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子真的没地位吗?
作者: 阳志平 / 15316次阅读 时间: 2011年1月14日
来源: http://www.yangzhiping.com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R+u(R&buo&e

中国古代女子真的没地位吗?

9Y7^Y8]a"b qf0

d)^9Y%l#Z~|F7VV4u0考察中国人的婚恋行为,不得不提到研究者思维中的一个先天假设——中国是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如果将婚恋幸福感当作一个因变量来对待,至少会有半数以上的研究者最终会将影响男性、女性婚恋幸福感不同的原因,部分归结到“男尊女卑”上去。然后会大谈“五四运动”,对“中国传统封建礼教体系”的颠覆,再继而谈新中国建立之后,“男女平等政策”对传统礼教的冲击。

Q8F1FzX*F0

.oh$g } u6@q0然而,令我很奇怪的是,一个历史如此悠久的文化,会弱智到这种程度,去压迫社会中的几乎半数以上的群体吗?而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我们却没有看到,中国女性过于激烈的反抗?看到的只是,中国农民时不时的起义。甚至,西方的女权主义传入中国之后,我们也没有看到,中国女性过于热情的欢迎?

{8E,e+r)a0

T j!R2c"K0G;f0是研究者错了,还是咱们中国女子错了?

.v_ b*L]X0 心理学空间 [I`1c4gOwn W"k

显然,研究者的逻辑肯定有问题,比不上活生生的,传承千年以上的文化存在。

TXhSD9|0o0 心理学空间'y2I'B2lD ?#u,E

今天,先简单说说。心理学空间2bpPwI \q

$_#KZ(@c1u*Pa5m0***1)首先,男尊女卑并不是所有历史时期存在。心理学空间M ge#p` QS

dP1J@.z2X0考察历史,往往要站在一个进化的角度来考虑。从母系社会,进化到父系社会,自然是有助于人类向前走的。今天,人们心目中的“男尊女卑”的现象,放在历史上来看,却往往并不是真正的“男尊女卑”。比如,大家心目中的“男尊女卑”的几个主要表现:一夫多妻制。中国、土耳其、印度被并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多妻制国家。然而,如果脱离开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待一夫多妻制度,我们只会认为操作中国历史进展的“上帝”是个强势男子,是个大笨蛋。实际上,根据《周礼-职方》的描述,当时的女性比例远远多于男性。心理学空间"YDu#\0}j0E%afo

En*z2m$Ket@0西方学者韦斯特马克在《人类婚姻简史》中也发现过类似现象:实行一夫多妻制的原因之一,往往是由于达到结婚年龄的女子过多;而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原因之一则往往在于婚恋女子相对缺少。在未开化部落中,哪里的妇女在人数上占有明显的、相对稳定的多数,哪里就有可能实行一夫多妻制。而更有趣的是,大家观察历史,往往记住了典型性事件、典型性人物,比如,汉武帝拥有后宫“至数千人”,唐太宗拥有妃子“40000”人。而构成历史基石的广大平民呢?我们却忘记了。平民拥有的妻子的数量,往往与大家历史上的典型人物,拥有的数量不可相提并论。有心人,可以去整理一份反映平民生活的《水浒传》中的“英雄”们的妻子数量与其所在阶层的关系。

3]q]6\^#cg0

fcUsYO4}H0中国古代,是一个极其需要大一统的集权制度的国度。历史上源源不断的长江、黄河的天灾泛滥,那种治水、生存的需求,使得中国古代人们,必须紧密地联合在一起,才能应对灾难,赢得发展。而,围绕此出发的设计的封建制度、婚恋制度、家族制度,都是今天的研究者忽略掉的。一句简简单单的“历史局限性”就把当时的人们的创新设计给淹没掉了。心理学空间V4O%~)E F'? qHY

心理学空间A n+y'lN!SB/i

***2)其次,研究中国人的行为,不得不将“面子”与“里子”区分来看。

2Q\rz1oO EF*_0 心理学空间nd*mW"@#`TJ

千万不要完全相信历史上所书写的一切,那些,只能说是历史的“面子”功夫而已。而真实的现实生活,是与大家想象多有出入的。现代人所熟悉的一句俗话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即使“男尊女卑”真的在历史上广泛存在,难道中国女子就没有自己的对策吗?这样一来,我们压根无法解释“武则天”的存在。心理学空间o s.d+R F V*za4\

4v4suI-i-ED0仍然拿“男尊女卑”的“典型罪状”说事,以女子的“贞”与“出”为例。先说“贞”。实际上,在汉唐时期,贞操观是“买卖式”的,只有正式结婚了,才有守节之责。正式结婚之前的婚前性行为,完全等同于现代,是不追究任何责任的。到了宋代以后,贞操观才变成“契约式”的,就是一订婚,女子就得承担守节之责。心理学空间)c)XTW4LWp_].^

心理学空间 KB.qtf+V}yq

再说“出”。“出”指的是,男子的“休妻”,体现的是男方的“单意离婚权”。汉代开始,有了“七出”的观念,主要指“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盗窃”。进化意义上的,这“七出”实际上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先摆开合理性不提,实际上,还有被现代的研究者忽略的“三不出”的观念:

ty;I2II.b5M?0

?jt6b*|Zh0与丈夫共同为父母守丧三年的妻子不可“去”;贫贱时的妻子,在丈夫富贵后不可“去”;娘家已无人的妻子不可“去”。

{.|;kdP^j-m0I5Y0 心理学空间3@:U wWf`Apf

唐代开始,“七出”正式写入法律条文,然而,同样体现的是对妇女权益的保障,写入了“三不出”条文。《唐律.户婚律》中写到:“诸妻无七出及义绝之状而出之者,徒一年半;虽犯七出,有三不出而出之者,杖一百”。即使是正式的法律条文,我们也可以看到,“里子”与“面子”的协调,为中国古代妇女留下了很多生路与协调的地方,更不用说民间的真实观念了。几乎是在街头巷尾,那时就有了“悍妇”、“隋文帝杨坚”这样的“妻管严”皇帝。比如,明代陈霆等不少学者也先后质疑过“七出”的合理性以及“七出“作为法律条文的真实运作情况。心理学空间 V2C,K;J-CC:{Z

心理学空间&~JzV'|d,lc)e

***3)是西方女性幸福还是中国女性幸福?心理学空间5D?0W1l1l)]

(m7qlX,g/t*x/A0站在历史长河上,截取不同时期的典型文化描述,我们如果尝试比较中国女性的幸福程度与西方女性的幸福程度?研究结果真的会像我们想象的一样,中国是个“男尊女卑”的国度吗?我个人深表怀疑。心理学空间%@G+p5eLX\

心理学空间Do(e8u oIJB:m)v

数数中国政治体系传承的历史人物,我们几乎都会发现,中国的后宫问题成了一个不可忽略的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女子有机会、有通道,掌握国家的决策权。而西方呢?我们的汉代时期,就有了影响整个汉代三代朝政的窦太后。到了清朝,照样有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而西方呢?号称“我来过,我看见,我征服”的凯撒大帝身边的埃及艳后克莉欧佩特拉,并无实际政治决策权。心理学空间)xf fb}Jt1r H

*s6K T~%P-o0再说文化。女子的受教育程度可以反映。比较搞笑的是,系统地阐扬男尊女卑的观念的著作是谁写的呢?东汉女学者班昭著《女诫》。我们还能说,古代的中国女子没有受教育权吗?我们观察文化,往往忽略掉的是,中国古代女子没有受教育权。实际上,这也只是一个“面子”,维持中央集权的一个“面子”而已,古代女子有其他大量民间、隐晦、私下的受教育通道。否则,我们难以解释《三言二拍》里面那么多风流倜傥的才女从何而来?再看看《红楼梦》里面所提及的诸位才女吧,观察他们的受教育路径,或许,别有启发。

,[9CDq#TsE_0 心理学空间 l*l R,?h)W h-|

29 June 2008心理学空间cJ#g$O*{Uc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SNS产品设计中的“随机性” 阳志平
《阳志平》
金星女与火星男关于心理学的碎语»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