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中的人格因素
作者: 彭聃龄 / 5196次阅读 时间: 2012年5月22日
标签: 彭聃龄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R2j a/WRg

科研中的人格因素心理学空间 t%|sgE:A:G `l!Ml
心理学空间kb2x ae b D9f E
这篇文章是2009年9月16日我在北师大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生迎新会上的讲话。现转发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转发时我按照后来在校内外的报告做了一些补充和文字修改。心理学空间 y%FF8@O_
心理学空间-yPl_#S(@l3J1P X
今天是我们研究所的迎新会,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了一批新同学。9月12日,新生报到的那天早上,我一个人散步到京师广场,到了我们所设在那里的迎新站。9月13日上午学校召开迎新会,我又一早就赶到学校的东操场。当我看到许多新生愉快、幸福的表情,拿着小凳子在等候开会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50多年前自己入学的时候,那时我也和大家一样,拿着凳子守候在北师大南校迎新会会场的外面,等候着会议的召开。时间过去半个世纪了,一批批新人充实到我们研究的队伍中来,就像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样。我们的事业正是在一浪推一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进程中向前发展的。在这里我代表全体老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实验室,来到这个正在发展壮大的研究集体。
'h0?Gfea7Dsa!G0
(o[6s7T-DG'Q5t0开会前,主持会议的老师让我代表研究所的全体老师们讲几句话。刚才实验室的主任已经讲了很多,介绍了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和实验室的基本情况。我还想讲点什么呢?
^CN[iN^f/A@#?G0心理学空间b3U5E*O Y1gQr"Lg
我想讲的问题是:研究中的人格因素。大家来读研究生,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是要做研究。做研究是一种智力活动,没有很好的或比较好的智力是不行的。大家能来这里读研究生,就说明大家的智力是好的或比较好的,用不着我太担心。我今天想讲的是另一个对做研究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科研中的人格因素。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
'Nfv9E!JOd0心理学空间2Ke&J&A(S k9r
第一,勤奋。这是首要的人格因素。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只有勤奋了,工作才能有成绩,业务才能精进,研究才能深入。在我们课题组,那些勤于动脑、动口、动手的学生,也就是那些我称为实验室"常委"的学生,他们坐得住、肯吃苦,这些学生的学业成绩、研究水平通常都比较好,进步得也快。在研究工作中最怕的就是偷懒,就是惰性。不肯用功,干事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有了这种恶习,就什么也干不好了。有些同学有点小聪明,但在研究中不肯吃苦。现在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几年以后,有人因为勤奋跑在了前面,有人由于偷懒,落在了后面,毕业时相差很大,到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因此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决不可以偷懒,决不可以有惰性,这是我们做好研究工作的基本保证。心理学空间-ysvD'a/tH/lY,D
心理学空间!U B})@m8^]
第二,坚忍。研究工作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文献找不到,读不懂,学习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困难重重,研究方案被导师否定,实验数据不理想,论文修改了许多稿,自己看了都不满意,更不敢交给老师,文章被刊物一次次拒收等。这个时候,一个人的坚持精神就显得特别重要。不要轻言放弃,不要害怕失败。一个人的成功,一个实验的成功,一篇文章能不能发表,常常决定于“坚持一下”之中。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山穷水尽的时候,一定要想到还有柳暗花明的时候。在科研工作中,走弯路、失败都是难免的,如何对待失败,是对一个人最重要的考验。要培养承受失败的能力,胜不骄、败不馁,在失败中磨练自己。有人说,做博士论文要像唐僧取经一样,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唐僧精神就是一种坚忍的精神。心理学空间[.u8z9q8o%c'oYT
心理学空间!gX4x3c1{a(~}*i
第三,协作。科研既是一种个人活动,依赖于个人的勤奋和智慧,又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或团体活动,需要和其他人合作来完成。有人说得好,现代重大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如基因组研究,空间技术的发展等,都是依靠团队的共同力量来完成的。一篇发表在Nature或Science上的脑成像文章,作者少则三五人,多则近十人,没有团队的共同努力,就很难有重要的研究成果。因此要有团队协作的精神,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向周围所有人学习。做科研本身就是追求真理,追求完善的过程,没有胸襟、不能与别人合作,就什么事也做不好。心理学空间;}6nOWWx
心理学空间5jC)?$Zm
第四,诚实。"研究生教育是直接引入科学前沿的个体化教育"。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是探索事物客观规律的一种活动。要尊重实验结果,而不'能迷信自己的或别人的假设。任何一个科学假设、观点、理论都要接受客观实践的验证,都要用实践来验证它是否正确或成立。要坚持不懈,脚踏实地,锻炼好基本功,不要期望一步登天。要从现有的科学基础出发,用现有科学知识、规律去解释、探究、论证,去寻找新的结论。
e1XJ,Wva"d0心理学空间/ta v%LNI,r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锻炼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充分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一流的学习和研究条件,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新的重要贡献。心理学空间f iV$zm6U @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彭聃龄
«写给学生的信 彭聃龄
《彭聃龄》
"开张"与"关门"»

 彭聃龄

彭聃龄,1935年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教授,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曾系统担任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的教学工作。长期从事汉语认知研究,包括汉字识别、汉语句子与课文理解,汉语儿童语言发展、汉字识别的计算机模拟、汉语的脑成像研究等。发表论文160多篇,部分论文发表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http://blog.sina.com.cn/u/2408137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