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产品设计中的“随机性”
作者: 阳志平 / 4402次阅读 时间: 2011年1月14日
来源: http://www.yangzhiping.com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x M3U3A&N0R0SNS产品设计中的“随机性”

C i|3@0})kn0

Z x2a Ppx~h%oHJ0不能仅仅将产品当作“产品”来设计,而忽略了产品的“人性化”。人性化,从心理学角度,有大量的指标,今天谈的是,SNS产品设计中的“随机性”。心理学空间f*Ng4?9Kr-T h

;_Ad"J Mi k7D5XA s[$z0比如,早期,我经常去的SNS网站——若邻,与他们的几个头,反映过无数次,那样的产品设计是无趣的、无味的,一定要站在心理学角度改进。比如,早期的若邻里面拥有大量的牛人,就每隔一段时间,就把这些牛人,作为若邻风云人物来推荐。然而,这是个非常失败的产品设计。作为首页上的如此重要的栏目,为什么不能推荐毛向辉这样的,而应该推荐其他的人物呢,大家都很容易从自己的角度找到解释。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角度来理解,则是因为毛向辉已经不能再给若邻整体网络贡献太多的节点了,他的存在,导致了整个若邻网的密度不均匀,很突出地朝他这个山头靠,牛人的存在、突出显示,打压了其他用户的积极性。心理学空间(~Z'z*^%c#x`.r1P

心理学空间q8m^2m7G9v v ]o

同样地,去看看差不多同时起步的豆瓣的产品设计吧。豆瓣首页上推荐的都是,你自己的信息、你所关心的信息。并不存在所谓的牛人的概念,这样,大幅度降低了整个豆瓣网站的人际往来信息的密度,更加均衡。如果将若邻与豆瓣看作两个圆球,若邻相当于一个形状诡异,偶尔冒出一两个铁棱,还没完全打磨好的铁球。而豆瓣则匀称多了,是一个浑然一体的、密度基本均衡的圆球。心理学空间)H#f\!g AT

心理学空间B^8y|+x

针对若邻的产品设计,程老师曾经也从“随机性”的角度,提出建议,让若邻开设一个“天上掉馅饼”的功能,随机性地让某些加入的新用户,会突然之间认识一些牛人或者给自己机会的人。

zA#W)R%_'DU7b0

\4GMz\(D&gRl){0然而,这个建议是06年提出的,直到今天,还没有看到任何改进。心理学空间Ej?AJ?|w;a&lO;M

心理学空间A~5L|8V H

又如,如果我来设计RSS订阅产品,我会怎么设计呢?现在的RSS产品设计,说实在的,太无聊了,给你一大堆文章,每天不看还不行。文章之间的重合问题没解决、文章与我的兴趣关联的问题没直接去设计。比如,偶尔之间因为一篇文章订阅了一个人的博客,结果就不得不去看以后他所有的博客。假设我要推出RSS订阅产品,该如何设计呢?答案不言而喻了。一定要根据人气的标准差、平均数,干掉当前排名太靠前的文章,这些文章,对我不是提高幸福感,而是增加了我的压力,在新浪看了一遍,在抓虾看了一遍,又要跑到幸福课来看一遍,吃饱了没事干啊!同样地,真正的“随机”一定是根据个人的某些心理特质来设计的,这样才能产生使用中的“惊喜感”。这个问题就更复杂了,不展开讨论。

m_uZ:x0

EIIBD LEz0“随机性”这个概念,实际上,体现的是尊重每个节点,不要突出太牛的节点。让大家看看若邻与豆瓣的两种不同命运吧。若邻最终的产品设计思路,导致了若邻的经典模式——牛人作为风云人物,在首页出现,然后他的粉丝与他加为好友,相互吹捧几句。牛人又的确是牛人,示范作用如此明显,于是,新来的用户,又学着牛人的套路,去相互吹捧。如此如此,最终就成了吹捧大会了,最终,干什么实际行动呢?大家不知道了。豆瓣里面则处处在强调尊重每一个节点。阿北几乎不说话,最终,是豆瓣里面,各类个性小组的兴旺。

*x Rj5vu\ k3@0 心理学空间mB|U~Z"\

我们学习六度理论,都记住了六度理论里面的著名推论——通过六个人,你能认识到美国总统。然而,我们却忘记了,提出六度理论的心理学家所强调的另一个因素——所有的六度实验,都是在一个足够随机化的网络中进行的。生活中,你真的能通过六个人,认识美国总统吗?显然不能,因为,你,还不拥有那个足够“随机化”的网络。

d)M:Q` nYp0

j#hEb3t027 June 2008

4KJ$\n8h1Y U}(d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想象未来 阳志平
《阳志平》
中国古代女子真的没地位吗?»

 阳志平


阳志平,安人公司研发负责人,从事心理健康与认知科技产品研发。

主页:http://www.yangzhiping.com/
微信公共帐号:心智工具箱 / mind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