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透美國夢》──白色城堡的異邦童話
作者: 洪健倫 / 5531次阅读 时间: 2011年6月19日
来源: 放映周刊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 CPy1A},N+hO(B

 《樂透美國夢》──白色城堡的異邦童話心理学空间#`n3PI2C*C0gj_r"k
心理学空间` {d;N`"n I
導演:雀倫達比斯心理学空间 q'r%o8B9E
演員:妮絲琳法兒、梅爾卡莫倫等
Vw mzCp1a9H0出品:美國、加拿大、科威特 / 2009心理学空间^.j_N/sh9CH
發行:CatchPlay
r ^ W.[~AP'K?0
dIL)^&Z:x0文 / 洪健倫心理学空间$`}@"KW

心理学空间E5@G5Q G%|$Yy2v
由美籍中東裔導演雀倫達比斯(Cherien Dabis)自編自導,於2009年發行的《樂透美國夢》(Amreeka)是一部在後911年代之中道出美裔中東移民種族、文化衝擊經驗的勵志電影。心理学空间8l'|]#O%K(x
心理学空间-M;]*Orko
穆娜(妮絲琳法兒飾)是一位在巴勒斯坦一家銀行工作的中階主管,她獨力撫養品學兼優的兒子法迪(梅爾卡莫倫飾),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兩政權緊張的氣氛下,母子兩人每天都要開兩小時的車子,通過一個個檢查哨,通勤到原本只有十五分鐘車程的市區工作念書。有天,穆娜收到多年前申請的美國移民核准通知,使得她原本已經打消的美國夢再度死灰復燃,而兒子法迪也夢想著在美國得到更好的教育。在兒子的鼓吹下,受不了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居民處處打壓,嚮往美國自由的空氣的她,決定帶著兒子投靠定居美國十五年的姐姐。
s_u8P`2Ix3{ ?0
5tpj?0lO5lN0但是美國夢並不向想像中的那麼甜美。原本是中產階級的慕娜,因為語言上的隔閡不得不當起低薪的快餐店員;而法迪在學校裡還沒品味到知識的甜美,卻先嘗到歧視與霸凌的苦頭,還有毒品的誘惑。而本片反映了當下美國的社會景況,美國就像是穆娜上班速食店的店名暗示的,是一座「白色的城堡」(White Castle),這是一個白人當權,從上到下對穆斯林充滿不理性的歧視、敵意的國家,而非英語系國家的移民儘管擁有足夠的技能,但因為語言的隔閡,在這裡也沒有辦法獲得平等的工作機會。這塊土地看起來似乎跟18世紀清教徒眼中的「應許之地」已經相去甚遠。但是,美國夢因而就不存在了嗎?心理学空间v8RcuV2Z$k;_
心理学空间S7d |yY7s-a
影片分成兩大段前段在巴勒斯坦取景,後段則是慕娜母子在美國的生活,透過視覺的呈現,本片清楚的區隔出巴勒斯坦和美國兩個國度生活不同的心理感受。巴勒斯坦的場景以昏黃的顏色為主調,隨著慕娜的車子在漫天飛沙之中駛過回家的道路,我們看到以色列在當地所築起的高牆無情地將巴勒斯坦切割成破碎的城市,這個城市在鏡頭之下瀰漫一股炙熱、高壓、令人窒息的氣氛,襯托出慕娜想往自由國度的心境。當他們到了美國,郊區開闊的空間不再看到高聳、帶著敵意的水泥牆,畫面的色調也變成與昏黃相對的清冷,空氣中飛揚的不再是黃沙,而是白雪;但是這時困境則由外在轉到腳色的內心之中,而隨著劇情發展,我們會發現,原本有型的高牆並未消失,而是轉而變成美國人心中對中東移民的敵意與歧視。心理学空间z'EhZ:j

a+ZaT9gv h]0這樣的對比處理得不錯,但可惜的是,在電影後半段慕娜與法迪展開移民生活後,導演未能再針對中東移民在美國所遭遇到的問題更深入刻劃與探討。美國國人對穆斯林歧視、敵意所引發的問題在導演將之放在法迪的校園生活的做法之下,問題的份量感覺被稀釋了不少。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一做法也是在反映美國雖在教育上盡力消除不同種族間的歧視,但是白人青少年對法迪的霸凌仍誠實地反映美國經歷塔利班恐怖攻擊後,國人對於中東移民的偏見與敵意。而慕娜委身在速食店工作的辛勞,與美國企業對於低薪勞工的刻薄待遇等社會議題,在電影之中也只被輕輕的帶過而已。心理学空间!zP^dk @mg.L

VY v;dTuYu^0電影在後段所想探討的焦點,似乎由原本的移民甘苦談,轉到穆斯林移民的身分認同問題上。在這一部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慕娜的姊姊這個角色。一方面,透過她,本片呈現了中東移民對於身分所感到的焦慮與漂泊感,還有他們對於東西世界對立所感到的無力;另一方面,藉由這個角色和她的女兒的互動,也反映出中東移民在傳承文化傳統給下一代時所遭遇到的文化衝擊。除此之外,法迪在學校的生活則是身分認同的另一種轉變。相較於他的阿姨成年之後才移民美國的經歷,法迪在青少年時就來到這個國家,除了和阿姨一樣對穆斯林的身分感到焦慮之外,他也希望盡快受到其他人的認同,成為一個美國人。有一場戲法迪的表姊和男友把他的過時的牛仔夾克丟掉,換上一件連帽棉外套,又讓他戴上毛線帽,正是一種身分認同轉變的具體呈現。雖然法迪有了最道地的美式打扮,隨身聽裡放的也是最道地的嘻哈音樂,但是白人同學對他的惡意挑釁仍然不斷挑戰他的身分認同,使他深感挫折和矛盾。
;Z2Rw?&o I.K0
`i@7@+\2D Y0針對這些問題,導演安排了法迪的校長這一個角色來處理。校長的戲份雖然不多,卻是一個關鍵角色。有趣的是,開明的他竟然是一個有猶太血統的美國人。透過他和穆娜一家人的接觸,導演安排了一場猶太人和穆斯林之間象徵性的大和解。這樣的安排固然不錯,但是這樣的手法在精神層面上的安慰效果大於影片實質上的影響力。而對於種族議題,本片透過這一角色僅指出問題癥結,並未嘗試提出一個可能的解決之道。然而,透過這種個人之間的精神和解,或許影片也反映出了今日中東世界與美國、以色列之間的族群對立,其實是一連串政治、宗教鬥爭和仇恨之下的悲劇產物吧。
w@3}"yl-?G0心理学空间2rWyP`#]
然而,在經歷這幾番風波之後,美國夢究竟還是否存在?電影接近尾聲之處,穆娜安慰兒子的一番話無非給了穆斯林移民一個非常樂觀、勵志的見解,或許也是美裔中東籍導演自身經驗的結晶。整體而言,雖然《樂透美國夢》在議題的處理上迴避了一些敏感的議題;但是以一部針對美國國內中東移民所拍攝的電影而言,在這個劍拔弩張的時代,它樂觀、輕鬆的手法或許反而舒緩了緊張的情緒,不但增加了非穆斯林觀眾對於阿拉伯世界的了解,也讓備受各方壓力的中東移民重新找回移民的初衷,站穩腳步,繼續在這塊土地上追尋自己的夢想。
V5Fs`&PY0 心理学空间 P3uJ\6[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从《阿富汗之旅》电影谈女同性恋 心理电影评论
《心理电影评论》
愛與罪的 Hide-and-Seek──《傷心潛水艇》»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