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空间》把梦解析给你看(发表于《北京青年报》)
作者: 刘晓祯 / 5315次阅读 时间: 2010年10月05日
来源: 北京阿尼玛精神分析中心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 t!L C"_~/z5f

  电影《盗梦空间》已经热映了一段时间,其剧情的瑰丽奇崛、复杂难解吸引了国人的目光。下面,让我们走入盗梦空间,去探索我们的梦境和幻想里,到底发生着什么。

I^'P6MpQ!_Y4K0

V4dx(HA8G0  ■“潜意识对潜意识”的交流,能打开心理“潜在空间”心理学空间Zqa"? Vs@d

心理学空间NE!U[ C(dsj2P;X

  影片以科幻的形式,讲述了神偷道姆科布及其伙伴们在自己做梦的时候,同时潜入梦者的潜意识,进行“偷梦”和“植梦”的历程。这种“潜意识对潜意识”的交流,不仅发生在影片的科学幻想里,而且也部分地发生在现实世界中,即:在现实世界,人们的潜意识之间也有互动。心理学空间g&L7bS(V P

心理学空间+A?W B,VAJ

  在真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除了有意识的语词交流,还有一些非语言信息的互动。比如,关系很亲密的两个人坐在酒吧里沉浸于优雅的氛围中,其中一个人无意识的以手支头,另一个人也不自觉地做出同样的动作,如果有第三个人问他们为什么要同时做出这样的动作,他们可能还会很惊奇,“你一说我才发现啊”,这就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潜意识的互动,在此例中这种互动是由于这两人之间具有高度的相互认同。心理学空间4x#F U\e

9]/e(fMaQ my0  当现实世界里的人们发生类似上述这种潜意识互动时,他们的行为类似于影片中不同人在梦境中的互动。而现实世界中发生潜意识互动的场所,也正对应着影片的“盗梦空间”。心理学里把现实生活中人们有时候会陷入潜意识交流的时空叫作“潜在空间”或者“过渡空间”,指的是在人清醒时被压抑到意识层面以下,而不容易清晰的意识到的空间。这个空间通常在人们不能集中注意于一些细节时打开。心理学空间%X IAC!T:h

心理学空间Pg]U[

  ■现实世界里的人也都是“半梦半醒”心理学空间X5Qp.B|6Pt

5KU2A1Z5ubs4w0  与影片中的梦境状态相似的特殊状态,还有比如催眠状态、精神病状态、深度的白日梦状态等。在这些使人的大脑皮层意识功能暂时削弱的情况下,人们更多的处于潜意识状态,有时候甚至丧失对现实的检验能力而达到部分否认现实的程度。心理学空间!RV5Uv ^~8L

Yr#u"f0R-Vt0  在梦境中,人们通常意识不到在做梦,这更是人完全处于潜意识状态而完全屏蔽现实的表现。而一些经过特殊训练的人有时候甚至知道自己在做梦而仍然继续做梦,这也即“梦中梦”,其具有多层梦境的复杂关系,这也是部分的否认现实吧。

3mL-IP5KMO-L/~0 心理学空间"g]!AP~\Qss$t2w

  其实,部分的否认现实在常人清醒的意识状态下也会出现。比如鲁迅对“铁屋子”的比喻,鲁迅看到国人都“睡着了”,想要把睡在铁屋子里的国民叫醒,又担心如果把国民唤醒又找不到希望和道路,对于麻木的国民来说又是另一重伤害。这里的“沉睡的国民”也在部分的否认现实吧。又比如庄周梦蝶,醒来后都分不清梦境中羽化为蝶与现实中的庄周到底哪个更真实了,这也似乎有一些否认现实自我的意味。至于说“人生如梦”、“黄粱美梦”等,也是在描述现实人生与荒诞梦境之间的紧张关系。在这个意义上,现实世界里的人也都是“半梦半醒”。心理学空间 ex'nZDZ:x

c:F.}8J2P*Q3k0  影片中最开始在道姆科布偷梦时梦境的规则“在梦中死亡即醒”,也象征着当梦境消失、梦本身“死亡”时,人们才会撤除对现实的完全否认而回到清醒的意识状态。相应的,现实理性状态所推崇的文化理想建构以及对人生意义的寻求,也正是建基在人的幻想与无休止的欲望大部分破灭的前提下,才可能达成。

GXn {0D[\5Of-m0

rGcrD? l[5i0  ■梦境与现实在时间感上存在不同心理学空间%MR Q4N%[0oF

vbIiks!c0  “洞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道姆科布等盗梦者在梦中总感觉时间很久了,然而梦醒后才发现现实的时间只不过是一瞬。的确,在梦境里是没有现实中的时间感的,这种时间感差异的现象在心理学里的机制叫做“解离”。

#nH6o;{k2UwS0 心理学空间 k7Q)zR5R

  医学上所指的“解离症”,主要特征是患者将引起内心痛苦的意识活动或记忆,从整个精神层面分开来以保护自己,但也因此丧失其自我的整体性。而梦境下的时间感解离现象则不是一种病症,而是指在梦中的时间感暂时与清醒状态下的体验分开,梦醒后会恢复现实生活中的时间体验。梦境中的这种时空错位和颠倒离乱,也正说明潜意识是没有现实中的时间感的。

w+{i;Pwa0

;[A%s1Eij x S0  从影片中走出来,您是否增加了一些关于梦的小知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曾“但愿长醉不复醒”?也许,每个人做梦都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而在人生中是否要沉溺于梦幻,每个人则需给出自己的回答。心理学空间7R5x:r5ImSA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谈精神分析中的共情 刘晓祯
《刘晓祯》
三天读懂人际心理学»

 刘晓祯

刘晓祯,阿尼玛心理工作室专职咨询师,心理科普与心理文学自由撰稿人。

理论取向:从临床实践中发展出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精神分析结合认知治疗、森田治疗、家庭治疗、认知领悟治疗的整合心理治疗,咨询特点为擅长共情、擅长在情感的层面做工作。独创的以荣格分析心理学为基础的“心理原型及家庭系统分析”很适用于帮助在恋爱婚姻和家庭关系中陷入困境的求助者。
咨询对象:恋爱与婚姻心理咨询(尤其是婚前心理辅导)、学生青少年心理咨询、人格障碍、神经症(如强迫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症、神经衰弱、恐怖症等)、亲子及家庭关系咨询、人际关系问题、适应障碍、心理减压等。
咨询地点在阿尼玛心理工作室,
预约电话010-52518317、13683003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