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大讲堂:小泉英明聊早期教育与脑科学
作者: 小泉英明 / 6166次阅读 时间: 2011年4月11日
标签: 小泉英明 早期教育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小泉英明:1983年以来在日本日立公司成功开发各种类型的核磁共振仪,现任日立公司独立理事。东京大学尖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正木健雄:日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教育学会、国际健康教育联合会会员,日本临床环境医学会名誉会长,日本保护少年儿童会副会长,日本少年儿童身体和心理联络会议长。
主持人:胎教问题。 小泉英明:好的。日本在这方面也有很多讨论。原因在于,人类的大脑机能是逐步发育形成的。特别是婴儿的大脑,从胚胎到婴儿这个在母腹中孕育的过程相当于人类漫长进化过程的一个缩影。我们认为:人类进化是一个从鱼到两栖到哺乳类再到人类的漫长的过程。这也是胎儿的发育过程,经历了从有尾巴到尾巴消失的过程后才出生的。人类的大脑也是经历了这样的自然发育而形成的。 我们从小要学习很多东西,是有一个学习的过程的。比如说话的这个能力,是从听声音开始再到说话的,声音要先进入耳朵,听到以后再学着说,这是最初学说话的一个原理。大家常常非常关注婴儿学说话的这个问题。 再说到对文字的阅读,其实从脑科学来说,也是一个听与说的过程。中国很早有刻在骨片上的字(甲骨文),是信息交流的工具。而阅读这些文字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的“听”的过程,大脑再对这些“听”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心理学空间MOc} A$c0b

'P}7JWx:O0主持人:睡眠问题。心理学空间Y\1C`7A0djz(Wp9p
小泉英明:婴儿大多数时间处于睡眠状态,但是就是在这种迷迷糊糊的状态下,婴儿对外界状况是有感知的。 我们做过很多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胎儿在母腹里是能听到声音的。妈妈的声音能够通过母体传给胎儿,这是我们最近的研究逐步揭示出来的。人类对母语的语调、节奏、韵律的分辨和学习都是发生在胎儿期的。 刚才说过的学说话的问题,要先听才能说,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要想会说就得先学听,而听觉功能的发育是从胎儿开始的。所以,如果胎儿期没有充分地听,听功能没有发育好的话,就会影响以后的阅读能力。比如现在发现的阅读障碍症、失语症等,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听觉发育期出了问题。人们对进入耳朵的声音具有无意识的辨识能力,否则阅读就会出问题。 幼儿期要更多地让孩子听,如果先教孩子阅读的话是顺序颠倒的,要和孩子交流,让孩子之间进行交流和对话,让孩子听很多声音,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等等,即使不会说,也要让孩子听到很多声音和语言,自然而然地婴儿就会开始伊呀学语了。心理学空间S*UxOsu~+|d1EC

7g@Y(U!BG0主持人:温度决定性别的问题。心理学空间:Q,v`g/p
小泉英明:一概而论地说“温度决定性别”的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它只发生在极其少数的个别物种的动物身上。 一种是海龟。由于孵化期温度的不同,有时孵出来的雌性海龟多,有时雄性的多。还有一种是美洲鳄。这些现象并不是很早就发现的,也是最近研究才发现。但人类不同,人类的性别是由基因决定的。心理学空间7fZ2f6~LJ2hm2a|1y

[$oS'U:G0~![C%IKY0主持人:爬行的问题。
X8^wWyKG9V8H0小泉英明:这个问题在动物界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有爬行这个动作。我们来看,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与人类最接近的种群是大猩猩,但是大猩猩也不需要爬行。婴儿爬行期的大脑也是很多脑功能的发育阶段,首先是欲望的发育。 婴儿在4-5个月大时,就会伸手去抓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还要放到嘴里尝一尝,感触一下。这时的伸手动作是有意识的,是大脑欲望功能发育的起点。会爬以后,婴儿可以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实现自己的目的,可以伸手去抓那些地方的东西,也要放到嘴里尝一尝,确认一下。 婴儿因为有了欲望,要达到目标,所以要爬过去,这是人类特有的功能之一。所以,欲望带来动作,爬过去,伸手去抓,形成一个整体的神经系统,是一个联合过程。因此,爬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意识、大脑的思考等功能的表现,是大脑整体发育的过程,这些功能都与爬行有关,这也是我们目前刚刚研究明白的内容。 爬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是大脚趾的动作,脚趾要发力才能使身体向前挪动,这是人类特有的动作,大猩猩的大脚趾和人类的构造是完全不同的。人类从第一次直立到行走,身体要向前倾,或者是为了不摔倒,需要大脚趾张开扒住地面,大脚趾要发力才行,否则是不可能的。大脚趾功能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也是与大脑发育相关联的。 向前运动时脚趾的发力与欲望之间有哪些联系,这是脑科学还没完全研究清楚的内容,是我们正在进行的研究课程。 正木健雄:爬行的时候,有的孩子大脚趾并不是勾过来发力,而是拖着脚背向前爬,这是不正常的,这样的孩子是有问题的,这是我们脑科学正在研究的内容。 还比如,孩子在走路时会摔倒。对日本孩子的研究发现,有的孩子摔倒时不会伸手出去保护自己,而是脸趴在地上,脸也受伤,牙齿也受伤,而一般孩子都会伸手出去的。那么,为什么这些孩子不会伸出手去呢? 1979年我去欧洲几个国家访问时,在公园里观察摔倒的孩子,他们都会伸出手去扶地。而现在发现有的日本孩子没这个反射,这是个问题,现在还没找到答案。
j8o6l8d.k5DM0D0心理学空间-{rq#I FoN
主持人:是否是本能。 正木健雄:如果认为是本能的话,就是不需要教也应该具有的能力。现在对这个问题还有争论,还没有结果。有人认为是胎儿在羊水里形成的本能反射,不过也没有结论。是不是胎儿在羊水里时,环境恶化影响了这一本能反射的发育呢?我们看小猫从高处落下都会翻转身体变成四肢先着地,或许是一种本能吧。
L3gP-A?]A0
4r+k;H)uf0主持人:我们做过这样的实验,在垫子上,让孩子膝盖着地,老师从背后推着孩子向前爬,老师推的时候孩子用手撑着地面,但当他们自己摔倒时有的孩子还是没有伸手保护自己的动作。伸手出去为了保护自己要大拇指撑开用力支撑地面缓冲,这样才不会马上摔倒,大拇指以及其他手指都要用力才行。手指没有力气也许也是摔伤的原因之一。
:kI;[#i W k0小泉英明:脑科学研究认为,婴儿的母亲和保姆与婴儿的交流是至关重要的。婴儿一个人生活长大成人是不可能的,学说话时没有对话的人也是学不会的。比如让婴儿看电视,最开始婴儿最喜欢的是新闻节目,为什么呢?因为播音员面对观众,看着婴儿,婴儿以为播音员在对自己说话,于是会爬到电视机面前,用手去拍打电视屏幕,但是拍打几次以后,发现播音员没有回应,就是放弃拍打,对电视不再有兴趣。再接下来,婴儿还会对幼儿电视节目感兴趣等等。 最初婴儿是因为对电视有兴趣才会有意识地爬过去,靠近电视,这个过程很重要,但是电视节目却没有反应,这就损害了婴儿的脑发育。所以,妈妈或保姆一定要对婴儿有反应,这是育儿过程中最基本的内容。这也是脑科学研究的问题。 正木健雄:运动和交流,这两个内容非常关键,要结合起来,运用到育儿过程中去。心理学空间't q-?;pf~'Fts*s
心理学空间7t%X} R b P
主持人:训练的必要性。
d e!G&gT O0小泉英明:我们的研究小组在做一个国家级的研究课题,是很多年持续的跟踪实验,虽然目前还没有得出明确的科学的结论,但有几点已经明确,我们认为是普遍适用的。 其中一点,对孩子进行表扬是至关重要的。从一开始训练到后来有些枯燥时,表扬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的研究发现,得到表扬时脑神经荷尔蒙分泌会增加。心理学空间#R6Kz'A&RMn^/c
心理学空间QuXD2z#jB3O/A
主持人:奖励的科学性。
Jq#ICtCP0小泉英明:是的,大脑里有一个欲望控制区,荷尔蒙增加,到达这个控制区,意识层面的活动水平就会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就会提高,这是研究证实了的。 正木健雄:体育运动也是如此。训练时有目标的话,还没达到高水平的运动员也会有好的状态。有一个好的目标,水平就会有所提高,否则,没有一个比较正确的、好的目标的话,水平也发挥不出来,有一个好目标很重要,能够帮助运动员一步步达到高水平。日本有的教练只会让运动员“再快点!再快点!”但运动员却没有状态。
i0E8C'_c+Sw0
U)nyUR0主持人:被神话了的三岁教育。
`,]*}PS9]0小泉英明:在日本的书店里也充斥着脑开发的图书。脑科学是怎么分析的呢?如何促进脑发育呢?我们认为:科学实验是基础。如果没有科学实验来揭示其真相,大家只是议论纷纷的话是个大问题。 我们在OECD(经合组织)有一个从2002年开始实话的研究项目,其间出版过一本书,是有关“神经神话”的内容。 但迷信这类神话的许多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是想象出来的东西。我们还有一个研究了近十年的国家项目,其研究结果已经作为日本文部科学省制定教育方针的内容了。我认为,一切教育方法要以科学真相为基础,要尊重科学,不能推测想象,这个立场很重要。
$| P3gp8YOi0心理学空间,IOt k M gF-[ I
主持人:神经发育神话。
jO-oMc0小泉英明:这个说法我还不太清楚。我知道另一个很有名的“神经神话”,说人类一生只运用了10%的脑神经,如何如何,这在脑科学来讲都是未得到证实的内容。
w$fy(g.d+Pp|-g \V;b0心理学空间4d8r9M!Mb7p
主持人:左右脑开发。心理学空间zD hQW%D"V)@2T9p|
小泉英明:凭想象得出说法有很多。我们所做的工作不是凭想象行的,而是严格进行科学的实验。在日本有国家级的项目,在OECD有由30多个成员国参与的项目,还有与夏威夷大学联合进行的国际项目。这些项目都是一步一步站在科学的基础上展开的研究,然后决定哪些研究结果能够运用到教育领域,是真正有效的。仅凭想象说哪个好哪个不好,而实际上却并不是那样的,这种情况现在有很多。 我们只把研究明白的、确认了的科学结果提供给教育界。 正木健雄:脑科学研究讲求一个科学的伦理问题,就是不知为不知,不能乱讲。心理学空间QJ$]e&?1j6N

2t5oa.g S+I0VMtA,G0主持人:英语学习的问题。
-W s7k4y%gh'`!E8ot0小泉英明:再从最开始讲的听力训练说起,是先听再看再说的过程,学说话要先听。而日本的英语教育有一个误区,是先看教科书,教科书上是把日语翻译成英语,再来学这个英语,都是这种方法起步的。这个顺序是本末倒置的。语言首先是声音,所以最初应当从声音开始,然后才是文字,渐渐深入。反过来的话,听到声音脑子也接受不了。所以,要先从听声音开始学起。 另外还有一个误解,就是认为语言学习也有一个“临界期”。认为如果小时候不学的话,长大就记不住了,学不会了。而我们研究明确的临界期是指在物种进化过程中发现的某些脑功能具有临界期,如视觉、听觉。而象语言这样的复杂的功能是否具有临界期,目前还没有科学答案。因此不能这么下结论,还是先放下这个话题为好。心理学空间#[]y;F+{
心理学空间 }}n*L7Gn
主持人:临界期问题。心理学空间uE(b2}'vv-_
小泉英明:比如视觉发育主要在出生后一年左右,视觉神经系统在这一年基本发育完全。如果小时候用眼罩遮住一只眼睛,这时正是视神经系统发育期,两只眼睛的视野就会不平衡,以后就会影响视觉。 所以婴儿一定不要戴眼罩,这是科学研究明确了的结果。心理学空间3xK]$H H kf
心理学空间d7R B&na/]x
主持人:智力发育的临界期。心理学空间t7j.go9[ r+ngw,| odW
小泉英明:有研究已经证明了睡眠节律的形成是有临界期的。新生儿从出生到几个月大期间,与前面讲到的让婴儿听声音一样,白天屋里变亮,晚上屋里变暗,这种明确的信号对婴儿是一种刺激,婴儿睡眠的开关就形成了。到了晚上就会困,天一亮就会醒。这一睡眠临界期的研究在老鼠实验中得到了证实,认为人类也具有同样的发育特点。 再说到英语的问题,不论英国人、美国人、英语有说的好的,有说的不好的,他们也都是训练出来的,对于我们这些非英语母语的人来说,我认为不论说的好与坏,语言首先是要用来交流的,能够正确地传达意思最重要,说的好不好是第二位的。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外国相扑运动员到日本来训练和比赛,这些外国人是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以后才第一次到日本的,但现在他们都能说一口非常地道的日语,这是欲望的驱使作用,因为不学会日语没办法生活。心理学空间3\JltE
心理学空间3E#@}B$O%t WRr
主持人:双语教育问题。
KE#[Dm.?+h0小泉英明:我们再返回去说最初让婴儿听声音的事情上来,开始都是没有文字的,只有声音,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学会语言。所以,最理想的情况是在交流过程中学习外语,无论如何也要从声音入手,然后才是文字,应该是这样一个顺序。 日本现在英语是第一外语,有些国家级的课题在研究外语教学,在推广全英文教学,但仍然只是少数学校。政府也在推行幼儿英语教育,如果能让幼儿从小开始、从听开始而且是听到完全正确的英语的话,是个好办法,但如果做的不好或做的过分也是有问题的。 正木健雄:我想说一下临界期。有医生说,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处于不断发育越来越好的阶段,上学以后视力开始下降,戴眼睛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查阅了多年的日本的资料以后却发现,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中国的学校让学生做眼保健操,以前日本学校也做,现在已经不做了,因为发现视力的发育没有这个“临界期”,上了中学以后学生用眼机会更多,视力还在发育。这是对视力“临界期”说法的否定。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小泉英明 早期教育
«脑科学与教育入门 小泉英明
《小泉英明》
小泉英明谈脑科学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