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郑世彦 作者: 郑世彦 / 8246次阅读 时间: 2012年6月19日
标签: 生活方式 sophia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1 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Philosophy,来源于古希腊语philosophia,由philein和sophia组合构成,前者的意思是“爱”,后者的意思是“智慧”。由此说来,philosophy一词的意思应该是“爱智慧”或“对智慧的追求”。19世纪,日本学者西周(1829—1897)使用汉语的“哲学”来翻译philosophy。20世纪初,“哲学”一词被引入中国。哲学之“哲”,本意为“断言、决断之语”,引申为“聪明、有智慧”,若要与philosophia的意思保持一致,“哲学”应该被解读为一门“如何让人聪明或有智慧的学问”,而不是说哲学本身是一门“聪明或智慧的学问”。
今天,哲学给人的感觉是枯燥晦涩的文字游戏,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探讨,与大众的生活毫无联系。哲学成了一种抽象的理论而非一种生活的智慧——这当然有悖于哲学的本意。哲学最初的用途就是“认识人自身”,从某种程度上说,哲学不是增进知识,而是培育心智,指导人们找出恰当的生活方式,以增进人们的健康和幸福。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学问,古代哲学其实有着良好的传统,无论是古希腊哲学,还是古代中国哲学,都是在教导人们如何生活——用一句中国的古话来说,就是“如何安身立命”。
1.1 古代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古希腊哲学,本质上就是一种关于生活方式的哲学,其最杰出的代表是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苏格拉底自比为雅典这座城市的牛虻,他在临死前说道:“在我看来,神把我指派给这座城市,就是让我起一只虻子的作用,我整天飞来飞去,到处叮人,唤醒、劝导、指责你们中的每一个人。”可见,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他还要全社会的人都过上这种生活,他要所有人都健康和幸福。
犬儒学派,这个由苏格拉底的一位弟子——安提西尼所创的学派,在世上得以闻名,并不是因为其理论,而恰恰是因为犬儒主义者的实践——他们放弃舒适的生活条件,蔑视一切矫揉造作的社会习俗,甘愿过一种简朴的、随性的生活。对于犬儒学派而言,哲学活动并不是要建构什么知识体系,而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古希腊晚期,还有两个重要的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强调快乐论,而斯多葛学派奉行的是苦行论,但他们并不相互矛盾。伊壁鸠鲁指出,哲学的目的在于使人们过上快乐的生活。但是,在他看来,“快乐不能靠肉体享受和恣情纵欲来实现,快乐是同智慧、勇敢、节制和正直联系在一起的。”斯多葛学派,强调合乎自然地生活最为重要,他们认为,我们每个人的本性都是整个宇宙的本性的一部分,要顺从我们的本性以及宇宙的本性而生活。
当代著名哲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在《哲学实践》中这样说道:“斯多葛主义、伊壁鸠鲁主义和犬儒主义,就是古代社会中的这种哲学,它们不是依靠在形而上学或逻辑的技术性的学说,而是依靠所提出并践行的生活方式,来赢得他们的追随者……这种情形非常类似于亚洲传统。”
儒学,中国哲学之代表。《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即,儒是对术士(专门从事丧葬事务的人员)的称呼。尽管后来孔子所创的儒家学派与早期的“儒或术士”有所区别,但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者仍然是指积极实践儒学的知识分子,而不仅仅指掌握了儒学知识的读书人。儒者的终身理想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一生周游列国,阐述自己的治国之道,虽颠沛流离,却因追求理想而生活充实。儒者的使命正如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道家哲学,由春秋时期老子所创,由战国时期庄子将其发扬光大。老庄哲学是道家哲学的代表,道家哲学以出世为特征,相比儒家的社会哲学,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自然哲学。当年,老子无心政治,骑青牛出关,留下五千言,名曰《道德经》;庄子弃官归家,闲居山野之间,著《庄子》传世。他们的生活顺应内心、顺应自然,主张清静无为,注重逍遥自在,他们的哲学是一种真正关于个体生活方式的哲学,在某种程度上,与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哲学主张非常相似。
1.2 存在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认识人自身”是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传统,哲学还有其另一个用途——用来认识事物,这个更具理论性的研究路径导致了科学的兴起,并在中世纪和近现代哲学中占据了首要位置。欧洲中世纪的哲学沦为神学的婢女,中国的封建社会,儒家学说成了统治阶级的工具。20世纪,哲学又为科学所奴役,成为一门强调语言和逻辑分析的抽象理论。不过,以克尔凯郭尔和尼采为先驱的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运动,可以视为古代生活哲学传统的复兴。
存在主义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脉相承。克尔凯郭尔赞扬苏格拉底为了真理而试身,苏氏假设灵魂可能不朽之后,就愿意去冒险一试,遵照雅典法庭的判决,喝下了毒药,同时还与身边的人争论着来世的可能性。克尔凯郭尔把苏格拉底的这种行为成为“主观真理”的范例。克尔凯郭尔在其日记里也写道:“最根本的事情,是找到我的真理,找到我可以为之活又可以为之死的真理。”
存在主义哲学倡导一个人要成为他自己,唯独如此,一个人才算真正活过。克尔凯郭尔攻击哥本哈根三种最强大的势力,他认为大众媒体代替了人们思考、教会代替了人们信仰、黑格尔哲学代替了人们做出选择——黑格尔的辩证法调和了“非此即彼”的问题。而克尔凯郭尔的工作就是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的。他说:“我是这样看待自己的生活:为他人带来安慰和快乐,自己依然被束缚在毫无减轻的痛苦中;但有一件事除外:我的心灵和患难与共。”克尔凯郭尔还有个愿望,那就是将来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墓志铭:“那个个人”。
虽然尼采批判苏格拉底是悲剧艺术的扼杀者,认为其作为理性主义的代表毁灭了酒神的精神。但是,尼采对苏格拉底的批判有失偏颇,苏格拉底所谓的知识其实是关于无知的知识——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不知道,因此苏格拉底的理性主义实际上也是一种怀疑主义。而且尼采和克尔凯郭尔一样,都非常敬重苏格拉底作为一名个体,超越了理性的界限,勇敢为真理赴死,获得了一种圆满的个体生活。尼采最著名的一句宣言就是“上帝死了”,即现代的科学已使得对上帝的信仰变得毫无意义。他为自己设定的使命就是要与由这个事件引起的虚无主义进行战斗(关于尼采作为一个哲学家的生活方式,下文会具体阐述)。
存在主义哲学家,除了克尔凯郭尔和尼采之外,还有一长串的名字,如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马塞尔、加缪、萨特和波伏娃,等等,在他们中间承认自己是存在主义者的远比不承认的多得多,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都极具个性,正是“成为自己”的最好榜样。除了“成为自己”之外,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还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为大众的幸福谋出路。正如法国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所说“每个人都有值得参加的战争”,他和加缪都曾积极地参加反法西斯的抗战,而萨特的终生伴侣波伏娃亦时刻不停地进行着女权主义运动。相比而言,存在主义哲学家其生活方式践行了自己的哲学,他们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是真正生活着的人。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生活方式 sophia
«话说以人为中心治疗 心理治疗文章
《心理治疗文章》
哲学家:一个真实生活着的人»
延伸阅读· · · · · ·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