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照门之后,我们如何进行道德教育?(修正版)
作者: 迟毓凯 / 4056次阅读 时间: 2011年12月28日
来源: 世纪心理沙龙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LF-^)t:N3G.W0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一些教育工作者,在进行道德教育或者性教育的时候常见的有两种思路:

@$Z"~;Ho0 心理学空间[({2KsAbGIp

其一,是努力营造一个所谓的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环境。换言之,就是尽可能让他们看到我们想让他们看到的,学习我们想让他们学习的;其它的,虽然世上存在,但教育者认为对他们青少年成长不利,就尽量别让他们发现。比如,觉得国外的动画片不好,广电总局就说禁止在某某时段放映这类的片子;觉得京剧是国粹,教育部就下命令让大家学习样板戏;觉得《色戒》中的不雅镜头过多,便逐条删减过去,给大家一个“洁本”的影片。这样的做法本来无可厚非,许多国家也是如此的办法,但其中的一个问题是,由于影视分级制度的缺乏,为了儿童青少年的利益,反而损害了更多的成年人的利益。现在,我们众多的有了民事责任的18岁以上的成年人,也不能在某个时段看国外的动画片,在国内也不能合法地欣赏我们可以欣赏的色情或者艺术之类的影片了。而另外一个问题是,由于现在环境的开放性,青少年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有些事情你不想让他看到他也看到了,怎么办?心理学空间#Q_GD L%_

心理学空间(u)y2P Vfa@"g3I

其二,是将一些事件划分成所谓的是非善恶,不停地告诉青少年,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比如,当年,我们在青少年的时候,就被告知,邓丽君的歌曲是靡靡之音;穿着牛仔裤是一种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等等。今天,我们也告知青少年,什么人是伟大的,什么思想是正确的,我们应该热爱谁谁,等等。我们许多年来一直这样,受教育者不必思考,因为会有人告诉我谁是好人谁是坏蛋,然而,这样做的一个问题是,现在的事情越来越多了,很多事情正在进行,难以判断是非曲直,其实,即使努力想判断,在这样一个价值观趋于多元的年代,对同一事件的看法往往也没有标准答案,又如何判断?那么,这样一来,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心理学空间Y7u Ul+{ G;Mx'H~U

心理学空间d%Ul6[3~7w2R|

春节期间,香港影星陈冠希和一些女明星的性爱照片在网络疯狂流传,形成了华人社会关注的所谓“艳照门”事件。在这一事件发展过程中,上面所说到的两个问题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曾经习惯的一些教育方法受到了挑战。心理学空间%@8Sz3va

i&Sie!a0`m0据近日的报刊报道,很多青少年在寒假期间也浏览了艳照,甚至在开学后,有些学生因为没有看到艳照还觉得自己“没面子”,怪自己网信息闭塞,或者络搜索技术不够,为了跟上同学之间的流行,也到处去寻找艳照来观看。很明显,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陈冠希等人的艳照是有些“儿童不宜”的,他们看后也许会受到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据此进行相应的教育指导。事实上,很多教育工作者也确实行动起来了。比如,开学伊始,广州市团市委及社工组织便纷纷行动,誓言决不放弃青少年教育阵地,认为是时候让孩子反击“艳照门”了(见《信息时报》)。心理学空间 V"ve#]R-[cR#~

)DT+s(F M`/DJ0但是,在现在已有的这些教育措施中,能否真正对青少年起到积极的作用,能否在下次“某某门”出现的时候,这些受过教育的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此本人并不乐观,尤其是对当前仍然以理念灌注和榜样教育为基本特点的德育工作不乐观。

;W l1g+iIJ ^.Q0

P*r ts^y0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之所以成长为有道德的人,是因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协调发展。人的道德发展,可以受榜样示范的影响,可以受理念灌注的影响,但归根结底,还需要自我道德认知水平的提升。一个道德认知能力水平有限的人,即使是有一颗善良的心肠,但却可能因为愚忠而犯下大错。因此,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关键在于道德认知,而道德认知发展的标准则在于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具体到这次的艳照门事件,青少年们所面对其实是一种道德两难困境:观看艳照,可以满足自己的偷窥私欲,于已是有诱惑的;而同时,观看艳照又是对别人隐私的侵犯,对他人是有伤害的,在这样的两难情境中,他们如何做出合情合理判断,最终又采取如何的选择?这才是对青少年道德修养的一种检验。然而,从我们所习惯了的道德教育来看,当前的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的培养显然是不够的。在面对艳照门的时候,没有事先预定的理念的提醒,这些艳照该不该看,该不该传;也没有现成的榜样可以依随,青少年该怎么想和怎么做。其实,对于我们成人世界而言,也是第一次面对互联网时代如此规模的明星艳照事件,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

Z$sb9?+l P0

^R!uBU&w0此外,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如果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只是处于受权威影响,试图去做一个社会所接受的人,这只是“好孩子”和“服从权威”的阶段。而一个更高的道德发展阶段人,他的道德抉择可以超越习俗水平,会根据社会契约定向和普遍的伦理原则来做出自己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经常的在德育工作中的榜样教育和理念灌注教育只是一种定位于“好孩子”和“维护权威”的教育,而没有更高层面的根据普遍的以尊重个人和个人良心为基础的道德教育,这是我们当前道德教育的普遍缺陷。心理学空间-\n*ago%\%_Gkd:e

.ZYv [6lh&n0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很多时候,我们很难再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单纯和干净”的教育空间了。就象如今的艳照门事件中,每个当事人的是非善恶又很难说得清,我们也很难对事件中的人物进行孰好孰坏的评价,也很难告诉青少年艳照门中的照片哪一张可以看,哪一张最好不看。从这个意义上说,面对今天的艳照门,面对今天的青少年,当前德育工作的重点,不是“让他一次看个够,看够了就不想了”,直接将青少年暴露在外界的不良诱惑下;不是更严厉的互联网监管,让他找不到黄色的、暴力的内容;不是更多的操心,把所有的事情都标上“是、非”的标签后再告知给他;也不是按照我们的要求,到处去寻找和提供更为有效的榜样让他学习,最重要的,应该是努力提升他的道德判断能力,让他面对未来更多的道德困境时,自己就有一个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做出自己的符合社会价值、道德观念的选择。

K0u l.S5qorp0

td!Y/u'Hk)o0然而,培养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易,或者也可以说,这种道德教育的方式我们可能还不习惯。比如,对于青少年的早恋问题,当前的教育工作者是如何做的?是根本对此置之不理?还是给他讲许许多多的早恋害人的故事?还是对早恋者严加鞭挞、严肃处理?……这些做法或许也起一定作用,但对于促进青少年的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却不明显。如果想借此提升他的道德判断能力,那么教育者至少需要能和青少年平静地坐下来,一起思考和讨论一下青少年谈恋爱究竟利在何处,而弊又在何方,而不是事先就给他一个“早恋害死人”的结论。然而,在真正的道德教育工作中,这样做的又能有几个人呢?即使我们的教师想如此去做,但在我们当前的教育所处的现实政治和社会环境中,又有哪些道德内容可以这样做呢?

-p-| mUL F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压力之下的智慧:学生备考心理指导(2) 迟毓凯
《迟毓凯》
基因组合决定幸福感»

 迟毓凯

迟毓凯,男,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
迟毓凯博士联系方式:
地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邮编:510631
网站:www.xlxcn.net
电邮:chiyukai@126.com
微博:weibo.com/chiyukai
博客:chiyukai.blog.163.com/


1992.9-1996.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本科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6.9-1999.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
指导教师:周国韬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教师心理
1999.9-2002.7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博士研究生 获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莫雷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阅读心理
2002.7-2003.12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讲师
2003.12-2005.12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合作教授:徐光兴
研究方向:道德心理,社会认知,学校心理学
2005.12-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 副教授

文章著述:
1998年:
迟毓凯:同伴交往指导-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吉林教育》1998.1
迟毓凯:金庸笔下的“离魂症” ——《心理世界》1998.5
迟毓凯:精加工策略漫谈——《职业技术教育》1998.14
迟毓凯,李大维:心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吉林教育科学》1998.12
周国韬、张明、迟毓凯:《教师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1999年:
刘晓明,迟毓凯:学习策略研究与学法指导内容的重构——《中国教育学刊》1999.1
陈宏,迟毓凯编著:七彩迷宫-情绪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迟毓凯编著:心海明镜-障碍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000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中的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0.4
2001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研究新进展——《心理学动态》2001.1
韩迎春,迟毓凯等:Fan效应与情境模型研究——《心理学动态》2001.2
迟毓凯参编:《心理学》(撰11、12、13、14共4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002年:
迟毓凯,莫雷:情境模型与语篇理解研究——《心理科学》2002.3
迟毓凯,莫雷:金西文本表征理论述评——《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
迟毓凯参编:《教育心理学》(撰第十八章:教师心理)(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参编
迟毓凯参编:《学校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刘晓明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迟毓凯:鲁利亚神经心理学研究述评,载《心理学名家名著》(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003年:
迟毓凯,周国韬:教师关心、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4
迟毓凯参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撰第七章: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莫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2004年: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阅读中情境模型空间维度的非线索更新——《心理学报》,2004.3
迟毓凯,莫雷等: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心理科学》,2004.4
迟毓凯,莫雷等:时间因素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1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表述结构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学探新》,2004.2
管延华,迟毓凯:文本表征中的图式与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4.2
迟毓凯: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尴尬——《新世纪教育论坛》,2004.4
迟毓凯:从叛逆者到大英雄——孙悟空个性心理分析,载《世界文学名著心理案例集》(徐光兴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袁立新,迟毓凯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状况调查———《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005年
迟毓凯,莫雷等:角色目标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科学》,2005.1
王穗苹,迟毓凯等:不同性质语篇背景信息激活与抑制——《心理科学》,2005.2
迟毓凯,莫雷: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3
迟毓凯副主编:《教育心理学》(撰第17、18、19、20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会议论文:
《角色目标对情境模型空间维度更新的影响》——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九届心理学会议,2001.11 广州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ity on updating of spatial situation models without clue.——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2004.8 Beijing, China.
《孤单与拥挤:内隐的旁观者效应研究》——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十届心理学会议,2005.10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