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与开光——《自体的分析》的推荐序
作者: 吴和鸣 / 8599次阅读 时间: 2012年9月14日
标签: 柯胡特 自体心理学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镜子与开光——《自体的分析》的推荐序心理学空间v{W Aj h:G

0u7E6G9`;S;Nls0心理学空间~+no-f(n v)r%g"FKW

作者:吴和鸣

}b-@4`.g0心理学空间:\1}y _/T4G^X

一个治疗片断心理学空间i4R:@ X-x?

心理学空间8y'g}!P!f"I

在写《自体的分析》的推荐序时,想先摘录2012年6月某次治疗中的一个片断。

7}qg&w vfI7vG0心理学空间7b olD+P5z8K)Z1X

J,男,23岁,大学生,共进行每周一次的访谈五年。心理学空间;Q+W"J em-z

zw$n{vd0(以下“W”代表我。)

"r(Rh0LEC-r:E;[z"A8y0心理学空间s(uL#MY

J:看了拉康,他提到弗洛伊德的Fort-da,那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像幻觉,我把妈妈推开,我拉妈妈回来。母亲抽离之后留下的坑洞,用游戏填充。

1PY7y u7K/D0

J+DE$}wN}#cS0这周还是有强迫症状,学校又让填一个表,填完发送后仍然在嘀咕:确定完成了?是否有遗漏?是否有不妥之处?先设定存在,然后否认,先确定,然后质疑,不断地在重复的质疑中体验强迫的快感、分离的焦虑感,也同时由此获得主动性、掌控感。

^)?&de.t.?.x0

)P _oQ-D.?(O0症状真是一个通道。打通,找到对应,原来我们以为是性,后来发现并不尽然。因此就有许多错位。

,Q!V.s6tD"\:jW&q9I0

?9G5`qzUB` g0W:症状确实是一个金矿。

-Hu)UiS(VApl;{0心理学空间&a KJb;\s4C/?

J:你很重要,你的引导很有帮助。心理学空间%`2Pw^/|

*Q0^aDY*R0W:我只是 “引”与“跟”一下下。心理学空间Q2U@sMU7K m O

心理学空间3@~4e0r+K R/I ]

J:你能有空间,给我留空间,我就走过来,否则,你妄动,我就被牵连了,贴着你。没有空间,粘在一起,没有回旋余地,窒息。心理学空间B|~7}RQD,b

心理学空间6]sv/oId$?i!i b

W:有点温尼柯特“过渡空间”的意思。心理学空间-DW1j&`(|^"U!I GUH|

8R)N` uZT WY$@5h0J:嗯。说的话都是骗人的,你觉得呢?治疗师只需要开启。你如果不动,我就能成功地分离。心理学空间9C(p&y7^*xoV`

uF&UZ%f$Z a0W:刚才我想到镜子。镜子做到位,玄览,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你说的开启,就像老子说的涤除玄览,把镜子擦拭干净。心理学空间!Ouux0F9RvRd

c sSpx;f&Z@lB0J:自已内心有镜子,才投射到你身上,内心的镜子是经验生成的,取材于经验,之后是确认、印证。心理学空间5K0Jl l$A

INL,|8Y5nK0W:我又想到照镜子,很有意思,如庄子的用心若镜,不将不迎。

&b s[EU}0

5f7]-n2d\#d|"L-}-v`0J:有时照出性,有时照出分离。碎片变成完整的镜子。心理学空间XW7Q kQ2|,Nk;W&o,^

;Ye*r5`*IwLR0W:我在想,在强迫时,不确认事实,如填表之后的纠结,往往发生在一个人的时候?你一个人在那里反复地想。心理学空间3M$c C5fbwn

-mnA2hS y5{.wW0J:有人在,可以说出来,就像一种积累,就像往银行存钱。也并不完全是没人在,是没有心理上亲近的人。我突然明白了:犯了一个错误,我自己己经承认了是事实,比如与母亲分离,被她抛弃,我已经承认了,但母亲不承认,如果母亲和我都承认了,就合起来了,事情就过去了。心理学空间 P q]2i3C Jy

FJbpU#a6gcEH0W:说出来,是在要求承担。亲近的人,是了解的人,愿意承担的人。

bd E$nurDd0

J fd8|Y*}Q)Je0J:症状就是呐喊。

*LHe)vl!s$p:b0心理学空间8G5wU/GW`? Z[b

W:症状就是证词。

B/\mD+O5hk0

u b6X?+?Tu0J:保留强迫症状,就是保留证据,否则就会有人逍遥法外。母亲认罪之后,该找个什么样的母亲?寻找母亲时,有强大的能量。

.Yl3?'yz5W XY0

8L1n!F h ^/P0W:找不到时,会有挫败感。心理学空间kOM#N+Tf)q,R

YuNpW b0J:不,现在不一样了,找不到时,回归到自己,非常平静。

5}4U7v-kJ0

,FD$\:[j&x%y*\d0W:或者,此时,处处是母亲,我曾写过一句话,“赤脚走在一地碎片上……每个碎片都闪耀着太阳的光芒。”

6c5hdy&H:U xz0心理学空间 a+}V!K Ghuq

J:那些碎片一直在等待着一面镜子。

F/t3\ |B:?rS)d0

SH7jpZTR3lA[0W:我想到了“开光”,开光之后,那些物品就有所不同了,感觉好像那些内在的碎片在某个瞬间开光了。

[4`xf6so+v6O0

I$SZ'A-b?:t0J:保留强迫症状的意图,是想去改变历史、想去扭转局面,就是不肯承认历史。所以,创伤不等于事实,发生了的是事实,当再把事实当创伤时,就是不肯接受事实……

@"}&PVL#d0心理学空间L \$x6Zc3l2xD4` m

这是真实的治疗情景,所以无法准确、系统地套用自体心理学理论去解读,然而又自觉其中渗透了浓厚的自体心理学的气息,必须搁置在此,好像才是一篇完整的序,作为我理解的自体心理学才有了一块立足的基石。 心理学空间&|F:DZ$a@ {j

心理学空间w\o/\p

  

[[I&td~ Zg3t[0

j{8H_7O&G@u4]0 几个自体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空间[)y;g$b;x|xDe V[

6rKMoK!^0在科胡特最重要的三部著作中,《自体的分析》被认为是过渡性的,也因而比较晦涩难读。阅读时让人迷失在概念的丛林,一边是古典精神分析的驱力,一边是通向即将到来的未来的自体客体。然而,在此丛林中,闪烁的阳光在丛林之外,穿透层层叠叠的枝叶,传递着时间的消息,照亮遍地的概念化石。

/K)`3@|B:}4@,P.ww0

{d&u}0Dv Wm!r0在整个精神分析思想史上,概念不断地从异己走向本己,从负性变成中性、正性,借助概念的变迁,我们愈来愈多的、更深的认得自身、亲近自我。如对阻抗、移情不再如临大敌,反而欣喜于这心灵智慧了不起的努力,迎接、聆听并接受心灵在曲曲折折表达中隐含的无限启示。而在这样的精神分析运动中,科胡特最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魅力。我们可以在科胡特温暖的镜映中,点石成金,把冰凉的概念化石变为闪耀的金矿。心理学空间s?(Hj~,G,qT#w)n

心理学空间M.bs0K8G!UyY

首先是现象的概念。本书中,科胡特在与诸多病理现象,如精神病(psychosis)、边缘状态(boderline state)及移情神经症(transference neuroses)的比较之中,明晰自恋疾患(narcissistic disorders)的特点。心理学空间k6i a2l,d{5E2k

o)Z{#m'n0在较严重退行的情况下,自恋疾患会出现类似精神病或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症状,鉴别的要点在于科胡特所说的心理资产(psychological assets),即尽管自体不稳定,但自恋疾患者有相对稳定的内在客体,并能够被动员、活化(mobilization),以自恋移情的形式表现出来。而相对于自恋疾患来说,移情神经症的的客体是分化良好的。这里出现了一对概念,退行与活化,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心灵运动的方向,是并存的后退与前行。同时在以上的比较中,可以看到在本书中重要的分析维度:内在与外在,由这两个维度,可以串联起一系列自体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空间u\`;R5E/k

KOP_+P \8F2l/S0其一,内在决定和影响着外在。在柯胡特,内在的型构(configuration)或结构(structure)是自恋,包括夸大自体与理想化的双亲影像,两者是古老的自恋型构(archaic narcissistic configurations),夸大自体说“我是完美的”,表现为全知全能的夸大幻想(grandiose fantasy),渴望无限的能力及自己的存在被看见、被赞美的表现癖自恋(exhibitionistic narcissism)。理想化的双亲影像则说“你是完美的,而我是你的一部分”,因此致力于与全知全能者的结合,从而获得完美的感受。

8Nqj^1CW(tV0

A5aV^t0其二,内在来源于外在。科胡特假设自恋的经验来自婴儿的极乐状态(blissful state),在遭遇现实的局限使之失乐园之后,儿童便以上述夸大自体及理想化双亲影像弥补丧失,重返伊甸园。又经由恰当的挫折,将之一点一点逐渐内化,心灵就如此在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中愈益丰富、稳定。

XM A V b0心理学空间Qu5F2Jz3J

在更早期的论著中,科胡特曾写道:“孩子需要母亲眼中反映的光辉来维持自恋力比多(narcissistic libidinal)的充满……”(Kohut,1966),相反,如果目光暗淡必然神伤,母亲疏离、冰凉的目光,将把一个孩子遗弃在空寥的宇宙之中,永远找不到回家的归途。

e S a;y:ir$c Z0心理学空间5P%q [og6[2L f!D"X

由父母之神入(empathy)、由儿童之转变内化作用(transmuting internalization),有了,是真有。有了,就有了过滤刺激的屏障和调节张力、安抚情绪的缓冲器。如果没有,就没有。内在的缺失,必然“晒”之于外在。所以就有物质依赖,各种成瘾行为,只能以此饮鸩止渴;或者性欲化,靠娱乐且虐待身体以安顿一颗破碎的心;或者无休无止地追寻强势外在客体的认可与奴役……心理学空间hoX9\*r$Xa0u

5HkHL{w?3N0最后,是有关治疗的概念。自体心理学的理论是复杂的,而治疗却是相对简单,只是做到这简单却非常困难。科胡特说,治疗师并不需要多做什么,正是有所不为,不妄动,不去干扰个案,疾病特有的退行会自然发生。当自恋移情己经建立,通过与理想化自体客体结合(union)而获得自恋平衡,而又由于分析师与个案之间自然发生的诸多干扰事件,如度假、更改预约时间等,结合破裂了,此时修通(working through)才会开始启动。这些可被处理的破裂在言说和描述之后,接着就是对理想化自体客体自恋投注(cathexes)的撤回,啐啄同时,经由转变内化作用而形成内在心理结构。心理学空间(H'M5K1Ph!Rw ^AF

心理学空间;zT5v-}~x#`

三个朋友

PY2l"N9f.w/J-xP0心理学空间@;C'yN_R:[w

科胡特说,一个人是由理想所前导,而为雄心所推动。这有两个清晰的位置,一前一后。在后期,科胡特实际上添加了第三个位置,或左或右,同行、陪伴的位置,即与技能相关的第三极。心理学空间L1Kpb:L\QY

,Jqb5Fv5Bw0每个位置上有一个人。当1978年柯胡特去掉“自体—客体”(self-objects)中的连字符,变成“自体客体”(selfobject)时,更加明确了在个体内在,存在于自体与客体之间的一个区域或实在。它是所有僵化反应的源头,承载了无数创伤,同时,它也提供了不断更新的可能,它既封闭又开放,心灵由此稳步向前。心理学空间)z ^q X(vA;@(z2D

心理学空间 x8p(_*hB:b,fg5_

我们终身都在寻找三个朋友,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一个在左右,换个说法,我们都在这三个位置互相滋养。这是我对科胡特自体客体的研究狭隘的理解。心理学空间1B0a"z9H3\5x

%Pp#lUn x0L,我的另一个个案兴奋地向我提议,用设问“你是如何学会驾驶的”来做心理评估,这是他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他说驾驶是探索性的行为,面临着许多不确定的局面,在L学习驾驶的过程中,他极度恐惧于后边跟着的车辆,一方面看着前边,在小心地驾驶,一方面提心吊胆,惶惶不安地提防后边的司机跳起来骂他:“你是怎么在开车,你会不会开车!”与此同时,他还高度紧张于陪练的目光、叹气及训斥……最后,他干脆不用陪练,一个人跌跌撞撞从武昌开到汉口,从汉口开到武昌。他说,这就是他的人生,恐惧如影随形。其他人啥都帮不了,谁也指望不上,反而是随时随地的威胁、恐吓,只好在绝望中独行。L肯定地说每个人学驾的过程,绝对反映了他的心理状态。L说,如果前边有一辆车我可以跟着,他己经历了许多,他帮我开辟着道路;如果后边的司机和蔼地说,没事,别急,你干得不错,我顶你;如果陪练真正陪着,微笑着……哦,如果真是如此,那将是不可思议的美好人生。科胡特会说,你会拥有这样的朋友,同时拥有自己。心理学空间n y[ ]8\"QN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柯胡特 自体心理学
«叙事治疗断片 吴和鸣
《吴和鸣》
轮回之道:代际创伤的传递与转化»
延伸阅读· · · · · ·

 吴和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心理研究所副教授。湖北省心理学会理事,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