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再评述
作者: 马晓年 / 5014次阅读 时间: 2010年3月01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 bR;`[-@:K:gl

有些学者认为,同性恋的发生具有生物学基础,是生来就有的本性,典型的说法是“解剖就是命运”。这里有遗传因素、激素因素、大脑性分化因素等。然而,至今还没有足够数量的证据证实同性恋的发生肯定就是生物学因素所致。有些学者则认为,同性恋完全是心理与社会因素造成的,或者说是后天因素造成的,是抚养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持后一观念的人尚无足证据完全否认生物学因素的存在。近代有些学者针对上述两种针锋相对的理论提出另外一种观点,即生物学与抚养过程中的因素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并共同起作用的。这种作用将在某些特定时期起作用,故称之为关键期,所谓“本性/关键期/教养”模式,或曰“先天/关键期/后天”模式。它强调在人们性心理成熟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存在生物学因素(本性、先天)和文化环境因素(教养、后天)的共同作用与相互作用,以至对人的行为或性取向产生持久的记忆痕记或印记作用,其关键期始自受精之日,一直持续到青春期之后。研究表明,出生前和刚刚出生的经历有可能助长某些行为趋势和性取向,而在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对这些趋势进行精雕细刻并使之固定来下,把出生前的因素都说成是生物学因素或把出生后的因素都说成是社会环境影响的作用同样是不可取的,因为在出生后的学习和社会化过程中输入大脑的信息是来自各种感觉的,是经由大脑的学习和记忆的生理功能予以加工的。据有些学者的观点,人类的大多数行为,特别是性行为就像在剧院上演的戏剧一样有一个脚本。脚本实际上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把他或她认为适合的行为、态度、价值观和期望接受下来并予以内化的,它将成为以后奉行的行为准则,所以脚本随性别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也随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而有所不同。一个性脚本将具有5个关键变量:即一个人应该与谁发生性关系,一个人应该从事哪些性活动,性在什么时候是适宜的,什么是合适的性环境,一个人为什么要有性活动。

`7x8}A5A.`N SjY0

kI+i'i d0性发育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的关键期,或者说要经历一系列的关口或岔路口。换句话说,在性分化与性成熟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当一个人步入性分化的每道关口或岔路口时,他或她都具有双向选择。但是当一个人完全通过这个关口后,该关口就会关闭,于是其性分化或性成熟将固定于先前发展的方向。至于这些关口或岔路口,在出生前和出生后各有六个,共计12个,出生前有:1染色体性别;2性腺性别;3激素性别;4内生殖器形态性别;5外生殖器形态性别;6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内编码。出生后有:7出生时的指定性别;8性脚本形成;9性角色学习;10性别同一性(即心理性别或性别认同);11性取向;12青春期。例如,一个人的性腺在胚胎发育期可以向睾丸也可以向卵巢方向发展,但一旦发展为睾丸后就不可能再发展为卵巢。然而,一个人在性取向的最初发展阶段是有很大自由度的,就像跑在任意车道上的汽车,但是当一个人不断成长时,将日益按照社会根据其性别指定的“车道”行驶,最后固定于性别所限定的“车道”。这种选择是具有永久性的,不会轻易改变的。如果想要跨越性别屏障,不论原来固定的“车道”对他来讲是对还是错,都必然带来剧烈的心理冲突。相反,若是一位素质性同性恋者,才不会为自己的选择而苦恼呢!因为他们完全适应和有能力承担自己的选择。心理学空间M&X4I-h ?I)w5A-?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谈谈性厌恶 性心理
《性心理》
现场见证——美国的同性婚姻势不可挡(三)»

 马晓年


 马晓年,出生于1945年,1969年华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1981年华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82-1983年在英国进修。
马晓年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