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惯和娇气
作者: 陈会昌 / 10659次阅读 时间: 2012年3月10日
标签: 爸爸妈妈 孩子 控制情绪 体育课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S5Rh i+M3n0娇惯和娇气心理学空间 [A/R)w;Q7m

心理学空间g-V)oQYU

2005-09-12

w-P8bEV%TIk0

7oa,X8j%zm@0陈会昌 心理学空间S_Z | qAz

心理学空间x-Y4\&l x#bB

  在我们对小学教师的调查中,很多老师都谈到,现在的小学生娇气。

$\0Y!` \C0心理学空间Jm3l+kK/F|

  老师们说的娇气,大致可以分成两个方面,第一,生活上,好吃懒做,喜欢吃好的,吃零食,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叠被子,不会穿衣服、系鞋带,不会洗手绢;总之,他们在生活上过分地依赖大人,如果没有爸爸妈妈照顾,他们一天也活不舒服。第二,在学校的学习和活动上,不能承受压力,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怕苦怕累,体育课多跑几圈就回家告老师的状。心理学空间Y?+z H%@

心理学空间i/m&jQE

  娇气是天生的吗?可能有一些天生的成分,如有些孩子天生非常胆小,见到生人或到陌生环境就害怕,哭鼻子;有些孩子天生自我控制情绪能力差,动不动就会发火、生气,这样的孩子可能比那些胆大的孩子更容易形成娇气的特性。心理学空间 uR2?~6U4u:qW

x2m"?"~:a3\ q-j0  但是,从心理学意义上说,娇气指的是一贯怕吃苦、怕困难,遇到令人不舒适和困难的场合就情绪低落、止步不前的特性。我们能说这种一贯怕吃苦的特性是天生的吗?心理学空间/z'}Zz?1Z An uq E'uZ

心理学空间 e%Yif ~t

如果说不是,那么,一个本不娇气的孩子怎么变娇气的?对此,老师们说的一些具体事例很说明问题,也很值得思考。

} U%Drb)M&k,@ ?9N~Y0

K%^:X i2t0  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是,每天小学校上学和下学时,门口都是车水马龙,接送孩子的家长们,开车的,骑车的,徒步的,爸爸妈妈接的,爷爷奶奶接的,接一、二年级学生的,接三、四年级学生的……算得上我们国家独特的一道景观。如果你仔细问问,大概有一多半每天被接送的孩子,无论从安全还是其他角度,都根本没必要接送。国外也有接送孩子的现象,但那是因为学生家离学校较远,确实需要学校巴士(school bus)或家长开车接送。心理学空间"VKv-` gB+v7~

心理学空间9G4XWgQ F:Oy

  50年代初我上小学时,开学第一天是跟着哥哥去的,从此以后就自己上学,尽管那时也传说着有什么"拍花的"骗子把小孩骗走之类的事。80年代初我的孩子上小学时,开学第一天我送他去学校,从第二天起,就是他自己走,没有再接送过。二年级时他转学到另一所学校,上学必须过一条大马路,我仍然不接送,因为交通法规规定,"年龄不满7岁的儿童,过马路必须有成人带领"。小学生大多已年满7岁,应该自己会过马路了。

zJ*Iu9c5?q|^0vko0

q$j H8N(Z4qw t0  现在,在紧靠着我住的楼旁边,有一所小学,从这所小学到我住的楼,只有1分钟的路程,而我的一个邻居,照旧接送他们的孙子上学、下学,直到孩子上二年级。在相邻的另一个楼里,住着一位著名科学家,他也在耆老之年,接送他的父母在国外留学的孙子上下学达两年之久。心理学空间H!s;v!hGF,ecM

心理学空间N E;G ^ Q i

接送孩子上学、下学,好处也有,如保证安全,显示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密切亲子之情等,但其突出的缺点,就是容易养成孩子的依赖性,变得娇气。如果家长过分地渲染现在社会多么不安定,年幼的孩子在每天被家长接送的过程中,还可能形成一种对社会上的人们普遍的警惕和怀疑态度。这对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是不利的。

4P H2Lf?T b'iWs0心理学空间.C q6`;kZ4\7Zv i

  美国一位大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把人生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一对主要矛盾,其中第二个阶段,1-3岁期间,主要矛盾就是自主性对怀疑。在这一阶段,由于幼儿形成了许多新的心理和运动技能,他们迫切希望自己能在一些事情上作出独立的选择,父母应该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允许孩子作出自由选择,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否则,孩子就会时时处处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我不知道西方的父母懂不懂艾里克森的理论,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在自己的孩子出生那天起,就让孩子单独地睡一个房间。在澳大利亚,我曾亲眼见过一对年轻父母怎样在睡觉之前把孩子抱进他自己的房间就不管了,并且在孩子大声啼哭了十几分钟的过程中,始终陪我聊天。我心里很不安,建议他们看一看孩子,把孩子哄睡了再说,而他们告诉我说,天天如此,孩子哭累了,就会睡的。那一天孩子哭得时间特别长,可能是因为家里来了客人,孩子特别兴奋的缘故。但这对父母始终没去看一眼孩子。

a:L? a o!aRV?b0心理学空间!wTA3^'p#p-E6_&M

  前面提到,在某市的一所小学,一个小学生因为上体育课多跑了几圈,太累,回家就向父母告老师状,结果孩子家长来到学校和体育老师大吵大闹,说老师是故意惩罚孩子,才让学生跑那么多圈的。从这件事上我们隐约可以发现一种双向的因果关系:家长的娇惯,导致了孩子的娇气,孩子的娇气,又进一步导致了家长更错误的教育方式。我相信这样的学生并不能代表大多数学生,但这件事却很典型,它说明孩子的个性和品格确实和家庭教育有关。心理学空间 X;vMji&]*N&P

+L TtuC/zZ0  "娇"孩子和"惯"孩子不同,"娇"的主要成分是疼爱,被家长"娇"的孩子,不一定娇气十足;但"惯"则不同,它的主要成分是放纵,过于宽,缺少严,"惯"出来的孩子十有八九是那种骄娇二气的孩子。因此,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家长就应该掌握好尺度,对孩子娇而不惯,宽严不误。心理学空间6WP_Z:Z

心理学空间X;t/?X!ZR o^;B ^.b

娇而不惯,宽严不误,这不是一张空头支票,必须有具体的教养策略跟在后面。在这里我不妨提几条具体建议:

`3zaN,XSh*A"S0

f.m C3MD,C8{ Zf$S"L0  如果条件许可,尽早地让孩子独立睡一个房间。心理学空间uWU2]0b[

心理学空间kX~6N|E}"`Z

  从孩子一岁开始,也就是孩子刚刚会说话,就努力寻找机会锻炼孩子的独立选择能力。例如,和孩子一起玩玩具之前,把一大堆玩具拿到孩子面前,问他:"咱们现在一起玩玩具,你说,玩哪个?"如果想给2岁的孩子买一双新鞋,可以带孩子到商店的儿童鞋柜前,跟他说:"我要给你买一双鞋,你喜欢哪双?"心理学空间j@7U9cT _L7|2y

/Hn.h&[)f8^nZ0  当孩子显露出独立性萌芽时,要加以鼓励。如你叫他干一件事,他非要干另一件事,只要他想干的事在合理范围之内,就不要强迫他干你要他干的事。不要把孩子这种行为看成是"不听话",而把它看成是孩子身上宝贵的自主性动机,抓住机会,给孩子自主、自立的自由。

T"km/u7V q0心理学空间LR2A9PRPM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过去帮忙,哪怕他大哭大闹,也不要急于去哄。这时,应该鼓励他自己独立地克服困难。我到日本考察时,见地铁和火车里,妈妈们常常自己坐下,让5、6岁的孩子站着,因为车起动或刹车,孩子摔倒了,她们也不上去扶,而让孩子自己爬起来。我问陪同的翻译,这在日本是否普遍,他说,很普遍。日本女人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克服困难精神,不仅乘车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也如此。心理学空间i cEzWm:Z7]

心理学空间SK(r)DnN4y B

  不要给孩子从小创造过于舒适的环境。过去经济条件差,这一点不用强调也容易做到,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这一点就必须强调,必须刻意地去做。在我们调查中,一位教师谈到她的一个学生,家里条件很好,但她整个小学阶段只用了两个书包,都是很普通的,铅笔盒也只换过一次。平时家长给她零用钱,她从不乱花,反而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过生日时给他们买礼物。这样的孩子怎么培养出来的?据那位教师说,主要是靠家庭教育,因为在这一点上,学校教育是相同的,为什么只有她能做到?所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给孩子买吃的,穿的,用的,不要追求高档,营养充足,美观大方,科学实用,才是正确的标准。心理学空间 G:pORo Q

dvum%FD;Q0  要想孩子素质好,家长首先要素质好。要做到以上几点,家长首先要从"我"做起。

5RiU{{#d9pPR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爸爸妈妈 孩子 控制情绪 体育课
«时尚:笑贫不笑富 陈会昌
《陈会昌》
其实您不懂孩子的心»

 陈会昌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儿童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心理系、荷兰莱顿大学心理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心理系高级访问学者。

陈会昌心理学网站
提供发展心理学,幼儿教育、儿童教育、青少年教育,心理咨询服务。

http://weibo.com/u/141436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