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大脑皮层维持其兴奋和抑制平衡的新策略
作者: 心理学 / 7697次阅读 时间: 2011年4月04日
来源: 转载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J)y.E7Ns I7h.[

《PLoS生物学》(PLoS Biology)于2011年3月22日发表了舒友生研究组的最新成果:大脑皮层维持兴奋和抑制动态平衡的新机制,即神经元的膜电位水平可以调控反馈抑制的强度。该工作由朱洁、江漫、杨明坡和侯晗等合作完成。同期的PLoS Biology发表了题为“在皮层网络中寻找平衡”(Finding Balance in Cortical Networks)的评论,对这项工作进行了专门介绍。

M3U:L"oP8|t0 心理学空间hQ"m2y*]"Ea0O

大脑皮层各种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于皮层中兴奋和抑制的动态平衡。在皮层神经网络中,兴奋性的锥体神经元和抑制性的中间神经元通过突触结构形成局部神经环路,这些环路是皮层中兴奋-抑制平衡的结构基础。一般认为,兴奋性神经元发放的动作电位(数码信号)沿轴突传导至突触前膜,通过突触传递在抑制性神经元上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如果达到特定的发放阈值,抑制性神经元会产生动作电位并在其支配的兴奋性神经元上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从而反馈抑制兴奋性神经元。大脑皮层的电活动状态与行为息息相关,那么皮层又是如何在不同的电活动状态下(即当神经元处于不同的膜电位水平时)维持兴奋-抑制的动态平衡呢?心理学空间7FV)j`wH

心理学空间gJ3W;?H+R0jc1A

朱洁等在离体脑薄片上应用膜片钳技术同时记录多个皮层神经元,发现反馈性抑制受到突触前锥体神经元膜电位的调控:锥体神经元的阈下膜电位去极化(兴奋性提高)可增强其动作电位在突触后锥体神经元上引起的双突触IPSP(抑制性增强)。进一步实验证明,双突触IPSP的增强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所介导:突触前去极化增大动作电位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诱发的EPSP(膜电位依赖的模拟信号),并使其发放动作电位的概率和数目增加,从而介导IPSP的增强。这种膜电位依赖的EPSP和IPSP的变化由轴突D-电流(一种快激活但缓慢失活的钾电流)所介导。该研究揭示了大脑皮层动态维持其网络中兴奋和抑制平衡的新机制。由于皮层中这一平衡的破坏与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关,这项研究成果可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9N0Q^.tM&ez a'lf0 心理学空间+`AO!cK b.d4n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等项目的资助。心理学空间#_#h$h7`0F,s)Bz%u~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Neurosci Biobehav R.:“奖励决策行为脑成像的元分析”研究取得进展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关于多巴胺和蘑菇体环路调控果蝇基于价值的抉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