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自己的故事
作者: 李维榕 / 7814次阅读 时间: 2010年10月09日
标签: 安全感 精神科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z[-G? `02010年10月9日
I8Ke9FV j.A0找尋自己的故事
8hl:H {B0主診醫生用了很長的時間來形容這個病人,她只有十七歲,正在唸高中,但是脾氣古怪,對人十分苛求。因為被好朋友背叛了,便不肯上學,覺得人生灰暗,甚至數度企圖自殺。
d8tAd wSP0心理学空间3{ wh}9^^+H B
精神科醫師給她的診斷是: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 邊緣性人格障礙。心理学空间7YjLba.\|$T/Q+y

g0d |L"Y'p4x0BPD 本來是被視為精神分裂 psychosis的邊緣。患者情緒起落,時而憂鬱、時而忿怒,常有自殺的念頭,尤以女性居多。心理学空间c,T7m ayP~.L]

+X1_t!D5[1F UhQ.~0這少女的病徵真的是與BPD相似。據說她自小跟著祖母長大,幾歲大才被接回父母親家中。她心中總是覺得不被父母接納,老認為父母偏愛那小她五歲的妹妹。
M"K&p#uW0心理学空间N_bm&Cna
表面看來,這少女是在依附過程(attachment process)出了岔子的典型例子;基於種種原因,孩子在成長中與父母的關係無法建立一種安全感,以至日後總是惟惶惟恐,無法對人信任。
n9J S2d4xUn)qc1x0心理学空间fm#ScY
我與這一家四口會談時,這少女也是一開始就說:「父母偏心,造成自己妒忌妹妹。」
~jH YQa&ruLj&A0心理学空间vo/L+vW Eq
但是如果你留心觀察,很快就會察覺故事並非如此簡單。
#l s8]$o"G"A${0心理学空间+e4I2k*X2v$i
少女口中埋怨妹妹,實際上姊妹二人卻十分合拍,兩人中間雖然相隔五年,但是說起話來甚有默契,而且句句話都是針對著老爸。心理学空间gB@1I {]
心理学空间 QFL {O%_3C9N-km
父親看來是個沒有火氣的男人,面上老是掛著一絲無可奈何的笑意,對著兩個女兒毫無權威可言,無論他說什麼都被她們否決。心理学空间1r$d F lx4fA,P4[7_f

r"Dan*E.x sF:tpW0奇怪的是,他不斷向她們解說,如果家中多添一個弟弟,該是多好的一件事。心理学空间0Yn1ML!e:e

M#hkX]i/I^l%G&@0他反覆地說著,幾乎是在對女兒懇求。而兩個女兒都是嚴詞以對,不是罵他胡說八道,大男人主義,就是說他食古不化、妙想天開。心理学空间hG&o Z#x0au.\R'm;L

MaTnY5T5pPWx7k0原來,父親真的是渴望有個兒子,因為老婆已過了生育年齡,他便想找別的女人為他生兒子,這件事在家族中已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但是這個要求早被他的妻子拒絕了,為什麼他至今仍然不斷對女兒提出?最有趣的是,父親要生兒子,怎麼需要哀求女兒?
.[,yCl)E(V(K4B6P0
4du Xf%C$K)v0人人都說這父親重男輕女,沒有兒子便心有不甘。但若果真如此,他何必要受女兒的氣,被她們罵得狗血淋漓?心理学空间,{3?$F7DJNEi
心理学空间m5D O(["X\mO
兩個女兒對父親是毫不留情。大女兒更是咄咄逼人,把自己滿腦子的不如意,都推在父親身上。甚至連父親制止她跳樓自殺,都讓她怒氣衝天。
/XTi$b2_1]4~)Y0
u F$U${)I o0她說:「那次我要跳樓,你來阻止,不由分說地就打我一巴掌。你為什麼要打我?你憑什麼來打我?」心理学空间lE&h.@^$Y x1O{
心理学空间3`;`pwE?
父親低聲為自己辯護,他說:「我是被你弄急了,一時不知道如何是好,才打了妳。」
j m)u"xQ&i0心理学空间"[+J'`*l%b%ui'|\
大女兒並不接受他的解釋。小妹也絕不落後,幫著姊姊數落父親,當然也加上了她自己的一份不滿。一宗宗父親的無理、父親的蠻橫;父親不是好父親、父親不是好丈夫,兩姊妹輪流提出質問,理直氣壯。
#m0QXe2C:MW0心理学空间M.?MZ,o
我初見年幼的小妹時,還以為她只是陪著家人前來,沒想到她是如此口齒靈利。心理学空间'a"j`%ZgX7U~_
心理学空间6?1{#L x4X:]
在兩個女兒的圍攻下,父親顯明地不是對手。母親坐在丈夫身旁,卻完全沒有出手相助。只有在女兒鬧得過份時,才不經意地說著:「算了,算了,別吵了!」
.Q?c2nq m \o0心理学空间 O;o!A,a(BhJ#U
奇怪的是她並不是叫女兒不要責備父親,她只是叫女兒算了,意會著錯的實在是父親!心理学空间Sv d+J5x8D0i K6`
心理学空间 cr+tR)w;N
原來這家中三個女性都是站在同一陣線,反而是那個背負惡名的男人,其實被拒諸門外,毫無招架之力。心理学空间3O9?r$K6F A

"y#K"kM/_HRtF6\0探索之下,才知道兩個女兒都認為母親是天下的大好人,父親卻是大惡人,讓母親受了很多委屈。只是母親心中的那口氣自己沒有發作,一個舊式女性的忍受,卻有兩個新時代的女兒為她出氣。
ix&a!fm*Km-o0
g Mzo kW-W0他們說:大女兒從小就十分聽話,都是逆來順受,對母親尤其貼心。很多小時不在母親身邊成長的孩子,一旦回到母親身邊,除了初時會因為恐懼再被拋棄而使性子外,往往都會死心踏地跟著母親不肯離開。這少女也是一樣,她口中老嚷著做人沒有意義,不想活下去,但是,從她攻擊父親的語氣聽來,她生活的最大意義,就是數落父親的不是,為母親打抱不平。怪不得母親根本不用向丈夫動氣,跟前就有兩個最得力的助手。心理学空间"L Rk$zby!X}$A5~

IR Te|)?0q0一個乖孩子,染上一個喜怒無常的情緒病,無疑是添上一項威力無比的武器。 BPD的好處,就是發起瘋來讓人難以抵擋。家人無計可施,只好乖乖地被這個病牽著鼻子走。
'[1]'P(vx(s d@0
'W4t-e6km?e!f0我與這家人談了很久,其實大部份時間都是與兩個孩子交談,她們的父母雖然在場,但是一直都是處於被動狀態。心理学空间&_on#Zz9}.eJq

6ufE-@X4}j0兩個女兒對父親嚴詞問責,對其他人卻是十分有禮貌。在那一個多小時的談話,大女兒一點都不像一個精神病患者。她的思維緊密,談吐有條有理、甚有邏輯。只是喜歡說些大孩子的負氣話罷了。心理学空间.VcI|a5r$VLm

!}Ehl*p#mg qD+j0看到小妹跟她一般仇視父親,她甚至勸導她說:「妳如果繼續這樣,好幾年後也會步上我的後塵!」心理学空间'Zl {;L7x G

uq8Ny_`t0小妹嚇了一跳,說:「我沒有那麼嚴重吧?」因為她實在擔心姐姐繼續發病。心理学空间Km1UE\(gZWK

2_t},X ~.L6O0姊妹情深,一點也不像少女開始時所說的同胞相爭,反而是兩個愛護家庭的孩子,他們都為母親擔憂,切法把父親乖乖地拴在家中,不讓他出軌。
5\7fx;wA;pk.T0心理学空间z:`"TR `5@wc.Q
只是這個代價太大,尤其是姊姊,十七歲是個可貴的少女時期,注意力理應放在自己的份內事上,只是她的眼睛老盯著父母,一腦子父母的事,卻完全沒有自己的事。心理学空间S;l?t|"v7O1H

ov.X+e%p?8Ny0我把她拉到牆前一幅風景畫前面,輕輕地對她說:「妳喜歡這幅畫嗎?多美麗的花,多好的陽光!在妳這個年齡,眼睛應該是望向外面的世界,怎麼你只看到父母?」心理学空间7`X}o |R;}{

;i^2M2piR4~Ceo5W0她若有所思地看著眼前的畫,我不知道她能否成功地把父母親遺留在後面。心理学空间q9@%a.bP.X
心理学空间\;Z`*oM&P5B(b
這是我在深圳見到的一個家庭。這次出門,又一次見到很多放不下父母的孩子。很多人都以為BPD是屬於個人的病,並且發病原因不詳。但是從家庭關係的角度,我所見到的很多病人都知道自己的心結究竟綑縛在哪裡,只是因為個中千絲萬縷,很難說得清楚而已。心理学空间@-P(h?M/y

P3YyNSN0我對這少女說:「我能把妳的故事寫下來嗎?」她很高興地回答:「我會感到十分榮幸。」心理学空间#?4I1ZQ^'l#O
心理学空间%M&AH2E7s
我卻想,她應該找尋自己的故事。心理学空间2e)Y"w+R'Q1Bcztq

$vA2h ~9Oo:O0因為她的故事,長久地隱閉在父母的故事中,完全迷失了。
.a'fXcG`0心理学空间of{ D_kr"f
「本文轉載自10月8日信報副刊健康版」

@7i }O7LO8DR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安全感 精神科
«劫後餘生的婚姻 李维榕
《李维榕》
尋找父母的孩子»

 李维榕

現任香港大學家庭研究院總監、美國紐約「米紐慶家庭中心」(Minuchin Center for the Family)督導、具美國婚姻家族治療學會(AAMFT,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會員及督導資格,多年來在歐、美、中、港、台、新加坡等地示範教授家族治療並提供督導。在一本重要的家族治療教科書中《Family Therapy: Concepts & Methods》,麥克.尼可譽為目前「結構派家族治療」的主要人物之一。李博士著有《家庭舞蹈I》、《家庭舞蹈II》(張老師文化),另與米紐慶合著多本家族治療叢書,如《學習家族治療:家族治療師的成長與轉化之旅》
http://www.familycouncil.go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