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武器与刑具──金基德《圣殇》
作者: 吴俞萱 / 11464次阅读 时间: 2012年11月18日
来源: 放映周刊 标签: 金基德 圣殇 影评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S#LLeR
导演:金基德
cXf!mQ,l0演员:李廷镇、赵敏修、权世仁、姜恩真
Cx7bCM4Rp;K%BX0出品:韩国/2011心理学空间Ovm6YPw
发行:绝色国际
$X \ ^l;`2R0
(lq2c7l IGS0文 / 吴俞萱心理学空间%i s ybAD

'U5p ClLw!]0

GHCi7xp!{0心理学空间*OGm@^5RC.U

/LAv:_w6s3B0心理学空间{8uw4M:F~:_ b `4t9p\

心理学空间Q2PS[}HV&E

金基德电影的残酷从来不是隐喻,那是人与人之间相互需索相互折磨的真实应对关系:因折磨而需索,因需索而折磨。《圣殇》刻划一个冷血的男人因一个声称是他母亲的女人而逐渐释出真情,当他获得生命的重量而想守护这份亲情之际,这名女人却以自毁的方式来复仇,让他经历丧失挚爱(一如他曾让她失去儿子)的伤痛,从此失去存在的意义。

0{1y Dp,T,F0

FV]/rs0

'Jc LJ)b6a-x0

N7L8}g9P9? `1]uI0全片最撼人也最能展现金基德风格的段落,无非是那个男人强暴那名女人以此逼迫她否认自己是他的母亲。这个男人用一种看似恶意的手段,来试炼对方的意志强度,其实是藉由欺凌、瓦解对方的尊严来趋近和拥抱自己亟欲压抑和摆脱的情感牵绊。回头看金基德的前作《坏痞子》、《漂流欲室》、《谎颜》和《呼吸》,主角内心的强烈爱欲也都被掩藏在践踏对方的蛮横姿态底下。

3}(y\)c I0

)N,F6Z lDW!f_0心理学空间$gro*a!|(r

心理学空间.I.S6aGwh

把整个身心交付出去的决绝与执念如此庞大地覆盖并吞噬他们自己,那种殉身式的毁灭、不得不的毁灭,以「爱」作为一种武器与刑具,就是金基德的残酷美学。而《圣殇》里半红半白的手织毛衣、《情弓》中的箭靶、《漂流欲室》里的鱼钩、《坏痞子》里的镜子、《野兽之都》中的鱼,这些都是金基德在作品里一再翻转意涵的视觉意象与心理象征,作为爱的明证也是以爱之名所进行的杀戮,展露了无畏献身的激情。

+P&x;eI/Iu%?0心理学空间$|(\ Zl'L_q3i

:Dg)b3^D]`0心理学空间A};dp~x2`+?/P

《圣殇》不仅将施虐者与受虐者的关系反转,也将苦难与救赎的关系变得复杂,女人的复仇计划(陪伴并照顾男人的生活,引出他的情感认同与依赖)救赎了这个男人,同时救赎了她自己(转嫁了悲恸并透过具体的行动而产生活着的动力,而且体认了施虐者的匮乏与困境,因此产生悲悯之心)。而片头与片尾的赴死仪式,如同两个男人的最终觉醒,他们为了成为一个人而死去,而不是像个野兽那样行尸走肉地活着。

K T0|9ulh0心理学空间)|2S[^[j Dd1VF(W~

心理学空间9cbi_.Mb-g2Y nk

心理学空间 Lr.FZ?-}Z

除了关注两造生存处境所衍生的复仇故事,这部电影还聚焦突显了一群为钱借贷的边缘生命何以踏入绝境,金基德尖锐地指向韩国社会结构的发展问题(对立清溪川周围的工业厂房与邻近开发中的高楼大厦)必然导向的贫富差距;而他的严厉控诉在影片结尾转为默然的哀悼:在这座还未醒觉的城市公路上,拖曳了一条长长的血痕,像主角以自身破碎的血肉来作献祭,弥补他曾犯下的过错,也替整个世界带给边缘生命的所有苦难进行沉默的赎罪。

8F:~A7J{z0

.bFnp^ Sq3}0a0

9R^.DwL0心理学空间w%Ne v)FLRa%\.iI

金基德的电影总在极限之中逼现出爱与悔,在一框限底下,透过各种刺激的戏剧语言去深入一种绝对的情爱关系,暴露那些原始野蛮的欲念、暴行以至邪恶,然后将它们剔除道德戒律,重现纯净的痴傻的心念。于是,那爱与悔唯有在一种扭曲窄仄的极端境况里,才得以彰显出意义与力量。心理学空间"t'ka)D2XS

E-s1kW;~0

4T} U!G\v"J0

Hbbzo,B0换个角度来说,那种无路可出的窒息情爱歇斯底里地萌发与坠毁,看似剖开了真实的人生处境──对欲望的坦露与追随,陷入不可自拔的堕落回环,最后寻求救赎以脱离苦难──其实过度放大「失根的个人的力量」单向而不可逆的生长、突破与抵达,彷佛戮力调度一切来斧凿一场悲剧的演变过程(任性绝对且一厢情愿地捍卫一个关系),是为了揭示宿命的悲凉与壮烈。

(T!V5kLr+R*v8O&N1\7q#[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金基德 圣殇 影评
«選擇死亡的方式:《賽德克巴萊》與台灣新記憶 心理电影评论
《心理电影评论》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少年派的自性成长之路»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