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母親面色的孩子
作者: 李维榕 / 8202次阅读 时间: 2010年7月09日
标签: 安全感 成人 婚姻 心情 表情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iX#Dh^ U02010年7月9日
;oL }y3~0看母親面色的孩子心理学空间2q}/x)J}0z5M)ZF
照道理,孩子長大了,不知不覺地就會離開父母。父母慢慢地,就會面對空巢的現實,重新調整兒女不在身旁的日子。這是一個自然的現象,隨著孩子成長,家庭也會成長。
%JEN8Z5fI}%`0心理学空间#?P mt.^
有趣的是,這個所謂自然的現象,往往都會出岔子。心理学空间k'D"NU2a K6I0}u

gNx y9u!kgo0最常見的,就是兒女放不下父母,父母也放不下孩子,彼此以各種理由或方法不斷縛住對方。結果是兒女身上往往出現各種類型的毛病,尤其是身心症,讓他們有個理由充足的藉口不必離家。心理学空间esmD8ie"j\ s

+f H MBVeR2tY0如果父母長久以來心中存有焦慮,孩子就更難把他們放下。中國人常說『看面色』,原來面色真的是很重要的,我們知道,有些表情婚姻十分不利,例如:藐視、悲哀、及拒人千里的樣貌。對成人都有如此威力,而孩子天天對著父母,怎有不被影響的可能?心理学空间J0^o4E7~k8V^

9rN"oTl0一個母親告訴我,她每天去接兒子放學,孩子都會很着急地看她面色。她說:如果我心情愉快,孩子也就安心地去做自己的事,如果我有什麼心事,孩子就會問:媽媽!妳今天面色很不好?
xjE `0Y-|y_m(JSX.[0心理学空间n-l$VbD-e;?8O
母親的面色,就是如此成為孩子的情緒表,決定了孩子的安全感
IVr|8v0心理学空间*K HCU}:q:Z~
長期憂慮或悲哀的母親,孩子的眼睛就會離不開她的面孔。我們叫這些孩子做Parents’ Watcher ─ 父母的觀察者,這些孩子經常為父母擔心,他們最容易出毛病。很多拒學的孩子,都有這種眼睛老是往家裡看的習慣,不能發展家庭以外的興趣。心理学空间$Cw.r2`DRSC

|du%wdX6m0表面看來,這些孩子在行為上對母親反叛,甚至專門與老媽子作對。一個父親對妻子與兒子溫習功課,曾經作過生動的描述:名義上是溫習功課,實際上是打仗。一個越急,一個越不急。一句話寫了又刪掉,刪掉了再寫;拉牛上樹,叫罵聲不停。周而復始,讓人不堪入目。
O;C/c5_J;G.K0
L G/F"XcQt:a0這種溫習功課的戰場,在很多家庭都會發生。都說是孩子難教,事實上,那是母子互相拉扯。角色混淆,不知道是孩子在做功課,還是母親在做功課。
X X)Z9eY/i2@)uv4T-K0心理学空间9[7p+z:g ~,q } }){
因為離不開,才需要反叛。反叛是青少年必需具備的過程,才放得下父母。當然,反叛也要叛得有技巧,如果只是與父母嘔氣,就會越嘔越痴纏,結果更是難分難解。心理学空间qc;g0?!ly
心理学空间 D.N&hrI%f]
你現在明白為什麼青年人那麼喜歡戴著耳筒,聽那震耳欲聾的音樂了。因為他們必需隔開成人世界的喧鬧,尤其是父母親的聲音。心理学空间(~ uY(I&jLm T

{ou$h$GM+}qr:^:@0有個十五歲的青年人,很多人都以為他患有思覺失調,吃了很多的藥。直到他瞭解自己的情緒失控,與母親的情緒失控,有著很深遠的牽連,才知道需要與母親建立一定的界線。心理学空间+KXQh@} x

v7i6?j*Hy|N]we0但是,他很快就發覺,自己與母親的情緒長久以來已經難分彼此,此時要分割,真是剪不斷、理還亂。心理学空间%_nI5d"]kK
心理学空间.{Sy B w8^
他說:母親怨沒錢。我就不敢用錢,因為在每一張鈔票上都看到母親的面孔。
"[s;Y%LC'S6k0Yy?0
Ys ]@ w I0最有趣的是,他不想再靠藥物來維持情緒,但是每次與母親發生瓜葛,就非得吃藥不可。那就是說:要戒藥,就得『戒』母親。心理学空间 r[df-w'^,q

RdJ+tQ IlP0他也說,從小他的眼睛就是習慣了看母親的面色,母親的心態,他瞭如指掌。他的耳朵,也習慣了接收母親的聲音。即使隔了幾層牆壁,也能接收到對方的氣息。
-p.] k/b4O3Lke-@p$x0心理学空间D2RxF Of7]
一個由孩童時代養成的習慣,讓他無從抵擋。即使當母親自尋出路,走去唱粵曲,他也不由自主地大肆反對。
.z ISR5L7t/l]R2}0心理学空间(A3} `$X:mT/p#q
據他解釋,母親唱戲唱到大半夜,兩個大喇叭對著他床頭的那片牆,一波波聲浪穿過牆壁向他耳膜轟炸。
C(p:X v%E#s0心理学空间 ]`b"T.pyF&t
多麼有趣,青年人的耳膜理應是讓自己選擇的音響震動,而湧入這個青年人耳膜的,竟然仍是來自母親的戲曲聲。心理学空间nM*I2`:Sw:B

f A|-KD0我笑他說:為什麼不把床頭搬到另一個角落?為什麼不送母親一對自我封閉的耳筒,或者為自己配一對耳塞?甚至鼓勵鄰居去報警,投訴母親擾人清夢。心理学空间0K/h"Q'D'Y^a^
心理学空间9t9{J#l7lW$n
這青年連想都沒有想過自己可以有所選擇。反而是母親幽默地回應:兒子就是我的鄰居!心理学空间5i\-wk.Cl2j5f@0l X

&| |$n2Oe U.k.B0其實兒子不單是她的鄰居,還是他的同伴,是她長期以來的支持、她的安慰。心理学空间 n!_tM-en_}
心理学空间 \H pkL@]
不是這青年人不知道自己有選擇,而是他無法在那長期扮演的角色中抽身。心理学空间&}1vH]9q9V

iF F h)p N$Q?0母子的關係,其實不是兩個人的關係,而是父母子三個人的共舞。
]%rj)M7[K4[z l i0
2\ y RA&~X3?U0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知道不能只從母子着手。那個老是埋怨妻子與兒子不停角力的男人,才是關鍵人物。在這重要時刻,丈夫如果及時向妻子伸手,夫妻走開一會兒,吃碗雲吞麵去,讓孩子自己收拾殘局,是最好的方法。心理学空间#S]}DL:?t

!y*OQ)x6T-i%u0QY)y]0問題是,在這關鍵時刻,男人大都只感到煩不勝煩,避之大吉。即使會幫著去罵孩子,心中其實也是派老婆的不是,要拉的話也寧願拉開孩子,結果讓母親更加感到孤獨無援。心理学空间 bWd_"v },T%gK

9W+c\ ki#z}R0心中不痛快的母親,自然就沒有好面色,孩子一看到那一股苦澀,自然地又會繼續與母親周旋。
8Ad8R'n,`5w MH0心理学空间'\U&g-L2E2a
家庭的關係就是那樣地藤連瓜、瓜連藤。母子、母女都是同一道理。心理学空间9Ux@?}A'[

6q8J6_4X+Uzt!e8?0這個現象,在父母及孩子三個人的鼎立關係是最常發生的,也是家庭治療的一個重要理論。家人如果知道這個道理,自己也能為這三人系統解碼。方程式就是加強母親與孩子的距離,縮短夫妻的距離。讓父母站在同一陣線,而不是母子相連,父親反而落後在一方。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各盡其位,角色分明,天下就會太平。心理学空间vSU#^ \7^)by
心理学空间m GK5I$N
道理其實很簡單,只是知易行難。
}o1H'nR7Rh0
dl;A(h2wN%h?3E0父親如果想解救孩子,就得每天看著妻子的面色,遇到天雨陰霾時,還要為妻子打氣,那麼孩子就自由了。
^6zuLv x8]-L0
(wKyI[0「本文轉載自7月9日信報副刊健康版」心理学空间?6dP!z-UR J"E;v&z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安全感 成人 婚姻 心情 表情
«兒子的高人之見 李维榕
《李维榕》
一個無國界的故事»
延伸阅读· · · · · ·

 李维榕

現任香港大學家庭研究院總監、美國紐約「米紐慶家庭中心」(Minuchin Center for the Family)督導、具美國婚姻家族治療學會(AAMFT,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會員及督導資格,多年來在歐、美、中、港、台、新加坡等地示範教授家族治療並提供督導。在一本重要的家族治療教科書中《Family Therapy: Concepts & Methods》,麥克.尼可譽為目前「結構派家族治療」的主要人物之一。李博士著有《家庭舞蹈I》、《家庭舞蹈II》(張老師文化),另與米紐慶合著多本家族治療叢書,如《學習家族治療:家族治療師的成長與轉化之旅》
http://www.familycouncil.go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