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拉康思想的總結
作者: 网络转载 / 9594次阅读 时间: 2009年11月04日
标签: 拉康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rk!Xa,E6J0
0R+`X CNU3U0心理学空间wk{2} J|y-@
  (1)嬰孩從母體內出來的一刻,經歷了原始的「欠缺」,從此不再享有母體在解剖體學上為其所提供的完整補充;
*`;c:y:B@J4FM:t@0  這是每個生命體都必然經歷的一種過程.不管是男是女。心理学空间b,~vU7nTI
  心理学空间C"p M.SiB~7j}
  (2)嬰孩初誕生下來的時候,只是一團混沌未開的、充滿動力的存在體。這個時候,它對自身還沒有任何的認識。心理学空间fBY.i1Wf
  
2y`*n!T @.i_W0  (3)一般說來,嬰孩大約從六個月大的時候,慢慢開始建立起對自己的認識。拉康稱之為「鏡像階段」的開始。心理学空间YIR9G%\?6M
  這個階段的初期特性,是嬰孩不知道鏡中的影像就是自己的影像。他將他人和自己混為一體。心理学空间)W:Zo4I [ ]
  心理学空间2qu?4M!K,K,mh-j
  (4)其後,嬰孩發覺到鏡中的影像原來就是他自已的影像。心理学空间gh R+yq aclzP
  他產生了興奮的反應,並且對鏡中的自己的這個完整的影像產生自戀性的認同。心理学空间5Z/qy'h Ptiw
  可是,拉康指出,嬰孩對自己的完整性的初步認知,同時也帶來了他的「錯誤認知」。因為,鏡中的影像實際上只是他的身體反影,而並非真正是他本人 (影像是外在於他的一種秩序),而鏡中這個影像的完整性,仍然未能取代或解決嬰孩的軀體在一這個時期所受到的運動局限性 (他仍要靠母親的扶持) 。心理学空间ff+Q;pL H
  嬰孩這個時期的「錯誤認知」,還表現在一些其他的行為上。面對另一個同年紀的嬰孩的時候,他往往會主客不分。舉手打人的,會以為是對方打他:看到另一個嬰孩跌倒,自己會哭起來。 
$q0sl2x1]wy]0  
D,}#M YU9ulw0  (5)拉康將鏡像階段稱之為一個「想像的」階段,嬰孩掌握了對自身的完整性的認識,又同時混淆了自身和他人的差別。
:Q%DB+nDu:f5l+D0  因此,「想像的」階段形成了我們的「自我」。心理学空间WM&b,bq3I(}
  
;} V9CV| t0  在拉康的精神分析學中,「自我」應當理解為一種鏡中的我、一,一種別人眼中的「我」,或者是我們所願意讓別人見到的一種「我」。心理学空间q"U8B PF Z2b
  
+ls5@o)O,E3M0  (6)嬰孩的鏡像階段大約在歲半時結束。嬰孩開始從「想像的」階段過渡至「語言的」階段。心理学空间^4u$V\FL7x
  心理学空间c p x,`Z Q S
  所謂「語言的」階段,首先是指嬰孩對語言的學習過程。通過語言,嬰孩掌握了文法上的「我」、「你」、「他」等等的觀念,掌握了語言中的「我」的主體位置。
7r f cD#t3r @p0  
zyU?4GN0  可是,由於語言本身的性質關係(語言符號具有指稱事物的作用,但語言符號同它所稱的事物兩種不同的存在),嬰孩的這個學習語言的過程,也就同時是嬰孩將自身從客觀世界中進一步「分割」出來的過程。語言標誌了一個重要的「異化」階段的開始: 心理学空间'R8]Z'jf lmg;IT
  心理学空间+~-_u)J1ES P;f? sb
  (7)拉康所講的「語言的」這個秩序,還有另一層的意思。這就是指家庭、社會和文化的結構。
o2Zg+h}W0  在鏡像階段的「想像的」秩序之內,嬰孩的影像是要靠他的母親提供的(是母親把他抱起來的),嬰孩同母親形成了一個一對一的關係,嬰孩並且認同了母親的慾望。心理学空间 A8ut'eXr6d7n
  
w7wc&M.`L*[:ts0  「語言的」秩序的介入,既使嬰孩掌握了「我」、「你」、「他、她...」的關係,也同時使他掌握了家庭中的我、你、他的三角關係。換句話說,父親的出現,中斷了嬰孩和母親之間的一對一的關係。 心理学空间5V T~t+oRBd
  
BIc2o$GT?0  (8)在拉康的講法中,嬰孩的這個伊底帕斯的歷程又可以理解為一個對陽具這個能指的認可過程。
i1\k2N&e0  在這裏,陽具又可以等同為「父親的名字」,而「父親的名字」則代表了一套「法則」,這套「法則」反映了人類文明的家庭、社會和文化結構,代表了對亂倫關係的禁制,規限了在這個三角關係中誰可以佔有誰的合法安排。 心理学空间 x ^x8C~.o5nH!f"j#`],W"i|
  
^_ N`O;@^Sb0  (8)對語言的掌握是每個人的成長的必經之路。
u`2eiq]1A0  通過上述的這兩重意思,主體掌握了他在語言中的「我」的身份,也同時掌握了對陽具這個能指的認識(主體現在可以合法地應用他陰莖這個實物器官或者說,耐心地等候他可以使用這個實物的那一天)。 心理学空间 r.|BY@IE e
  可是,「語言的」這個進程也同時給主體帶來了一系列的「分割」和「異化」經驗,在主體的「意識」和「潛意識」之間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分割」。從此以後,主體的「慾望」被放逐到潛意識那裏,而主體通過意識的語言所提出的各種要求,則只能構成一個永遠不能得到滿足的慾望過程。 
T(B:YzN6Zr[\&F0  
7DK1br(p2esn0  (9)這就轉到了拉康的所謂「大寫的異己」(Objet Petit A)的講法。心理学空间%i m6~5s6B N
  主體採用一套言語將他的各種「需要」轉化為要求,這意味了這套說話是向著另外一個人講的。心理学空间 k'L$mS5N3K.w?[
  言語意味了在其一處地方,會有一個人可以滿足主體的要求,可以為他提供一種肯定的情況,一種絕對真理。
1y6a6^7X`9mPq"Y0  因此,大寫的異已的意思之一,就是指語言的場地,指主體所幻想的這麼樣的另外一個人。
Fi"n(g(g1?Nb\Z's%I0  心理学空间&ek&d6N7gX
  (10)但是,拉康指出了,潛意識的作用過程同語言的作用過程也是相近的,潛意識的結構同語言的結構是一樣的。
,NyVEP8k:czqoz0  因此,大寫的異己的另一個意思就是指潛意識。心理学空间1_\ p*a7xe Tjh
  
L*H;~3P1}P8R0  (11)除此之外,大寫的異己又是精神分析過程中分析家相受療者之間的相互作用的交接點。
C5b8`U,~O0  「大寫的異己就是講說話的我和聽我講說話的他這兩者的匯合所在地。」
+[#n SG#s0  換過另一個講法,這又是指受療者將分析家幻想為一個能夠滿足他的要求、能夠為地提供絕對知識的知情主體。
-} m~$Yc)KK0  為了粉碎這個想像的認同傾向,分析家必須扮演沉默的、像dummy那樣的角色。
k n6bq\c0  
C%H~gkk*J&aJ0  (12)在拉康的講法中,除了大寫的異己之外,又有小寫的Objet Petit a。
"^h%z{/Ad^VE0  對拉康說來,主體的慾望對象經過一系列的分割和異化過程之後,早已失落了。
:t A9\t#?7~SR}-h.z0  因此,Objet Petit a可說是這項欠缺和失落過程的殘餘遺跡,是主體在日後的各種慾望的產生成因。是他原先的慾望的代替對象。
Ayy Y9Y0  
]E t/x6j1A n0  (13)Objet petit a意味了一個永遠難以得到滿足的慾望過程。
}B5Ya1]$|"x7i]0  它的存在,似乎從反面論證了主體那皁已失落了、或者說長期以來都受到了壓抑的原先的慾望,這個原先的慾望,就像絕對真理那樣,最終說來,似乎是不可把握的、無法實現的。 
2QF9I4?:f$R0g6C8o0  
JHm4C^w3^0  因此,拉康又有所謂「真實的」秩序的講法。心理学空间Z5FO@"i/? w
  「真實的」不是指我們的現實生活,而是指「想像的」和「語言的」這兩個秩序的交接點,是主體不斷要回歸的、而又始終無法掌握的一個秩序。「真實的」秩序似乎是存在於語言這個意義生產的鎖鏈程序以外的東西。 心理学空间QI/U)O+PCZ&Y
  拉康的精神分析學認為,即使是一次成功的分析、治療過程,也無法保證主體最後可以接觸到他所搜尋的真正慾望、他所追求的絕對知識和真實情況。心理学空间;N9t4H3{sa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拉康
«分析家与分析者 拉康 | Jacques Lacan
《拉康 | Jacques Lacan》
儿童精神分析»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