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什么
作者: 丛 中 / 8956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22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p![2~,K;?-jFo/K

让世界充满爱。撒向人间都是爱。……
,^#wX%}'[x%LK3\X0 心理学空间n;O@_,F9Lfz'@5e
爱,的确是一个使用率最高、几乎可以包纳一切的名词。心理学空间 ]zd}}&y6V YT

Px+Z g2^B0 爱的内涵之丰富,难以穷尽。心理学空间5P$bw.i'X1wXl
心理学空间5Y uqUfo5L
妈妈对孩子的爱,据说是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爱,但是,妈妈对孩子的爱,也不是完全付出自己、没有回报的。心理学空间)cD f8_ K;?8WE

K5l:yKQ)p2? |0 回报之一:当妈妈关注孩子的时候,可以暂时离开或躲开丈夫的干扰、暂时摆脱对丈夫的依赖,获得一种独立性。
*hc[eF#Y0
V C2c.\l6e+d0 回报之二:妈妈可以通过爱孩子,照顾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是一种自我实现,可以获得自我实现时的快乐与幸福。心理学空间.C.cM:I~$CR9W
心理学空间 MUN,@T-os
回报之三:当妈妈关爱孩子的时候,她自己也体会到了被关爱。因为妈妈心里装着一个理想的妈妈形象,也装着自己的幼年形象。当扮演好妈妈的时候,在她自己心里,那个幼年的自我似乎也同时得到了被爱。心理学空间 qD"OK Fg-RD6K

,G+tl~2c0 回报之四:据说,给孩子喂奶,可以让妈妈减少乳房的胀痛,被孩子吸吮乳房时,可以获得一些快感。(是否真的如此?欢迎大家批评)
vYQ8Qk%hs2pivo0
6R{'qQ m(^q$Q0 而孩子,从出生到长大,一直爱他的妈妈。但是,这份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性质和强度也是逐渐变化的。心理学空间4I7_ r8];S4Tv
心理学空间A;x6R6TR&~0dF
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沉浸在自己的身体感觉里,这时候,即使妈妈已经照顾它了,婴儿还是不知道他的身体快乐是由妈妈照顾而产生的,还以为他的身体本来就是这样的。心理学空间O4r6K#}jU,u'A
心理学空间$M#q*\Wy;hu,c
后来,出生后1-3个月期间,逐渐地意识到,他的快乐与妈妈的出现相伴随。这时候,婴儿会对妈妈的出现有一种内心的期盼,尽管婴儿这时候还没有能力区分自身与他人。这时候,为了获得身体的快乐,婴儿却把眼睛盯着外部世界的妈妈,把力比多投注于心中妈妈的记忆表象。在这个阶段,婴儿对妈妈的爱是:吞噬。 爱谁,就吃谁。吃了谁,就爱谁。 当然了,这吃奶、咬妈妈乳头的动作,除了表达婴儿的爱,同时也包含着攻击和恨。这爱和恨,几乎是混杂在一起的,难以区分的。 心理学空间wuVL:{^2ep"i
心理学空间W/m'V$`#Jxh
此阶段,婴儿尚缺乏对象爱的能力。心理学空间 Tq4['WQ8l/o

wNJ Mty0 再往后,当孩子成长到4个月至18个月或36个月的时候,婴儿能够逐渐区分自身与他人(妈妈),感到妈妈才是无所不能的,而自己是弱小无能的,离开妈妈就难以存活。这时,婴儿内心就会出现一种不安全感,对分离产生焦虑(分离焦虑),朦胧地意识到自己是弱小的。婴儿做出的防御反应是:依恋,及对依恋对象的死命控制。这时,爱的方式是:占有与控制,把爱的对象当作是自己的一部分,拼命抓住,不容失去(占有式的爱)。要求爱的对象时刻不能从自己的视野中消失,只要一眼看不到妈妈,就会恐惧不安,就会哭着闹着去找妈妈。当然,这样的方式仍然是比较积极的,因为,婴儿还是对妈妈产生了依恋情感。在这个阶段,爱和恨两种情感分化得比较开,爱和恨又交织在一起,对立、分裂着。婴儿经常采用投射的方式来跟周围的人打交道,交替地把爱或恨投射给他人,一会儿认为别人爱我,我恨别人,一会儿又觉得自己爱别人,别人却恨我(投射)。总之,在这个阶段,孩子虽然有了一些自我主体感,但是,仍然是自我中心的,把所有外部世界的爱的对象,都当作是自我的延伸物。如,妈妈是我的妈妈,不允许妈妈抱别的小朋友,不允许别的小朋友叫我的的妈妈为“妈妈”。心理学空间2k3g/x;I9ew
在恋爱中,就会表现为,把爱人当作是自己的附属物,期望时刻拥有,一直拥有,担心爱人会突然离开自己。心理学空间7~-F,aI Oz
心理学空间4D6`9n@)P
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没有对妈妈建立起依恋情感,孩子可能连哭都不哭,对妈妈是否存在没有什么内心的期望和要求,甚至可能宁愿让妈妈离远一点儿(回避),宁愿让妈妈永远不出现,以免经受依恋的不安全感和由失去依恋而产生的痛苦。如果具有这样的心理发展特点,成年后,就会为了避免伤害而宁愿不去谈恋爱。
c5V xC n%GX k f0 心理学空间A%j7?5~lY9v+N
在婴儿成长到3-5岁时,孩子已经建立起了性别身份的意识,已经具有了比较完整的自我意识,能够区分自己与他人,能够区分幻想与现实。男孩认同于父亲,获得男性身份,扮演男人角色,女孩认同于母亲,获得女性身份,扮演女人角色。这时,心理上出现了对异性的吸引,同时,接受了社会的一些道德规范的要求,对自己的性欲望采取了隐藏或压抑。具有这个时期心理特点的人,在恋爱中,会表现得比较害羞,对自己的性欲望能够进行一些掩饰或隐藏,面对自己爱的人,特别是在自己最爱的人面前,会有一些焦虑,因为担心自己的性欲望泄露出去被对方发现,怕自己的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对自己的控制力感到有些担心或怀疑,比较关心自己是否可爱,是否具有性魅力,受男性或女性角色过度理想化的影响,会故意或过度扮演自己更像男人或女人。这时,更关心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位置,就表现为最关心对方是否爱自己,把对方看得高于自己,把爱情神化。经常问对方:“你爱我吗?”“你爱我什么?”如果自我压抑过度的话,会出现神经症。
$[-Dg\*ul2ZYc0 心理学空间1LU,fI ]G!yj8y
6岁以后,儿童逐渐地摆脱了对父母的依恋和性爱,对异性的爱,好像是暂时搁置在一边,男孩女孩一起玩耍,通过做游戏,培养了自己的各种能力,在游戏中学会了尊重他人与自己,儿童之间更注重友爱,并把性爱的力比多投注到儿童游戏中,投注到自我能力的勤奋培养和发展中。个人能力提高了,不再依恋他人,支撑自己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自我的独立性进一步增强,克服了孤独、分离焦虑和自卑,具有比较稳定的自尊与自我价值感,并能够与小伙伴一起合作,共同创作、一同分享快乐与幸福。达到这个心理发展阶段水平的人,在恋爱中,在爱上对方的同时,更有能力与对方发展友情,能够独立地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情感,同时尊重对方的感情,与发展同伴关系,与对方共同创作爱情的丰富内容与快乐幸福。能够接受对方的情感和想法与自己有些不一致, 并与对方协商解决这些分歧。这时的爱情具有“过家家”或玩乐的性质,容易闹翻,不太长久,更欠缺成年人的稳定的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心理学空间0@#V%])Rj{ w4@ Z

I)T{U3Vpxp0 12、13岁开始,身体迅速发育,进入青春期,性的欲望进一步增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相对减弱,有待同步加强。这时,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有些像是回到了3至5岁,比如,对性的敏感、压抑,对自我价值感的怀疑和注重,进一步接受和强化社会文化中的性别角色,努力遵守社会的性道德。爱情经常是激情发作,具有幻想性、理想化的特点,会把自己爱的人神秘化、理想化。但是,由于对性的欲望进一步压抑,所以,男孩、女孩之间想亲近,却故意表现得疏远。对自己不爱的异性,可以坦然地进行朋友般的交往,而对自己喜爱的异性,则会比较羞怯和紧张,更喜欢在心爱的人面前表现得理想和完美。尽管羞怯和紧张,但是还是忍不住会更加进一步地去接近异性,进行交往。初恋就这样发生了。初恋,更多地具有幻想性,由于没有响应的交流和互相了解,太具有幻想而缺少实际内容,所以,激情虽烈,但不持久,容易随境转移,美好的幻想容易被现实所打破。很多神经症都是在这个时期遇到问题而初次发病的。心理学空间Bk/}G5g"lo `Yh
心理学空间4}dk dY i.p
青春期过后,比如18岁之后,到40岁或45岁,青年阶段,男人女人变得更加社会化、个性化,可以离开父母到社会上去独立生活。这个阶段有些像是重复、强化、演进6-12岁的心理发展阶段。青年男女虽然也会有幻想和激情,但会努力让自己的幻想服从或符合社会现实。自立自强,发展个人能力,让自己在社会上能够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心理学空间+d7K5]p!PLo"p)d#r
心理学空间|0J{d+D?yt
在恋爱中,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社会现实能力,尊重自己的感情,已经有比较稳定的社会价值感,能够在存异中求同,能够让对方去独立地生活或工作,在现实的基础上积极创作两个人的精神世界,分享幸福与快乐。情感达到高峰之后,他们能够接受其衰减,爱情烈焰降温之后,可以通过加强友爱、亲情来稳定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更加积极而现实地面对社会,在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去建立和发展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和亲密关系。具有了灵活主动地变换自我的社会角色的能力,比如,两个人单独相处时,可以退行到儿童时期,依赖对方,让对方照顾自己,甚至是撒娇,过把孩子瘾,当对方生气时,自己又能够及时转变成为成年人,以成年人的眼光对待和处理他们之间所遇到的问题。在热恋中或亲密关系牢固建立后,自己仍然能够以独立的方式在社会上生存,能够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能够分清家里和家外,能够处理好与爱人及与其他社会关系(如双方父母、朋友、同事等)之间的相互关系。把对恋人或配偶的爱当作是一种奉献,以奉献作为自我价值体现、自我实现。当自己的爱人宣布离开自己时、从自己的视野中消失时,虽然也会有内心痛苦的反应,能够容忍和接受对方的离去,同时自己仍然能够独立地生活,失恋或分手也不会导致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自我怀疑或显著改变。心理学空间)f,GDPR7x#e P/P
心理学空间{\g4S8w;v
总之,在青年期这个阶段,人具有更强的社会现实性,具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独立性与合作性,二人间的亲密关系更加持久,爱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广泛,更具有对差异与分歧的兼容性和承受力,角色的变通更加灵活自主,更加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具体要求。此时,自己对性不再那么压抑,能够把自身的性与爱有机地统一起来,让爱包括性,性在爱之中,同时能够达到两个人之间身体、心灵的高度融合。心理学空间{XlAx[ of
心理学空间:@p&X"~d-O!\R-@
中年期,老年期的爱是怎样的呢?我还没有想好。请大家补充完成吧。心理学空间.@ B8mj$a:y1h!]+x_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血型、星座与性格、命运 丛中
《丛中》
担心变笨的小男孩(案例分析)»

 丛中

丛中

丛中,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副主任,精神医学博士,先后师从我国著名精神病学家许又新教授、沈渔村院士.现主要从事神经症。




微信号:丛中精神分析/firstb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