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比女性聪明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作者: 迟毓凯 / 5473次阅读 时间: 2011年12月28日
来源: 世纪心理沙龙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v:wS;r-sJ4P/T

心理学空间b7IN#z2A&wS9j;}%V

心理学空间*@:J9{4k[y.{

  近日国内报纸报道了一条消息,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心理学家约翰·菲利普·拉什顿公布了一项据称让“男性高兴而女性愤怒”的研究结论:男性确实比女性聪明,男性的智商比女性高出3.63个百分点。心理学空间8@w h"Nm D1Q

v&@ R8^Y!gA'~3f3K0  国内的读者可能不熟悉这个拉什顿何许人也。他时不时要公布这类让某某人高兴而某某人愤怒的“科学研究结论”。他的最著名的研究是“证明”亚洲人的脑容量和智商最大、最高,白人其次,黑人最低,这也许会让某些虚荣的国人沾沾自喜。不过且慢,拉什顿还有一项著名的研究,这些人种的阴茎大小的次序倒了过来,黑人最大,白人其次,亚洲人最小,因为他的理论是大脑袋和大阴茎不可兼而得之,上帝的确公平得很啊。心理学空间Dge1_2r@odV

9^.GMC!C%c+`0  拉什顿似乎很热衷于为一些社会偏见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何他在西方会被视为种族主义者,而他也的确在领导一个美国种族主义机构——先锋基金会,他的研究都是这个基金会提供的经费。在许多西方学者眼中,拉什顿更像一个不择手段地炒作自己的小丑。他会把自己的论文印成小册子,主动寄给北美各大学的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教授,正如一个美国大学教授所评论的:“这是一种个人和政治宣传。他的研究没有任何科学基础。”心理学空间"A;P,V%M]

心理学空间tl-y} K}5N

  的确,他的研究经不起推敲。他的所谓研究成果都是根据前人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做有倾向性的加工: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结论的数据,舍弃不利的数据。比如他有关人种器官大小的统计,就是如此,如果采用更客观的方法进行统计,就会发现其实各个人种在这方面并无统计差异。至于关于智商的研究,我不久以前在评论“英国研究者声称中国人是智商最高的人种”的报道时已经分析过了。(《智商的傲慢与偏见》,载《中国青年报》2006.4.12)

'_d(F Vh0

0iV+hJqd;N&|0  这一次,国内的报道说他选取10万名年龄在17岁至18岁的男女学生作为测试对象,对他们进行智能测试,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快速掌握复杂概念的能力、口头回答能力和创造力等。其实根本不是。他只是对这些学生的“学习评估考试” (SA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类似于国内的高考)成绩做了统计而已。但是,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考试成绩并不足以反映他的智力,还与他的教育状况、心理状态等其他因素密切相关。一个人的智力高低也不完全是天生的,还要受到各种后天因素的影响,例如营养、家庭、教育状况都能影响到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心理学空间-}o7zM+lZJV(s

心理学空间 Z+`3R/e S*RW_!yOZc*~

  因此,即便男生的考试成绩高过女生,也不能就证明了男人天生就比女人聪明,因为没法排除后天因素的影响。在男女的地位还未能做到完全平等,性别歧视依旧存在的社会中,这种影响是不能低估的。心理学家发现,甚至在婴儿时期,人们就已经在对男婴和女婴做区别对待,塑造着他们的不同社会角色了。这不仅表现在穿着打扮上的差异,也表现在有意无意地对他们的行为做出不同的反应。比如,男婴索要玩具枪,会受到家长、保姆的鼓励,但如果索要布娃娃,则不容易得到。女婴受到的对待则相反。他们很快就会明白自己该要什么。心理学空间+Rk`@4@x

:j(nS|8n|.t0H0  然而,拉什顿却试图根据如此脆弱的证据解释一个社会现象,即“玻璃天花板”现象:大部分女性在公司企业和机关团体中晋升到某一职位后便很难继续获得突破,很少有女性达到最高层职位。他认为这是因为女性智商不如男性。但是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前,他并没有去设法排除女性受到歧视或女性缺少机会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即使在最为开放的国家,对女性的歧视依然存在,甚至在科学界都难以避免重男轻女的偏见。最近有一名做了变性手术的美国大学教授撰文说,在他由女人变成男人之后,他的学术成果更受重视,得到的评价更高,人们对他更为尊敬。

._"BZ+df@}0 心理学空间)a0| ?@S3[

  我们并不是说男女在先天各个方面都相同,不可能存在差别——这种“男女绝对平等”的观念显然是愚蠢的。既然男女在生理上有别,如果在智力上也出现了某些差异,并不是令人奇怪的事。的确,有一些比较严肃的研究发现男女的智力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例如女性的语言能力可能更强,男性的抽象思维能力可能更有优势。对大脑扫描的结果也发现,男女大脑的功能区分布上存在差别。但在总体上并未发现哪一性的智力更高。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即便男女智力的确存在差异,甚至男女的大脑结构存在差异,也不等于就是天生如此,无法排除是后天的影响造成的,因为大脑是个可塑性极强的器官,深受后天环境的影响。

7^+i'c NT]0 心理学空间4F^T6_U }*p%xu'B

  有学者为拉什顿辩护说,如果拉什顿的研究对象不是人而是其他物种,例如麻雀内部存在的先天差异,没有人会在意。不错,但是如果有关麻雀先天差异的研究即使有误,也只是个纯粹的学术问题,不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而对人的研究就不同了,错误的结论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拉什顿显然是迫不及待地在为“玻璃天花板”这种不公正现象寻找“科学依据”。心理学空间f1X4f@V:T,_9_

心理学空间a:AQ_YO0~yB&d

  科学研究是在发掘客观事实,其结论不一定要“政治上正确”。但是对政治上不正确的结论,在发布时一定要慎重,起码也要能经得起推敲,以免以讹传讹,被用来加重社会偏见。而媒体在报道这类成果时,更要多一点负责任的态度,不要只是为了猎奇招徕读者,成了种族主义者、性别歧视者的工具。

F0RIf!~ G~Y!D0 心理学空间,w1N+TB,vvy

作者:方舟子/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U"\N0\"bW#cH;C0 心理学空间+`w p1RpN/L0f*{iY

原文链接:http://www.psytopic.com/mag/post/782.html心理学空间 b goJ]*r I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抢匪为何送来道歉信 迟毓凯
《迟毓凯》
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看爱情»

 迟毓凯

迟毓凯,男,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
迟毓凯博士联系方式:
地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邮编:510631
网站:www.xlxcn.net
电邮:chiyukai@126.com
微博:weibo.com/chiyukai
博客:chiyukai.blog.163.com/


1992.9-1996.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本科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6.9-1999.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
指导教师:周国韬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教师心理
1999.9-2002.7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博士研究生 获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莫雷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阅读心理
2002.7-2003.12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讲师
2003.12-2005.12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合作教授:徐光兴
研究方向:道德心理,社会认知,学校心理学
2005.12-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 副教授

文章著述:
1998年:
迟毓凯:同伴交往指导-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吉林教育》1998.1
迟毓凯:金庸笔下的“离魂症” ——《心理世界》1998.5
迟毓凯:精加工策略漫谈——《职业技术教育》1998.14
迟毓凯,李大维:心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吉林教育科学》1998.12
周国韬、张明、迟毓凯:《教师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1999年:
刘晓明,迟毓凯:学习策略研究与学法指导内容的重构——《中国教育学刊》1999.1
陈宏,迟毓凯编著:七彩迷宫-情绪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迟毓凯编著:心海明镜-障碍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000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中的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0.4
2001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研究新进展——《心理学动态》2001.1
韩迎春,迟毓凯等:Fan效应与情境模型研究——《心理学动态》2001.2
迟毓凯参编:《心理学》(撰11、12、13、14共4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002年:
迟毓凯,莫雷:情境模型与语篇理解研究——《心理科学》2002.3
迟毓凯,莫雷:金西文本表征理论述评——《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
迟毓凯参编:《教育心理学》(撰第十八章:教师心理)(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参编
迟毓凯参编:《学校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刘晓明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迟毓凯:鲁利亚神经心理学研究述评,载《心理学名家名著》(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003年:
迟毓凯,周国韬:教师关心、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4
迟毓凯参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撰第七章: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莫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2004年: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阅读中情境模型空间维度的非线索更新——《心理学报》,2004.3
迟毓凯,莫雷等: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心理科学》,2004.4
迟毓凯,莫雷等:时间因素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1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表述结构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学探新》,2004.2
管延华,迟毓凯:文本表征中的图式与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4.2
迟毓凯: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尴尬——《新世纪教育论坛》,2004.4
迟毓凯:从叛逆者到大英雄——孙悟空个性心理分析,载《世界文学名著心理案例集》(徐光兴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袁立新,迟毓凯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状况调查———《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005年
迟毓凯,莫雷等:角色目标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科学》,2005.1
王穗苹,迟毓凯等:不同性质语篇背景信息激活与抑制——《心理科学》,2005.2
迟毓凯,莫雷: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3
迟毓凯副主编:《教育心理学》(撰第17、18、19、20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会议论文:
《角色目标对情境模型空间维度更新的影响》——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九届心理学会议,2001.11 广州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ity on updating of spatial situation models without clue.——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2004.8 Beijing, China.
《孤单与拥挤:内隐的旁观者效应研究》——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十届心理学会议,2005.10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