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教育导致无语的夫妻
作者: 施琪嘉 / 6416次阅读 时间: 2009年4月20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u'W;l+QUN&b3zH0失败的教育导致无语的夫妻

k-C"Hv y/}0心理学空间njq5At(eu,dor o

[ 2009-4-20 23:44:00 | By: shiqijia ]心理学空间|U,` A a

Y4E @%@*NPW(b&t0心理学空间+JQ8X8xX,V/@%Mq

#[0].h C!Tg4j&K;b1z0教育失败能影响夫妻关系?这是否有些危言耸听?

qdy7f6RtR|)a0心理学空间? fOj*gQ'Q

夫妻有不同的类型,有的相濡以沫,很多年都互相扶持,一起走过;有的则三天一小吵,一周一大吵,但最后也不弃不离;有的最初甜腻得化不开,最后则劳燕分飞,各奔东西;有的开始找不到感觉,到后来,渐入佳境,彼此不在分离。

)q+@Q+F:qmz0

h QP9`2{6vfB5Y0一见钟情固然好,多数夫妻其实不是前世修来的缘分,而是现世磨合的结果。“七年之痒”说明婚姻到了一个阶段,大家相看两厌、没有新意,在这个充满着诱惑的世界上,谁离不开谁呀!

DhW]X3J T9s0心理学空间'DpDy OK

最近见到一个学生,她对我抱怨,夫妻双方是同学,一起走过多年,好不容易到了硕士博士读完,工作稳定、住房宽敞,孩子康健的阶段,大家觉得没有什么可说了。每天上班工作,回家谈谈孩子,各忙各的去了,生活没有涟漪,失去新鲜感,也缺乏创造活力。她觉得婚姻出了问题,但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应对,肯定是没有“小三”的介入,也不是财政出了问题。

e$PGY+^{U0心理学空间'{`,t&`Ya}:^"wJ-F-?

她说,似乎人生观出现了问题,大学本科5年,硕士博士5年,10年的正规专业训练,最后凭这个手艺养家糊口,但却不是自己最喜欢的工作,所谓专业训练,她很失望,只是为了拿到学位,做的一堆动物实验都是毫无意义、抄袭、没有新意和伴随造假的工作,工作累且没成就感,因为现在的病人缺乏对医生和医疗行业的起码尊重,大家只是消费关系,既然如此,我就提供消费服务,彼此没有感觉,大家一拍两散拉倒,如果出问题,不管性质如何,大家法庭见!丈夫贵为博士,但热衷于发横财,每天坐在计算机前是盯着股票行情的涨跌,多年的学习却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甚至会厌恶看专业书。

n,M4](?Q"a9eF&o0心理学空间DJ8dZDn

“我们是实用的一代”,她直言不讳地说!心理学空间:Z J6_+O)M[k$@#^

u$e%v [b4hF C:x q0我记得一句电影台词:出来混,早晚要还的!这句话特别恶毒,却十分精辟!

1M~/_kM']0心理学空间E ?M$IJ

现代中国教育体制的恶果之一,就是让人读书、死读书、读死书,最后,书读完了,人走进了死胡同。更要命的是,年纪轻轻,却失去了对读书—这个可以持续一辈子的好习惯-的兴趣。心理学空间_ v9vo)Ywk

u ~"oA4c0最近看到北大一教授撰文谈到,中国近十年改革最失败的两个领域一个是医疗,一个是教育,现在,卫生部倒是承认医疗改革的失败,并且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医改,而教育仍在维持着现状。

if&GP'Q]4sr^ k0心理学空间IHl/L2\Mku^

心理治疗中的行为疗法中有一种暴露疗法,怕啥给你看啥!怕蛇吧,让你先看蛇的图画,再远看蛇的实物,直至近观抚摸。恐高症的治疗,催眠治疗师可以陪着害怕者一起坐飞机,在飞机上进行放松催眠的训练。

|!SG(~!LS`8pXf0

Sp"vRw0其实,人生的开始,所有的孩子并不害怕学习,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乐于学习。在这个时候,父母先出现了,他们用“比较法”、“内疚法”、“暴力法”逐渐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比较法”是这样的:你看看邻居的小乔,年纪才8岁,就弹得一手的好琴,你自己把学习搞好,我们就谢天谢地了;“内疚法”如“爸爸妈妈一个月就赚这些钱,你花了一半,你今后要记得对得起你的爸爸妈妈啊!”;“暴力法”大家都熟悉了,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现代版应该是“棍棒底下出才子”,其实“孝子”变成了“孽子”,“才子”变成了“呆子”。

5kv-A4U4C6I0

"\;|'Z4a:y8e)vk f*_e0在上面提到的治疗恐怖症的暴露方法使用的前提其实是,在一个能够接纳、理解具有引导作用的治疗师的陪伴和支持下,一个原本恐怖的人才会慢慢地恢复自信、脱离害怕,而对学习原本感兴趣的孩子在那些和治疗师的做法恰好背道而驰的父母老师的“特殊方法”影响下,终于形成了“学习厌恶恐怖症”。心理学空间X,yLqFgc

Y.~,{J5`8c|0第二个出场的则是老师, 导致这种恐怖症出现重要原因恐怕与现行一味强调高分,重评比、轻视文科教育的教育体制不无关系,将学习有固定答案的课程视为全部和最高目标,不仅培养了呆板无趣的学生,也造就了呆板无趣的老师。最后的恶性循环是学生老师的关系也变成消费关系,不仅学生变成了产品,老师也是产品之一。其实他们也没有更新的招数啦,仍是沿用上述方法,“比较法”的具体应用就是把每次考试的成绩排序公榜,“内疚法”有时进一步变成“羞耻法”,如把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学生请上讲台,公开将助学金发给他们。据统计,某高校有过挂科的人群可高达70%。以前,仅仅是靠自己内心的羞耻感和内疚感都不会允许自己哪怕是靠得70分以下,老子说的没错,斯以为美而为之为不美,以为善而为之为不善。在强调内疚、羞耻感的今天人们逐渐变得没那么内疚了,没那么感到羞耻了。“暴力法”体不仅指躯体暴力,更指精神暴力。不时听到老师对学生的谩骂、竭尽贬低之词的新闻,骂你不好好学习,脑壳长在屁股上了、脑残等都算轻的,骂你七窍通六窍算隐晦的,直接骂你本人还算仗“义”直言,往前直骂到你祖宗八代,往后骂你一辈子扫大街、吃垃圾不仅侮辱你,还侮辱清洁工人。精神虐待的另一种方式为不理睬,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长相不讨人喜欢的、家庭条件不好不能搞好老师关系的孩子遭到冷遇,可怕的是同学从老师那儿获得的信息也将会用同样的态度用于这些同学的身上。心理学空间z+K8Z7\ t'k l

心理学空间1zoM+h&Z2B#l'| p9Y

:x.u[mS;a%p0心理学空间!V$n1Y-R og

一个健康、有趣的人总有这样的几个特点:心理学空间2kJ5E2I_9MZ!{

'U|*bp(@\"K01、对生活充满着乐观的感受,这主要来自于他或她父母所具有的乐观生活的态度,我是60年代生人,当时的生活与今天比起来是很苦的,我还深深地记得,在露天的操场上,黄昏后人们闲着无事,带着一家老小,看《列宁在1918》的电影,其中的瓦西里一句话: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这句话大家当然都明白,让我着迷的是在黑白闪烁的电影屏幕上,在简陋的家庭条件下(和60年代中国情形很相像),这句话竟然传递出无比的温暖、安全和平和的气息。学习压力大不要紧,环境压力大也不要紧,父母的态度、老师的态度最要紧!那就是平和、保护、支持和接纳的态度。心理学空间mo0Cfs;O`H:q[

1H!N5Q{_K}02、有一些可以持续终身的“高雅”的爱好:以前,我对幼儿园老师培训时问她们,在幼儿园老师的职责是什么?多数回答“教孩子一些知识”,其实答案就是“好好陪孩子们玩”,现在,如果我问中学和高校老师同样的问题,估计仍是“传授知识”,可能还增加“掌握技能”。根据本人的亲身经历,直到硕士(甚至到博士)毕业,能够真正掌握的技能不多,真正的技能是在工作以后逐渐掌握的,但在和自己当时已经病入膏肓的导师聊天接触的过程中倒是学到一些“道”的东西。比如如何处理课题遇到困难时的焦虑?如何接待老外?如何把自己查房的思路表达清晰易懂?

'oa|2g0_#z7^(B|0

.c0Nz2oa`&G v4{-_5J0如果说在幼儿园的玩耍能够帮助孩子克服原始的害怕和焦虑,那在高中至大学其实最重要的东西是找到一个人的“自我”和学会一些抗顿挫的能力,有一些特殊的技能如打篮球、会乐器可以延伸自己的“自我”,参加一些群体的活动如讲演比赛或交谊舞训练团体也可以找到“自信”,一些看上去有“怪癖”的人后来会成为某方面的翘楚也说不定,以前的一个同学嗜书乃至偷书,偷书乃至偷钱,被大家抓住,考虑他家现实的经济的确困难,也没把他如何,毕业后他也有一搭没一搭地在医学行当里面好好干,最后成为著名的音乐人。之所以提出“高雅”的爱好是因为“高雅”能够早就对人对己很平和的状态,当我们与这些人接触时有如沐春风的感受。一个“恶人”能够把“恶”传递给对方,“雅人”传递的就是“雅”。

9H,HpjX)iT@0

P [nq~;io03、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对处理失败的生活观:独立的人不一定孤独,但他们一定能够享受孤独!年轻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用来学习,但更应该是用来独立思考,养成独处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耐不住寂寞,和现实过多地接触,也失去了向内对自我作探索的机会,其实,多数的挫折感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心理学空间:jvZ2Xm6C\R

心理学空间9Y!]J'e:A-epf iL

!|9QQ%]'Wl.Q/Gs.B0心理学空间E]/O?K

我们出生后大部分时间除了和父母在一起外,就是在学校和同学老师那儿度过的,因此,这些年积攒起来的一些习惯将会沿用在今后将花很多时间度过的夫妻生活中,夫妻的无趣除了来源于婚后生活的单调外,其实还和你养成什么样的习惯有关。

P v0Qq+b f0

)@Q"t0g(K9v0能说这样的教育方式和这样的夫妻关系没关吗?

P+H wr+P3?/?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与德国心理学家安姬的感情交往历程 杂文
《杂文》
痛并快乐着»

 施琪嘉

施琪嘉 教授
医学博士,中国首批国家注册心理督导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武汉市心理医院常务副院长,武汉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精神分析学组华中地区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获得德国对外学术交流基金(DAAD)留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及获得国家教委对外学术交流基金留学奥地利茵斯布鲁克(INNSBRUCK)大学。



微信公众号:人人江湖


施琪嘉老师的微课
微信扫码报名

创伤30讲



真正的疗愈,是内在小孩的成长




精神分析入门60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