意开药而不是长时间的咨询。 显然,患者周围的人对抑郁症的理解也是极为重要的,特别在中国,有些地方还把“抑郁症”当作是“神经病”,把抑郁症患者等同于精神病院里的精神病人,当事人和亲属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有病不去看,看了不敢和他人讲(张凡母女就是这样)……却不知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在人生的长路上,我们也可能和他们一样的脆弱,一样地需要帮助。
F.l[so2[P0  逝者已去,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希望并去改变吧。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心理保健、治疗的专业队伍,有更多的人能够传播精神健康的知识。当然,无论你从事什么,我们希望社会中的每一个“你”,在生活中关心如你我一样每一个身边人心理学空间DV*D(Gz}6Dk&P:g"h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积极的错觉――与死亡抗争的正面心理资源之二 说生说死
《说生说死》
说出你的难过和思念――丧亲后的情感表达»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