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洛•庞蒂非表征的涉身认知观
作者: 转载 / 15027次阅读 时间: 2011年2月06日
标签: 具身认知 认知科学 现象学 表征 涉身认知 非表征 身体意向弧 最大程度控制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VgH.vm4c]0?0梅洛•庞蒂非表征涉身认知心理学空间Ml\2cy

N2WF%Eo `v8~%Z0【摘 要】20世纪中期,西方主流心理学掀起了一场推翻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革命,结果产生了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至今还没有统一的理论框架,但存在一些相互竞争的范式。继计算主义和联结主义之后,是从身体来看待认知与心智的涉身认知理论。梅洛•庞蒂是涉身认知的开拓者,他的非表征的涉身认知观更是对前面两种范式所共同坚持的表征主义的反叛。本文将通过身体意向弧,身体获取最大程度的控制的倾向以及馈进式模拟神经网络等核心概念,具体说明梅洛•庞蒂在涉身认知方面的非表征思想,并对这种非表征性进行深刻反思,以更加深入了解人类认知的本质。心理学空间6QMp&\l!J5_q
【关键词】表征; 涉身认知; 非表征; 身体意向弧; 最大程度控制; 馈进式模拟神经网络心理学空间S#JzO8zZ

{ b%R[%DnFr4Q0E m }0【正文】
9n9e5L#ahR}[2S0
|Y}Y+u O,}/~W9o?0表征(representation)是现代认知科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从根本性质上看,认知表征就是用一定的符号表示信息的活动过程和方式。其基本构成要素是符号、信息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方式。例如:一个词代表着某个特定的思想或概念,如房屋、树;地图上的某个区域代表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或一条山脉,它们都是不同事物的表征。在认知科学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早期的符号信息加工理论,还是后来的联结主义倾向,都十分重视表征的作用,把表征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然而随着认知的计算机隐喻的局限和困境的加深,在认知科学中非表征(non-representation)的观念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梅洛•庞蒂的认识论对非表征认知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p:XSse,] H0另外,传统认识论的主、客二分法将主体和客体割裂开来。这样的理论无法说明经验、实践、主观意图等因素在认识过程中是如何起作用的。为了克服这样的困难,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涉身认识论(embodied epistemology)。梅洛•庞蒂的涉身认知观对涉身认识论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n$F rIbw0本文试图通过对梅洛•庞蒂非表征思想的分析和反思,对其在认知科学和认知论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做出中肯的评价。心理学空间^(? p_VKf

PuH7IB@ l3f0一、 非表征涉身认知观的产生背景
8gc H3f+v$[D-}0
\|Ih C@6{Q0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是研究人类认知和智力本质与规律的前沿科学,被称为是一门新的心智科学。它的目标即在于发现心智的表达与计算能力以及它们在人脑中的结构与功能。由于认知科学是一门综合不同领域而形成的交叉科学,其综合交叉层面之广泛乃所有科学之未曾有,涵盖了哲学、现代心理学、信息科学、数学、语言学、人类学以及神经科学等学科。亦由于认知科学的此特质,成为新世纪之交涉及领域最广、面临最激烈争论的世界性热门学科。目前较重要的认知科学基础理论假设包括:“计算主义——符号化”范式,“联结主义——动力学”范式,“具身(或涉身)——能动”范式,这几种范式同时存在于认知科学中。心理学空间NC"O;oZ OF
系统符号假设下所产生的符号主义范式(symbolic paradigm),也即计算主义范式,在80年代以前主导认知科学的发展,乃至被认为就是认知科学本身。在此范式下,所有人类的认知和智慧活动被认为皆可经编码成为符号,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符号有自己的意义,或者说符号表征着对象世界,认知就是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在20世纪70年代晚期,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继计算主义后逐渐获得主导地位。联结主义认为认知的本质不是按规则来操纵符号,而是一种激发典型和有序动态行为的网络系统。但联结主义与计算主义仍有一个共同点:在考虑认知活动或智能活动时,它们同样坚持未经质疑的表征主义(representationalism)。根据表征主义,内在实体代表或关联着世界属性和事件,并且智能就是对内在表征的操作。换言之,二者的核心概念仍然是表征(representation),而二者同样忽视身体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这正是涉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ve)所反对的无身认知的核心思想。心理学空间 u7qW5m?
心理学空间2Ul0j2E*DFA._
无身认知有其深远的哲学认识论渊源。笛卡尔把身体与物质、广延联系在一起,而把心灵与精神、思维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身心二元论。“这种二元论明显表现出心‘尊’身‘卑’倾向。在笛卡尔眼里,心灵是纯粹意识,也因此代表着精神和活力,而身体是纯粹生理的东西,与纯粹事物一样是机械性的、天生性的东西。从认识论的角度讲,他的二元论和理性主义‘把我们的身体从我们认识自我,相互认识以及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清除了出去’”。 而梅洛•庞蒂反对传统的知觉分析中把身体作为一种纯粹的生理因素忽略掉的做法。他在消解传统实体二元论的基础上,明确把身体作为知觉主体并表示不存在知觉行为背后的自为存在——意识,由此形成了与无身认知对立的涉身认知观。心理学空间 oa$z]vk/v.ol| Ov

-VF R+]D"L I0涉身认知是区别于传统认知主义(conitivism)的一条认知科学研究进路,它反对将认知抽象为一个独立于身体活动和环境的内在的表征和计算并认为我们对实在进行超然表征的前提是我们已经在世界中,而在世界中的前提是拥有一个身体,身体相对于表征是具有优先性的。梅洛•庞蒂被看作是涉身认知科学哲学基础的系统阐述者,是涉身性(Embodiment)思想的开创者。他关于身体是知觉活动主体的思想突出了身体在认知活动中的核心作用,成为涉身认知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理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梅洛•庞蒂在认知科学方面的非表征思想。
+Fq8Fwj1g9m0
^ts|0ig7R3U9z0二、 认知活动的非表征性心理学空间nK'y i#s,Y*T5Y:o
心理学空间/Te |N!r(F
休伯特•L•德瑞福斯在他的《Intelligence without Representation——Merleau-Ponty’s critique of mental representation 》 一文中提出,梅洛庞蒂的非表征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知觉现象学》的两个概念中:身体的意向弧(the intentional arc)和身体获取最大程度的控制(the maximal grip)的倾向。下面将具体说明梅洛•庞蒂是如何通过这两个概念来阐述他的非表征的涉身认知观的。心理学空间 e#Zv M h T`e

n)u L7qZ H~0(一)身体的意向弧(the intentional arc)心理学空间YX8X0|qE"Uo{

]p-i} n ?`^w;dL-c0表征理论把认知看作是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即任一心理状态除了是它自身,它还再现着对象世界,包含着关于对象世界的内容。或者更进一步说,它包含的内容是涉及对象世界的意义。表征理论可以追溯到笛卡尔,笛卡尔的心智表征理论认为,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所有知识是通过表示外部事物的心理客体——表征获得的,主张思想总是涉及这些表征的操作(通过推理或心理过程)。笛卡尔的思想对他以后的哲学家影响很大,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和思维方式还是脱离不了经验的材料或表征问题。胡塞尔认为我们过去的经验可以丰富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我们生存于记忆中,以再现的方式实行着体验关联体;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是在记忆或自由想象中“浮动的”或“再现的”。 他解释了当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一个物体时我们认为它也有另一个相似侧面的情况,认为一个事件一旦出现在我们的经验中,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记住”,并且被填充到我们现在的认知中来。 心理学空间7~(sj4FI7I4Bk{ b1z

-~G NN&Xf%C0梅洛•庞蒂不同意胡塞尔的这一观点,他认为“如果我们遵循现象,那么物体在知觉中的统一性就不是由联想构成的,而是由联想的条件,并先于证实和决定它的印证,也先于本身”。 “一个印象不可能通过自己与另一个印象联系在一起。印象更没有唤起其他印象的能力,只有以过去体验的观点来理解印象,它才能唤起其他印象,因为在过去的体验中,印象与所要唤起的其他印象共存”。 梅洛•庞蒂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假设有一系列成对的音节,其中的第二个音节是第一个音节的软化韵脚(dat-tak),并设有另一系列音节,其中的第二个音节是第一个音节的颠倒(ged-deg);如果这两个系列的音节在学习后被记住了,如果做一个决定性实验中,指导语都是“找出软化韵脚”,那么人们注意到被试找出软化韵脚ged的难度要比找出一个中性音节的软化韵脚的难度大得多。但如果指导语是要求改变呈现音节的元音,那么这项作业很容易完成。因此,在第一次决定性实验中起作用的并不是联想力,因为即使联想力是存在的,也应该先在第二次实验中起作用。实际情况是,面对通常与软化韵脚有联系的音节,被试不是真正地在押韵,而是在利用他的知识,运用“再现意向”。 心理学空间-OyzU6m@*~ R/i
心理学空间W/o[/Be
但是梅洛•庞蒂明确说明运动机能的这一意向过程是无表征的过程。他说:“身体的运动就是通过身体朝向某物的运动;就是让身体对物体作用作出回应,而这一回应是独立于任何表征的。”他用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非表征的知觉过程。一位妇女不需要计算就能在其帽子上的羽饰和可能碰坏羽饰的物体之间保持一段安全距离,她能感觉出羽饰的位置,就像我们能够感觉出我们手的位置。如果我有驾驶汽车的习惯,我把车子开到一条路上,我不需要比较路的宽度和车身的宽度就知道“我能通过”,就像我通过房门时不用比较房门的宽度和我的身体的宽度。 确实,不是一种外部联想把基本运动,反应和“刺激”在习惯中连接在一起。所有过去的经验被投射到世界中,对世界最好的表征是世界本身。
l;N|M @;@H(M9[x:Qi0
4zN-VZCDU0既然我们通过经验所获得的东西不是通过胡塞尔所说的“联想”、“记忆”而被表征在心智中,那么我们所学的东西是如何呈现给我们呢?梅洛•庞蒂说,我们所学到的东西是作为一个更加精确区分的情境呈现给我们的,并要求我们作出一个更好的回应。如果这一情境没有明确要求单个的回应或回应没有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那么我们将会被引导着使我们的区分更加精确。这就是梅洛•庞蒂的身体意向弧(the intentional arc)的含义。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回应,也赋予刺激一种意义。例如,当我们去打击一个面团和一个人的身体时,面团和身体具有同样的物理上的凹陷反应,身体还具有避免打击带来疼痛的躲避反射。因此身体是一种意向性的身体,但不是纯粹“我思”的意向性,而是在世界中的身体的意向性(bodily intentionality)。这类意向性常常是本能的、反射的、无意识的。主体最初通过身体的意向性活动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意识的生活——认识的生活,欲望的生活或知觉的生活——是由‘意向弧’支撑的,意向弧在我们的周围投射我们的过去,我们的将来,我们的人文环境,我们的物质情境,我们的意识形态情境,我们的精神情境,更确切地说,它使我们置身于所有这些关系中。正是这个意向弧造成了感官的统一性,感官和智力的统一性,感受性和运动机能的统一性”。 
dc S8n&v U8@0
xv(Bb!f%NJ,N L0(二)身体获取最大程度的控制(the maximal grip)的倾向心理学空间4J ? RJh8D/gA1RQ7s\
心理学空间9K a&k'\%@!q*aM
表征主义的理论认为,为满足人的需要的任何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这种目的必然要求心智指向一个明确的对象,然后根据目的去对指向的目标对象进行实践活动,最后通过实践达到人们最初预设的目的。德瑞福斯举了他的同事约翰•R•塞尔的观点。塞尔认为一个动作要成为一个行为的现象学要求是:那些满足条件必须作为一个目的储存于人们的心智中。他说:“关于意向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我所极力主张的观点是既承认自然界包含着目的的现象,同事也承认目的说明是说明某类事件的恰当说明形式•••所有被我称作是‘目的’的状态都具有从世界到人心的符合趋向和从心灵到世界的因果趋向。” 塞尔用具体事例来说明:
o1t4lvs7R0
}9V7sYQG"I0“比如说,一头狮子正穿过灌木丛向前行进。我们可以说狮子的这一行为是正在向另一头野兽——它的猎物潜进。这种潜进行为是由一组意向状态导致的:它感到饥饿,它想要吃掉这头野兽,它抱着抓住、咬死、吃掉这头野兽的目的打算跟踪它。它的意向状态表现了可能的未来事态;只有当这些事态实现时,它的意向事态才能得到满足(从世界到人心的符合趋向)•••”心理学空间0SZl:I i x4pg%k
心理学空间VpU3Cu
塞尔肯定地认为“人类确实具有愿望、目的、意向、意图、目标和计划,并且它们对人类行为的产生起着一种原因的作用,这些不过是关于人类的一个普通的事实”。
FC1J8@#Gl0 心理学空间)|-rV%pRe.e-Cw#q
但是梅洛•庞蒂不同意这种胡塞尔式的现象学要求。他指出,一个行为可以在不需要认知者将那些条件作为目的储存在心智中的情况下符合满足条件。事实上精神计划和和目标立场只不过是一个存在计划的完成。是我把一个意义和一个将来给予我的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意义和这种将来已经被构想出来。
!f:Z+E@n h;pu0心理学空间e(gK0Z:r)V*n
梅洛•庞蒂认为高级的动物和人类总是对他们的情境有一种倾向,这种倾向就是德瑞福斯根据梅洛•庞蒂的思想所提出的身体获取最大程度的控制(the maximal grip)的倾向。例如:“对于每一个物体和对于画廊里的每一幅画,有一个观看它的最佳距离,有一个能突出它的方向:在这个距离和方向之内或之外,由于过度或不足,我们只能得到含糊的知觉,我们追求最清晰的视见度,就像我们把显微镜的焦距调整到最佳位置,视见度是通过内部界域和外部界域的某种平衡得到的”。 
h pX\,s^0心理学空间4o9Z;b[&I&py"M
梅洛•庞蒂清楚地表明对于目标是最大程度控制的身体运动,人们不需要对于目标的表征。相反,行为被体验为一种不断回应处境的连续技巧活动。这种技巧性的应付活动是否运转良好,也是体验的重要构成。一旦人们感到偏离了最佳的身体——环境结构,人们的活动就试图减轻“张力”,从而更加接近最佳身体——环境关系。“作为运动能力的体系的我们的身体,不是‘我思’的对象,而是趋向平衡的主观意义的整体”。 心理学空间3q5t;nI:f$eS vl
心理学空间4]rF3sGx
德瑞福斯举了人们打网球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现象。当一个人是新手的时候,他会努力地盯住球,保持球拍跟场地成直角,直接击球等等。但是如果一个人是这种游戏的专业人士,那么事情就会进展得很顺利,并且他会沉浸在游戏中。他所体验到的只是他的胳膊抬起来又被收回到适当的位置,球拍与场地形成合适的角度——他自己甚至不会意识到这种角度——所有的这些都为了完成球场上的动作:他正在跑动的对手和即将来到的球。他所感到的舒适感是由一种意识到的条件引起的,这就是为了减少与某个满意的动作的偏差。但是那最终的动作不需要表征在他的心智中。事实上,它不是一个人可以表征的某种东西。我们只是感到我们什么时候距离最适宜的更近了或者更远了。心理学空间'S.H1F#]5y yj z hj
 心理学空间O6h$F Al
根据梅洛•庞蒂的观点,我们移动不仅仅是为了在任何技能领域中完成一个好的动作,我们更倾向于去改善该领域内的所谓好的动作。正如我们所见,我们倾向于将情境区分得更加精确并且对它们作出更加适宜的回应行为,因此意向弧被慢慢地丰富、改进。但是这不是一个被目的指引的活动,它可以是有目的的而不需要认知者接受一个目的。“运动身体,就是通过身体指向物体,就是让身体对不以表象施加在它上面的物体的作用作出反应”。 心理学空间5^&F4a9LE$D x*k+G|9X
心理学空间E8[k+B9F/g/y
三、 非表征的认知模型心理学空间{+[z%@ ~ `k

6Ckz&RS G M-M0[0梅洛•庞蒂认为没有任何神经模型,无论是经验主义的或理性主义的,可以解释过去的经验影响现在的经验的方式。德瑞福斯认为,庆幸的是馈进式模拟神经网络(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s)可以在不利用经验主义的联想和理性主义者预设的符号规则以及人工智能研究的情况下解决这一问题。它展示了意向弧的重要的结构特征,并通过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对人类认知行为中的许多现象作出了更为合理的解释,而这种解释是不求助于心智的表征理论的,这就为梅洛•庞蒂的非表征理论提供了重要的论据。
H*]|{3Rz4c0
5HU H2^'nt0馈进式模拟神经网络的基本构成单位包括单元(unit)或称节点(node)和联结权(weighted connections)。单元是带有活性值(activation value)的简单加工器,联结权则是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结被称为网络。一般来说,联结都是加权的(weighted),权值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因此特定的输入将根据权重的提示而决定接受它的单元式兴奋还是抑制。 
W4Sx^ pf0心理学空间m(C*yOU7p4f
根据这一模型,记忆不是被储存起来,然后与现在的输入联系在一起,而是如果给出特定的输入,信息就会存储在个别单元之间的联结权中,而在处理中,这些联结权也充当了中心的要素。神经单元之间的联结权将会被一个转换器所改变,因而输入跟转换器所认为的合适的输出联系起来。因此相似的输入将产生相同的或相似的输出。在这种模型中输入与输出好像还是在某种程度上联系在一起,因而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联想主义。这种观点其实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在成熟的神经网络中,每个节点在特定的时间点上都带有活性,初始时为“静息活性”,一个特定的激活模式在回答这些单元的输入时被产生。如果网络的输入发生变化,那么构成它的处理单元的激活值也发生变化,结果被明确表达的信息也随之而变。因此,输入加上节点的最初状态决定了输出。这就将这种观点跟消极的联想主义区分开来,并使它成为梅洛•庞蒂意向弧的神经基础的完美候选者。
an%BE7X Q [0
1dFH"\7sb0馈进式模拟神经网络通过它的联结权和节点这两个基本组成部分,说明了实际的认知过程的非表征的特征。另外,馈进式模拟神经网络对人的认知现象的解释也更具合理性。第一是与神经系统的类同性,即网络模型比符号模型更近似于神经系统。实际上,网络模型的灵感就是来自于神经系统。例如,一个单元的激活状态就意在相符于神经的静息或发放冲动。单元之间的联结是按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的形态加以想象的,而采取神经网络的形态,更贴近于人的认知特性。第二是恰如其分的衰退。人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绝对可靠性。脑是有局限性的,像信息过载,指令过载,物理损害等。但这并不会使脑停止工作,而只是使脑适当衰减其功能。模拟神经网络具有这种恰如其分的衰退,某些联结,甚至某些单元的损坏,一般不会使系统停止活动。第三,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人脑的优越性在于人脑可以根据环境,通过“自学”来认识未学过的新知识并解释不熟悉的新问题,这说明人脑具有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的特点。模拟神经网络也模拟了大脑的这一特点,即当网络面临一个全新的输入模式的时候,其自身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训练策略来调整神经单元之间的权重并修正自身的特性已达到某种预测的自傲过,从而也具备人脑的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的能力。 心理学空间K2W sJP5as

(QyU+\$B k0然而除上述优越性之外,也有人对馈进式模拟神经网络提出了质疑,那就是概括总结的难题。一个智能的网络必须能够进行概括,当我们对与一个特定输出相联系的输入给予了足够的例子之后,神经网络应该进一步将同一类型的输入与同样的输出联系在一起。梅洛• 庞蒂认为,这种相似性的问题根本不是一个比较表征的问题,我们没有把现在的输入看作是跟记忆中先前的输入相似,而是将其看作是对给定物体的原始输入的偏离。因此,我们不需要在一种随意选择的相似性的基础上将输入与输出联系在一起。心理学空间&U+{h:Z!I

e1P-A0OI7D0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来源于对真实神经元网络运算能力模拟的神经网络,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示出学习、记忆、联想等强大的认知功能。从模拟真实实验的角度来看,其他方法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在神经网络模型这里,都可以迎刃而解。从探讨认知过程的内在机制的角度来看,神经网络的运行方式,与神经元的信息传递一样具有高效和抗干扰的性质,因此可能更接近认知的本质。具备上述特点的馈进式模拟神经网络也能够对人们身体行为的非表征性作出更合理的说明,从而使梅洛•庞蒂的非表征思想在得到现象学意义上的辩护之后,又得到了神经科学上的支持。
K HSgp8hVYnr0
)^6z'ikwvPYV0四、 对梅洛•庞蒂非表征涉身认知观的反思心理学空间H} b&n$~V$_\
心理学空间,mp aiBS0[tha$X'@
首先,梅洛•庞蒂非表征的涉身认知观在认知科学及认识论中有都重要的意义。在认知科学中,梅洛•庞蒂所主张的心智的非表征主义,成为涉身认知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安德森论证现代EI(涉身智能)相对于GOFAI(传统人工智能)的发展时提出表征源于身体活动的思想。他说:“由此表征是已经具有内容的身体经验的‘升华’,并且表征不是通过自主心灵给予内容或形式的;表征的布局为行动身体自身所控制,为‘我能’而非‘我思’所控制•••概念内容和关系,即我们概念图式的结构,首要地决定于实践标准,而非决定于抽象和逻辑的标准。” F•J•瓦雷拉也提出非表征的智能思想,他认为表征观念不仅遮蔽了人类经验中许多认知的基本维度,而且妨碍了人们对这些维度的科学解释。知识有赖于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语言和我们的社会历史——简言之,我们的具身化——不可分离在世界中的存在(being in a world),知识不是存储在心智中,而是在世界的交往活动中发展的,认知者处身于(situated in)世界中,认知者和其实践的世界彼此蕴含在相互生成的过程中。 人工智能大师R•布鲁克斯也认为,表征在构建智能系统方面是错误的单元。心理学空间!qm,_By&T*TK'M*}
心理学空间R}OPc;K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语言学教授拉可夫(George Lakoff)和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哲学教授约翰逊(Mark Johnson)总结30多年来认知科学的成就对传统哲学的挑战时,提出认知科学的三大发现分别是:心灵本质上是涉身的;思想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抽象概念大多是隐喻的。 这是认知科学中具有哲学意义的三个主要发现。由于这三个发现,两千多年以来关于理性的这些方面的先验哲学思辨已宣告破产。由于这三个发现,哲学将不再同于以前。梅洛•庞蒂被看作是涉身认知科学哲学基础的系统阐述者,是涉身性思想的开创者。哲学家克拉克说:“对身体,环境等因素在认知中作用的系统阐述,最早可以追溯至梅洛•庞蒂1942年的《行为主义的结构》。” 因此梅洛•庞蒂的涉身认知不仅是对以表征为核心的计算主义、符号主义、表征主义等思想的反叛,而且还开辟了认知科学发展的新范式——非表征的具身认知范式,使知觉的非表征性成为涉身认知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学空间$^ m1]$Do5G2IYXa

.Dg2Q_7fe|0在认识论中,梅洛•庞蒂看到了我们的身体具有非二元论的双重的特性。他认为我们被经验到的身体不是笛卡尔二元论意义上与“我思”对立的单纯广延的物体,它既不是纯粹无意识的活动,但也不完全是先验意义上的无广延的纯粹意识,从而破解了传统知觉观的实体二元论。虽然也有一些人对梅洛•庞蒂“身体性”的理论提出了批评,认为其感觉理论仍然是心理和认识论层面的,肉体和心灵的关系从根本上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梅洛•庞蒂的理论促成了当代西方哲学在解决身心关系问题方面的一个重要转向,即从肉体或灵魂的不可共存到两者的紧密结合,从“主体性”思维到“身体间性”。因此他的这一理论在当代西方哲学认识论中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
W&H{7UZBN_0
H'UW0u \7[-Q0其次,对于梅洛•庞蒂的非表征涉身认知观,我们要全面理解其真实内涵。我们知道,一直以来表征主义也是盛行不衰的。克拉克(A•Clark)倾向于主张知觉行为也是有表征的。他说:“涉身模型中的表征并没有完全消失,并不意味着非表征,而是更经济的表征,更加受行动导向的表征。”克拉克提出了最小程度的笛卡尔主义(Minimal Cartesianism)的立场。他指出:“这种说法似乎有二元论之嫌,但是这种说法并不是本体论上的说法,而是针对表征而言的。也就是说,把表征植根于涉身认知的互动构架中。” 甚至有人提出,如果没有关于心理内容的自然主义理论,我们最终将不得不放弃我们把自己作为人类动因这一概念。因此,对于梅洛•庞蒂的非表征思想,我们需要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以把握其真实内涵。
[ {d,_.z"z8n|0心理学空间UhB&^J.B
其实,梅洛•庞蒂并不是无条件地批判所有表征。具身或涉身认知反对将认知抽象为一个独立于身体活动和环境的内在的表征和计算,因为认知不是一个纯粹内在发生的、独立进行的事件;这种抽象的和二元论的看法只有在认知的高级水平,即笛卡尔的“我思”——科学、数学和逻辑思维——上看才是“显然的”。但人类一开始不是作为笛卡尔的“我思”或胡塞尔的“纯粹意识”这样的认识论意义上的抽象主体出现的。因为根据进化论,生物是进化的,生物体的认知能力也是进化的,人类的能力是由动物能力演化而来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认知必然有一个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的历史,因此人类通过认知获得的知识和构建的理论也就必然有一个内在的历史维度。而传统认知观只顾及到高级水平的认知,不论是符号主义还是联结主义都隐含地将认知视为基于符号表征的过程,这种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一开始就是处在符号表征的认知水平的认知观才是梅洛•庞蒂所反对的。
+j7n"mt L3\n~'X0
CuJEn0如果我们接受进化的连续性,那么认识不可能一开始就处于高级水平。根据梅洛•庞蒂的观点,认知并不单是在脑神经系统中的表征的操作;确切地说,认知最初是在活的身体界面上进行的,只是到了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特别是到了符号语义的阶段,认知的内在表征方面才高度发展并成为认知活动的重要领域。在这个阶段,有赖于符号语义特性,认知不再局限于实时的环境,人脑的高度发展的神经系统为离线认知准备了一个内在的、想象力的空间,认知者不再非要处在实时的认知环境中和实际的对象交往。于是在某种程度上,认知成了处理心理表征的过程。这正是认知主义所聚焦的阶段,但认知主义过于孤立地看待这个阶段而忽视了它的发展和起源,这才是梅洛•庞蒂的非表征思想所要说明的核心内容。心理学空间B ` F$]J1p'v&WF1j
心理学空间 L"Y^Mf-G S
最后,关于认知科学中的表征,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表征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和学习方式,正因为有了表征,人们发展了一个独立的、内在的、想象的世界。符号表征对于认知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人类的高级认知活动而言(从这个意义上说,梅洛•庞蒂的非表征涉身认知观跟表征主义并不是根本对立的),但不是充分的,因为按照进化论的观点,在种系演化和个体发育中必然存在一个非表征的认知时期。因此,对认知的研究必须遵循人类认知进化的渐进性和连续性,从最低级形式的认知开始,追溯认知的发生和起源。 
[8];~3{ pu#lgR;wY.y0心理学空间3b4}J8|p:n%H.^2B[!I
结语
5?I:Svw7\7j E0
!AchW'Ik"^+G"}0心智活动是既复杂又神秘的的现象。说它复杂是因为到目前为止人类对它的研究还停留在模拟阶段,而对于它的真正工作机制还不清楚,即使最好的智能机,其灵活性、意识性都无法与人脑相比。说它神秘是因为它总是和意识、心理、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纠缠在一起,困扰着认知科学家和哲学家。然而我们应当看到,从计算主义,联结主义再到涉身认知,对人类认知活动的研究越来越贴近人的真实认知过程。
7L%_ o G1vA XI0
2X A I%\A o3F0现代涉身认知科学正处于扩展、争论和整合的发展过程中,作为涉身认知思想的开拓者,梅洛•庞蒂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的非表征的涉身认知观对于现代认知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总的来说,研究和理解他的涉身哲学的思想,不仅能够为更好地研究认知科学提供理论支撑,而且也能够从新的角度来理解传统哲学问题,从而有利于我们把哲学与认知科学等学科更加合理地结合起来,研究和发现新的问题。心理学空间.Cw N S3A&W
心理学空间&Q s}} Xy
心理学空间Of#r&[(W+HJ r

C/{!Y)Yx0参考文献
@"G!g'pH+U0
/K ^Y:HK,S*^e.n'{0【1】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2001。
Mz"E7pQw b@-p0【2】 杨大春,感性的诗学:梅洛•庞蒂与法国哲学主流,人民出版社,2005。
4rcw,n_$S,D0【3】 杨大春,杨大春讲梅洛•庞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心理学空间 }|n/D8`y+yP
【4】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第一卷), 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2。
Y?5b"vUBs6`o0【5】 M.W.艾森克;M.T.基恩,认知心理学(第四版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心理学空间!ZY [%PL|n
【6】 【美】罗伯特.L.索尔所;M.金伯利.麦克林等著,认知心理学(第7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心理学空间LS:I4C!j5Y0r
【7】 彭聃;张必隐,认知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心理学空间 \,l8r:d T4E2{2bN
【8】 张淑华;朱启文等,认知科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07。心理学空间#K;P@hG7B%U!f
【9】 贾祥林,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心理学空间+j[+N Qn
【10】 约翰•塞尔, 心、脑与科学,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P3A J4Y!k,w;C0【11】 Hubert.L.Dreyfus,《Intelligence without Representation——Merleau-Ponty’s critique of mental representation 》,Phenomenology and the Cognitive Science, Springer Netherlands, 2002。
HT:W4m#ew9X+?0【12】 Husserl.E,Ideas Pertaining to a Pure Phenomenology and to a Phenomenological Philosophy, Springer , 1989。心理学空间8cDV2E"`0z
【13】 Anderson Micheal L, Embodied Cognition:A field guide ,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Ltd. Essex, UK ,2003。心理学空间-d@gC o I
【14】 F.J.Varela;E.Thompson;E.Rosch, The Embodied Mind:Cognitive Science and Humen Experience, Cambridge,Mass:MIT Press, 1991。心理学空间b4J {1A:~Ez+|!Hu
【15】 R.A.Brooks,Intelligence without Represent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Vol. 47 (1991)。
@.U,h)N6@0【16】 G.Lakoff;M.Johnson, Philosophy in the Fr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 New York:Basic Books, 1999。
n+|w9d'Z a0【17】 Clark.A, Embodiment and the Philosophy of Mind,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l*p+p,Kl:A:Zd!^&M0心理学空间Un&t!T@ L |Z4}'g
【Abstact】In the mid-20th century, the Western mainstream psychology set off a revolution in overthrowing the behavioristic psychology, which resulted in the generation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has not yet attained an unifi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except for some competing paradigms. Following the paradigms of Symbolism and Connectonism is the Embodied Cognition, which looks on cognitive and mind from the viewpoint of body. Merleau-Ponty is a pioneer in Embodied Epistemology and his thought about Non-representative Embodied Cognition is a rebellion against the Representationism which the former two paradigms both insist. In this paper, through a number of core concepts, such as the intentional arc, the maximal grip, the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s and so on, the author trys to specify Merleau-Ponty’s non-representationism in Embodied Cognition and reflect on the non-representationism deeply, 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nature of human cognition.
/|` Tv A%Ry`)@.Z0【Keywords】 representation; embodied cognition; non-representation; the intentional arc; the maximal grip;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s心理学空间,Upv-DtS/LoA
心理学空间%yy)a,n%m'N@K;U
 

}3mjL2V9}~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具身认知 认知科学 现象学 表征 涉身认知 非表征 身体意向弧 最大程度控制
«具身认知观:认知科学研究的身体主题回归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