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动你我神经──镜像神经为什么重要?
镜像神经元发现至今短短10余年,相关研究结果却充满了惊奇与意外。
阳明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从脊髓反应着手,看见其中的性别差异,并进一步寻找自闭症的脑神经标志。在这重要议题上,台湾也正在贡献「脑」力!
专访中央研究院院士阳明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 曾志朗
采访 许碧纯 摄影 凌鸿健

关系的研究者来说,我们一直在找寻大脑里和学习有关的神经机制。学习是人类一个很重要的功能,人类没有学习就不可能应付这个世界。过去的研究认为,学习最基本的形式是动作A和动作B之间产生了某种联结,也就是说,当A刺激出现时,因为某个原因,B动作发生了,一旦B动作带来好处,往后只要看到A刺激,做出B动作的机率就会增高,这就是学习最基本的联结论。
答:对于做神经系统和行为比如把一只猩猩关在笼子里,偶然间,猩猩碰触到一条绳子,往上拉,门就打开了,猩猩原本也不懂得开锁,但胡乱一碰门就开了;第二次乱碰,又碰到,门又开了;慢慢的会发现,把猩猩再关进笼子后,它去拉绳子的时间会越来越缩短;到最后,你一把它关到笼子里,它就立刻去拉绳子。当猩猩尝试了很多碰撞笼子的方式,渐渐的,它会把那些不相干的情况排除掉,而专注在绳子这件事情上。猩猩经过尝试错误的历程,而学到了「拉绳子-开门」这个联结,行为就被塑造出来。无论是联结学派(古典制约)或行为主义(工具制约)所谈的学习,都一定要经过上述所说的外在动作、行为,才会做联结,进而学会;而观察学习(observationlearning)则认为,根本无需亲身尝试,也不需动用肢体,只要观察他人做法,有了行为的基模,在适当的条件下就能学会。
如今发现,在演化的过程上,有一群神经,只要透过感官的观察,就会主动去模仿外界生物的行为,个体根本不需要有外在动作,这可能为学习提供了很重要的神经机制,在界定「观察学习」这件事上,有了一个生理的基础。通常我们知道所有行为在脑里都会留下痕迹,但是这种观察学习的脑神经到底在哪里?镜像神经元系统就提供了非常好的神经机制,来解释这些现象。
问:您的研究团队正在进行镜像神经元的相关研究,您们对这个议题最关注的是什么?
答:除了解释学习的神经机制,对我们研究语音知觉的人,镜像神经元也具有非常特殊的重要性。语音知觉指的是,我听到别人发什么音,是因为我知道他的发音方式,当我看到某一个人发出语音的嘴形,而由于我知道当我自己的嘴形和他一样时,我会发出什么音,所以我知道他发的是什么音,这叫做语音知觉的肌动理论(Motor Theory of Speech Perception)。这个理论由耶鲁大学哈斯金实验室的利柏曼(A.Liberman)提出,在1970年代非常重要,但因为当时没有找到相对应的神经机制,大家认为好像不太可能。
语音知觉的肌动理论沉寂了将近20年,因为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又重新被注意,如今大家认为它还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应该好好研究。镜像神经为语音知觉提供了一个神经机制,当别人的嘴形在动,我的运动神经元也动起来了,我并不需要动用到我的喉咙,只要脑里有活动就能学习,也听得懂对方的发音。这个发现补足了利伯曼的理论,虽然现在他已经过世了。
说起来是蛮怪的!我吃红萝卜蛋糕,知道是红萝卜味道,是因为我知道怎么做红萝卜蛋糕,我知道我放了红萝卜是那个味道,所以我知道你做的时候也放了红萝卜。也就是说,我知觉你的蛋糕是什么味道,是因为我做过。但现在我的手虽然没有做过,我脑里的镜像神经元动起来就可以了。从一般的学习而言,镜像神经元让观察模仿有了神经机制,模仿(imitate)不一定要动手去做,只要脑神经动起来和它一样,我就会了。
语言为什么重要?它是来自社会群体为了社会生活的一致性和稳固性,经过无形的约定俗成而产生,在这其中,你必须了解别人在想什么,必须相互体谅,进而去推测和解释他人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心智理论(TheoryofMind),牵涉到的其实就是同理心,也就是镜像神经元提供的联结。
问:除了模仿学习、语言演化,镜像神经元还提供了神经科学哪些理论上的解释?
情绪的感知(emotionalperception)也是一样,你如何知道别人在痛苦?一定是从他扭曲的表情、哭泣的声音、说话的抑扬顿挫中去感知。当别人有痛苦时,我看到他脸部的表情,我能不能感知那个痛的表情?我的脸扭曲得厉害,我当然知道那是很痛苦。当我看到别人笑的时候,我知道他笑,是因为我笑起来也是这样。这是同理心的基础。镜像神经元不只提供了知识的学习机制,也提供了情绪感知的学习机制。知识和情绪这两个笛卡儿的二元论,镜像神经元都提供了它们的神经机制。
答:如同语音(speech)的判定一样,对