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会学习理论的实验研究
作者: 网络转载 / 11857次阅读 时间: 2009年10月31日
标签: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Yb(C d3Gp0班杜拉认为,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来进行动物实验,以此来构建他们的理论体系。他们观察动物是如何走迷宫或逃出迷宫的,这对于研究作为社会一员的人的行为来说,没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班杜拉强调要以人作为基本研究对象,而不是从动物那里获得第一手材料。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他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事实上,人们在社会情境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到很多行为。

?^ Q k.D5yr0]0

7uS^FSpZ0  在班杜拉看来,任何一种合适的学习理论,都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个体是怎样在社会情境中习得一种新的反应的?行为主义者,如赫尔与斯金纳认为,是由于个体在做出反应时得到了奖励。尽管证据表明,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塑造程序,可以形成各种社会行为,但研究也表明,个体也可以只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习得新的反应。用班杜拉的术语来说,这些他人即榜样(models),通过这种观察而习得反应,即称为榜样作用(modeling)。心理学空间8[l a-K![De

心理学空间o B3U l$R'LvN

  班杜拉指出,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无法解释这类观察学习的现象。第一,他们不能解释为什么个体会表现出新的行为;第二,他们无法解释一个榜样的身上可以获得完整的行为模式;第三,他们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些行为模式可以在没有强化的在情况下获得;第四,他们不能解释为什么在观察榜样行为后,这种已获得的行为可能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出现。所以,倘若社会学习完全是建立在奖励和惩罚之结果的基础上的话,那么大多数人都无法在社会化过程中生存下去(Bandura,1969)。

i v$iJ7K7G D0

PZQ1Xs?GhUn0心理学空间]\og7u k

心理学空间'D@`W&z\o

  两项实验

EK,p0g4GeO0

*Wm*G h}0f4wV0   在一项典型的观察学习的实验中(Bandura,etal.,1963),班杜拉分别就现实、电影和卡通片中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所有这三类成人榜样都同样会导致儿童模仿这种攻击性行为。心理学空间;S7cY_D5[

M(Fo7]4};pDC8O0  在另一项实验中(Bandura,1965),班杜拉对上述研究作了进一步延伸。他要了解两个主要问题:心理学空间 y3EB tCc3f)p

HWnt o$Y%@IL,r0   (1)儿童是否不管榜样是受到奖励还是惩罚,总是会从榜样那里习得攻击性行为?心理学空间X |5ke B1\

心理学空间f)]`p2m1l {Fi-_7TU

   (2)儿童看到榜样受到奖励是否比看到榜样受到惩罚会更多地自发模仿所看到的攻击性行为?心理学空间n9^-Bz&W\EOD1N_

w;hU{1K|0  在实验中,把4至6岁的儿童分成两组,儿童在电影中看到一个成年男子演示四种不同的攻击性行为,但在影片快结束时,一组儿童看到的是这个成人榜样受到另一个成人的奖励(那个人说:"你是一个强壮的冠军。");而另一组儿童看到的是这个成人榜样受到惩罚(另一个成人说:"喂,住手!我以后再看到你这样欺负弱者就给你一巴掌!")。

@ ? xUOx&}7`0心理学空间9nO tr X-y[F] n

最后一组儿童看到榜样没有受到任何奖惩。接下来,就让儿童进入一间游戏室,里面放有一个同样的充气人以及这个成人榜样使用过的其他物体。结果发现,电影里榜样的攻击性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奖励或惩罚),是儿童是否自发地模仿这种行为的决定因素。也就是说,看到榜样受奖励的那一组儿童,比看到榜样受惩罚的另一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

\"|E(T&A0

n*gA ts0实验结果见右图。心理学空间8_p%\3F"a

心理学空间4`Mb{?k,H [(}

 

iy H"m#Eg-Le;WJ0

]F.{9s{n Lu*|0但这是否意味着,看到榜样受奖励的儿童比看到榜样受惩罚的儿童习得更多攻击性行为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班杜拉在这两组儿童看完电影回到游戏室时,以提供糖果作为奖励,要求儿童尽可能地回想起榜样的行为,并付诸行动。结果表明,这两组儿童在模仿攻击性行为方面没有任何差异,即都能同样精确地显示出榜样的四种攻击性行为的顺序。这说明,榜样行为所得到的不同结果,只是影响到儿童模仿的表现,而对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心理学空间/N#lN5\5^a

(_/RF r.sG`0因为在榜样受到惩罚的条件下,儿童同样也习得了这种行为反应, 只不过没有同样地表现出来罢了。

)i0x E8P1XM.i p/[0

h)Y VwB`2sS S0 根据这些实验的结果,班杜拉特别关注三个最基本的、相互联系的机制:

b*dd.ZcL%QFH.}"m0心理学空间gx0^X T(R\#U:qzr

1.替代过程(vicarious process)

jh:y\*C(K'Bb ] e0

"d^ }8Ii5X\s]0  班杜拉认为:"事实上,由直接经验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Bandura,1976)。这就是说,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观察他人行为的结果是受到强化还是惩罚,不必自己直接做出反应并亲自体验其结果,也可以学习。在班杜拉看来,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学习模式,是人类学习的一个重要形式,因为这类学习是学习各种复杂技能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例如,我们不可能通过试误学习来掌握开车、动手术之类的技能。至于人类的许多社会行为,如利他主义或暴力,也只有用观察学习过程来解释,才能得到最好的理解。

'~3JYH.{^H1Z Jt0

D-a3G|_0  在班杜拉看来,通过观察来学习,可以使人们获得行为的规则,从而不必经过漫长的试误来逐渐形成这类规则。通过社会榜样的作用,人们可以吸取他人显示出来的和创造出来的信息源,以此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要是人们只能做行为主义者所说的那样,只能从试误的后果中学习的话,那么人类的生存前景就很渺茫了。例如,儿童游泳、青少年学开汽车、医学院学生开刀,错误越严重,就越有生命危险。所以,只能凭借替代过程来学习。

&|Ap Lf4t Ep%fVO0心理学空间 tc.Y4?1P)y;{

2.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心理学空间B:J@5?zY/o

心理学空间#T#m ~S z H;o

  班杜拉指出,研究已表明:"通过工具性条件作用、经典性条件作用、消退和惩罚引起的行为变化,有许多是通过认知来调节的"(Bandura,1976)。班杜拉所说的认知,主要是指使用符号和预见结果的能力。

5Ev J(f&bYv0

+xW.AE6qP"q;o0  首先,使用符号的能力,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创造和调整各种环境事件的有力的工具。通过符号,人们可以把稍纵即逝的经验加以处理并转换成内在的模式,从而作为未来行动的指南;通过符号,人们可以赋予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经验以意义和形式:通过符号的媒介,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他人交流信息。

6c:m~0y;kV0心理学空间-?oZ&e ]"\

  其次,人们并不是简单地对环境作出反应,或被环境事件所左右。人的行为大多是有目的、有预见性的。人类可以预见到各种行动可能导致的各种后果,并以此制定行动方针、引发自己的动机,并有预见性地引导自己的行动。而预见性的和有目的性的行动能力扎根于符号活动(班杜拉,1987年)。所以,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认知为媒介的。这样,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称之为认知行为主义理论(theory of cognition-behaviorism),也是名符其实的。

`Ze+HOq#P1t-l0

q{n,[z;tQBM03.自我调节过程(self-regulatory process)

T#J8_"~sb0

| bh1H.K/T0  班杜拉认为,个体可以通过观察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所以,人的许多行为变化,不能用刺激-反应联结来解释,而应该用自我调节过程来解释。在班杜拉看来,人们并不只是为了迎合他人的偏爱而行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根据自己的内部准则和对自己行动所作的自我评价来调节反应的。例如,人们可能会对自己所做的某件错事(尽管任何其他人都不知道)而自责,因为这种行为违反了他们自己的行为准则。心理学空间U%bt&[hh]

0S t8~3J bn0就一般而言,自我调节过程包括自我观察、判断和自我反应三个阶段(班杜拉,1987年)。

*S7[Y LB$p0心理学空间n:[!V6dBT B*nq"V

  班杜拉认为,儿童自我-评价的准则也是受榜样作用的影响的,

`*A$uz$?#XQ0

:_j(G2~]C"m0  在一项实验中(Bandura and Kupers,1964),让7至9岁儿童观看榜样滚木球,第一组儿童看到的是榜样采用自我-奖励的高标准,也就是说,只有当他得到高分时才用糖果来奖励自己,并且说这样的话:"因为我得了高分,我应该得到奖励。"否则,他会作自我批评:"这样的分数不应该得到奖励。"第二组儿童看到的榜样是采取自我-奖励的低标准,也就是说,只要得了几分就吃糖果。第三组为行为控制组,即儿童没有看到榜样是如何自我奖励的。结果表明,前两组儿童在独自玩滚木球游戏时,采用与榜样自我奖励相类似的标准,而第三组儿童采用的标准上下浮动,他们不管在什么时候,想得到奖励时就自己去拿糖吃。可见,榜样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儿童自我评价的行为。-心理学空间$S0oWHFH.vs1V

b} K!\N$up0  班杜拉的许多研究都集中在说明替代过程,认知过程和自我调节过程在形成人类社会行为中的作用。但相比之下,他对替代过程,或者说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研究得更为透彻些。心理学空间4Tif%}Q)Eaq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二、班杜拉对行为习得过程的叙述 04 班杜拉 | Albert Bandura
《04 班杜拉 | Albert Bandura》
四、社会学习理论有关问题的研究»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