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非典疫情,麻痹比恐慌更危险
作者: 丛 中 / 5648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22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i}?2x:x%y0每天看电视,看SARS疫情报告,已成为我们近期生活中一道必不可少的节目。“SARS疫情蔓延的势头已得到有效遏制,每天确诊的病例数已经控制在两位数。”的确,经过前期各方努力,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战胜SARS的曙光!大家不再象开始的时候那样恐慌了,经过了“五一节”的沉闷之后,现在又开始出门活动了,北京也正在恢复其往日的繁华:三里屯酒吧回复营业了,三元桥又开始堵车了,街道蹿动的人头又开始多了起来……,公交车上又开始找不到座位了,约有一半的乘客不再戴口罩!
(ZW;C1qD#p#]bS4\0
%x'x p;_-C0 我们曾经历无知、我们也熬过了恐慌。现在,当看到抗击SARS取得初步阶段性成果的时候,大家在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的时候,又渐渐显现出了一些盲目乐观、麻痹大意的心理。它们表现为:
x*?9d8hO+~ ljdEf0心理学空间'T*u0? S k
1、看到政府已采取的措施是积极有效的,SARS疫情蔓延的势头已经得到有效遏制,每天确诊的病例数已经控制在两位数,每天的新确诊病例数正在逐波下降之中,因此信心大增。同时,我们心中那压抑了许多天的良好愿望和期盼,会驱使我们过多的看到SARS控制得好的一面,而忽视依然存在着的危险。
9ch6c*M.LeOc0心理学空间2p9}/MS ](X|
2、在前一段时间过度惊慌恐惧的时候,觉得自己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染上SARS;可是两个多星期过去了,发现自己并没有染上,更没有得病,很多人容易从个人经验来判断整个局势,甚至跟自己说:我只要过去没有染上SARS,将来肯定也不会染上SARS的。心理学空间&?w1HH[:wWM

8Fc3f4i0ms S0 3、虽然心里知道现在抗击非典的战役还没有最终结束,从理智上也认为应该重视非典的预防,可是,由于较长时间处于心理警觉状态、注意力一直集中于防非典方面,时间长了,人们在心理上就会感到疲劳,难以再象以前那样重视非典的个人防护了。
6dh0]9N B.E0心理学空间3_^f o*fdq%k
4、每天说非典、道非典,刚开始的时候,伴随着未知及恐慌的同时,对有关非典的各路信息报道都十分有兴趣。可日子一长,就觉得没什么新鲜事儿了,说再多也就是那么回事了,甚至感到有些厌倦了非典,“谁要再跟我提非典,我恨谁!”此时,就总想找点新鲜事去想去做。结果,注意力被别的新鲜事儿所吸引,自然就把防非典的事放到一边儿了。心理学空间 z)A:mi;QLZR

nJZ3p2@*[o0 5、SARS疫情蔓延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后,商店、饭店等都开始营业了,每个人都要考虑生计,要去工作、去挣钱。整天忙来忙去,集中精力于工作、学习,也就顾不上再考虑防非典的事儿了,结果是疏忽了个人防护。心理学空间/gmd-oal

#z(~ j'{Bn0 应当看到,在每天确诊的SARS病例中,有些是来自于疑似病例,而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去医院看病的人被直接确诊的。这就意味着,在他们去医院之前,他们正带着SARS病毒,与我们生活在一起;这也意味着,尽管经过了两周的社区隔离,感染者已经发病了、已经被发现、被集中收治了,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仍然有少许带着SARS病毒到处乱跑的人,这就成为可能出现非典疫情反弹的潜在危险。心理学空间d)s&~U@&G9aU4[
心理学空间 ?0?sr4lXx?-Mf,c5m
我们控制疫情的措施这么严密、有力,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有被疏漏的SARS病人呢?其可能原因为:
4C5@ z s.p/@(c0心理学空间3k3`'[ M(K yRe"f DY
1、有的人得了病,但自己不认为是“非典”,存侥幸心理,拖着不去看病。直到最后被直接确诊为非典。
R](A gV@"PHi0
Iw~Fs0 2、有的人虽然意识到自己得了非典,但不敢说,怕失去工作,怕丢失劳动合同,怕被别人歧视。
F9VT\c5@0
!u{H Q(xm0 3、有的人误认为去医院看病会染上非典,所以抱病在家,到处乱走。心理学空间yj9S m{ J9cf
心理学空间jB'{M.t
4、有的病人被确诊后,不愿意说出自己曾经与他人有过接触,如情人、第三者等,怕暴露隐私。心理学空间fi!URo*M SB
心理学空间3yEUV:k0Jg
5、很可能存在SARS隐性感染者,他们不发病,但是携带病毒,具有传染性。心理学空间1G5e)p lD0d;i?
心理学空间tb+l+GN1g1LU)b
6、潜伏期,虽然传染性低,但还是有一定传染性的。
%u5Mh mK ?I!f@7F`0
\!Rnq L/M0 7、有的人确实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得了非典,如他可能是在商场购物时由于没有戴口罩而被传染上。之后,他又密切接触过哪些人,他自己也回忆不清了。
T;U8g.a3f3v0心理学空间nt9Y QtyzZS`_
8、病情严重的患者,在被确诊的时候,就已经出现意识障碍了,他无法说出曾经接触过哪些人。心理学空间o uR-IsZzE:M*K0{
心理学空间cll&Y4q"Y
由于仍然存在着上述各种隐患,因此,抗击SARS的战役我们现在还没有赢得最后的胜利。我们控制疫情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零感染”,即,不再出现任何一例新的被感染者,而目前我们距离这个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因为,只要还有一例SARS感染者存在且未被发现,非典就有可能会象当初那样,重新蔓延传播开来。可以说,我们目前并不缺少有效预防非典的知识和手段,但是如果我们盲目乐观,放松了对SARS防护和警惕,就可能会导致SARS疫情的反弹,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n:fHB1C,rP0
"_Wnh.Z#Wy;y0 你一定很关心:SARS得到全面控制还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说,在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这不是在实验室辛苦工作的科学家能作出预言的,也不是在病房里为治疗SARS病人而日夜忙碌的医护人员能决定得了的,更不是哪一个预言家可以说了算的,而是否能够尽早完全控制非典疫情,却可以由我们大家一起来决定。因为,只要我们共同发出一个声音“预防SARS,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认真做的事”,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不盲目乐观、麻痹大意、放松警惕,相信,SARS疫情就一定会在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早日达到“零感染”这一目标!

\!Tj6\x$g0心理学空间$x7M&kZzkh8s

心理学空间E2C'CgATp)o'h
2003年5月21日 丛中心理学空间{o2{E)Z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我该怎么办?——关于“贞操”的咨询对话 丛中 丛中
《丛中》
女性网络性爱心理分析»

 丛中

丛中

丛中,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副主任,精神医学博士,先后师从我国著名精神病学家许又新教授、沈渔村院士.现主要从事神经症。




微信号:丛中精神分析/firstb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