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妮‧克萊茵年表
作者: 克萊茵 / 10420次阅读 时间: 2010年2月18日
来源: 克莱茵全集 标签: 克萊茵 年表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1882年3月30日出生维也纳。
1886年4岁二姐席多妮(sidonie)因肺结核病逝。
1897年15岁长兄伊马努尔(Emanuel)进入医学院。
1900年18岁父亲莫里士·莱齐斯因肺炎病逝。伊马努尔转学成为艺术系学生。
1901年19岁伊玛努尔在去世;与亚瑟·克莱恩(Arthur Klein)订婚。
1902年20岁长兄伊马努尔病逝于热那瓦(Genoa)
1903年21岁与亚瑟结婚。
1904年22岁长女梅莉塔(Melitta)出生。
1907年25岁长男汉斯(Hans)出生。
1909年27岁因过度沮丧而住进瑞士一所疗养院数月之久。
1910年28岁与丈夫及三个孩子移居布达佩斯。
1914年32岁次子艾力希(Erich)出生。母亲莉布莎(Libussa)去世。首次阅读弗洛伊德作品《论梦》。开始接受费伦齐分析。亚瑟受征召,加入奥匈帝国军队。
1918年36岁于布达佩斯举行的第五届国际精神分析年会(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 Congress),首次与弗洛伊德会面。
1919年37岁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精神分析学会(Budapest Society)宣布第一篇论文《一名儿童的发展 Der Familienr-oman in statu nascendi》,并被遴选为布达佩斯精神分析学会会员。
1920年38岁在海牙举行的第六届国际精神分析年会中,首次与胡贺慕斯及亚伯拉罕会面。和丈夫分道扬镳。
1921年39岁与次子艾力克迁居柏林并开始在柏林执业。出版《The Development of a Child 兒童的發展》
1922年40岁成为柏林精神分析学会(Berlin Psychoanalytic Society)会员。出版《Inhibitions and Difficulties at Puberty青春期的抑制與困難》。
1923年41岁出版《The role of the School in the Libidin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學校在兒童原慾發展中的角色》、《Early Analysis 早期分析》
1924年42岁接受亚伯拉罕分析。在萨尔茨堡(Salzburg)举行的第八届国际精神分析年会中,发表论文。与丈夫亚瑟分居,于九月与艾莉丝·史崔齐(Alix Strachey)会面。
1925年43岁詹姆斯·史崔齐于英国精神分析学会朗读克莱恩作品的照耀。受琼斯之邀,七月前往伦敦进行三周的讲座。起分析随着亚伯拉罕的逝世而告终。出版《A Contribution to the Psychogenesis if Tics》
1926年44岁约莫在此年离婚。九月克莱恩迁居伦敦。九月二十七日次子迁居伦敦。出版《The Psychological Principles of Early Analysis 早期分析的心理學原則》
1927年45岁十月二日被遴选为英国精神分析学会正式会员。出版《Symposium on child-analysis 兒童遊戲中的擬人化》、《Criminal tendencies in normal children》
1928年46岁长女梅莉塔抵达伦敦。出版《Early Stages of the Oedipus Conflict 俄底浦斯冲突的早期阶段
1929年47岁出版《Personification in the play of children 兒童遊戲中的擬人化》、《Infantile Anxiety Situations Reflected in a work of art and in the creative Impulse 反映在藝術作品與創作衝動中的嬰儿期》
1930年48岁出版《the importance of symbol-form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go象徵形成在自我發展中的重要性》、《the psychotherapy of the psychoses 對精神病的心理治療》
1931年49岁开始分析第一位受训分析师史考特(W. Clifford, M.Scott)。出版《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roy of Intellectual Inhibiton 論智力抑制理論》
1932年50岁出版《儿童精神分析
1933年51岁五月二十二日费伦齐逝世,梅利塔被遴选为英国精神分析学会正式会员。出版《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Conscience in the Child 兒童良心的早期發展》
1934年52岁四月长子汉斯因山难去世。出版《On Criminality 論犯罪》
1935年53岁伦敦-维也纳交换讲座展开。出版《A Contribution to the Psychogenesis of Manic-Depressive States論躁鬱狀態的心理成因
1936年54岁出版《Weaning 斷奶》
1937年55岁出版与黎伟业合著的《Love, Guilt and Reparation 愛、罪疚與修復
1938年56岁六月六日弗洛伊德抵达伦敦
1939年57岁九月三日大战爆发。与苏珊·艾萨克斯一同迁居剑桥。九月二十三日弗洛伊德辞世。
1940年58岁于七月定居皮特洛克里(Pitlochry)。出版《Mourning and its Relation to Manic-Depressive States 哀悼及其与忧郁状态之间的关系》。
1941年59岁开始分析十岁的案例『理查』Richard。于九月返回伦敦。
1942-44年60-62岁世纪论战展开。
1945年63岁出版《The Oedipus Complex in the Light of Early Anxieties》
1946年64岁英国精神分析学会形成A训练课程和B训练课程。出版《Notes on Some Schizoid Mechanisms》
1948年66岁出版《On the theory of Anxiety and Guilt 關于焦慮與罪惡的理論》。
195068岁出版《On the criteria for the Termination of a Psycho-analysis 關于精神-分析結案的標準》
195270岁国际精神分析期刊庆祝克莱恩七十大寿出版专刊。出版《The Origins of Transference 移情的根源》、《The Mutual Influ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go and Id 自我與本我在發展上的相互關系》、《some theoretical conclusions regarding the emotional life of the infant》、《On Observing the Behaviour of Yong Infants》
1955年73岁梅兰妮·克莱恩基金会于二月一日成立。出版《the psycho-analytic play technique:Its History and Significance》、《On Identification》
1957年75岁出版《Envy and Gratitude》
1958年76岁出版《On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Functioning》
1959年77岁出版《Our Adult World and its Roots in Infancy》
1960年78岁九月二十二日于伦敦逝世。出版《A Note on Depressive in the Schizophrenic》、《On Mental Health》
1961年-出版《Narrative of a Child Analysis》
1963年-出版《Some Reflections on the Oresteia关于《奥瑞斯忒亚》的一些省思》、《On the Sense of Loneliness 論孤獨的感受

2k.Kt)yei_0
melanie klein 70th birthday

B0a'S-p;mg/O:[0心理学空间,W.H qy!W5M'@ DLj8d
心理学空间K%{nVNF,H2T

全集目录心理学空间S;tG [1P3E9?/X-t

克萊恩全集》1《愛、罪疚與修復》心理学空间 u/tm |M}6b

(1921)第一章  兒童的發展
1]?KUrp0a/y0(1922)第二章  青.春期的抑制與困難
tT$?.f7H&u1Lc0(1923)第三章  學校在兒童原慾發展中的角色
o3m*m;O"qYf0(1923)第四章  早期分析
'b*g+FI!u1xR@0(1925)第五章  論抽搐的心理成因心理学空间8b6H,`&I} |xE
(1926)第六章  早期分析的心理學原則心理学空间T/} J)^ZB2^
(1927)第七章  兒童分析論文集心理学空间+KO9{6Zgr
(1927)第八章  正常兒童的犯罪傾向心理学空间PKo*\.U-B
(1928)第九章  伊底帕斯衝突的早期階段心理学空间A%O&X&?]b6y~sW
           Early Stages of the Oedipus Conflict心理学空间J5v&?0S?]
(1929)第十章  兒童遊戲中的擬人化心理学空间%OSs4ar
          Personification in the Play of Children心理学空间:Q4We,Bhh aC
(1929)第十一章 反映在藝術作品與創作衝動中的嬰儿期)心理学空间6Lx^'P3t
          Infantile Anxiety-Situations Reflected in a Work of Art and in the Creative Impulse
M?!R,mw ^UX[Q0(1930)第十二章 象徵形成在自我發展中的重要性心理学空间S3S)I3}j3kR;D:B8}]
          The Importance of Symbol-Form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go心理学空间}*^9Zm5V
(1930)第十三章 對精.神病的心理治療
+LQ5Tg&o9`2Mvt0(1931)第十四章 論智力抑制理論心理学空间X6?eT-X*@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Intellectual Inhibtion
zG#w{qYXy0(1933)第十五章 兒童良心的早期發展
kr'ihA0(1934)第十六章  論犯罪心理学空间 X@5y:{0SB
(1935)第十七章 論躁鬱狀態的心理成因心理学空间hh&^-N$QBU9qb|
          A Contribution to the Psychogenesis of Manic-Depressive States
xw2Pqt2};j0(1936)第十八章 斷奶心理学空间4@*iXe(Fg _n
(1937)第十九章 愛、罪疚與修復心理学空间 _9L;cTw1M)Q4{
(1940)第二十章 哀悼及其與躁鬱狀態的關係心理学空间d%]9DL@@0jO
          Mourning and its Relation to Manic-Depressive States
AlUa${ E{0(1945)第二十一章 從早期焦慮討論伊底帕斯情結心理学空间3SV!rEf7h(f:n
           The Oedipus Complex in the Light of Early Anxieties
)S6p"j8G Zu-U0
z&iJ\TT"B@5X([,u0萊恩全集2《兒童精神分析》

-~i$Gy y0

第一部 儿童分析技巧心理学空间vW0Ft\vHRZu
      第一章 兒童分析的心理學基礎
;X*Phi^],J Y0      第二章 早期分析技巧心理学空间#fryoK^:X
      第三章 六歲女孩的強迫式精神官能癥
'I`Y4utO0      第四章 潛伏期兒童的分析技巧心理学空间"C:F$I3S+{$z
      第五章 青.春期兒童的分析技巧
.PFbeq,Y0      第六章 兒童精神官能癥心理学空间@D7W/cL"@f,}Q1S
      第七章 兒童的性活動
i:Hel*c5Zb\0第二部 早期焦虑情景及其对于儿童发展的影响
:eNd i'K$h#y4~H0
      第八章 伊底帕斯冲突的早期阶段与超我的形成心理学空间k*m o0cG L-sS:c
      第九章 强迫式精神官能症与超我早期阶段的关系心理学空间 M-Tp]*X5tY#O
      第十章 早期焦虑情景对于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心理学空间U7Q)KB'M \:w0?y
      第十一章 早期焦虑情景对于女孩性发展的影响
!MUm2vH)Lk[`0
      第十二章 早期焦虑情景对于男孩性发展的影响
J;E0D^*Y l~e2\0
      
z |f7||A0
附录一 儿童分析的范围与限度心理学空间;V*FWm5U
心理学空间MVjkheQZ] h
心理学空间 q~un9g*|`
克萊恩全集》3《 嫉羨和感恩》心理学空间/N}!QCR!s


8y~M(V4Gq$l9{{ sm0(1946)第一章  對某些分裂機制的評論
~sOPD,PI~0         Notes on Some Schizoid Mechanisms心理学空间Q K&^4Se'\
          引言、心理学空间V8u1cqr?@l \7\
          對菲爾貝恩近期論文的一些評論、心理学空间tHo5XuYr
          早期自我的一些特定問題、心理学空间rGCf%yH
          關于客體相關的分裂過程、
t'L+i6|_ E*ca,_j0          與投射及內攝有關的分裂機制、
E:@ oS-v V#}B1g-XC0          類分裂的客體關系、憂鬱心理位置與偏執-類分裂心理位置的關系、
_wZ"n;NS#`4[+ZQ0          【類分裂】與【躁鬱】之間的連接、
%B'B+q ZZ_6{9Z0          某些類分裂防衛、心理学空间2mn{,p+V*Y~cI
          類分裂的潛伏焦慮、心理学空间l:B,RR AH/o%|e/J
          結論、
4]L+~o s L&Q?0          附錄心理学空间e MGF;|T4n j.Hh
(1948)第二章  關于焦慮與罪惡的理論心理学空间g[6p C5e%Z`z*`C+?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Anxiety and Guilt心理学空间sPO!Ye"Z
(1950)第三章 關于精神-分析結案的標準
F g:[h?4T;F+@0         On the Criteria for the Termination of a Psycho-Analysis心理学空间m4S~pMY^
(1952)第四章 移.情的根源
N}:v za0         The Origins of Transference
*bI9~}_ I fr3ls0(1952)第五章 自我與本我在發展上的相互關系心理学空间H4H,Do7| z}
         The Mutual Influ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go and Id心理学空间5Z7j,qar4u
(1952)第六章  關于嬰兒情緒生活的一些理論性結論心理学空间],{,\p c!L[$aw
         Some Theoretical Conclusions Regarding the Emotional Life of the Infant1 (1952)心理学空间;i*`0\!h A:b zrE\vg
(1955)第七章  嬰兒行為觀察
bw[#{-A5Z R7RU?6n%fQ0         On Observing the Behaviour of Young Infants (1952)
cq(pEC?7g:B9g(D,AB0(1955)第八章  精神分析游戲技術:其歷史與重要性心理学空间4KI:~%S$T4gR7zE
         The Psycho-Analytic Play Technique: Its History and Significance (1955)心理学空间!O-Pq+uL9V#g"I6I@
(1957)第九章  論認同
4?Z Af]4eDG[a%g0         On Identification (1955)
3Jyq1G(P4t-x$\3U0(1958)第十章  嫉羨與感恩
d+{.w3{U U0         Envy and Gratitude (1957)
*[Mu#W&O$s6Xv8ZS+tP0(1958)第十一章 論心智功能的發展
7@n5bXar"T.}0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Functioning心理学空间F2D3e9zP;Q,|m U
(1960)第十二章 我們成人的世界及其嬰孩的根源
Op'pT_4s2A0         Our Adult World and its Roots in Infancy (1959)
;[YN?]9u+rQe7~0(1960)第十三章 關于精神分裂中憂郁癥狀之短評
zr T6a$e8p6o}0         Symposium on 'Depressive Illness'-V. a Note on Depression in the Schizophrenic心理学空间kS])Nf9o~
(1963)第十四章 論心智健康心理学空间O\|(d:Y&g\
         On Mental Health (1960)心理学空间,H T jyf
(1963)第十五章 《奧瑞斯提亞》的某些省思心理学空间SJe#O|8i0^/U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Orsteia"
%v;h&v QM5im*~ x!o0(1963)第十六章論孤獨的感受
$L*kZ{G h3I0          On the Sense of Loneliness (1963)
K#Y'V%d!e'y{ld i bNQ0心理学空间Fu[} K9A!n#E1k
克萊恩全集》4《兒童分析的故事》心理学空间z0\MM2p.e U5s

心理学空间@2Cs&K7Y+T
心理学空间5I6hG.v2UHj
心理学空间\:O+u5Q,V9R
 

+Z L {%c o'e&P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克萊茵 年表
«淺談「憂鬱心理位置」(Depressive Position) 梅兰妮·克萊茵
《梅兰妮·克萊茵》
《愛、罪疚與修復》克萊恩»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