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伪娘”现象探男孩女性化症结
作者: 刘晓祯 / 9063次阅读 时间: 2009年11月01日
来源: 北京阿尼玛精神分析中心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D.].}`A0  ■编辑说话

Dw,U9j8to@!g0

O WS#d/f`.U'J4b+G?*dE0  自小沈阳后,娘娘腔大行其道,从李玉刚到“快男”的选拔,很多男孩子以扮女孩为荣,于是“伪娘”被大家所热议,还有人称的“妖娆哥”。前不久,本报还搞了一次男孩女孩的大讨论,说现在的男孩女性化,已经成为一种需要关注的社会现象。那么,为什么很多男孩女性化?我们怎样理解这种社会现象?如何让男孩像男孩?心理学空间.[7Vo!\e#y(H9d

1A@$K1P/j,gRq0  ■男孩要经历两次认同过程,才能认同男性文化心理学空间?fa/G^!@~` @

心理学空间2R c8fWu

  男孩在成长为男人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两次正常的心理认同过程:第一次认同和第二次认同。男孩要经历这样两次认同过程,才能认同男性文化,成为真正的男人。心理学空间5w8P Dx9WnAD

心理学空间0a*\W/j DHb:W

  男孩的第一次认同始于人之初,婴儿不分男女都认同母亲,也就是都像女孩。在这个阶段,如果母亲对男孩过于溺爱并且过于控制,希望男孩永远保持初生婴儿般的柔弱、依附状态,这也许说明母亲潜意识里不愿让男孩长大成为男人,而希望男孩永远需要母亲,永远不离开母亲,甚至利用男孩来与孩子父亲对立。如果说母亲的这种倾向仅仅是模模糊糊的欲望,那么当男孩没有防备的接受了这种教育时,他的女性化倾向就开始萌芽。

4JWW O.QS0

\K_3G-a)]0  例如,在劳伦斯的名著《儿子与情人》中,儿子保罗离不开母亲就是源于母亲过于依恋儿子,这导致母亲把保罗当作情人一样来爱恋,来满足母亲永远不离开她的小男孩的幻想。这样的母亲的欲望是吞噬性的,足以毁灭一个男孩作为男性的一切阳刚之气。心理学空间5^qi-q/p+SJ#Ju+@i

8y2^ cX5O@XF~C0  在第一次认同阶段过去后,男孩正常情况下的第二次认同始于男孩五六岁,这个时期男孩正常的发展是需要从认同母亲转而认同父亲,也就是开始向父亲学习怎样做男人。在这个阶段,如果在亲子关系中仍然由母亲占主导地位,父亲工作忙不在家、过于懦弱、过于严厉或者有心理障碍,那么父亲所代表的男性力量就会脆弱到不足以在相互依恋的母子之间“插一脚”,不能把男孩从母亲的温柔乡里“解救”出来。男孩就还会依恋和认同母亲,而不能完成对父亲的模仿和认同。如果男孩不能顺利的完成第二次认同也就是认同父亲的心理发展任务,往往会形成女孩化倾向。如果这个倾向直到青春期都没有逆转,那么这个男孩长大后很可能成为过于女性化的男人,不仅性别取向容易出问题,而且难以适应男性文化和男性社会。比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贾政对宝玉严厉的棍棒教育使宝玉逆反式的抵触男性社会,转而逃到母亲和众姐妹那里寻求安慰,成为女性化男人。

}OQ#sT&v[0

-rl+bv:yG/_dl-ho0  在现代社会,男人被赋予担当更多的压力和责任,有更严峻的生存和发展任务,相比较女性来说,男人更加害怕失去男性气质而“不像个男人”,相应的,男人由性别认同引发的心理问题也就比女性更多。心理学空间sEQ)B0O h6^-G}

_dxiC3EotV IV {z0  ■当代社会父系文化与母系文化共存,大众对非主流文化接受度提高

d8td*b.c\]0心理学空间 c0u*UC2XH | ^3wk)x

  首先,这里讲的父系文化和母系文化并不是指人类原始社会的父系氏族公社和母系氏族公社,而是指的现代文明的象征性意指。如果说过去的封建时代,主体上是服从于父系皇权的一元化父系社会,那么现代中国逐渐走向多元、宽容也许可以称为母系文化的复活。当代中国社会父系文化与母系文化共存,这也表现为社会不再僵硬刻板的规定性别角色应该怎样,而是对男孩女性化等非主流文化更加宽容,接受度提高。心理学空间o,v!O(sfK

L*F Cy \[u0  比如,封建时代的父性权威被赋予统领一切的“纯爷们”角色,而现代社会的男人如果温柔体贴一点、稍微女性化一点,反倒更符合大众文化对于“好男人”的审美判断。当然,如果一个男人过于女性化,那他相对来说会遇到更多的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如果这样的现象被当作工具来炒作,是否是对于这些女性化男人更大的不尊重?

[5C"[Fn0

q N \-z-Y&J [0  ■男孩需要在斗争中成长,打开男性发展空间心理学空间*{ E,X,S"dV6np

心理学空间V L hy3ae0j~

  古代用“金戈铁马”、“醉卧沙场”等来昭示男人的生活,这也反映了男孩的成长历来就是在斗争中进行的。这是因为男孩在成长中要想完成第二次认同,要想成为真正的男人,就必须从女眷环绕的温柔美梦中走出来,走向男性社会。而男性社会的特点其一就是,男人和男人之间是永恒的战争。男孩需要在斗争中成长,这样才能打开男性发展空间。

qB Qm GZ&nm6U.`0心理学空间[OG&S0ol+z*_ v|({

  例如,在古代西方,斯巴达城邦对男孩的教育是严格的军事化和格斗训练,在我们现代看来仿佛就是教男孩打架。斯巴达人被培养成了勇敢善战、刻苦耐劳的战士。他们在战斗中永不退却,直到最后一口气。因此斯巴达的步兵被认为是全希腊最优秀的步兵。这样的斯巴达战士也许能最鲜明的代表男性成长的历程。

m^zpTZ0

p!R F/c}*\_fq0  今天,崇尚和平的我们反对战争和流血,但是我们是否还需要男人的血性?在男孩过于柔弱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我们是否需要重拾男人成长的神话?这些,也许都是今天的我们需要深思的话题。

6Ko!oQ4_~0

2x&OY3k(N.iEg0  ■怎样防止男孩过于女性化,而让男孩像男孩心理学空间E^VQ"zAhP%P \

心理学空间DO(q6e0n#jJ5b#d

  在现代社会,男孩如果稍有女性化倾向,一般还是可以被社会接受的,但如果男孩的女性化倾向过于严重,达到性别认知障碍的程度,甚至想要异装、变性,那么就是一种心理疾病了。那么,在家庭教育中,怎样防止男孩过于女性化?如何让男孩像男孩?

v3KSO'tHL0

EiR7e2c`0  首先,家长需要调整好自己的性别认同角色,也就是夫妻双方男人像男人,女人像女人;同时需要尽可能调整好夫妻关系,避免用争夺男孩爱的方式来攻击配偶。

G#nsmz1C.J]0心理学空间 B3}} g UB

  其次,家长要避免对男孩过分控制、惩罚或溺爱;多让男孩和男孩玩,即使容易打架也不要过于惊慌;男孩进入青春期后多鼓励男孩向男性榜样学习,培养独立自主精神,同时对男孩的异性恋倾向不要过分抑制。心理学空间 X)G@.q"}:X5y

心理学空间`4M&c!O-s

  当男孩真正像男孩的时候,整个社会也就可以期待未来一定有一批很棒的男人!

yI2EC^p+~I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看电视剧《手机》体味“言语惹的祸” 刘晓祯
《刘晓祯》
渴望母亲的怀抱»

 刘晓祯

刘晓祯,阿尼玛心理工作室专职咨询师,心理科普与心理文学自由撰稿人。

理论取向:从临床实践中发展出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精神分析结合认知治疗、森田治疗、家庭治疗、认知领悟治疗的整合心理治疗,咨询特点为擅长共情、擅长在情感的层面做工作。独创的以荣格分析心理学为基础的“心理原型及家庭系统分析”很适用于帮助在恋爱婚姻和家庭关系中陷入困境的求助者。
咨询对象:恋爱与婚姻心理咨询(尤其是婚前心理辅导)、学生青少年心理咨询、人格障碍、神经症(如强迫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症、神经衰弱、恐怖症等)、亲子及家庭关系咨询、人际关系问题、适应障碍、心理减压等。
咨询地点在阿尼玛心理工作室,
预约电话010-52518317、13683003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