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大学生的精神成人
作者: 袁辛 / 5198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21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gm [UHw0文载《今晚报》教育聚焦041130心理学空间w iJ&Y@7|

]-p:@!E#S0一直想要写一些解析大学生心理困惑,帮助他们心理成人的文字。可今天的遭遇使我想要把这个题目先放一下。在今天更想要写出来的是如何帮助大学生精神成人。心理学空间,P!lGTS;WEz

"QNq(Y/x0下午乘坐出租车外出,开车的师傅50岁上下的年纪,有些花白的头发乱乱蓬蓬。和他聊起来出租车生意,他的家庭。不曾想师傅的儿子在北京最著名的大学读书,已经是高年级学生。在为师傅感到高兴的同时却被师傅的一番苦水噎了半天。师傅说每年花费到儿子身上的钱是2万到2万5千元。儿子还要打算读研究生,还得继续供养。一方面是父母的尽力供养,另一方面则是儿子的“恩不恩报”。师傅说:儿子今年春节回来,呆了两天就把我气跑了。我问为什么,师傅说没有共同语言呗,说儿子和自己没话说。我问儿子大几了,有没有女朋友。师傅说儿子读高年级了,有个女朋友,今年春节带回来了。我说未来的儿媳对您和孩子他妈妈还好吧。师傅哼了一声。我赶紧说,那是一定了,还没有过门的。我顺便问问两个小孩还好吧。师傅说,看上去还好,只是他们说话我们听不懂。我脱口而出:为什么?师傅说:他们说外国话,就是不想让我们听。接下来,师傅告诉我说,到现在,他的对象(他这样称呼自己的妻子)每个星期还去一趟北京,去帮儿子洗衣服。再问儿子是否很弱小。师傅说儿子身高近180公分。我问师傅有怎样的感想,师傅深为感慨地说:您看像我们这样的人,能把孩子培养进大学,至少也说明我们不是社会上的人渣。可是和孩子的沟通上确实困难重重。我就对儿子说:你即使当上了总理,我还是你老爸。这一点怎么也改变不了。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分明我就坐在师傅的出租车里。心理学空间dE(w!C di3i%GT

心理学空间8c"~,o#Wc2vXlL3]/g

想起我做过的两个大学生咨询个案。一个女同学由女友陪伴来到学校咨询室,说想要摆脱男友却不知道该怎样做。我看到了女学生身上的瘀伤还有新的伤痕。女学生说她的男友是大三的研究生,自己也是。男友学理科,很好的专业,和自己在一起时,总有那么多的怨气和无名火,三天两头打她是平常的事情。在帮助女学生的时候,我感到很为难,担心哪个环节处理不当男生铤而走险。建议女学生在最大可能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摆脱这份关系。心理学空间h.h9`OoA:r

q;e[ ayat5w0另一个女学生陪伴获得全额奖学金的男友到美国读书,不时有信给我,请求帮助。这位女学生说,她的男朋友每次和她发生矛盾的时候都要把她痛骂一顿,他从来没有错误,错误全都在女生身上。更有甚者,女生说每次争吵的最后他都要求我跪下,还要连带把我工人阶级的父母给骂一顿,说他们没有教育好我。

5B/SnB6e7x0

!J2D)pA&n#l0面对这一个个真实得令人心悸的事件,想起前些日子南京大学的一位辛酸父亲给儿子的信。想起我从媒体上看到的诸多类似的报道。我想我们确实应该检讨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直面大学生的精神成人。

] RJ @%C&ZLJ/B0

;gzT%W8iZi0大学生精神成人,学校责无旁贷。心理学空间G_c:H~_f/Nt+Q

Xuw5t8K |0T7Z0教育不仅应该服务于经济与社会,更应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我们的高等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培养一个有知识有技能的人,而相对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让学校根据升学率来决定优劣、教师依据升学率来论高下。家庭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学校应试教育的同谋。原本许多应该在家庭中得到教化的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在强调学习的机制下弱化,使得学生的成长产生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扭转这一局面的好的做法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既强调高等教育为社会经济服务的一面,也重视教育对人的全面塑造。心理学空间(K:I1mJ zcO

心理学空间-N)s`]D

大学应关注知识的增进,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灵成长、强调学生的精神成人。在某种意义上说,大学是学生们接受系统教育的最后一站,既要承担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的任务,也要担负心灵成长引路人的角色。同时,大学教育也应该弥补孩子们因为应试教育压力而忽视的一些重要的教育内容,包括学习做人、学习成事。文中三个个案可能具有相当的典型性,但所反映的问题却是普遍的。一个拥有知识技能的人对社会是有贡献的人,但一个只有知识技能而无修养和德行的人却是悲哀甚至可怕的。心理学空间C%~"~+\)N:wV ^W

心理学空间mzN*R7Y*O~

大学生精神成人,家长应该倾力而为。心理学空间{-om/z#P3K)}^q

a)mA9Ad jh"J2C)pTt0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应该不仅重养也要重教。反思今天的家庭教育,许多父母对孩子倾其所有的养育,许多孩子在营养、身高方面都远远比父母一代人好了很多,但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却存在相当大的误区。或者是比较忽视“成人”教育,或者是没有好的方法,以至于孩子们受到的是缺损教育,孩子依赖性大,不能独立自主、生活自理能力差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严重的就是学生人格的缺失,如同前面例子中的几个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甚至不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给别人造成的痛苦或者即使意识到了却也表现得无所谓。他们的社会知觉是差的,同时是自我中心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相当部分在父母身上,问题出在父母的教育。有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说,是父母自己酿造了苦果。

1E FFA{1~0

$i'b d3h u#o-}0说起来是一个老生常谈,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但事实上要做得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现实社会的压力,促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孩子的学业上面,在某种意义上说,学业的负担挤压了全面发展的空间。家长们如果不重视孩子全面成长的教育,其结果不仅是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欠缺,家长自己也最终成为苦果的受害者。心理学空间*c&{G CF,Ai7D3U*ptU

心理学空间 W1]2]&^-O

大学生精神成人,学生应该自觉自愿。

!n1Y:S"RW0A0G0 心理学空间\X^ nF W X9O

在本质上,所有的孩子都渴望有一个成功的事业和幸福快乐的生活,渴望回报社会与父母,然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许多孩子意识不到个人的成长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仅仅是学业优异。大学既是拓展未来人生的起点也是完成先行教育最后的加油站。知识的增进、心灵的成长与精神成人是大学生活的三个主旋律,心灵的成长是基础,精神成人是核心,知识增进是结果。所以,大学生应该在学校教育环境下,对个人成长目标的设定中加进精神成人的重要内容并且自觉自愿的行动与实践。一个人惟有首先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智、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首先关注自己的精神成人,而后才有可能成就伟业。精神成人应该成为大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心理学空间3^n+Vak}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祝福生命 呵护青春 袁辛
《袁辛》
你的画说出你的心»

 袁辛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天津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副主任
南开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

供职于南开大学,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十余年。辅导兼及婚姻家庭、亲子教育、青少年成长。接受哲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专业训练。参与多项教育部七五、八五、九五合作科研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