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情感概念形成和表达的对比研究*
作者: mints / 6761次阅读 时间: 2009年6月01日
来源: 中国认知语言学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v1|5Z-w6J;x;aF?0D

汉英情感概念形成和表达的对比研究*

iv6x.I |Qv Z0 心理学空间9hvq,U!]s

张 辉

-L4k(~K&S*[I+W0 心理学空间.ac(Y"`5T|g_

(原载《外国语》2001年5期)

-L,J&B`+C2y0

"y`E4}n&d7f0摘要:作为人类经验重要方面的情感 ,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在“概念隐喻”的层次上,对比汉英在情感概念形成和表达上的异同。研究发现汉英使用了许多共同的来源域,这是因为汉英具有某些共同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不同之处在于,汉英具体描述了隐喻和转喻的不同方面。隐喻和转喻不仅反映汉英的文化特征,而且分别构成了其文化的一部分。

T#^`:zI#Q0

;G3]n2a:h4LC{0关键词:认知语言学、隐喻、转喻、概念形成。心理学空间)Z `t+V9~"N

5O SAC_m01. 本研究理论背景心理学空间-Q Z a+e;f c#qY

心理学空间&s"uq!}[H+Q

从人的经验与人对这一经验进行感知和形成概念的方式的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称为认知语言学。情感(emotion)是人类经验的重要方面,人们不仅在生理上且在心理上体验和表达情感,因此毫无疑问情感概念和与其相关的表达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由于这一问题较为复杂,关于情感概念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描写它们还没有达到共识。一般来讲,有三种主要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人们共有的基本情感(basic emotions)表现为一组有限的普遍概念。根据这一观点,语言之间的差异与复杂情感不同的概念有关系(Johnson-Laird and Oatley 1989)。第二种是,不管是基本或复杂情感,不存在任何普遍的概念。普遍的只是构建情感的组成成分(component)。虽然世界上的人们都有愤怒、高兴、害怕等情感,但在不同的语言中情感概念的形成方式是不同的。换句话讲,每一情感都是复杂的,都是由普遍组成成分按不同的安排构建起来的,这些普遍的组成成分就是语义元素(semantic primitive)(Wierzbicka 1992, 1998)。

G/W8^+u!K4XPUO0

\o'xC{&B3o0第三种观点认为,我们日常用来谈论情感的常规化语言是我们发现情感概念结构和内容的重要工具。情感并不是基本的和难以言状的东西,而是具有相当丰富的概念内容。这一概念内容由转喻和隐喻复杂网络所构建。语言之间的异同都可在更深的“概念隐喻”这一层次观察到,其相同之处则是两种语言使用了相同的概念隐喻或强调和利用了相同来源域(source domain); 其不同之处是两种语言使用了不同的概念隐喻或强调和利用不同的来源域。我们这里将采用第三种观点。

(p[;r&h3M]BQF0

A$kg9f#l&|s[0本研究使用的“隐喻”和“转喻”不是用来构建语篇的辞格,而是人类思维的一种认知和概念方式(Lakoff and Johnson 1981, Lakoff 1987, Johnson 1987)。 Lakoff(1987)给隐喻下了个定义:隐喻是以一个独立的域来概念化另一个域,即域之间的一种映现(mapping)。这两个域一个是来源域, 另一个是目标域(target domain)。心理学空间fqy2w%Gv6Si

心理学空间2B)X{7A3iz S

转喻是一种更复杂的认知方式。隐喻指的是不同认知模式(cognitive model)之间的映现,而转喻则是同一模式内的映现。换句话讲,某一模式内的一个范畴代表着该模式内的另一范畴。转喻表达的功能就是通过指称同一模式内的另一范畴来激活(activate)一个认知范畴。Croft(1993:350)举了一个例子:There are a lot of good heads in the university. 在大学环境下,“智力”与“头”联系起来。在人类这个模式中,我们用一个范畴“头”代表另一范畴“智力”。

-mY C8^&X5W,Q `y8}d&K0

(CW#\uE"[BJ0Goossens(1990)认为,虽然隐喻和转喻在原则上是两种不同的认知过程,但它们并不总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作用的,Goossens创造了一个词叫“隐转喻”(metaphtonymy)来指同时利用隐喻和转喻的结构。

.B pU-F||-a7E.l|0

&b)^ Zj&CO6p U02. 语料与方法

,kyAeI0

5P)L4}#qv{}0本研究的汉语语料主要取自《汉语大字典》、《辞海》、《同义词词林》和《写作借鉴词典》,从中选出表示愤怒、高兴、悲伤、爱和害怕的五组同义词、句子和句群。英语的语料主要选自Athanasiadou 和Tabakowska(1998)中Wierzbicka, Gyori, Mikodajczuk, Taylor 和Kovecses等人的论文。在后面引用时不再一一注明。心理学空间 G V*M XxkG

v"t _"C;ih0对比采用历时对比和共时对比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这样的方法好处是,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考察汉英语言中情感概念的形成与表达:对于语义不明析(semantically non-transparent)的字和词, 我们采用历时对比方法,研究其语义变化的词汇化过程(lexicalisation process), 例如对于汉语的“愤”“怒”“悲”“伤”“怕”“愉”“怡”和“爱”等字和词,以及英语中的”angry”, “fear”,”glad”, “happy”和”sad”等词,从共时的角度,我们无法观察其概念形成的过程,但从历时的角度(从词源上)可观察到其语义变化,寻找出其概念形成的轨迹。对语义明晰的(semantically transparent)词语、句和句群, 我们便从共时的角度分析出其隐含的概念隐喻或转喻,从而观察到概念形成的轨迹。例如汉语中的“大发雷霆”,“怒气冲天”,“义愤填膺”,“他一听就炸了”,“欢欣雀跃”“赏心悦目”“眉飞色舞”,“肝肠寸断”,“堕入情网”,“矍然失容”,“战战兢兢”和“杯弓蛇影”等。英语中的”She is boiling with anger.”, “He is a pain in the neck.”, “I am six feet off the ground.”, “I was tickled pink.”, “fear slowly crept up on him”, “He brought me down with his remarks.”, “His remarks threw cold water on the party.”等。心理学空间:`TQr;e R:iUk

Kj^hX'B%q k03. 历时研究心理学空间}m[ L_.n/Y

心理学空间r$cT6Gt1m9R"Y v

一个词语被语言常规认可(sanction)来指某一情感的情况可揭示这一情感概念形成的轨迹。人们选用一个词语作为某一概念形成(conceptualisation)的目标结构(target structure),且语法又认可了该词语,这一认可说明了这一新的词语在语义上是有理据的。也就是说一旦认可目标结构,概念形成也被认可了(Langacker 1987)。Gyori(1995)认为,词汇化过程可与整个文化层次的范畴形成等同起来,文化范畴的形成不可避免地包括语言编码, 因为只有通过编码, 这一文化范畴才能在文化中传播,才能成为这一文化成员认知结构的一部分。文化中某一概念的传播与历时语言的语言变化息息相关。创造一个新词语包含了语义的变化。

WO9E9SUZ SX6|0

g;}&d0E w/@.\5m0Gyori(1998)认为语义变化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语义变化是语言现象,但在这一现象中,语言的认知功能表现得最为明显。语义变化向我们揭示了我们的前辈对现实的某一部分进行概念形成的情况,因此词源的语义极(semantic poles)可看作为凝固的概念形成(frozen conceptualisation)。 我们采取这一观点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任何新词语出现时,反馈机制(feedback mechanism)总会起着作用。每当人们创制一个新词语时,作为目标结构的语言材料会发生语义变化,但如果同时有来自该词语常规意义的语义理据、这个目标结构就有可能被认可为一个新的词语。人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说话人总依靠其熟悉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目标结构。因此,大多数语言单位的产生,在语言体系内部是有理据性的(王德春 1997:33)。二是人类认知的基本特点之一是类推思维。语言可使类推思维在言语集团的层次上运作。语言的词汇定义了一系列该集团成员掌握的概念范畴,说话人利用这些概念范畴来形成语义上有理据的概念。王德春(同上:34)指出:“一种语言事实按其他事实的特征类推而改变自己的结构特征。这条规律在所有语言的一切发展时期都起作用。”三是说话人有能力以许多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一个同样的情境(situation), 即通过不同意象(image)来构建情境。施加于情境的不同意象与不同的经验有关,因此一个词语所体现的意象是其构建情境的常规方式,构成了意义的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Langacker 1987)。这一观点也可用于历时的语义研究, 从词源来分析不同语言的同义词语,可表明语义变化受说话人这一能力的影响。表达同一情感的许多同义词语就能说明这一点。心理学空间"|,\{2Z7r%J;iHF'r

心理学空间 x(D L?W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研究情感概念的语言编码能揭示概念形成的文化差异,从而从更深的概念层次了解汉英语言的不同。根据隐喻和转喻的定义,我们把语义的发展看作为隐喻或转喻映现,以词源为来源域,以某一情感为目标域。本节只举例说明, 分析放在第五节。心理学空间n#g'MxX(HEy

心理学空间 \"aV+O2Y2?1O

3.1 “愤怒”情感:

S7Uy*O }Y X k&f2~0 心理学空间$^0O1},H;w,K!Rtq+H}u/M

汉语:“愤”:《说文》:“愤,满也。”《论语x 述而》:“不愤不啓,不悱不发。”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国语x 周语上》:“陽瘅愤盈,士气震发。”韦昭注:“愤,积也。”《淮南子》:“愤於中则应於外。”高诱注:“愤,发也。”以上分析说明,“愤”的原意是用行为或生理的反应代表情感,是转喻映现。并把“心”看作为一个容器,其隐喻为:+愤是积满于心的东西+[1]。“怒”:《说文》:“怒,恚也。”《字 x 心部》:“怒,恚也,愤也。”《淮南子x 本经》:“人之性,有侵犯则怒,怒则充血,血充则气激,气激则发怒,发怒则有所释憾矣。”“怒”也是由生理的反映表示情感。以下对“怛”和“愠”的解释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怛”:《说文》:“怛,憯也。”《方言》卷一:“怛,痛也。”“愠”:《说文》:“愠,怒也。”《隐歆》:“怛,心所薀积也。”

8lpffvM-YOI0

!Z r2o5Uq@+v)v0英语: “Anger”的原始印欧语是”angh”意为“疼痛,紧缩”。也是由生理反映表示情感。其隐喻与汉语相似:+愤怒是身体内的疼痛和紧缩的感觉+。心理学空间.|9h @ VX }#HQe

心理学空间.^2`dMH O;J

3. 2 “愉快”情感:

9GFcNv,v _#V0 心理学空间&Ov ]YOS.C]7\

汉语:“愉”:《说文》:“愉,薄也。”《论语》:“私观愉愉如也。”段玉裁注:“郑注云:“愉愉,容色和也。”“正薄乐之义。”段玉裁注:“此薄也当作薄乐也,转写夺乐字,谓浅薄之乐也。”“怡”:《说文》:“怡,和也。”“悦”:《尔雅x 释诂上》:“悦,乐也。”以上的字都以面色(容)表示这一情感,其转喻为:+愉快是和悦之貌+。

;P Rd9]~{+A0 心理学空间D&\*Vl7_Z&n

英语:”Happy”的原始印欧语为”Kob-”, 意为“合适,成功。”这是由引起愉快的原因表示情感。隐喻为:+愉快是当东西合适之时或当一个人成功之时+。在中世纪英语时 “happy”还有“财富”之意,因此隐喻为:+愉快是财富+。”glad”的古英语为”gloed”,意为“闪闪发光”。这是行为或心理反映表示感情。隐喻为:+愉快是闪闪发光+。”cheer”的原始印欧语”Ker-”, 意为“头,角”。行为反映代表情感:+愉快是用来表达愉快的物体+。这一语义发展的理据是,“角”常被用来表达愉快的乐器。”merry”的原始印欧语“*mregh-u-”,意为短暂”,是效应表示情感:+愉快是短暂的时间+。”pleased”的原始印欧语”*plak”, 意为“平静”。心理反映代表情感:+愉快是平静+。心理学空间p!x7Rt!c

心理学空间X,G#\h Lu]3Uw

3.3 “悲伤”情感

!A[~A\3rvl0F0 心理学空间ruvm b U

汉语:“悲”:《说文》:“悲,痛也。”《正字通x心部》:“悲,戚也。”“伤”:《说文》:“伤,创也。”“伤”原指皮肉破损处。《字彙x人部》:“伤,戕也,害也。”《尔雅x 释诂上》:“伤,思也。”《篇海类编x 人物类x 人部》:“伤,悼也,痛也,感也,忧思也。”“恻”:《说文》“恻,痛也。”《广雅x释诂三》:“恻,悲也。”以上分析说明在汉语中人们用生理的反映来代表这个情感,其转喻为:+悲伤是身体的创伤和疼痛+。

X(\8b8U$C {0]$ILM0

5@H-_ TL3P] D"j0英语:”sad”的原始印欧语”*sa-”, 意为“使满足”。行为或心理反映表示这一情感。满足导致安静,即当人非伤时,他是安静的。”sorrow”的原始印欧语”*swergh-,”意为“使担心,焦虑,有病。”导致这一情感的原因代表该情感其隐喻为:+悲伤是焦虑+。”grave”的原始印欧语“*gwere-”, 意为“沉重”。行为或心理反映表示该情感。其隐喻为:+悲伤是沉重+。心理学空间2f+ZY9WVf1|DS;k

L7MV0km h3{0I%S03.4“害怕”情感

[p}&p2]}O0

%`?O2S/E2Sj!Z#}4@1@0汉语:“怕”:《说文》:“怕,无为也。”《广雅x 释诂四》:“怕静也。”“恇”:《说文》:“恇,怯也。”《素问x 通评虚实论》:“尺虚者,行步恇然。”张隐菴集注:“恇,虚恇也。”“恇”指的是面貌虚弱。行为和生理反映均可表示这一情感,其隐喻和转喻分别为:+害怕是不做事件或安静+,+害怕是虚弱貌+。

a]b Ysb(I*kDvO0

:Z[R"VEP{0英语:”fear”的原始印欧语“*per-”意为“冒险(risking)”导致该情感的原因表示这一情感,其隐喻为:+害怕是冒险+。

i8I|BJ%td{0 心理学空间/~ ^L0T])A"J

3.5 “爱”情感心理学空间J'V&j:Jw)K?'diu

心理学空间0Y bh,S!H+s

汉语:“爱”:《说文》:“爱,行儿。”《心部》:“爱,惠也。”“爱”原有“护心理学空间p A r(oB"k!P4Vf4Eom

6BtDj m3ro$|0卫、保护”之意,例如“剑可以爱身。”爱有“贪”意,如《宋史x 岳飞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行为反映表示“爱”。其隐喻为:+爱是好和护卫+或+爱是贪+。

D6j|$Z#ds%k0

Gw(c'Y@ r;]4f7N#H0英语:“Love”的原始印欧语“*leubh-”意为“关心,欲望”,行为反映表示该情感。其隐喻为:+爱是关心+或+爱是欲望+。Gyori(1998)指出“关心”和“欲望”是“爱”认知模式中的不可分割的固有概念。”like”的古英语”lician”, 意为“喜欢”。其日尔曼语形式”*lik-”, 意为“相似,相同。”导致该情感的原因表示这一情感。其隐喻为:+爱是当事物相似之时+。

$Y9q u$]!I"A/T3| }(v0

Z2L\oP,L)j^2p04. 共时研究心理学空间xqoixTl?

心理学空间6z:DmWm0`L

对于语义上明淅的词语,我们便可从共时的角度观察到其从来源域到目标域的隐喻和转喻映现,因此我们可较容易地了解和描写概念形成和词汇化的过程。在共时研究中,我们并不只分析情感命名词汇(emotion-naming lexemes), 而是要包括含有这些情感的句子和句群。正如Kovecses(1995)指出的,感情概念的跨语言比较不能只局限于情感的词义上,而是要在概念隐喻和转喻的层次上分析其异同之处。在这一层次上的研究需要详细的民俗研究,了解民俗心理和生理。但限于本文的篇幅,我们只能就汉英语言在情感概念形成和表达上做一些初步的考察。在这一节里,我们重点考察汉英语言使用的来源域,并分别举例说明。心理学空间8MB v|\g`|%Ky

/\S.I B p"~&U04.1 “愤怒”情感

$kG-n1TV4^Bj0 心理学空间3z/n3WKUA+m1M

汉英共用的来源域:1)火焰:一股压不住的怒火冲了上来,直顶脑门子。眼里射出万丈怒气,胸膛里沸腾着复仇的怒火。/他一听就火了。/火冒三丈。/Oh, boys, was I burned up. 2) 精神失常:他火得失去了理智。/He was insane with rage. 3) 侵犯性动物行为:他涨红了脸,怒目四顾,像一匹被追窘的野兽,正在那里伺隙反噬。/他活像一只忿怒的随时准备扑上去咬人的美洲豹。/Don’t snarl at me! 4)身体的不适:他气得头昏目眩。/He’s a pain in the neck. 5)自然力量:怒气如火山爆发似的喷射出来。/It was a stormy meeting. 6) 束缚的动物:他气得如同在笼子里的野兽来回奔跑。/He unleashed his anger. 7)斗争中的对手:他急促地在屋里走着,左颊上的肌肉不住地颤抖,突然,嘴里咯嘣一声,一个下槽牙碎成了两半,他没吱声,把掉下来的半块牙齿吐掉。/He was struggling with anger.心理学空间]"s-m d{lO,q

+UI.H2H5i+N2q^\0汉语用的来源域:1)身体中的气:他胸膛里充满了怒气。/怒气冲天。2)愤怒的表情与行为:他气得脸红脖子粗(面如土色,脸色蜡黄,脸色惨白,脸暴青筋)。/他气得双拳猛捶脑袋(浑身哆嗦)。心理学空间/tJ+R3fRW A

心理学空间 i1[8@l(H*XvD

英语用的来源域:1)负担:He carries his anger around with him. 2)侵占:Here I draw a line. 3)运转的机器:That really get him going.心理学空间5L8?l![ H`JK

C:rS0sMY04.2“愉快”情感心理学空间o`)`#|,Hsm*B2w&k#~5i

心理学空间Q H'm wn4M

汉英共用的来源域:1)离开地面:她一蹦一跳,乐得不行,只少两个翅膀,否则早飞上天。/I am six feet off the ground. 2)在天堂中:我仿佛在天堂中。/That was heaven on earth.3)活力:她觉得自己年纪轻了,人也漂亮了,走起路来步履轻快,好像减轻了十岁。/He was alive with joy. 4 ) 健康:他神采焕发,如同晴朗的春日。/It made me feel great.5)活得好的动物:海娃的心,这时候比公鸡还得意,比小鸟还要快乐。/He was happy as a pig in shit. 6)愉快的身体感觉:牛大水躲在东屋,心理乐滋、乱麻麻....。人到了这绿苗的草地上离开了尘嚣,......只任自己的身体纵横在这自然中,散着四肢,让这宁静的四周享乐自己,一直到忘我的境界。/I was tickled pink. 7)容器中的液体:他觉得快乐突然浸入他的全身,一下子达到每个毛孔。/He was overflowing with joy. 8)束缚的动物:小姑娘大约无法表达她的欢喜了,就一下跑到打锣鼓的那里,夺起鼓槌,使劲地擂起来,......。/His feelings of happiness broke loose. 9)斗争中的对手:他按捺不住自己的愉快心情。/He was knocked down. 10)精神失常:他乐得发狂。/They were crazy with happiness.

r)u5C:x'xiM&w wo4_0

!n8F&rx dAI0汉语用的来源域:1)愉快的表情与动作:他乐得狂呼乱跳(拼命拍掌,抓耳挠腮,眉开眼笑,嘴角咧到耳杂)。/眼角眉心漾着喜气。2)愉快的环境:窗外的月亮在笑,桌上煤油灯的火苗好像在快活地跳跃,整间屋子都欢乐了。3)身体或心浸在暖水中: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CU S0u~/vIo O z0 心理学空间k7h"O;ge"Y V

英语用的来源域:1)向上:We had to cheer him up. 2)温暖:That warmed my spirits. 3)自然力量:He was swept off his feet.

Dx3| Vd q cPK0

,X5KG!R3~04.3 “悲伤”情感

^f@d)UKI(tt&f.]0

eb!t.nM0汉英共用的来源域:1)黑色:今天是黑色星期一。/He is in a dark mood. 2)缺乏活力:他悲痛得成了木头人儿。/This is disheartening news. 3)容器中的液体。他心中充满伤悲。/I was filled with sorrow. 4)猛烈的身体力量:儿子因车祸死亡的消息对她打击太大了。/That is a terrible blow. 5)精神失常:他伤心得痛不欲生。/He was insane with grief. 6)负担:世界上没有一种痛苦能够和他此刻所感觉的痛苦相比,这种痛苦是那样锐利,那样沉重。/He staggered under the pain.

'Uv/e3od7U0

3j1[p/|"^jl^[v0汉语用的来源域:1)身体、肝、肠和心脏的痛:他默默地承受着那撕扯胸堂似的(剜心般的,万箭钻心的)痛苦。/一想到这一切,他就觉得自己心口上有一把锋利无情的刀子,一刀一刀地割着,剐着,血也在一滴一滴地流着。2)缄语:见他弟兄两个,只顾做生意,头也不抬,不觉触动无子之念,嘿然伤感。走入里边,坐在房中一个墙角里,两个眉头蹙作一堆,骨嘟了嘴,口也不开了。3)悲伤时发出的声音和流的泪:他悲伤得痛苦失声。/一时痛定思痛,禁不住恸哭出声。/她假装去洗脸,可是任凭怎样擦,也擦不尽刷刷流下的眼泪。

;dm7_ @4F0

*R`k Dt"O] L0英语用的来源域:1)向下:He brought me down with his remarks. 2) 缺乏热量:His remarks threw cold water on the party. 3) 疾病:She was heart-sick. Time heals all sorrows. 4) 生物体:He drowned his sorrow in drink. 5) 束缚的动物:His feelings of misery got out of hand.5)对手:He was seized by a fit of depression.心理学空间WG-Q yI$T\ F

心理学空间6S4u(GPGC2])t(q

4.4 “害怕”情感心理学空间 s ix(skJ

心理学空间N7C x,Wa(o

汉英共用的来源域:1)容器中的液体:他心中充满恐惧。/The sight filled her with fear. 2) 邪恶的敌人:他独自走在树林里。天色渐暗,恐惧一阵阵地向他袭来。/Fear slowly crept up on him. 3) 折磨:杀了人后,他惶惶不可终日。/My mother was tormented by fear. 4) 疾病:这孩子受了极度惊吓,病倒了。/Jill was sick with fright. 5)精神失常:她受了惊吓后,神志不清了。/Jack was insane with fear. 6)争斗中的对手:她鼓起勇气,战胜了恐惧。/Fear took hold of me.心理学空间U \rkdq;EV

Y@:Bq_ _s0汉语用的来源域:1)害怕的表情与动作:他吓得黄了脸(脸像一张白纸,脸色发青,嘴唇发白)。/他吓得骨软筋酥(混身哆嗦,如筛糠一般,噤若寒蝉,背上冰凉)。2)心脏急跳和紧缩与呼吸急促:她吓得心头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心一下紧缩起来)。/他吓得声怯气短。3)魂离开身体和胆的丧失:她吓得魂不附体(魂气天外,失魂落魄)/他吓得惊心掉胆(胆颤心惊,心胆俱裂)。4)恐怖的环境:草木结兵,风声鹤唳,杯弓蛇影。

L F2j&L CB:L+j'e0 心理学空间,M `1L.R7jk2L*F X

英语用的来源域:1)超自然的生物:He was haunted by fear. 2) 不完全的物体。I was beside myself. 3) 负担:Fear weighed heavily on them. 4) 自然力量:She was engulfed by panic. 5)上司:His actions were dictated by fear.

K*u9g&i#X} @l ~yO`0

I&[!~I @I04.5 “爱”情感心理学空间A H~ EL7Y |%Bb

心理学空间(x Xh%j-v+q{/D;A|

汉英共用的来源域:1)营养品:她眼睛里闪耀的是阳光,他忽然觉得需要她,非常需要她。/I am starved for love. 2)旅程:他们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一起走过了30年的历程。/It’s been a long, bumpy road. 3)部分整合:他们爱得如胶似漆。/We’re as one. 4)靠近:他们爱得人跟影子一样不能分开。/They’re very close. 5)容器中的液体:她春心荡漾,像有一种力量在体内冲激,不能控制。/She was overflowing with love. b) 火焰:她一面说,一面热情地笑着。她的头发是棕色的,眼睛是棕色的,脸也是棕色的,全身就像一团棕色的烈火一样。何宗仁望着她,他像被她烤熔了似的,既不会动弹,也不会答话。/I am burning with love. 7)对手:尽管她一再告戒自己,要在感情的激流前面设下一道杂闸门,随时闸住自己的一种潜意识的流动。实际上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She tried to fight his feelings of love. 8)束缚的动物:他过于放纵自己的感情。/She let go of her feelings. 9)战争:他终于征服了她的心。/She conquered him. 10) 疾病:他患了单相思的心病。/I am heart-sick. 11)魔力:她好像有魔力似的,紧紧地吸引着他。/He was enchanted. 12)精神失常:他们爱得疯狂。/I am crazy about you. 13)罗网:他们是第一次堕入情网,尝到了初恋的妙趣。/They quickly fell in love.心理学空间!r x-_!Lj-U/x

心理学空间^C%U ]"v2gYu

汉语用的来源域:1)热和心跳加快:唯独一见她,血就发热,脸就发烧,心就怦然乱跳。2)甜蜜:她眉端的冰峰成糖山,他越品越甜。

g@3[3o_-Paw$Sn0 心理学空间 k [ V1m#gH

英语用的来源域:1)自然力量和身体力量:She swept me off my feet. /I was magnetically drawn to her. 2) 上司:She was completely ruled by love. 3) 运动和游戏:He made a play for her.

u*eW1q*@0

@tz'W`B/z oX)K05. 分析与结论

)SL7C `~7C?'R eS0

zI*Kv5J E0历时研究中所揭示的概念形成有重要的认知和文化的含意。在词汇形成的过程中,同一情感在不同语言中以不同的方式形成概念,而不同语言也以相似的方式对同一情感形成概念。在有一些例子中,不同情感以同一来源域为基础而形成概念。这些异同都反映出汉英文化的差异。

EU5HIUA0 心理学空间G$k}DZ

在“愤怒”情感中,汉英都用生理反映表示愤怒,但其强调的方面不同,汉语强调愤怒是积满于心的东西,把“心”看作为一个容器。这反映了汉语的文化特征。在古代,汉民族认为心脏是人体的五脏之首,“心主神”,就是“心”能主管控制人的思想及精神活动。如《孟子x 告子上》所说的:“心之官则思。”(常敬宇1995:41)。英语则强调以身体的疼痛或紧缩来表示愤怒。

^HNy/d b5z0

I9~0lD I3N3H-[0在“愉快”情感中,汉英以不同的来源域表示愉快。汉语以生理反映(面色)表示该情感,而英语则以引起该情感的原因、行为和心理反映表示。心理学空间"]!H@ TB r@3o

心理学空间@SJh$g0zk

在“悲伤”情感中,汉语以行为和生理反映表示,而英语则以导致该情感的原因表示。

R4J(yc-~i0~'v0 心理学空间%Q'a(Z*kHGI4b

在“爱”情感中,汉语和英语都以行为反映表示,而英语的”like”则以导致该情感的原因表示。

~1Y6FP^n? k0 心理学空间0u*|2tEfz hk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注意到,词语的词源显示了某一情感的概念形成有许多差异,但我们还是可以预测情感概念语义变化的方面,这五个基本情感都以生理反映、心理反映和行为反映以及导致情感的原因为来源域,通过转喻、隐喻或隐转喻,映现到情感上去,这说明汉英语言反映出了共同的语义关系。心理学空间$P:pl/~1G ya~|

心理学空间q+Pw6g6u5HZ0V

作为来源域的词源,在历时的概念形成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隐喻和转喻,也就是说情感隐喻和转喻的来源域并非专属于某一情感。例如在汉语中行为和心理反映属于愤怒、害怕、爱情感,而在英语中行为和心理则属于愉快、悲伤。词语的词源还显示,汉英词汇化了(lexicalise)某一情感概念形成的不同部分,例如在“愉快”情感中,汉语词汇化了其生理反映那一部分(面色),而英语则词汇化了导致情感的原因或行为和心理反映那些部分。这也验证了Langacker(1987)的论断,即不同语言以不同的意象来解释同一情境。这一点在共时分析中更加明显。

d0i#nCSYt0

P$Mt1|%P^xn0在共时研究中, 我们可以观察到,汉英语言对隐喻和转喻的具体描述(specific elaborations)不同,汉英在表达情感时侧重点不同,在下面的五种情感中,汉语总是详尽描述心脏、表情和行为动作以表示情感,如在“愤怒”、“愉快”、“悲伤”、“害怕”和“爱”情感中都明显地表现,而英语这个方面强调较少。这与历时研究中的观察是相同的。另外在五种情感中,汉英共用了大部分的来源域。有些来源域可用于两种语言的几个情感,如火焰可用于“爱”和“愤怒”情感,+容器中的液体+可用于“愉快”、“悲伤”、“害怕”和“爱”情感中。这不仅说明,在同一语言里,专门用于情感的隐喻和转喻是不存在的(Kovecses 1998), 多数的来源域都是共用的,这是因为人类,不管他们是什么种族或使用那种语言,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生理和心理基础。这一点也与历时研究的考察是一致的。心理学空间rh uk9enV

b!Rw KyP:IWs0有些隐喻的来源域不仅反映该语言的文化特征,而且构成了文化的一部分,例如在隐喻“+愤怒是身体中的气+”中,“气”的概念是汉民族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敬宇 1995:46),其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东汉的王充就有一些论断:“天地合气,万事自生”,“万事之生,皆禀天气,”“人之生,在元气之中,既死,复归元气。”晋代葛洪说:“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万事,无不须气以生者也。”中医主张“养气、运气”为建康根本,认为“生化之道,以气为本。人之有生,全赖此气。”再例如在隐喻“+害怕是魂离开身体和胆的丧失+”中,魂和胆的概念均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在中国古人想像魂是能离开形体而存在的东西,胆是六府之一,其主要是贮藏胆汁,胆的概念中包括某些神经精神状态,因此汉语常用“掉胆、丧胆”等表示害怕。心理学空间 E8Q|G2n V^1MpD ]:F

心理学空间#Qu c};_/?3mN'f s/L

参考文献:心理学空间Owu1x,e

心理学空间 v d+wC,w

Athanasiadou,A and E. Tabakowska(eds) 1998 Speaking of emotions: conceptualisation and expression Mouton de Gruyter.

z_LR%tqM)M;B*O0

D7A%H/~ Xd[Jpg0Croft, W. 1993 The role of domain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s and metonymies. Cognitive Linguistics 4(4). 335-370.心理学空间({,lAj8F2^F)Cv3t+o!a

心理学空间`6rN;T0W"Y2c

Goossens, L. 1990 Metaphtonymy: the interaction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expressions for linguistic acti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1-3, 323-340.

S7~xv-_ H%cMy0_~0

6PN3f%|va3U4F)m0Gyori, Gabor 1995 Historical aspect of categorization. In H.E. Casad (ed). Cognitive linguistics in the redwoods. Mouton de Gruyter.

UR?IVd3N-U4l#J0

iQ8P2B7i0L0Gyori, Gabor 1998 Cultural variation in the conceptualisation of emotions: A historical study. In Atheanasiadou and Tabakowska (eds).心理学空间"@Z)Ob tik

!d A&K%Mc[p0Johnson, M 1987. The body in the mi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KSE,N^1pw0

7[#MP W,f0Johnson-Laird. P. N. and K. Oatley 1989 The Language of emotions: An analysis of a semantic field. Cognition and Emotions 3(2), 81-123.

^;pQ0n V&~,_0

)LWn.J9K0Kovecses Zoltan 1990 Emotion concepts. New York. Springer.心理学空间aN|HM1?

l1aT;e].V0Kovecses Z. 1995. Anger: its language, conceptualisation, and physiology. In J. Taylor and R. MacLaury(eds.), Language and cognitive construal of the world. 181-196. Mouton de Gruyter.

,?%cB$q#E0 心理学空间%aP/b;rx9u#q!|+k-S

Kovecses Z. 1998 Are there any emotion-specific metaphors. In A. Athanasiadou and E. Tabakowska (eds).心理学空间-t(XT^6V0W(V)S7Z

^u_s$S1X8?ZY#GF;C0Lakoff. G. 1987.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Z1?#[a O%D'V,b?0 心理学空间:a:Z3Z{y?0WMO

Lakoff, G. and M. Johnson 1981.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 Um a0

W:SfesJ\L0Lakoff, G. and Z. Kovecses 1987. The cognitive model of anger inherent in American English. In D. Holland and N. Quinn(eds.), Cultural Models in Language and thought, 195-221 CUP.

$m v?tS4q#{"XR0

-_$Y8i?+T$J fDu0Langacker,R. 1987 Foundation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I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ce._3ze-K|KU;W5@0 心理学空间Y0vC e~6K_7b[

Mikotajczuk A 1998 The metonymic and metaphorical conceptualisation of anger in Polish. In Athanasiado and Tabakowska (eds).

b kkc.M Z lfK%QM0

THwA5sC!qt/@7o0Taylor,J.R. and T.G. Mbense 1998 Red dogs and rotten mealies: How Zulus talk about anger. In Athanasiadou and Tabakowska (1998)心理学空间C.q;Ii%c} S5D

心理学空间O%^2Z5|)]y

Wierzbicka. Anna 1992 Talking about emotions: semantics, culture and cognition. Ms.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心理学空间x3fR!Z%e?^

心理学空间0E%u!}*Vv-h W5N-H

Wierzbicka, Anna 1998 “Sadness” and “anger”in Russian: The non-universality of the so-called basic human emotions. In A. Athanasiadou and E. Tabakowska (eds).心理学空间D:H-y A y;q;fd!L

心理学空间\7g mC,c1LqC

王德春 1997 《语言学概论》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心理学空间.s I1Cj9s&cQ

心理学空间~%Jc-\v Y

常敬宇 1995 《汉语词汇与文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

v3^A0j/}%S,n0 心理学空间@+rah[ {

徐中舒(主编)1986 《汉语大字典》 湖北辞书出版社和四川辞书出版社。

(Y v6Xj2JZ/G8epD0 心理学空间8{}O.y?.Ofq/~

梅家驹等编 1983 《同义词词林》 上海辞书出版社。心理学空间'p2u)s6TG-U VQ

:~v!`(kWW0陈望道,夏征农(主编)1979 《词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心理学空间[,X\b9_:J

心理学空间 MY6gn;]2zS

竺一鸣等编 1988 《写作借鉴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心理学空间`ic h8^&Q

心理学空间9i*{ `2W[ LI

林书武 1997 国外隐喻研究综述。《外语教学与研究》1期。心理学空间[}'g%FI@.w)ND

-^+A~$VK;e0束定芳 1996 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 方法和任务. 《外国语》2期。

(jv ?rYf uz"J/]0

$D g#W9^G CkK }v0张辉 1999 认知语义学述评 《外语与外语教学》12期。心理学空间 Jbo r7k I

#QK-bV/o|)J0张辉、祝良 1999 认知语言学概述 《外语研究》2期。心理学空间 G$p8H;H/X\b&p

2?,zkwQ6rP0--------------------------------------------------------------------------------心理学空间ND"A&{2E:v,j0Gi

_0}u1q,D0*本文经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的杨晓荣先生审阅,并提出宝贵意见,谨此致谢。

NY%u%[.oz0 心理学空间 \}L9F%L3];_k

[1] 符号“+。。。。。+”表示隐喻和转喻。

Dh1ra7\ r\ j0 心理学空间!}B&cX tG p&JSM

---发布人:本网---时间:2007-4-27---

*f1mZq:Q%` q9t R&`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认知语言学和关联理论的互补性 语言认知心理学
《语言认知心理学》
转喻与语法的认知理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