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之科学
作者: 迟毓凯 / 6114次阅读 时间: 2011年12月28日
来源: 世纪心理沙龙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5W!O%V c~9Wl;[

;yxf|j7n3?RSq,n0 心理学空间ZDBuMJ$l7w

来源于科学松鼠会的一篇文章,作者小蓟·夏静好。——www.xlxcn.net心理学空间1TLqK^!NX)Z

#J_VD2fl,WU|6p^0与贪欲、懒惰那些恶习能让人体会放纵的愉悦不同,嫉妒带来的只有痛苦。但我们却乐此不疲。

0N#@8x];jM'X,r M0 心理学空间%P;q:@(QT-F_1|/B+eL

“忌妒,可以说是人类最普遍的、最根深蒂固的一种情感。”“在通常人性的所有特点中,忌妒是一种最不幸的情绪。”这两句均出典于罗素的《幸福之路·嫉妒篇》。就是那本书,最近堂而皇之地列在了一篇严谨科学论文的参考文献中。2月13日的《科学》杂志的研究报告“此人之苦痛,彼人之欢欣:嫉妒与幸灾乐祸的神经相关性”中,第一篇参考文献即为:“罗素,《幸福之路》,W.W.Norton,纽约,1930”。那篇研究报告讨论的感觉即“嫉妒”。它讨论的问题是:嫉妒带给了我们什么好处?心理学空间9wE s6x3y8j

ssym3@*A-O0七宗罪中,嫉妒位于骄傲与暴怒之间,但不像贪欲、淫欲、暴食或懒惰这些恶习,后者多多少少都带着点诱惑,可以让投入其中者感受到一点放纵的愉悦——也许这是诱惑我们犯罪的理由。嫉妒这种恶习,带给人的只有痛苦。从这个角度看来,嫉妒不像恶却像美德。那么,人类为什么不能摆脱嫉妒?心理学空间#H0u9B5I\%d

心理学空间fH!H]|9^&p Y

一群日本研究人员最近研究了这个问题。他们找来了19名大学生,让他们阅读一些故事脚本,再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测定这些人脑部的血流变化。

Bb!XrukU0 心理学空间r k6a9F2fV*SO

读故事时,学生们被要求把自己设定为故事中普普通通的主人公。除了主人公,故事中还特意安排了ABC三个人物。A与主人公性别相同,人生道路和目标也几乎相同,但成绩优秀,家境富裕,很受异性欢迎;B与主人公性别不同,虽然更优秀,但是人生道路和目标没有重叠;C也与主人公性别不同,且成绩普通,人生道路和主人公也不同。

WVj#P|oUC0 心理学空间 v*ShH W:A-b3m

学生们读完故事,研究人员让他们回答对出场人物ABC的嫉妒程度,结果显示,这些人对ABC的嫉妒程度依次递减。根据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对出场人物A,接受测试者大脑前扣带回皮层最活跃,而对B和C,这一大脑区域活跃程度依次递减。前扣带回皮层被认为是大脑处理身体疼痛的区域。到现在为止,新认识刚好印证了过去的认识。

8k(@Y zb&\G a0 心理学空间L3@c:`/A(v+k

嫉妒是种痛楚,我们嫉妒那些跟我们相似的人——那些性别、年龄、部门,甚至教育背景与我们相似的人,才会成为我们的嫉妒对象。亚历士多德就观察到:懒人嫉妒懒人。心理学空间&joY7QoE[NT1}Tg1w

mxw"_5@0接着,研究人员让这些学生阅读故事的续集。续集中,出场人物ABC分别遭遇到了各种不幸事件。实验结果表明,学生们对ABC不幸遭遇产生的幸灾乐祸情绪程度依次递减,与嫉妒程度的变化情况一样。此时,学生们大脑的腹侧纹状体活跃程度也在递减——那里通常被认为是在获得金钱回报或者社会认可时会活跃的脑区。越嫉妒,从对方的痛苦中感到的快乐便越强烈。心理学空间2C0i D1R5W

心理学空间(Iatf*uUD+n

嫉妒与幸灾乐祸紧密相关,这种快乐如此美妙,以至于大家甚至忘记了面前的危险。一位心理学家对纽约时报记者说:这场经济危机很大程度上来自金融家之间的相互攀比嫉妒,谁都不愿只做“区区”一个百万富翁。心理学空间 sG5b4^ I

心理学空间9Gm3Y"["C&M%zh#}(\

嫉妒并非人类独有。给一只猴子一块黄瓜,它会显得格外高兴;此时,再给它另一位同伴一粒葡萄。显然,一只猴子看来,葡萄比黄瓜好得多。于是,那只拿到黄瓜的猴子就开始变得很不高兴,很幽怨的看着你。“这是由妒生怨的典型”,当时的研究人员如是说。心理学空间i*L/d yt0r_ ~s4|6PV

v e'Z1V&bx$H8``0另一些研究进化的学者们走得更远,他们认为:是嫉妒造就了我们的公平意识。我们反抗那些国王或是企业巨头是因为嫉妒——凭什么他们拥有的比应得的多得多?心理学空间!G,aF"Q8L

j*{x^J$K3g0关于嫉妒,猜测很多,证据很少,但无论如何,我们摆脱不了这东西。罗素说:“如果你渴望荣誉,你可能会嫉妒拿破仑,拿破仑嫉妒凯撒,凯撒嫉妒亚历山大,而亚历山大……我想,他也许嫉妒那个不存在的海格拉斯(Hercules)。”心理学空间P7hUMYZx2y3A7U'F

8Ef rlw+p,g%A0(已刊于《南方人物周刊》)心理学空间 [&{6QW5]@ht

&i7G3C pW6bs I \ q0链接: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11071.html心理学空间N9[qQ6xL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新快报:失业工人讨补偿金遭掌掴 迟毓凯
《迟毓凯》
压力之下的智慧:学生备考心理指导(6)»

 迟毓凯

迟毓凯,男,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
迟毓凯博士联系方式:
地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邮编:510631
网站:www.xlxcn.net
电邮:chiyukai@126.com
微博:weibo.com/chiyukai
博客:chiyukai.blog.163.com/


1992.9-1996.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本科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6.9-1999.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
指导教师:周国韬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教师心理
1999.9-2002.7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博士研究生 获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莫雷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阅读心理
2002.7-2003.12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讲师
2003.12-2005.12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合作教授:徐光兴
研究方向:道德心理,社会认知,学校心理学
2005.12-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 副教授

文章著述:
1998年:
迟毓凯:同伴交往指导-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吉林教育》1998.1
迟毓凯:金庸笔下的“离魂症” ——《心理世界》1998.5
迟毓凯:精加工策略漫谈——《职业技术教育》1998.14
迟毓凯,李大维:心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吉林教育科学》1998.12
周国韬、张明、迟毓凯:《教师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1999年:
刘晓明,迟毓凯:学习策略研究与学法指导内容的重构——《中国教育学刊》1999.1
陈宏,迟毓凯编著:七彩迷宫-情绪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迟毓凯编著:心海明镜-障碍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000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中的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0.4
2001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研究新进展——《心理学动态》2001.1
韩迎春,迟毓凯等:Fan效应与情境模型研究——《心理学动态》2001.2
迟毓凯参编:《心理学》(撰11、12、13、14共4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002年:
迟毓凯,莫雷:情境模型与语篇理解研究——《心理科学》2002.3
迟毓凯,莫雷:金西文本表征理论述评——《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
迟毓凯参编:《教育心理学》(撰第十八章:教师心理)(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参编
迟毓凯参编:《学校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刘晓明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迟毓凯:鲁利亚神经心理学研究述评,载《心理学名家名著》(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003年:
迟毓凯,周国韬:教师关心、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4
迟毓凯参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撰第七章: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莫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2004年: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阅读中情境模型空间维度的非线索更新——《心理学报》,2004.3
迟毓凯,莫雷等: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心理科学》,2004.4
迟毓凯,莫雷等:时间因素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1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表述结构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学探新》,2004.2
管延华,迟毓凯:文本表征中的图式与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4.2
迟毓凯: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尴尬——《新世纪教育论坛》,2004.4
迟毓凯:从叛逆者到大英雄——孙悟空个性心理分析,载《世界文学名著心理案例集》(徐光兴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袁立新,迟毓凯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状况调查———《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005年
迟毓凯,莫雷等:角色目标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科学》,2005.1
王穗苹,迟毓凯等:不同性质语篇背景信息激活与抑制——《心理科学》,2005.2
迟毓凯,莫雷: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3
迟毓凯副主编:《教育心理学》(撰第17、18、19、20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会议论文:
《角色目标对情境模型空间维度更新的影响》——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九届心理学会议,2001.11 广州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ity on updating of spatial situation models without clue.——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2004.8 Beijing, China.
《孤单与拥挤:内隐的旁观者效应研究》——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十届心理学会议,2005.10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