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曾文星先生
作者: 丛中 / 8003次阅读 时间: 2012年7月02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h;K$?)Tb7V0F8yv

曾文星老师带领我们走向世界

4A^@ E'G*h-n0

[,R&^!c"w#v1y0——沉痛悼念曾文星先生心理学空间T @,P_Y

+R JJ^.a'|6T0今天早晨,一打开计算机,收到一封邮件,是“世界文化精神病学会”发来的,传来一个沉痛的消息:曾文星先生,美国夏威夷大学精神科教授,美籍台湾人,因为肝癌手术后并发症,于2012年6月22日夜去世,终年77岁。

.w4ZG*j w0

Bp1v_7xMK Q%o0曾文星先生,1935年出生于台湾(台南),1961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61年至1965年在国立台湾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接受精神科医师专科训练,1965年-196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科进修。1968年至1972年,任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精神科讲师;1971年至1972年,美国夏威夷东西方文化中心研究学者;1972年至2009年,历任美国夏威夷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副教授、教授。现任:夏威夷大学医学院精神科荣誉教授。主要社会兼职:美国文化精神医学研究会委员,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客座教授,世界文化精神医学协会首任会长(2005-2009)。

tp$CPX|?s0

~)SrixW8u O0第一次见到曾文星先生,是1989年我研究生刚入学的时候,曾老师到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来讲授精神分析的课程,为我院的精神科医生们做精神分析案例督导,他亲自跟病人会谈,然后再跟医生们讨论会谈中的互动关系,病人的心理动力机制,对治疗师的移情,以及治疗师的反移情等。当年我看到的曾先生,才54岁,当时他是相当的年轻,温文尔雅,与人交流时,让人感到亲切、轻松。其实,在八十年代初,曾文星老师就曾经到我们医院讲学,传授精神分析,以当时的国情,还不够开放,所以,当时曾先生还曾经担心受到政治上的审查。曾老师可以说是来中国做精神分析培训的第一个国外学者,早于后来的“中德班”等培训项目。后来,随着曾文星老师来大陆次数的增多,他会日益受到台独势力者的排斥。

1? vzT7]2_)g;e.c/F0

6o4Z:J6g#h9F0K02007年2月至5月,我有幸去了曾先生执教的夏威夷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做访问学者,经费是由曾老师帮助争取来的,曾老师还个人掏腰包给了我一些租房方面的经费资助。心理学空间`B(X(s1b5gEU+T

(aK-X!Jva%F0访学期间,我每天跟随曾老师去医院看病人,看他是如何对医学生进行心理治疗会谈培训的,如何督导住院医师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的,他争取各种机会,促使美国病人签约同意我在旁边旁听他们的会谈。让我有机会跟随曾老师学习心理治疗,也让我近距离地深入了解了曾文星先生的学识与为人。心理学空间 q*{y,kE5@/B I4x

$n"I D+a.M+_0曾文星教授与病人的会谈,是将精神分析与行为认知等疗法结合起来使用的,他的会谈往往是让病人发挥主动性,在关键的地方,进行一些提问,促使病人领悟。会谈中,有时他会高兴得拍大腿。他的心理治疗,一般是个体会谈、短程治疗的为主。在曾先生年纪大了的时候,很少亲自接待案例,更多的是做教学、培训和督导工作。心理学空间 QJez~gt1t^e

2T%_*T^ucHm0曾文星老师,36岁去美国。在去美国之前,在台湾大学医学院精神科任讲师。现在的很多台湾精神科医生,都曾经是读着曾先生当年撰写的《精神病学》入道的。

1s MI4j F%_YL0 心理学空间bkI].s

曾老师读小学时,当时台湾正处于日本统治的时期,课本是日语的,上课要用日语讲话,曾老师对于日语是相当熟悉。2007年,我在夏威夷期间,因为我要办理去日本参加会议的签证,曾老师开车跟我去日本驻美国使馆,他可以跟日本使馆人员用日语流利地对话。心理学空间dhI7~t!T p

F1ZM7xI3t&{+X0在我访学期间,曾老师会带我们中国学者去吃韩国烧烤、日本料理,当然,几乎每次都是曾老师埋单。他给服务员小费往往会给到餐费的25%,他说,那些waiter一般都是业余时间打工的大学生,小费就是他们的工资;每个中国人在美国,要多注意树立中国人的形象,小费尽量给高一些,不要让美国人看不起,觉得中国人太小气。为了回报曾老师请我吃饭,我就自己包饺子送给曾老师吃,结果,我包的饺子里有很多肉,曾老师不是很喜欢吃,师母徐静老师倒是经常夸我做得味道好,说她喜欢吃。曾老师平时很注意养生,不吃味精,炒菜不用油而是用水炒菜,几乎不加盐,他的身体平时没有任何疾病。曾文星先生,虽然注意身体健康,但是,他是一个工作狂,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写书稿,回复朋友同事的电子邮件等,曾老师给我电子邮件,一般都是他凌晨三四点钟发过来的。尽管他身体很好,像他这样勤劳地工作,我担心他早晚会累死的。心理学空间?e[QW

%J2j h-Y Nh2GQ$r0曾老师为了我的健康,曾经多次提醒我戒烟,遗憾,到现在我还没有做到。

v_AD0NI!}1c7O0

z:S9WC$Wo;Pl]0曾老师曾经带领我去看了珍珠港的遗址,看波利尼西亚的民族村,观看太平洋小岛的姑娘们穿着草裙热辣地跳舞,给我们讲解太平洋岛国上的民族文化与习俗。曾老师带我们去日本餐馆吃饭的时候,会告诉我们,男人在日本餐馆喝粥的时候,不要低下头去喝,要挺直上身,把碗端起来喝;如果米饭吃完了,不要自己盛,而要找女服务员来盛,因为如果老板看到客人自己盛饭的话,会炒掉那个女服务员的。在去Maii岛旅游的时候,进山要买门票。曾老师提前准备好了老年证(可以免费),门卫一看曾老师,挥手让他免费进山,曾老师很有些失望,他说:“我看去有那么老吗?他怎么不看我的老年证就直接让我通过呢?”曾老师最希望的场面是这样的:门卫说,请买票!然后曾老师出示老年证,然后就会高兴地认为自己看起来不像一个退休的老人样子。

)IQu{SZgp0

ZQ @MeGA v HN0在去珍珠港的路上,开车路过张学良的墓地,曾老师于是停下车,带领我们去瞻仰。同时,曾老师跟我介绍说,张学良在夏威夷岛,孤独寂寞,整天钓鱼,活到了104岁。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曾老师当时为什么要带我们去看望张学良墓,他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R8e i o(Z!Q;Ag(X0 心理学空间#iUO[YgdP

曾文星先生从小到大,经历了中国、日本和美国三种文化,这对于他的人格和学术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文星老师还专门主持了“恐缩症的文化研究”课题,对中国广东的恐缩症进行过调查,在文化精神医学研究史上,成为文化研究的世界典范。他在年迈时,总结自己的一生,写成了一本书《一个人生,三个文化——中国、日本、美国文化对人格形成的自我分析》(台湾心理出版社,2010年9月)。我很自豪地说,曾老师的这本书稿,其文字润色方面,是我帮助校对的,这也算是我对老师的一点儿回报吧。

SB G V6Ms0 心理学空间 P^ aTTTG)W

记得曾老师让我在夏威夷读孔子的《论语》,让我把其中的有关心理治疗的句子挑选出来。我当时都觉得很幽默,我到美国做访问学者,吃着洋面包,读的却是《论语》。现在想起来,其实是曾老师在让我们懂得文化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是让我们好好学习和继承中国文化的精髓,并应用于心理治疗和东西方交流,重视文化对精神症状的塑型作用,能够学着用文化的眼光看待精神障碍的各种表现。我在2007年和2009年的世界文化精神医学大会上的发言题目是“中国成语在华人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我制作的英文版PPT,都是曾老师帮助校对和修正的。后来师母徐静老师说,曾老师在很多年前出版的一本书里,就曾经有一个章节专门论中国成语对心理治疗的作用与意义,师母还鼓励我说我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征跟她老曾很像。

CRD2E%Kr2g0

%]6q9w/K/v!B(ZJv0在我离开夏威夷的时候,我所住过的房子,要交回给房东。曾老师就专门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帮助我收拾房间的卫生,他做事情特别认真,包括窗户外面的纱窗,都要擦洗干净。七十多岁的老人,拿着抹布擦窗户,让我也不敢懈怠啊。那一刻,让我感受到曾老师不仅学问做得好,更是人格上的伟大,吃苦耐劳,认真仔细,对人尊重,平等,平易近人。心理学空间5j-^|$Ci

心理学空间Fy,t;M Q7m0^

曾文星教授,一生撰写了很多论文,出版了很多图书,包括英文的、中文的《文化精神医学》,在中国大陆,有北京大学医学部出版社出版的心理治疗系列丛书。这些书,大都是他跟太太徐静老师合著的。他的著作,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出版社出版,曾老师曾经送给我了一整套丛书。这些年来,这些著作,伴随我的学习和进步,我现在看到这些书,仍然感到亲切、公正、通俗易懂,往往是我教学备课时的重要参考书之一。有人或许认为曾老师的书写得太简单,而我认为,大道至简,乃大家风范。如果将来我要写书的话,肯定也会是这样的一种风格。写书,不是用来自恋的,而是要方便读者学习和阅读。在我访学期间,曾老师说,我现在已经72岁了,我原来制定写书计划,往往是以“五年为一个阶段”进行计划,现在年龄大了,我怕我无法完成出版社的出版计划,我只能是“两年为一个阶段”地去进行写作计划。谁知道,曾文星老师最近跟北京大学医学部签约的《精神分析治疗35讲》只完成了4讲的书稿,曾先生就离去了。可以说,他临终前都一直是勤奋工作着。我们期待着出版社能够把曾老师仅仅完成的这四讲编印成小册子出版。心理学空间VQ1kI s ho

S}&su;T$YH0前些天,我还收到了曾老师寄来的一本书《Handbook of Adult Psychopathology in心理学空间\6`wp }LsE(?n

%PN\O U iR;H0Asians》,我还没有来得及阅读,翻看目录,我知道其中的一个章节是我跟曾老师是共同作者。其实我知道,我并没有做什么,都是曾老师在提携我们年轻人,把我们推到世界同行面前,鼓励我们走向世界。没想到,这本书,成了曾老师最后留给我的一份宝贵礼物。心理学空间T7@.uIq z

心理学空间3Gbd#U5?%ni M4OC~$Yl

曾老师,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致力于文化研究,致力于东西方交流,更注重于于人才培养,特别是帮助培养中国的心理治疗学者。曾经去他的夏威夷大学医学院精神科教研室进修过的中国大陆与台湾学者不下十位,诸如,崔玉华、吕秋云、王玉凤、丛中、林红、赵旭东、朱金富、田锋、陈一心、黄韦钦等。近年来,每次曾文星教授来中国大陆,我们这些中国学生们,都会有一个聚会,曾文星老师把我们这个团队叫做“美国夏威夷大学华夏班”,他推荐我们加入了世界文化精神医学会,每年替我们交会费,还带领我们去参加每隔两年的世界学术大会,每次参会,曾文星老师还会给我一些经费上的资助。曾老师希望中国学者能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曾老师是我们的师长,是我们的主心骨,专业上的领头羊,知识上的坚强后盾,他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带领我们走世界。

.FDm.NU@0 心理学空间ee+v'G%H

曾老师,学生们十分感谢您这么多年来给予我们的关心、照顾、教导和扶持。

7X|} ~4HA0 心理学空间b:s h'k9s _

曾老师,没想到,这么早,您就离开我们了。您走了以后,谁再带领我们走世界啊?心理学空间GHj/A&sf5M

7l`5g$a)Mp0曾老师,我们这一代人正在成长,将来,没有您的带领,请相信,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您的敬业精神和热心助人的高贵品质,像您那样,勤奋耕耘、严谨治学,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帮助更多年轻一代人,带领中国的年轻学者,继续学习和提高心理治疗专业水平的。中国的心理治疗,一定会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

!g3E8E@$K |0 心理学空间z~O,K'y[ E(]5}

曾老师,您可以休息了。祝福您老人家,一路走好。

8e0G Z@_0 心理学空间uV!gs#F K L g6o/{ gj r

2012-6-24 于 北京心理学空间f-oO$W$tL$G6~,l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心理治疗与心理健康促进 丛中
《丛中》
心灵——虚拟空间»

 丛中

丛中

丛中,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副主任,精神医学博士,先后师从我国著名精神病学家许又新教授、沈渔村院士.现主要从事神经症。




微信号:丛中精神分析/firstb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