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精神分析與精神醫學專欄
精神分析的主要目的:
Free Association and Free Floating Attention
蔡榮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醫學中心
緣起:
建構< 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的過程,也得思考當把精神分析運用於心理治療時,到底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要與精神分析之間有多靠近,包括一般最常詢問的命題,到底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的療效與速度為何呢?
臨床上,通常若只是思索與解答個案所提出的問題,最後的答案常是無解的或無法令人滿意的。就算是很滿意,但仔細再聽,可能發現個案的收獲與治療者的原先想法,仍有很大的差距,這不是什麼對或錯的命題,而是一個有趣的臨床現象。
心理治療的療效與速度,在精神分析史裡佛洛伊德與學生S.Ferenczi也在理論與技術上有爭論。佛洛伊德於晚年1937年所著的「有止盡與無止盡的分析」(中譯,五南出版社。)至今仍是一篇很有啟發的論文,因為它所陳述的論點與經驗,至今仍是與臨床很貼近的,仍很具有當代性。
另設治療目標的命題:
以身體治療為焦點的論述,在療效與速度的強調下,的確獲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以主觀抽象為焦點的心理問題的處理,這樣的邏輯是有助於它的未來發展,或者只是導向自行消失的未來呢。
也的確有學者因為研究方法之故,將心理的議題置於客觀具體的現象裡,做為進行研究的對象,但是如果要精神分析放棄潛意識的主觀世界的探索與了解,那麼精神分析還是什麼呢。如果要堅持精神分析是以探索主觀的潛意識世界,就得另有不同於目前大家所期待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