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卑 (黄光国译本)
作者: mints / 41749次阅读 时间: 2009年11月23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Zs/|7Z,p

*D }M2v J]5_w0一、如何识别自卑情结 心理学空间x ]h bG[!R'[(o6` M
  个体心理学的重大发现之—-—自卑情结"-—似乎已经驰名于世了。众多学派的心理学家都采用了这个名词,并且按他们自己的方式付诸于实用。然而,我却不敢断定:他们是否确实了解或正确无误地应用这个名词 心理学空间B\ x M5dN;`H+h6@
  例如:告诉病人他正蒙受着自卑情结之害,是没有什么用的,这样做只会加深他的自卑感,而不是让他知道怎样克服它们。我们必须找出他在生活风格中表现的特殊气质,我们必须在他缺少勇气之时鼓励他。 心理学空间A ?hGD0p7{
  每一个神经病患者都有自卑情结。想要以自卑情结的有无来将某一个神经病患者和其他病患者分开,是绝对做不到的。
7Nr b @-^l0e8c0   我们只能从使他觉得无法继续生活面临的情境种类,以及他的努力和活动的限制,来将他和其他病患者分开。如果我们只告诉他:"你正遭受着自卑情结之害",这样根本无法帮助他增加勇气,因为这就等于告诉一个患头痛的人:"我能说出你有什么毛病。你患着头痛病!" 心理学空间#U,v#LQ+vq)M3N8A(}
  有许多神经病患者如果被问到他们是否觉得自卑时,他们会摇头说:"否",有些甚至会说:"正好完全相反。我很清楚:我比我四周的人都高出一筹!"所以,我们不必问,我们只需注意个人的行为。在他的行为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采用什么诡计,来向他自己保证他的重要性。 心理学空间wm`*kQ+?8x
  例如,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傲慢自大的人,我们能猜测他的感觉是:"别人老是瞧不起我,我必须表现一下:我是何等人物!" 心理学空间t'dU t]Sk+\)t
  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在说话时手势表情过多的人,我们也能猜出他的感觉:"如果我不加以强调的话,我说的东西就显得太没有分量了!" 心理学空间]:FkF Lfd)o
  在举止间处处故意要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人,我们也会怀疑:在他背后是否有需要他做出特殊努力才能抵消的自卑感。
"H9\1r-}#[9d"A0   这就象是怕自己个子太矮的人,总要踮起脚尖走路,以使自己显得高一点一样。两个小孩子在比身高的时候,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行为。怕自己个子太矮的人,会挺直身子并紧张地保持这种姿势,以使自己看起来比实际高度要高一点。如果我们问他:"你是否觉得自己太矮小了?"我们就很难期望他会承认这件事实。
@ miU;^v~ sNa0   但是,这并不是说:有强烈自卑感的人一定是个显得柔顺、安静、拘束而与世无争的人。自卑感表现的方式有千万种,或许我能够用三个孩子第一次被带到动物园的故事来说明这一点。 心理学空间HP c)] jJ*Zz
  当他们站在狮子笼前面时,一个孩子躲在他母亲的背后,全身发抖地说:"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地用颤抖的声音说: "我一点都不怕。"第三个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并问他的妈妈:"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事实上,这三个孩子都已经感到自己所处的劣势,但是每个人却都按他的生活风格,用自己的方法表现出他的感觉。 心理学空间y-Qo:Ju+\3i*Ce6A
心理学空间[qf/RG+QX(x8]{
二、自卑与自欺 心理学空间mc$o,F [0i3y-A%t5q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我们的勇气,我们就能以直接、实际而完美的唯一方法改进环境,来使我们脱离掉这种感觉。 心理学空间-[p+Z$?$hp
  没有人能长期地忍受自卑之感,它一定会使他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
-q/T} b v+F,X0   如果一个人已经气馁了,如果他不再认为脚踏实地的努力能够改进他的情境,他仍然无法忍受他的自卑感,他仍然会努力设法要摆脱它们,只是他所采用的方法却不能使他有所进步。 心理学空间{J0r0A-@\s
  他的目标仍然是"凌驾于困难之上",可是他却不再设法克服障碍,反倒用一种优越感来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同时,他的自卑感会愈积愈多,因为造成自卑感的情境仍然一成不变,问题也依旧存在。他所采取的每一步骤都会逐渐将他导入自欺之中,而他的各种问题也会以日渐增大的压力逼迫着他。
^ MH3_^0   如果我们只看他的动作,而不设法予以了解,我们会以为他是漫无目标的。他们给我们的印象里,并没有要改进其环境的计划。 心理学空间C;I:jP F
  我们所看到的是:他虽然象其他人一样地全心全力要使自己觉得顺当,可是却放弃了改变客观环境的希望,他所有的举动都沾染有这种色彩。如果他觉得软弱,他会跑到能使他觉得强壮的环境里去。
HQ5L&Cz)X,|3x3DD0   他不把自己锻炼得更强壮,更有适应能力,而是训练自己,使自己在自己的眼中显得更强壮。他欺骗自己的努力只能获得部分的成功。 心理学空间C z%j%P Y ? |
  如果他对这类盘旋不去的问题觉得应对无力,他可能会变成专制的暴君,以重新肯定自己的重要性。 心理学空间D9k [jp
  他可能用这种方式来麻醉自己,但是真正的自卑感仍然原封不动。它们依旧是旧有情境所引起的旧有自卑感。它们会变成精神生活中长久潜伏的暗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便能称之为"自卑情结"。 心理学空间(tS]H.k%mG
  现在,我们应该给自卑情结下一个定义——
QbF$@(X xO"@0   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对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出现的就是自卑情绪。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愤怒和眼泪以及道歉一样,都可能是自卑情结的表现。由于自卑感总是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但是其目的却不在于解决问题。
M8ebJ8C)z W0   争取优越感的动作总是朝向生活中没有用的一面,真正的问题却被遮掩起来或放弃不谈。个人限制了他的活动范围,苦心孤诣地要避免失败,而不是追求成功。他在困难面前会表现出犹疑、彷徨,甚至是退却的举动。 心理学空间?_)bY*_l,W0~/H
心理学空间b*tJ;Z8|Hkt!h
三、公共场所恐惧症和自杀心态
#Xs+@3A'H,P6H0   这种态度可以在对公共场所怀有恐惧症的个案中,很清楚地看出来。这种病症表现出一种信念:"我不能走得太远。我必须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活中充满了危险,我必须避免面对它们"。 心理学空间~8Wps,QQ+p
  当这种态度被坚决地执行时,个人就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待在床上不肯下来。在面临困难时,最彻底的退缩表现就是自杀。
%E/jT2i$_FM l2R0   这时,个人在所有的生活问题面前,都已经放弃寻求解决之道,而表现出他的信念。他认为:他对改善自己的情境,已经完全无能为力了。
F!Q,N5A4Hr0p m0   当我们知道:自杀必定是一种责备或报复时,我们便能了解在自杀中对优越感的争取。在每个自杀案件中,我们总会发现——死者一定会把他死亡的责任归之于某一个人。仿佛自杀者在说:"我是所有人类中最温柔、最仁慈的人,而你却这么残忍地对待我!"
3Y5F l4x*X1{'w0   每一个神经病患者多多少少都会限制住自己的活动范围,和他跟整个情境的接触。他想要和生活中必须面临的三个现实问题保持距离,并将自己局限在他觉得能够主宰的环境之中。
S!c t K^$M~.}9V0   用这种方式,他为自己筑起了一座小小的城堡,关上门窗并远隔清风、阳光和新鲜空气,而度过一生。至于他是用怒吼喝斥或是用低声下气来统治他的领域,则是视他的经验而定——在他试过的各种方法里,选出最好而且能够最有成效地实现其目标的一种。 心理学空间cj*t%Hq"s
  有时候,他如果对某一种方法觉得不满意,他也会试用另一种。然而,不管他用的是么方法,他的目标却是一样的——获取优越感,而不努力改进其情境。心理学空间pL c)RHn"d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理解人性 阿德勒 | Alfred Adler
《阿德勒 | Alfred Adler》
Alfred Adler’s Place in the Field of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