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性发展漫谈
作者: 陈会昌 / 12714次阅读 时间: 2012年3月10日
标签: 儿童 父母必读 教育 莱顿大学 下一代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G jgs?r I$^!E0儿童社会性发展漫谈心理学空间9Nl.`Vzf8?8Q

Y4R4W(\$}8C"ky02005-09-11心理学空间2W%^c zru

Y!PrC%Td(x0H0陈会昌 《父母必读》杂志

d*}3I/b!cS ?Hb0

6U}!y8e n5N~0一、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9~w6s"i1lU QVm0

4B)\1?E'UR9XoU0编者按:陈会昌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曾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心理系和荷兰莱顿大学教育与发展心理系访问。陈教授多年从事儿童道德发展、智力与创造性发展、社会性发展等领域的研究,他将在本刊陆续发表一组有关儿童社会化发展与教育的文章,目的是将国内外心理学研究者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用通俗的语言加以介绍,以提高做父母者的水平,为我们下一代更好地成长提供帮助。心理学空间+uDh w VwR"i

心理学空间*|q R2I(m*Ui

  前几年,我们大多数人对"社会性发展"这个词还感到陌生。我国的教育,传统上一向讲德育、智育、体育,后来加上美育和劳动教育构成我国教育的五个范畴。那么,社会性究竟指的是什么?它与上述五育有何关系呢?心理学空间$X ^D)W9p

]M:ZHE+P&H,jM2]l0  一个人独处,是谈不上"社会"的,但身边只要再有一个人 ,"社会"就构成了。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各种各样?"社会",人也生存,一天也离不开社会。人每天都在各种小的、中型的、大的社会群体中充当着各种角色,表现着自己的"社会性"。你跟别人打交道的方式、你对别人的态度、你怎样受别人的影响、你怎样影响别人……所有着一切,都是你表现自己的社会性的场合。心理学空间 q7Qg/[l3?^.p)d7YCc

心理学空间Vg)KH-d-VR:bQl

  什么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列举西方许多学者的一件,例如心理学者齐格勒强调人的社会性主要包括人的社会知觉和社会行为方式。通过社会知觉,人们觉察他人的想法,向他人表达行为的动机和目的;通过社会行为的学习,人们掌握约定俗成的举止方式、道德观念,从而能够适应自己所生存的社会。美国一位影响颇大的心理学家墨森则认为,社会化是儿童学习社会性情绪、对父母亲人的依恋、气质、道德感和道德标准、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亲善行为、对自我和攻击性的控制、同伴关系等等。心理学空间3FSc(QzL S

-t;? [5r#SM0  一年多以前,笔者曾到澳大利亚和荷兰访问一年,并当面与一些西方学者讨论这一问题。他们的有些看法是颇有启发意义的。墨尔本大学心理系安娜 萨恩森博士认为,社会化就是指儿童学会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爱别人、怎样接受别人的爱。心理学空间0`Z+@-@"aK

%H&viz+b BKc0  心理学家、教育家、社会学家、文化人类学家都关注人的社会性和社会化,但关注的角度不同。心理学家重视个体在社会性发展和演变中的那些心理规律,试图发现人的遗传因素、情绪、气质、智力特征怎样在其中发挥功能,以及个体之间、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教育家重视教育对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影响作用,试图寻找有效的措施和训练、组织方法,因此他们非常重视心理学家所发现的那些个体社会化的规律。社会学家重视的是人类所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的所有基本单元-各种人的群体,如家庭、工作单位、非正式群体、临时群体,而不是个体;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所有这些群体怎样对人的社会化产生影响和发挥作用,这些群体怎样演变;还包括社会大环境、大背景如政治、经济、法律、传播媒介等怎样迂回人的社会化过程以及群体的演变。心理学空间^6_]F#~5qY@3ke*@

心理学空间6E'r-[ UmS9M)U&_

  探索3-9岁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发现父母、同伴、教师和其他社会因素对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影响作用,寻找适当的措施和测量手段,为更好地促进儿童社会性的正常发展提供可靠而有实用价值的科学依据,同时提供生活在中国现今文化背景下3-9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实证资料,这些结果将对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区服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亦将产生影响。

8s2\M2r JVe[0心理学空间n+B(smNiB y

  本系列文章探索的主要问题包括:儿童的自我意识、气质、同伴关系、社会认识、社会性情绪、向社会行为、社会技能、道德行为与道德体验、自我控制能力、攻击性、独立性、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等等。心理学空间,DZ+Bi6u|"[:K^

4x,Ux gA}a&o P0  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应该成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第一个受益者。现在做父母者,大多具有高中以上的文化水平,而且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子女,这种情况使得广大家长要求知道一些关于儿童成长与发展的知识。他们希望在做父母的过程中学会做父母。因此我们从事儿童研究的人员,有责任把研究成果向广大做父母者及时地传播。心理学空间-l$?J blChH7Vk

心理学空间:VZ+sH-Ck

(发表于《父母必读》1995年第9期)

!ljw3F;{A"~WE;{_l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儿童 父母必读 教育 莱顿大学 下一代
«中学生何时能获“解放”? 陈会昌
《陈会昌》
婴幼儿的陌生人焦虑»
延伸阅读· · · · · ·

 陈会昌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儿童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心理系、荷兰莱顿大学心理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心理系高级访问学者。

陈会昌心理学网站
提供发展心理学,幼儿教育、儿童教育、青少年教育,心理咨询服务。

http://weibo.com/u/141436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