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是我们的敌人:《盗梦空间》影评
作者: 搜狐科学 / 31837次阅读 时间: 2010年8月26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SA.w?,HdX9WA0聚焦《盗梦空间》背后的科学意义心理学空间xcSba+vb#t

4t@*Oyv0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曾执导过《黑暗骑士》以及《记忆碎片》的著名导演克里斯•诺兰今夏带着他的《盗梦空间》又引发了一阵热潮。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梦的世界”以及“梦的特殊应用”的故事,其中堪称经典的镜头背后藏匿的是众多的科学事实。心理学空间)[[/~,v:o%_

kYx#j7l5Mvr,|0  “梦的功能”心理学空间K)?$a!M&x

WQ4f0|T$R0  弗洛伊德曾在《梦的释义》中提到,梦表达的是人类遭受压抑的欲望。一些时候确实如此,但近年来一些研究调查也显示,人们甚至可以利用梦来处理信息或者储存记忆。
We p `eQ(x'J!`0心理学空间_\j`-NX8`
  梦境同时存在于浅层睡眠和深层睡眠中。浅度睡眠时做梦会爆发更多情感,梦中冲突增加,并且显得戏剧化、不真实,同时可能向噩梦发展。而熟睡状态的梦大多会涉及到友好的社交互动,显得更和谐、逼真。据调查,受到压抑的人往往比生活得较轻松的人更容易受到噩梦的困扰。
,O(Oad'VW-E m8aJ(m0心理学空间Mjf*f(T7h1K2B
  “梦中的时光流逝”
p&R;aF3T0
? i/j-ey2v.}w-Jd4Ox,]0  根据电影的描述,时间在梦中流逝得非常慢。并且还有一种“梦中梦”的缩放效应(scaling effect),现实中的一天,甚至可以是“梦中梦”的几十年。心理学空间/Zn6Vl.[-V
心理学空间B#q5BWN{!e*\K
  时间在这部电影中成为了点睛之笔,盗梦团队在每一层梦境都需要限时完成任务并且最后必须切中时间点,完成“穿越”回到现实。虽然没有客观数据能够证明,但实际上在研究中,多数清醒梦的试验者在清醒后都能明显感觉到时间流逝的不同。
JF tg\#J!X#t9G0
a6p#Q8jt/T/? ^}0  到底是什么使人们的大脑对时间的认知产生错误——对此,大多数人认为是大脑自身的幻觉造成的,但究竟这幻觉又是从何而来,连科学家们也困惑不已。
L8Dn#~+T{,zKNKo0
6LS8X+C S(i#p0  “梦境中的物理现象”
E"Sd:]@f2cMX0
r7s,^ i f0  纷繁复杂的梦中世界是大多数人最爱谈论的话题之一,想象力赋予了梦境变幻多端的可能,而《盗梦空间》中的造梦师既遵循现实的物理法则,又反向为之。隶属光学的镜面反射原理为造梦师将镜中假象实体化提供了灵感,但是把整个巴黎像纸片一样折叠起来又毫无根据可言。此外,荷兰艺术家摩里茨-科奈里斯-埃舍尔(M.C.Escher)的代表作品“没有尽头的楼梯”也被用于电影中,导演或许利用了三维空间甚至是四维的基论。
k1G2B#~ pt+V"zO0
R*bd(y!f/nq G q0  不过,超现实的奇妙梦境还是需要遵循一些现实世界的构建规则。电影剧作家杰夫•沃伦就他对梦境的探索表示,没有感官输入的话,梦就会陷入“混沌”。总结来说,做梦也有规律可言,例如“自我实现期望法则”,就是指梦主希望发生的事情在梦中便可以轻松实现。
1J']0k ^QY`0心理学空间 ET;v8q3c
  “梦的共享”有据可寻心理学空间^c lE+e|7yh+P$Q vfU

:x^o_V @a vc0  电影中反复出现的“梦的共享”是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之一。数个人同时做一个梦,在日常生活中显得不太现实,但却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事。曾有刊物就报道过同卵胞胎之间出现这种情况的事实。此外,已经共度过大半辈子的老夫老妻之间也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还有就是共同经历过生死的人也极有可能会分享同一个梦。研究者表示,这些人的共同经历使得他们的大脑提前有了准备,于是他们会在梦中“相遇”。
#E)q H]5v[O&tEh0心理学空间5I W+Sz0C V
  人机互通可“盗梦”
C,@.ed PK7f0心理学空间1~V/c/s~0qk!d
  电影中的另一个中心情节是关于“在目标人物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进行‘盗梦’”,这恰好就是“梦的共享”的用武之地。一个自称“盗梦者”的团队进入目标的思想,然后尝试进行盗取与替换,从而覆盖目标的原想法——研究睡眠的科学家称这完全是可能的,虽然真实情况因人而异。也就是说,人们的做的梦确实包含了一些日常经验,小到日常琐事,大到个人机密。但要启发这些秘密,还需要联系到类似指纹一类的特殊图案——而这些都可能通过“盗梦”被他人窃取。
7~z n_LQl0
B {'UO%J!P0  现实中确实存在这样可以“盗梦”的机器,虽然还做不到能完全提取目标大脑中的信息。例如,功能性磁共振(MRI)扫描仪,就可以对大脑活动进行快速扫描,然后打印出研究需要的大脑活动图像。心理学空间z(a GI;Y#?*mk*Lk

2]E l7i | ?5I0  研究者称在未来有可能出现可以记录人类梦境的机器,并且不会存在像电影中盗梦者共享梦境时的惊险与麻烦(根据电影的描述,目标人物的潜意识在梦中会实体化,并且可以在主体受到威胁时自动攻击盗梦者,保护梦主)。心理学空间,P;w5n6Q3pOvZ

r&}-gj"qMt0  “从进行中的梦里攫取信息”,这一做法在将来或完全实现。研究“人机互通”这一领域的科学家可能成为先驱者。研究者们现在已经创造出了一台完整的脑电图机器,尽管还处于试验阶段,但这种机器将来可以用更快的速度以书面的形式将人的想法表达出来。
(oO)crP U9Z$a-e3Q d0
(te1q5QhY4hI5\Cn0  “植梦”曾被证明心理学空间'v2|l3b5wX#J6kk
心理学空间RMH&n#~#g\
  电影渐入佳境,盗梦者团队必须完成的任务,同样也是第三类主要情节——“植入想法”(Inception)。在电影中,“植入想法”看起来比“盗梦”更加困难,更加具有挑战性,其实不然。只要按照睡眠类科学的基础规律就可能做到“植入想法”,其方法步骤也非常地简单。举例来说,当你遇到困难很难下找到解决方法时,把所有的困惑在你入睡前写下,你就有可能在梦中找到答案。科学家解释说,这种方法实质是启动大脑中的分区功能,在睡眠中这些分区仍然不停地在工作,在梦中对各个问题逐个击破,最后替你找到答案。心理学空间GWb%[k {8u

`Xo(O ?b/y0  另外,“植梦”涉及到巩固记忆的研究领域——人们实际上在睡梦中也可以学习,同时外部的环境也在影响这种学习。曾有实验就证明,在人们清醒并已经了解到一种事实或者听过一种声音的情况下,被教授另一种事实或者去聆听另一不同的声音。然后再深层睡眠中对后者重复多次,则当人们再次清醒时有可能想法就已经改变了。
_v*U.xZR:C5bl;~ mP0心理学空间.V P*o xq8f!e)C
  “控制梦境”不是特殊技能心理学空间E_VS IwZO
心理学空间BZ9hV3ho
  电影中另一个引发人们极大兴趣的元素则是关于梦的控制。盗梦团队中的造梦师根据自己的喜好不断改造着梦中世界,让人惊叹。所谓“梦”,即是最大化运用大脑想象力的地方。而在自身清醒的情况下创造梦中世界,那又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心理学空间(PI-L EI*I

K2C9O H0k Y@0  事实上,这种梦就叫做“清醒梦”。在“清醒梦”进行的过程中,你开始对梦境中的周遭产生知觉并且能够试图改变梦的导向,比如说将一个梦魇变成美梦。科学家就此做过许多实验,但都发现做“清醒梦”延续的时间往往不会很长。人们很可能正在兴致勃勃构建梦中天堂的时候,突然完全醒过来。心理学空间)p(K/XCw H8[

Y3{`T'Y ~0  研究者表示,一些沉迷游戏的人便十分擅长这方面的梦,可能是因为他们每天会花上大量的时间专注于完成一个游戏任务。对于“控制梦境”方面的研究还在进行中,电影中盗梦团队能完成众多复杂的任务想必也提前做了大量的专项训练,而目前在现实中能做到控制梦境的人还是少之又少。
{kk{9Sr3P"Wj?0心理学空间Iy6x6~5Ui%J n)n:M
  “注射入梦”会是新的研究方向
pPD3v F,Oe0
`?7Zn?w h0  电影中,主角一行人通过注射药物的方式入睡,轻松达到深层睡眠并进入梦境深处。但现实是,即使是通过药物,想要入梦还是得遵循睡眠阶段的规律。不过许多药物却可以改变人类睡眠质量。例如莫达非尼(modafinal)这种通过改善睡眠来延长清醒状态的药,还有一些可使人们进入“超级安稳睡眠”的新型安眠药。和电影情节比较类似的是注射麻醉药,不过,科学家对于是否人们在逐渐失去知觉的时候就是在“入梦”, 如今仍然争论不休。心理学空间 Uz-?a|XCr r(a)Ei
心理学空间&iZ2J&n+T `p)|J J
  思考意义大于科学本身心理学空间8@;p7t1nt@f+i$Z
心理学空间^a%ff k~
  《盗梦空间》可以说是一部极其优秀的电影,它代表了好电影所竭力寻求的水准。经历过了一部好电影洗礼的你会发现自己焕然一新,不断地有新想法,就连神经系统也略微重组,离开影院后你会对它谈论不绝——新概念、新想法、新观点正是一部好电影才能赋予的更有价值的纪念品。
$o-Y$J}e"[7hG4d0
,mL8BIT0  《盗梦空间》中的每一刻都是梦境——这部电影是导演克里斯•诺兰电影探索旅程的最佳诠释,他最终想向观众表达的是:我们在梦中得到的心灵净化与我们在电影中得到的一样逼真,这也与我们在现实中获得的灵魂净化同样真实。《盗梦空间》讲的其实是电影的制作;而影院对导演来说则是最令人激动的最佳梦境共享地点。心理学空间{3L9^i3].BB6C,q
心理学空间9[&aqHrT]/|
  “电影如梦”这一点是为什么《盗梦空间》要把那些梦境构造得无比真实。电影中的解释说过分地改变梦境会使梦者意识到周围环境的不寻常——这基本就是所有电影都在悬疑与失信之间寻求平衡的另一种说法。一旦观众由于某些细节游离于电影之外——一个不合理的场景、一句荒谬的台词、一种失败的表演——很可能整个电影的魔力便就此丧失殆尽,观众怅然若失。
A$W1R7Q5Fa?7kHC0心理学空间"LH&^IA@L
  诺兰在《盗梦空间》中探索改变电影,这一过程成为被众人分享的终极梦幻,甚至可延伸至如何改变个人——在做梦的同时寻找自身的启示与决断,就如同电影主角所经历的一样。心理学空间3X6|#x6Zv"hht4@
心理学空间;^&G)q`1ntd~F}
  (尚力)

(d-fw'w J*n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1234
«动画电影《红辣椒》与精神分析 心理电影评论
《心理电影评论》
情感、貨幣與都市空間──電影《蘋果》的現代性辯證省思»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