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看幸福
作者: 迟毓凯 / 3969次阅读 时间: 2011年12月28日
来源: 世纪心理沙龙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Lo[#[Uu$a;@ `

  你对生活感到满足吗?很多人给予了否定的回答。心里学家们认为,幸福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它的生理机制可能根植于大脑中心,这也是多数神经生理学家们持有的观点。一项发明表明,幸福者的大脑左前方叶显示出的“脑电流”更强,而那些精神抑郁或沮丧的人在其大脑前方叶中显示出较强的“脑电流”。心理学空间Fli%p%[5{ cZ3_}6`]

v_Q_~X*R N0  目前心理学家们对“主观的幸福”的研究已日渐推翻许多人对其所抱有的神秘性。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惊人的新发现,例如:幸福不分性别;幸福不依赖于年龄;财富不能创造幸福。按照美国心理学家米哈利·克塞克的说法,幸福意味着生活在一种“沉醉”的状态中,即完全投入一种活动,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他注意到艺术家们常常在工作中忘记了一切。

#t.AU'U,W(OG,r[0

4a2f1fO.E!tM%_j0  最后,他研究了“沉醉”的性质。他以工作不同领域的至少8000人,其中包括科学家、学生、机械师、舞蹈家、医生等为研究对象。他发现在“沉醉”状态下能动用你的全部或大部技能。但克塞克警告人们说,对幸福最大的威胁就是技能运用得太少,以至产生烦恼和焦虑。

JC,e0d ReR#u$\0

(U`8g!G7T7m!d B]0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提出如下达到幸福的步骤:

dQC.m5F-Ka(V(o#M0 心理学空间"p(h&X5QO J(i#s4e#c

  1、享受瞬间心理学空间Hboj-iD?

心理学空间'~H$J't&M+^u

  要生活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把孩子的微笑当成珠宝,在帮助朋友们中得到满意感,与好书里的人物共欢乐。

}&IJ(X0B+w:i0 心理学空间e5p!|HpO5]-d%kL6e ^J

  2、控制你的时间心理学空间"W1E,r s%Xw

心理学空间 jn1?p'lb

  幸福的人确定大的目标,然后落实在每天的行动中。一天写300页书是件很难的事,然而每天写两页则非常容易办到。

/v+@S7z X0

z"c_y+?Z~}0  这样坚持150天,你就可以写成一本书,这个原则可适应于任何工作。心理学空间1FZ8m3__plZ/F%NV

心理学空间4N%T7jmx

  3、增强积极情绪心理学空间{MUG-TD9m

.NYz P3x0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消极的情绪使人沮丧,而积极的情绪催人奋进。幸福的人做的一件事就是努力消除消极情绪。心理学空间0h9Ya?-| m3zK

心理学空间)~#hi H*o-~2j"\9j$T&K?

  4、优待身边的人

^ M K$LN1qUS0

R"g@0B*?0I/YR)Cir0  人们要学会很好地对待亲近的朋友、配偶,能够一下数出5个亲密朋友的人,有60%的人比不能数出任何朋友更感幸福。心理学空间G`zO"Q#]'d*Q,|

M iK.yEX0  5、面带幸福感

,S.A(Zf*e'h4n:k0

ky4Z"^SB"c;[ u0  实验表明真正面带幸福感的人,他们更感到幸福。

NnZCA0 心理学空间?*@B~u;G$TP

  研究表明,经常欢笑更能在大脑中引起幸福的感觉。心理学空间.rR B:r1Wfof

心理学空间T'~U S%jwO0@f

  6、告别枯燥的生活

5Y&A[pR0

%M4n1f4df'N0  不要无所事事,不要把自己困在电视机前,要沉浸于能用你的技能的事情。

g AnH*E+mO0

uJ2pb#L5H7k0  7、多活动心理学空间J&L!H6\[8J;C

心理学空间 iDmSl?.IF{

  室外活动是对付压力和焦虑的良药。向感到一定压力的大学生的调查表明:经常在室外锻炼的学生情况要明显好于不参加者。心理学空间^7GX~vIS

Q'qk6A8ls0  8、好好休息心理学空间6X;WG{!pC/q@u

心理学空间rE g,s0d

  幸福的人精力充沛,但他们仍然留出一定的时间睡眠和享受孤独。

$l*AH v1g!QHX0

9G |,E {H g'O u]'V0  9、关照心灵心理学空间4Z7W f~#zI])F

心理学空间&gdC?vpy

  对信仰和幸福的关系研究表明,有信仰的人比没有信仰的人更有幸福感。当然,信仰不可能让我们免除所有悲哀,它不可能囊括一切,但是信仰常常提醒你沿着幸福之路前进。心理学空间~#w/YE$p6T|;\

]:uoe F^;V0作者:辛良

$[(ie5^[_0

V*_ C/h*A ?W+x0原文链接:http://www.ctbn.com.cn/bordcast/society/2006-01-04/society10-15-122219.html

3TuB8\0?'QT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在别人的博客里看到的,呵呵 迟毓凯
《迟毓凯》
学心理学的买股票更赚钱?»

 迟毓凯

迟毓凯,男,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
迟毓凯博士联系方式:
地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邮编:510631
网站:www.xlxcn.net
电邮:chiyukai@126.com
微博:weibo.com/chiyukai
博客:chiyukai.blog.163.com/


1992.9-1996.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本科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6.9-1999.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
指导教师:周国韬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教师心理
1999.9-2002.7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博士研究生 获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莫雷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阅读心理
2002.7-2003.12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讲师
2003.12-2005.12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合作教授:徐光兴
研究方向:道德心理,社会认知,学校心理学
2005.12-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 副教授

文章著述:
1998年:
迟毓凯:同伴交往指导-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吉林教育》1998.1
迟毓凯:金庸笔下的“离魂症” ——《心理世界》1998.5
迟毓凯:精加工策略漫谈——《职业技术教育》1998.14
迟毓凯,李大维:心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吉林教育科学》1998.12
周国韬、张明、迟毓凯:《教师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1999年:
刘晓明,迟毓凯:学习策略研究与学法指导内容的重构——《中国教育学刊》1999.1
陈宏,迟毓凯编著:七彩迷宫-情绪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迟毓凯编著:心海明镜-障碍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000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中的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0.4
2001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研究新进展——《心理学动态》2001.1
韩迎春,迟毓凯等:Fan效应与情境模型研究——《心理学动态》2001.2
迟毓凯参编:《心理学》(撰11、12、13、14共4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002年:
迟毓凯,莫雷:情境模型与语篇理解研究——《心理科学》2002.3
迟毓凯,莫雷:金西文本表征理论述评——《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
迟毓凯参编:《教育心理学》(撰第十八章:教师心理)(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参编
迟毓凯参编:《学校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刘晓明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迟毓凯:鲁利亚神经心理学研究述评,载《心理学名家名著》(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003年:
迟毓凯,周国韬:教师关心、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4
迟毓凯参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撰第七章: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莫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2004年: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阅读中情境模型空间维度的非线索更新——《心理学报》,2004.3
迟毓凯,莫雷等: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心理科学》,2004.4
迟毓凯,莫雷等:时间因素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1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表述结构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学探新》,2004.2
管延华,迟毓凯:文本表征中的图式与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4.2
迟毓凯: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尴尬——《新世纪教育论坛》,2004.4
迟毓凯:从叛逆者到大英雄——孙悟空个性心理分析,载《世界文学名著心理案例集》(徐光兴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袁立新,迟毓凯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状况调查———《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005年
迟毓凯,莫雷等:角色目标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科学》,2005.1
王穗苹,迟毓凯等:不同性质语篇背景信息激活与抑制——《心理科学》,2005.2
迟毓凯,莫雷: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3
迟毓凯副主编:《教育心理学》(撰第17、18、19、20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会议论文:
《角色目标对情境模型空间维度更新的影响》——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九届心理学会议,2001.11 广州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ity on updating of spatial situation models without clue.——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2004.8 Beijing, China.
《孤单与拥挤:内隐的旁观者效应研究》——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十届心理学会议,2005.10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